黃鱔養殖技術

黃鱔養殖技術

《黃鱔養殖技術》是2007年金盾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司亞東。該書講述了黃鱔的養殖情況及生物學特性等知識。

基本介紹

  • 書名:黃鱔養殖技術
  • 作者:司亞東
  • ISBN:750822303
  • 頁數:135
  • 出版社金盾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07年1月
  • 裝幀:平裝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養殖技術,

內容簡介

本書由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專家編著。《黃鱔養殖技術》全書闡述了黃鱔人工養殖的全過程。內容包括:黃鱔的養殖概況,黃鱔的生物學特性,黃鱔的營養需求及餌料,黃鱔的人工繁殖、苗種培育、成魚養殖、病害防治及捕撈與運輸等,並附有黃鱔活餌料人工培育技術的介紹。本書內容翔實,技術可靠,具有較強的實用性,可供水產科研工作者、水產養殖專業戶參閱,也可供發展庭院經濟的廣大農民閱讀。

圖書目錄

第一章 概述
一、黃鱔在我國淡水漁業中的地位
二、黃鱔的營養與保健價值
三、黃鱔的養殖概況
第二章 黃鱔的生物學特性
一、分類
二、形態特徵
三、生活習性
第三章 黃鱔的營養需求及餌料
一、黃鱔的營養需求
二、天然餌料
三、配合
第四章 黃鱔人工繁殖技術
一、黃鱔的繁殖生物學特性
二、黃鱔的自然繁殖習性
三、黃鱔人工繁殖
第五章 黃鱔苗種的培育
一、鱔苗培育技術
二、鱔種養殖技術
第六章 商品鱔魚的養殖
一、成鱔的有關生活習性
二、鱔種的來源與鱔種選擇
三、養殖方法
四、黃鱔的收穫
五、黃鱔養殖實例
第七章 黃鱔的疾病及防治
一、黃鱔病害分類及特徵
二、引起黃鱔死亡的原因
三、黃鱔疾病的發生和傳播過程
四、黃鱔發病到死亡的過程
五、黃鱔病一般防治技術措施
六、病害的檢查和診斷
七、常用藥物的特性
八、病害防治原害的防治
九、常見黃鱔病害的防治
第八章 黃鱔的捕撈
一、人工養殖黃鱔的捕撈
二、野生黃鱔的捕撈
第九章 黃鱔的運輸
一、動輸前的準備工作
二、裝箱
三、運輸途中的管理
附錄 黃鱔活餌料的人工培育
參考文獻

