孵化管理

孵化(hatching,eclosion)一詞,本質上是發生於卵膜中的動物胚胎,破膜到外界開始其自由生活的過程。引入管理學界,我們賦予孵化管理以“真愛”而撫育、培育、教育的內涵,我們把孵化管理的核心價值觀界定為“因成就他人而成就自我”。孵化的目的是“化”,過程和手段是“孵”。靠什麼去孵?靠奉獻、靠投入,靠各種要素和資源。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孵化管理
  • 外文名:hatching
  • 系統級別:五個
  • 適用類型:各大中型企業
孵化管理學,孵化項目,孵化模式,孵化團隊,孵化品牌,孵化勢場,

孵化管理學

孵化管理學是在“智本化浪潮”席捲全球,知識型生產要素的智本化進程中,應時應勢而生的基於文化學、經濟學、管理學、社會學、生態學等多角度的全新的實用的複合功能型學科體系。
中國著名品牌專家、中國社科院市場學會品牌委常務理事劉海銘認為:這個無國界式網路大同社會本質上是一個知識共享型社會和智本驅動型社會。而孵化管理學的誕生,可以使得自新文化運動之後長期缺乏自信與自尊的中國思維和中國心態在向度上走向回歸,可以使得長期處於無根和斷檔的中國企業和品牌文化體系,特別是片段性、片面性的、非常態的管理學體系在向度上或可發生改變。
實際上,中國的企業家們在借鑑、探究和選擇適合自己的管理工具和模型上,一直是非常努力和認真的,但絕大多數對結果的感悟卻是失望的、迷茫的、錯位的、無助的。經過研究和歸納,我們認為,21世紀最適合中國人也能適合人類的中國式管理工具和中國式管理模型應該是“孵化管理”。
孵化管理學分為五個孵化系統,十項具體孵化內容。全部基於套用和實用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而創建,被業界譽為“二十一世紀最前沿的管理理念”、“人類下一個最實效科學管理模型”。五大孵化系統分別為孵化項目,孵化模式,孵化團隊,孵化品牌,孵化勢場。

孵化項目

孵化項目分為兩項內容,一為孵化核心項目,二為孵化衍生項目。核心項目是企業生存與發展的根本,衍生項目是企業多元化、集團化發展的驅動因素。
有專業機構做過統計,中國的中小企業平均壽命為3-4年或更低。所以,這是通病,不算疑難雜症。但是,中國人有種心理定勢,既是通病必然輕視。如此,小病成了疾,通病要了命。為什麼要成立企業?成立企業的內驅力究竟是什麼?是熱情,是理想,是戰略,是利益,還是其他什麼東西?其實,答案很簡單,皆源於對兩個字把握和實踐:項目。
一個企業或者部門從成立之初始,就必須有自己的基本項目或核心項目。“項目立企”是鐵的準則。沒有項目,企業必然無所事事,停滯不前;沒有好項目,企業缺乏競爭位勢,不進則退。沒有項目或沒有好項目是一個企業致命和短命的主要內因。理性的投資人認得是“好項目”,哪怕風險投資;聰明的企業家重用的人是能夠孵化“好項目”的人才或團隊,哪怕高薪高酬高職。實踐證明,一個優秀的企業團隊首先是一個不斷引進或主動孵化新項目的團隊,因為項目是一個企業生存和發展的重要條件。

