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鈐杓蘭

黃鈐杓蘭

黃鈐杓蘭(學名:Cypripedium yatabeanum Makino)是蘭科、杓蘭屬的地生草本植物,具短或長的橫走根狀莖和許多較粗厚的纖維根。莖直立,葉2至數枚,互生,葉片通常橢圓形至卵形。花序頂生,通常具單花或少數具2-3花,花苞片通常葉狀,明顯小於葉;花大,通常較美麗;中萼片直立或俯傾於唇瓣之上;2枚側萼片通常合生而成合萼片;花瓣平展、下垂或圍抱唇瓣,唇瓣為深囊狀,具很短的花絲;花粉粉質或帶粘性;退化雄蕊通常扁平,柱頭肥厚,略有不明顯的3裂,表面有乳突。果實為蒴果

黃鈐杓蘭已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2013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

(概述圖片參考資料來源:)

基本介紹

形態特徵,產地生境,生長習性,繁殖方式,栽培技術,露地栽培,室內培養,病蟲防治,瘡痂病,褐鏽病,腐爛病,白絹病,病毒病,保護級別,植物文化,

形態特徵

黃鈐杓蘭是地生草本植物,具橫走根狀莖和許多較粗厚的纖維根。莖直立,基部常有數枚鞘。葉2至數枚,互生、近對生或對生;葉片通常橢圓形至卵形具摺扇狀脈、放射狀脈或3-5條主脈,有時有黑紫色斑點。
花序頂生,通常具單花或少數具2-3花,花朵橄欖黃、黃棕色、棕紫色或栗色。花苞片通常葉狀,明顯小於葉,少有非葉狀或不存在;花大,通常較美麗;中萼片直立或俯傾於唇瓣之上;2枚側萼片通常合生而成合萼片,僅先端分離,位於唇瓣下方,花瓣平展、有時扭轉;唇瓣為深囊狀,橢圓形有寬闊的囊口,囊口有內彎的側裂片和前部邊緣,囊內常有毛;蕊柱短,圓柱形,常下彎,具2枚側生的能育雄蕊、1枚位於上方的退化雄蕊和1個位於下方的柱頭;花葯2室,具很短的花絲;花粉粉質或帶粘性,但不粘合成花粉團塊;退化雄蕊通常扁平,橢圓形、卵形或其他形狀,有柄或無柄,極罕舌狀或線形;柱頭肥厚,略有不明顯的3裂,表面有乳突。
果實為蒴果

產地生境

生長在梅西奇的苔原、窪地、沼澤邊界、山坡和沙丘海灘草地。原產於美國阿拉斯加(包括阿留申群島),俄羅斯遠東地區(堪察加半島和千島群島)和日本北部。
黃鈐杓蘭分布圖黃鈐杓蘭分布圖

生長習性

黃鈐杓蘭一般生長在深山幽谷的山腰谷壁,透水和保水性良好的傾斜山坡或石隙,稀疏的山草旁,次生雜木林陰下。或有遮陰,日照時間短或只有星散漏光的地方。空氣濕度大且空氣能流通的地方,有時也生於山溪邊峭壁之上。黃鈐杓蘭宜種植於空氣流通的環境。性喜陰,忌陽光直射,喜濕潤,忌乾燥,15℃至30℃最宜生長。35℃以上生長不良。5℃以下的嚴寒會影響其生長力,這時,黃鈐杓蘭常處於休眠狀態。如氣溫太高加上陽光曝曬則一兩天內即出現葉子灼傷或枯焦。如氣溫太低又沒及時轉移進屋裡,則會出現凍傷的現象。黃鈐杓蘭是肉質根,適合採用富含腐殖質的砂質壤土,排水性能必須良好,應選用腐葉土或含腐殖質較多的山土。微酸性的鬆土或含鐵質的土壤,pH值以5.5-6.5為宜。

