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材水庫

黃材水庫

黃材水庫又名青洋湖(因位於長沙至安化古驛道青洋鋪而得名),修建於20世紀50年代末至60年代中,是湖南省修建最早的大Ⅱ型綜合水利工程之一,也是當時全國著名的3大土壩工程之一,它位於湘江一級支流溈水上游,主壩壩址位於黃材鎮以西3.5km的鐵山里,東距寧鄉縣城52km。該水庫是一座以灌溉為主,兼發電、防洪、養殖等綜合效益的大(Ⅱ)水利工程。樞紐工程由主壩、副壩、溢洪道、輸水洞、電站及引水壩等建築物組成。水庫匯流240.8平方公里,12000多畝水面,蓄水量1.47億立方米。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黃材水庫
  • 東經:111°52’25”—112°06’51"
  • 北緯:28°03’56"-28°09’47"
  • 流域面積:240.8平方公里
  • 地理位置:寧鄉縣西部黃材鎮
  • 蓄水量:1.47億立方米
水庫範圍,自然環境,水文氣象,來水來沙特徵,開發目標,防洪,發電,養殖,灌溉,旅遊開發,水庫特徵,主要建築物,紀實,

水庫範圍

黃材水庫位於湘江一級支流——溈水中上游,位於東經111°52’25”—112°06’51",北緯28°03’56"-28°09’47"。水庫控制流域面積240.8平方公里。溈水在千金坪以上為東北流向,至壩址上游100—200m則轉為東流,延延伸至下游1.5 公里的炭河裡。壩址處河面寬度為60m,兩岸地形不對稱,相對高差140m,右岸山坡平緩,坡度為28°,左岸山勢宏偉,坡度在137m高程以下為50—70°,以上為40°。
竹山坳副壩是樞紐最南端建築,處竹山坳低矮分水嶺上,最低標高為153.20m。井坡里副壩山坡坡度為30°—35°,左側山頂高程300m,右側頂高程240m。溢洪道位於獅牛沖埡口,地面標高159m,兩岸山坡為30°—40°,右岸連竹山坳副壩,左岸連線井坡里副壩右岸山頭,洪水經大坪一條溪水匯入溈水。
寧鄉縣黃材水庫

自然環境

地貌地質
黃材水庫及周邊在地質構造上位於雪峰山弧型構造的北段,洞庭湖凹陷的南緣,出露地層大都是古生代的古考岩系,先後經歷了加里東期至燕山期多期構造運動的影響,褶皺斷裂複雜。
區域內出露地層岩性主要有寒武系地層,奧陶系地層,奧陶—志留系地層和泥盆系地層。泥盆系地層出露於壩址附近,傾向NE,傾角在50°以下,與志留系以前地層呈角度不整合接觸關係。
在壩址下游廣泛分布白堊系中統和第三系的紅色泥質粉砂岩和泥岩。庫區及大壩右岸山頭尚有零星出露燕山晚期花崗岩斑岩,花崗閃長班岩,呈岩脈產出。
第四系除沖積在河床及兩岸不同階地上分布外,在山坡上尚有不同厚度的殘留坡積物,溢洪道進口左岸及第三消力池左側尚有地滑堆積物。
區內構造以近東西向斷裂和褶皺為其主要特徵,代表性構造有溈水斷裂帶和雞侖山背斜,區內地下水類型與地層岩性、地質構造和地形地貌關係十分密切,在基岩出露的碎屑岩區主要為基岩裂隙潛水,灰岩內有溶洞水,花崗岩區還有斷層承壓水,但一般流量小,且為降水補給,鬆散沉積物區則為孔隙潛水。
黃材水庫壩址區地震基本裂度小於Ⅵ度,但處於Ⅵ度邊緣地帶。

水文氣象

黃材水庫流域氣候溫和,雨量充沛,乾濕明顯,四季分明,流域多年平均降雨量為1461.3mm,降雨主要集中在4—7月份。流域多年平均氣溫16.8℃,極端最高氣溫39.7℃(1971年7月2日),極端最低氣溫-10.3℃(1972年2月9日)。水庫多年平均水面蒸發量1370.1mm,7月份蒸發量最大247.8mm,占全年的18.09%、;2月份蒸發量最小42.9mm,僅占全年的3.13%。