孵化模式

孵化模式分為兩項內容,一為孵化商業模式,二為孵化管理模式。模式是某種事物的標準性形式或固定格式。
商業模式即Business Model,已經成為掛在創業者和風險投資者嘴邊的一個名詞。有一個好的Business Model,成功就有了一半的保證。商業模式是一種包含了一系列要素及其關係的概念性工具,用以闡明某個特定實體的商業邏輯。它描述了公司所能為客戶提供的價值以及公司的內部結構、合作夥伴網路和關係資本(Relationship Capital)等用以實現(創造、推銷和交付)這一價值並產生可持續盈利收入的要素。實質上,商業模式就是公司通過什麼途徑或方式來賺錢。簡言之,飲料公司通過賣飲料來賺錢;快遞公司通過送快遞來賺錢;網路公司通過點擊率來賺錢;通信公司通過收話費賺錢;超市通過平台和倉儲來賺錢等等。只要有賺錢的地兒,就有商業模式存在。
任何一個商業模式都是一個由客戶價值、企業資源和能力、盈利方式構成的三維立體模式。成功的商業模式具有三個特徵:
第一,成功的商業模式要能提供獨特價值。有時候這個獨特的價值可能是新的思想;而更多的時候,它往往是產品和服務獨特性的組合。這種組合要么可以向客戶提供額外的價值;要么使得客戶能用更低的價格獲得同樣的利益,或者用同樣的價格獲得更多的利益。
第二,商業模式是難以模仿的。企業通過確立自己的與眾不同,如對客戶的悉心照顧、無與倫比的實施能力等,來提高行業的進入門檻,從而保證利潤來源不受侵犯。
第三,成功的商業模式是腳踏實地的。企業要做到量入為出、收支平衡。這個看似不言而喻的道理,要想年復一年、日復一日地做到,卻並不容易。現實當中的很多企業,不管是傳統企業還是新型企業,對於自己的錢從何處賺來,為什麼客戶看中自己企業的產品和服務,乃至有多少客戶實際上不能為企業帶來利潤、反而在侵蝕企業的收入等關鍵問題,都不甚了解。
管理是企業永恆的主題,管理的好與壞決定企業的成敗。管理模式是在管理人性假設的基礎上設計出的一整套具體的管理理念、管理內容、管理工具、管理程式、管理制度和管理方法論體系並將其反覆運用於企業,使企業在運行過程中自覺加以遵守的管理規則,並在特定的管理過程中固化下來的一套作業系統。
評價一種管理模式的好壞,不是以模式而是以效率為標準,取決於模式是否適應企業的具體情況,是否能夠提高生產效率。好的管理模式的重要標誌是其對環境的適應性。只要某一模式對企業發展有利,它就是一種有效的管理形式。管理模式的選擇,要根據每一企業的具體情況,沒有必要要求企業一律採取所謂先進的管理模式以及相應的組織結構。這意味著在企業管理模式中不存在一種唯一的普遍適用的標準模式。
目前國內一些媚外管理學者,對企業的管理模式問題普遍存在著一種認識上的誤區,他們沒有考慮中國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的自身特點,認為我國十分流行的所有者和經營者同一的企業治理模式已經不適應現代社會的發展要求,需要進行制度創新,主張“現代企業制度”和“法人治理結構”應成為我國中小企業體制創新的方向。當然,我國的中小企業確實存在管理方面的問題。但是,這不等於傳統管理模式不適應現代社會,我認為更大的可能是具體管理方式和所使用的手段落後於時代。傳統管理模式是否合適,要看它是否能夠降低交易成本,是否有利於企業的發展。對中小企業而言,所有者與經營者同一的管理模式,不能成為其落後的評判依據;同樣,所有者與經營者的分離,也不能成為企業管理體制先進的標準。
市場經濟中,企業所採取的管理模式和具體管理方式,都是企業在市場競爭中出於降低成本的考慮。如果某一種模式和具體方式成本較高,使企業競爭力下降,那它就要被企業所拋棄。所以,中小企業管理創新,也要從有利於增強企業競爭力的實際情況出發,合理設計自己的企業內部治理結構,在管理模式、管理組織、管理方法上不斷創新。
因為,管理創新既可以是管理模式的創新,也可以指具體管理方式的創新。通常,一旦管理模式發生變化,企業具體管理方式也隨之改變。但是,企業具體管理方式的變化卻可以在原有管理模式下進行。在原有的管理模式下實現管理創新,是企業不斷根據條件的變化對管理體制所進行的局部調整。在企業發展過程中,這種情況時常出現。而管理模式的變化,是企業規模擴大到一定程度,不進行管理模式的改變,就無法維持企業的正常運轉的前提下進行的。