繁殖方式

在春秋兩季均可進行,一般每隔三年分株一次。凡植株生長健壯,假球莖密集的都可分株,分株後每叢至少要保存5個連結在一起的假球莖。分株前要減少灌水,使盆土較於。分株後上盆時,先以碎瓦片覆在盆底孔上,再鋪上粗石子,占盆深度1/5至1/4,再放粗粒土及少量細土,然後用富含腐殖質的沙質壤土栽植。栽植深度以將假球莖剛剛埋入土中力度,盆邊緣留2厘米沿口,上鋪翠雲草或細石子,最後澆透水,置陰處10-15天,保持土壤潮濕,逐漸減少澆水,進行正常養護。

栽培技術

露地栽培

樹蔭地栽養蘭
利用有稀疏樹蔭的屋前、牆隅或園庭假山石隙間,直接種植在地上,但必須挖除原有瘠薄黏土,換人疏鬆腐殖土或良好田土。進入冬令時節,在根部泥面上鋪蓋一些稻草,以免凍傷蘭根;假如有嚴寒,還需在葉叢上面敷設草簾或其他鬆軟遮掩物,以防凍害。這種地栽養蘭除盛暑酷寒期間務必加強管理防護外,一般都可粗放,任其自然生長,但僅局限於不具瓣型的粗種。否則,稍有疏忽,珍貴名種一旦遭受損失,實為可惜。翌春天氣轉暖時,方可揭除禦寒遮掩物。經過多年生長後,只要適時澆水、施肥,它的適應性還是比較強的,能年年盛花,幽香飄遠,實為點綴庭園佳品。
盆栽養蘭
也就是指蔭棚養蘭。凡是盆栽蘭花最好不要直接坐放在地上,因為容易受到蟲害和雜草叢生滋擾,尤其當夏日驕陽炙熱,地溫上升,或雷暴雨、梅雨季節,濕熱上升更大,容易蒸壞蘭根,更因地面缺少通風,不利氣生根生長。假如受條件限制,可用一隻空泥盆倒置地上,再把盆蘭坐放在上面,以減少上述影響。最理想還是放在預製木質或水泥板搭成的蘭台上,便於上下對流,不斷供給新鮮空氣,促進蘭花呼吸作用,增強代謝機能,積累養分和能量,使蘭花生長健壯,又可避免螞蟻、蛞蝓等侵害蘭根、葉之患。日常還需保持花盆外沿清潔,既雅觀又減少了菌類和低等植物繁生機會。

室內培養

蘭室
蘭室一般僅作過冬禦寒用,另外亦可利用它作為開花期間陳列各種展覽室。蘭花對溫度要求不高,一般情況下,室溫能保持10℃左右即可。為了保持室內濕度,在專用蘭室的蘭台架下地表,應鋪設粗砂礫,以便排除日常澆水過程中漏下水分,亦能保持一定濕度。如考慮到日後兼作陳列室使用,可鋪成磚地,至於水泥地坪,因不易排水,又隔除地氣,並不理想。蘭室內的花台,有木架、鐵架或用水泥製成,這些台架除專用固定形式外,也可利用原有在室外栽培時的裝置搬回室內使用。蘭台形式,最好採用平台式,因為在日常管理操作時比較方便;階梯式雖然受光好,只是利用面積浪費些,無論採用何種形式,總以受陽光多、上下便於空氣流通為目的。專用蘭室大小可根據所養盆數和發展前景而定。蘭台長短、闊窄亦可根據室內面積靈活布置,但總以操作方便、通風透光為宜。
棚架和蘭台
蘭花喜愛陰涼、透風之處,假如沒有適當庇蔭,任其受陽光不斷暴曬,葉片發黃、粗糙,尤其在炎熱季節,更易曬焦葉尖,甚至枯萎死亡。為此,必須按照蘭花庇蔭習性,設定蔭棚設備。搭設蔭棚,可根據所在場地大小和周圍環境而定。如系私人庭園,四周有圍牆,蔭棚高度有3米左右便夠了,總之,以通風透光為走。蔭棚結構所用材料,有用粗毛竹或耐爛樹材,也有用角鐵、水泥柱的,後者比較經久耐用。