養殖技術

營造良好的生態環境
1 .隱蔽的棲息介質。①便於黃鱔自由活動、“立柱”出水呼吸和自由攝食;
②營造和保持適宜的溫度條件;
③陰暗避光,不受外界干擾;
④可以分散群體密度。另外,有土養殖時採用埂溝相間式較為理想;無土網箱養殖時,繁密的水草必須充滿全網箱。
2 .水環境。主要包括水溫、水深和水質三個方面。①水溫。快速養鱔應儘可能保持水溫在21 ~28 ℃之間;
②水深。黃鱔養殖水體不宜太深。實踐證明,鱔池適宜水深在5 - 20 厘米不等。但也可培植大量人工水草,支撐黃鱔身體在深水池或無土網箱中正常生活和快速生長;
③水質。黃鱔適宜在無污染、溶氧豐富的水體棲息生長,一般透明度為25~40 厘米,pH 值為65 ~75 ,溶氧大於5 毫克/升;
④氣溫。近水面的氣溫不宜超過28 ℃,否則會影響黃鱔的正常呼吸。解決的方法是大量種植水草和搭遮蔭棚。
科學放養
1 .選擇優質苗種。快速養鱔應選擇體色深黃有大黑斑、無病無傷、敏感、爭逃力強的種類。
2 .合理密養。常規養殖,每平方米放養規格約50 克的個體,密度為2 千克左右最為合理。同時,池埂多(如埂溝式鱔池)、水草多、換水方便、排污徹底的鱔池放養密度可增大;相反則應減少。黃鱔規格大、放養總重可增加;規格小,放養總量應減少。有養殖經驗的放養密度大;無經驗者放養密度小。
3 .大小分級分池。大小鱔同池或同網箱混養,整體增重倍數低,即整體生長速度慢,效益差。一般收購的“統貨”,至少要分三個以上的等級飼養,分的等級越多,越利於養殖和整體快速增重。
4 .適時分養。隨著養殖生長,同池或同網箱中黃鱔個體出現大小差異,而且懸殊不斷加大。當大小個體相差15 倍以上時,小個體即開始不敢與大個體爭食而導致營養缺乏,生長速度減緩,消瘦衰竭至發病,最後死亡。因此,在養殖過程中要注意觀察,有條件的要及時分養。
投餵質優量足的餌料
1 .餌料品種。人工養鱔投餵的餌料可分為三大類,即活餌、鮮餌和配合餌料。就人工養殖的生長速度來說,在活餌中,投餵蛆闖、蠅蛆生長速度最快;在鮮餌中,投餵動物肝臟生長速度最快;在配合餌料中,因配製成分和加工技術不同而生長速度各異。
2 .餌料加工。投餵黃鱔的帶硬殼和大塊的鮮餌必須先加工:螺殼要敲碎,蚌殼要剖開並將肉切碎,鮮魚畜禽內臟要切碎至黃鱔張口即可吞人的大小。鮮料也可用絞肉機絞碎成糊狀,與其他料拌合加工成混合餌料投餵。粉狀配合餌料或自配混合料,可用機械或手工加工成條狀或顆粒狀投餵。
3 .投餵方法。黃鱔馴餵到正常吃食後,每日投餌1 ~2 次,水溫18 ℃以下,每日投餌一次;水溫21 - 28 ℃,每日上午和傍晚各投餌一次。一般日投鮮餌量為鱔總量的3 % ~ 10% ,配合料為2 %~5 %。鮮料以在1 小時、配合料以在半小時內吃完為度。
以防為主消除病蟲害
1 .樹立防重於治的思想觀念,把每項預防措施落到實處。因黃鱔一旦發病,較難治癒甚至死亡,即使能控制病情,也會影響正常生長。
2 .採取綜合措施,控制和消滅病原體,切斷傳播途徑。①科學建場:選擇水源好、光照充足、背風向陽、環境安靜、不旱不澇的養鱔場。外部環境和鱔池本身進排水各自獨立、進水流暢、排污徹底,鱔池大小、布局、深度、數量及其他生產管理設施等“內部”條件配套;
②搞好放養前鱔池的清污和消毒;
③引用無病無害水源;
④苗種、餌料、工具消毒;
⑤定期投餵藥餌和消毒水體。
3 .儘量不用刺激性大的藥物。如使用漂白粉、甲醛等刺激性藥物在短期內會影響黃鱔的正常吃食,延緩黃鱔生長時間,故應儘可能尋找替代藥物。
人工繁殖及苗種培育技術
1、催情產卵:當水溫達到 25-28攝氏度時,採用絨毛膜促性腺激素溶液注射催產,每尾雌鱔注射400-500個國際單位(IV),雄鱔減半,注射方法採用腹腔注射效果較好,且效應時間較短。親鱔注射藥物後,雌、雄親鱔按 2:1或 3:1的比例配,放入產卵池內經45-50小時可自產或擠出卵粒,人工授精時通常先採雌鱔的卵(擠卵或剖腹取卵),再解剖雄鱔取出精液,採用乾法授精。

2、孵化管理:孵化最適水溫為 22-28攝氏度,在最適範圍內,溫度越高,孵化率越高,一般在 25攝氏度時,需經 150小時(7-8天)左右孵出。剛孵出的鱔苗,全長為 12-20mm,鱔苗孵出後 3-4天,即可放育苗池中專門培育,此時兩者水溫的溫差不宜超過 3-5攝氏度。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