孵化團隊

孵化團隊分為兩項內容,一為孵化骨幹領導者,二為孵化企業思維。
中國文字之“團隊”之團,有“口”“才”組成,口中之才,而非口中之人,口不止於溝通力、表達力、傳播力。口為規則、平台、約束力。團隊的核心是人才,並且是一群善於“耳”聽的“人才”。
可見,團隊就是由一群善於“耳”聽的具備一定溝通力、表達力、傳播力的“人才”,在某種規則、平台、約束力之下相互作用、相互依賴的個體,合理利用每一個成員的知識和技能協同工作,解決問題,為了特定的共同的目標結合在一起的組織或共同體。一些學說把團隊的構成要素總結為5P,分別為目標、人、定位、許可權、計畫。團隊和群體有著根本性的一些區別,群體可以向團隊過渡。一般根據團隊存在的目的和擁有自主權的大小將團隊分為三種類型:問題解決型團隊、自我管理型團隊、多功能型團隊。
骨幹領導者,必須具備以下要素:在團隊中起主要支柱作用,在團隊中是最實質性的成分,在團隊中具備獨立孵化運營項目的基本能力,在團隊中有一定的影響力和一定數量的追隨者。孵化管理學考核和督導團隊中骨幹領導者的一個重要指標為:在一個時間段內是否完成好原有的基本項目,是否孵化、引進並發展了新的核心項目,或消化和轉化了多少。因為在泛資訊時代,市場機遇瞬息萬變,思路和視野,特別是具體業務的落腳點不能與時俱進的話,企業的生命力就會很脆弱。
“思路決定出路”。在現代企業的外部環境和技術條件相差無幾的前提下,對於一個企業來說,最稀缺的資源不是別的什麼東西,而是企業的思想或精神。在孵化管理學中,我們把這種企業的思想或精神的發生源稱為“企業思維”。一個優秀的企業,不但生產商品,也生產思想,沒有思想理念支撐的企業是不可能長成“參天大樹”的。思想的貧窮或精神的貧窮,是一個企業走向衰落的必然表征。思想的來源是實踐。但是思想不可能從實踐這片“田野”中自發而生,它必須依賴一個中介物——思維才能形成。企業思維不等同於企業家思維和每一個員工的個體思維。
所謂企業思維,是指企業全體(或多數)職工認可的思考問題的方式或思路,是企業人對企業的生產經營等活動共同的或者是比較一致的認識和反映。一般說來,企業思維的質量水平和活躍程度,往往是同一個企業的思想、精神的成熟水平和豐富程度成正比的。然而,在當今企業文化研究與建設中,人們常常有意無意的將企業思維忽略了。事實上,企業思維對於企業生產、經營、發展的重要意義決定了它是我們企業文化研究與建設不可缺失的一環。因為,企業思維對於企業生產經營等活動的“行為嚮導”作用,是企業思維的價值的重要體現。創新是一個民族的靈魂,也是一個企業的活力所在。但是,企業創新行為不可能自發形成,而必須受到具有創新特質的企業思維的啟迪和指引。企業思維作為一種精神因素和精神力量,它對於企業生產經營活動和企業發展的能動作用是顯而易見的。企業思維對企業活動的正確反映不是消極的、被動的、機械的反映,而是積極的、主動的、創造性的反映,可以推動企業將觀念的創造變成現實的創造。
一個企業的企業思維的發生必須依賴於一定的前提條件。企業思維發生的最重要的一個前提條件就是企業作為法人的“主體覺醒”。從某種意義上講,企業思維是企業主體性的反映。缺少甚至是缺失主體意識、主體精神的企業是不可能產生企業思維的。在計畫經濟時代,企業只是作為政府的一種附屬物而存在,企業生產什麼、生產多少、怎么生產完全依據政府的指令而行,企業是沒有也不必要有自己的主體意識、主體精神存在的,有的僅僅只是政治意識和政治精神,在這樣的“土壤”里是生產不出富有個性的企業思維的。只有當市場經濟來臨的時候,企業真正成為了自主經營、自負盈虧的市場主體,企業才可能有自己的主體意志,才有可能迸發自己的企業思維。企業思維發生的另一個重要前提條件就是“現實需要”。我們說企業思維是指企業全體(或多數)職工認可的思考問題的方式或思路。
在這裡,企業思考所指向的“問題”就是“現實需要”。企業思維發生還有一個重要前提條件就是“歷史積澱”。企業思維是對企業生產經營活動的現實關照,但這種關照總是建立在一定的歷史經驗和知識的基礎上的,並不是“空穴來風”。一般說來,企業的歷史淵源越久遠,企業的文化積澱就越深厚。所以,在企業思維問題上,我們對待企業的“歷史積澱”既不能“照單全收”,也不能“全盤否定”,而應該採取的正確態度是“揚棄”,也就是“批判的繼承”。團隊無“團”,團隊不“團”,因為一無規矩,二無人才,最重要的是沒有企業思維。
企業思維是企業內部的一種極為重要而又沒被人們高度重視的隱性資源。我們探索企業思維的目的,在於開發企業思維,發揮企業思維對企業生產經營等活動的能動作用。我們要開發企業思維,就必須把握企業思維發生髮展的特殊性,不斷增強開發過程中的主動性、針對性和有效性。通常情況下,開發企業思維有以下辦法,教學相長、實踐催生、環境誘導。