病蟲防治

瘡痂病

病徵及為害:該病由病菌寄生於蘭葉之上所致,起初葉背出現淡黃棕色麻點,以後在葉面形成深褐色斑點,有暗灰色瘤狀被膜,一般有黑色邊緣,因此又稱“黑斑病”。黑斑一旦產生,就不再消失,嚴重時造成全葉枯死。
防治方法:保持蘭花培植場地和蘭盆通風良好,防止盆土過濕;用甲基托布津加1000-1500倍水的藥液防治,5-10月每7-10天噴灑一次;用硫酸銅半量式的波爾多液預防,每15-30天噴灑一次,最好與甲基托布津交替使用;用升汞加1000倍水的藥液洗葉;病斑初發時,及時剪去患病部分的葉片,當即燒毀,可防止傳染、蔓延;將患病植株隔離。

褐鏽病

病徵及為害:該病亦由病菌寄生於蘭葉之上而引起,最初蘭葉表面生淡褐色或橙黃色細斑點,病勢逐漸發展,變為黑色的斑塊,以致全葉枯萎。
防治方法:與防治瘡痂病的方法相同。

腐爛病

病徵及為害:幼苗基部變黑、霉爛以致死亡,扯起死苗嗅之有惡臭味。該病由腐黴菌引起,在盆七過濕、土壤消毒不嚴時最易發生。
防治方法:培養土使用前經過嚴格消毒:控制盆土濕度,避免過度潮濕;保持場地和盆內通風良好;噴灑甲基托布津液或波爾多液預防。

白絹病

病徵及為害:該病由一種白色的菌絲體寄生於葉基和根部,形同白絹,很快引起腐爛和死亡。在高溫多雨季節容易發生。
防治方法:用甲基托布津加800倍水的藥液防治,在高溫多雨季節噴灑;用硫酸銅半量式的波爾多液噴灑預防;發病後立即翻盆,用甲基托布津加800倍水的藥液洗滌患處,晾乾後換土栽培。

病毒病

病徵及為害:蘭花病毒病的種類較多,由多種病毒引起。蘭花主要的病毒病有花葉病和枯死病。患病毒病的蘭花植株出現花葉、條斑、萎縮、畸形和枯死等現象,嚴重地影響了蘭花的生長、繁殖和觀賞。
防治方法:嚴格土壤消毒以預防;發現病株立即銷毀。用組織培養的方法可以培育出大量的蘭花的無菌系植株。

保護級別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 2013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 3.1——近危(NT)。

植物文化

蘭花是中國最古老的花卉之一,早在帝堯之世就有種植蘭花的傳說。古人認為蘭花“香”、“花”、“葉”三美俱全,又有“氣清”、“色清”、“神清”、“韻清”四清,是“理想之美,萬化之神奇”。最早賦予蘭花一定人文精神的是孔子,據東漢蔡邕琴操》載:孔子自衛反魯,隱谷之中,見幽蘭獨茂,蔚然嘆曰:“蘭當為王者香”。真正的蘭花文化則起源於戰國時期楚國的愛國詩人屈原,他種蘭、愛蘭、詠蘭,以蘭花為寄託,千百年來一直影響著後人。後世詩人在詠蘭時,也有許多的名句,比如陳子昂的“歲華盡搖落,芳意竟何成”。劉克莊的“一從夫子臨軒顧,羞伍凡葩鬥豔濤”。詩人們將蘭花的高潔與人格的完美聯繫起來,使得蘭花文化不斷得以拓展和延續。 蘭花以高潔、清雅、幽香而著稱,葉姿優美,花香幽遠。自古以來,蘭花都被譽為美好事物的象徵,已廣泛在民間人格化了。蘭花對社會生活與文化藝術發生了巨大的影響。父母以蘭命名以表心,畫家取蘭作畫以寓意,詩人詠蘭賦詩以言志。蘭花的形象和氣質久已深入人心,並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古代舞劇以“蘭步”、“蘭指”為優美動作,把優秀的文學作品和書法作品稱為“蘭章”,把真摯的友誼叫做“蘭交”,把人的芳潔、美慧喻為“蘭心蕙 質”。又把傑出人物的去世比作“蘭摧玉拆”。蘭花在中國人民心目中,已經成為一切美好事物的寄寓和象徵。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