孵化品牌

孵化品牌分為兩項內容,一為孵化品牌核心,二為孵化品牌外形。品牌外形與品牌核心相一致,品牌才真正具有張力。
品牌是給擁有者帶來溢價、產生增值的一種無形的資產,他的載體是用以和其他競爭者的產品或勞務相區分的名稱、術語、象徵、記號或者設計及其組合,增值的源泉來自於消費者心智中形成的關於其載體的印象。中國品牌“軟”在核心。一是缺乏影響力。尤其是國際影響力。在國際上叫得響的品牌數量太少,影響力也不夠大,幾乎沒有什麼國際知名品牌。二是缺乏生命力。品牌周期短,附加值少,對經濟的貢獻度低。雖然我國每年新增幾十萬個品牌,但品牌生命周期平均不足兩三年,這與國際品牌動輒百年歷史的現狀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近年來,雖然中國越來越多的企業擁有自主品牌產品,一些本土企業開始擁有成熟的品牌觀,且逐漸具有國際影響力,但從總體上看,目前我國自主品牌的發展還很薄弱,與我國在世界經濟貿易中的地位還很不相稱。另外,由於缺乏核心技術的智慧財產權,自主品牌的附加值仍然偏低,有無品牌差別不明顯,品牌基本上還停留在體現為“一個商標”的階段,或者是僅僅鐘情於“品牌外形”的形而上階段。
研究品牌,我們每每會被繁多的辭彙所湮沒:品牌態度、品牌增效、品牌效應溢出、品牌稀釋、品牌認知……在任何地方,都可以看到人們對於“品牌”津津樂道,看到行銷人和經理人對其之追求,看到管理者和企業家對其之熱愛,看到顧問們和教授們對其之關注。一切都表明,品牌已經成為經濟生活一個重要的元素,人們已經確信了品牌具有強大的魅力。然而,並非人人都真正理解品牌的內涵,因為如果不能真正理解品牌的確切含義,品牌本身的魅力就會變成商業的包裝,從而失去力量。
通常認為,品牌在一定程度上是物質的,由產品、場所和人來代表。但今天我們已清楚地認識到,工業革命轉變到技術革命甚至智本革命的今天,整個世界從“有形世界”轉變為“無形世界”,如今那些無形的、無重量的理念,如智慧財產權、創意、產品和服務對財富的驅動力等,要遠遠重於有形物質,對於品牌而言更是如此。
所以,品牌的全面定義應該是:品牌具有最基礎的本質,這一本質不是外在的,也不是完全用產品或服務來定義的。就像柏拉圖認為的那樣: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所體驗的任何具體事物的各個側面,都存在著該事物的“理念”,是“理念”使事物更長久,甚至擁有永久的意義。我們在日常生活中體驗的任何具體事物的各個側面都存在著該事物的“理念”,“理念”使事物更長久,甚至擁有永久的意義。品牌最終的體現是具體的事物,但是這個具體的事物本身並不代表品牌,品牌是這個具體事物在人們內心認知的外化表現而已。產品有產品的價值,品牌有品牌的價值。品牌不是自己造出來的,其本質上是產品概念對接的人群情感,簡單的利益認同不是品牌價值。

孵化勢場

孵化勢場分為兩項內容,一為孵化行銷勢場,二為孵化傳播勢場。孵化行銷勢場,就是孵化和營造消費者主動消費的趨勢,而達知消費者主動消費的驅動力量正是因傳播而生成的位勢。
其實,每一種實物都有其特殊的生態位,每一種品牌在行銷過程中都有其特殊的行銷勢場和傳播勢場。在孵化管理學中,“位”與“勢”在企業品牌塑造和傳播領域中實際上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何謂生態位?生態位是一個既抽象而又內涵豐富的生態學名詞,它不僅已經滲透到了現代生態學研究的諸多領域,成為生態學中最重要的基礎理論研究內容之一,而且,它日益廣泛地套用於政治、經濟、農業、工業、教育、建築等領域,並促使教育生態位、產業生態位、發展生態位等一系列專用名詞的產生,形成了強有力的理論分析和實踐工具。
如今,在生態位理論中,較普遍的對生態位的認識是在生態空間中所有的生態元均具有相應的生態位,在生態因子變化範圍內,能夠被生態元實際、潛在占據利用或適應的部分就是生態位。因此,生態位主要由生態元與生態因子兩個要素構成。生態因子變化範圍稱為基礎生態位、被生態元實際占據利用或適應的部分稱為實現生態位、潛在占據利用或適應的部分稱為潛在生態位。實現生態位與基礎生態位的接近度體現了生態位適宜度常用生態位寬度測度。所有的生態元都具有使用的屬性,兩者的關係存在對位和錯位的狀態:對位就會充分保持它的功能和穩定性並且可持續發展,錯位就會走向衰敗。
位與勢是攪在一起的,往往是並生的。位,包括定位、衡位、越位、躍位、讓位、退位、插位、升位等。有了位,才會生勢。位移而勢變。
企業品牌的“勢”在於積極尋找與主動營造,貴在謀勢、蓄勢、造勢、借勢、運勢、立勢。“勢”主要包括優先之勢,承傳之勢,積蓄之勢,綜合之勢,重構之勢,效率之勢。因此,企業品牌要從生存與發展的角度選擇好自己獨特的生態位,也就是要有準確明晰的獨特定位,同時,要從生存與發展的角度培養和營造好適合自己傳播路徑的消費勢場。
當今時代,同時又可以說是一個絕對的品牌泛傳播時代,傳播手段和渠道變得複雜化和多樣性,特別是電子商務平台的發展和成熟、傳統的品牌傳播模式遭遇新型網路化所帶來的巨大衝擊,已經由純粹的準網路平台滲透到傳統商業企業的內部管理體系和銷售機制。許多以往只相信一手交錢一手交貨的傳統商家,終於意識到新行銷模式隨著早先嘗試電子商務等新模式成功的企業已經站到了台前。這一點,這裡不再深入探討。
創新品牌傳播模式必須強調“位與勢的結合”,推崇組合傳播模式。品牌之所以成為品牌,就是因為它能夠在消費者內心中產生共鳴,能夠引發消費者的信任。品牌如果能夠尊重消費者更高級的需求,能夠在產品開發與服務的同時,開發可以巧妙調節產品與服務的行銷交流途徑,那么這樣的品牌就可以高於產品。孵化行銷勢場,就是要在消費者的意識和潛意識中營造消費之勢。在這裡,孵化行銷勢場的通路就是經營消費者的行為定勢、心理變勢、消費趨勢。孵化行銷勢場的理念,在實際操作上,不能僅僅拘泥於終端銷售這一個環節,而要貫通產品研發、設計、生產、包裝、物流、配送、品牌孵化、傳播立勢之始終,即下大氣力大抓市場控制權,把企業變成消費者生活方式的提供商、解決方案的製造者。
因為,對於消費者的理解、對於消費者情感需求的滿足、對於消費者認知理念的理解和認同,可以引發消費者更為強烈的、更細微的、更複雜的原動力。最成功的品牌總是能夠激發起積極的情感,每一次新產品、新服務的發布會都會成為一個故事,而這個故事就像一個神話,永遠講不完,因為,故事的主人公是消費者,而不是企業。品牌因故事而生動,品牌因故事精彩而具有傳播價值和易於傳播。
例如,傳統的傳播是將產品,渠道,價格,促銷上,進行分階段地整合推廣,而創新傳播將是天上天下齊步走,在於各種媒介體的統一整合,TVC電視廣告片、平面媒體報導、網路媒體、渠道造勢、促銷路演、產品堆碼推廣,全部圍繞著某個品牌或某項活動進行,所有的廣告、公關、路演、促銷、終端在一個統一強勢的活動或話題下,因此形成巨大的“傳播勢場”,進行集中力量傳播,把品牌的氣勢做出來,使各種最有價值的信息一直鋪到消費者的心裡。
在美國和日本,人們都知道豐田的一句名言:“客戶第一,經銷商第二,廠家第三”。他們的運作高度聚焦於用戶生活方式,使“營”和“消”的合一達到極高的境界。在中國,筆者認為,目前只有海爾值得稱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