來水來沙特徵

徑流:主要由降雨形成,年內分配不均勻,降雨主要集中在4—7月份,4—7月份的徑流量約占全年徑流總量的56.6%,多年平均徑流量1.83億立方米。
洪水:黃材水庫自建庫以來,實測最大洪水為2100立方米/秒(1969年8月),歷史調查最大洪水為1080立方米/秒(1938年)。
泥沙:根據流域侵蝕模數165/km.q2推算,入庫泥沙量為每年3.97321萬噸,泥沙主要來源於流域暴雨侵蝕,故暴雨出現瀕最多的4-6月份來沙量較大,占全年的78.2%。

開發目標

黃材水庫是以灌溉為主,兼防洪、發電、養殖、供水,旅遊等綜合效益的大型水利樞紐工程,水庫及灌區工程建成以後,結束了經年洪水泛濫,灌區作物靠天吃飯的歷史。黃材灌區作為全國大型灌區,多年來擔負著益陽市赫山區寧鄉望城區3地近40萬畝農田灌溉和70萬人的生產生活供水任務。

防洪

按照水利部頒發的《水利水電工程等級劃分及洪水標準》(sl252—2000)確定,黃材水庫屬大(Ⅱ)型工程,主壩為土壩,一旦失事將對下游近百萬人口,64萬畝農田及20萬人口的寧鄉縣城,八個小市鎮構成直接威脅,將中斷毀壞洛堪鐵路、長石鐵路、長常高速和319國道等交通幹線。水庫樞紐工程的防洪標準為100年一遇設計,2000年一遇校核。

發電

樞紐工程含壩後式電站一座,總裝機4720KW(2*1560KW+1600KW),年發電量1288萬KWH,已併入湘中電網。

養殖

黃材水庫總面積12000畝,其中養殖水面7000畝,養殖以鰱、鱅魚為主,野生鱖魚、鱤魚較多,水庫四面環山,山上植被豐富,給養殖提供了豐富的餌料,水庫年產鮮魚30萬斤以上。

灌溉

黃材水庫是以灌溉為主的大型水利工程,灌區原設計灌溉面積35. 9萬畝(歷史最高曾達42.7萬畝),灌溉寧鄉、益陽、望城三縣23個鄉鎮342個自然村,其中寧鄉18鄉鎮、益陽3鄉鎮、望城2鄉鎮;黃材灌區含高灌區22.913萬畝,低灌區12.349萬畝,提灌6.982萬畝,現實際灌溉面積32.405萬畝。

旅遊開發

黃材是南中國青銅文化之鄉,四羊方尊出土於此。水庫周邊有宋代名將張浚張拭之墓,佛教宗師靈佑坐化塔,唐代詩僧齊己的庵堂,共和國司法奠基人謝覺哉定祖墓等景點,人文厚重。寧鄉縣人民政府將青洋湖與溈山千佛洞整體包裝開發,與湖南泰禹集團簽訂了青洋湖旅遊開發契約,工程總投資2.5 億元,現一期工程正在實施,建設項目主要有遊艇俱樂部會所、接待中心、青銅文化博物館、會議中心、遊樂中心等。

水庫特徵

黃材水庫自西北向東南分布,死水位151.07m,相應庫容2400萬立方米,正常蓄水位166m,興利庫容1.26億立方米,按100年一遇設計,設計洪水位167.08m,相應防洪庫容1.49億立方米,2000年一遇校核洪水位168.69m,,水庫總容1.53億立方米,庫容係數0.68,為多年調節型水庫,總面積12000畝。

主要建築物

樞紐工程主要由主壩、副壩、溢洪道、泄洪輸水洞、電站及引水壩等建築物組成。主壩始建於1958年9月,為粘土心牆沙殼土壩,最大壩高61.5米,壩頂高程169.5米,主壩軸心長347米,底寬377.5米,頂寬6米,是湖南省最大的土壩水利樞紐;副壩於1958年5月1日正式動工,位於主壩右岸約1公里處的竹山坳,壩型為風化土料填築的均質土壩,最大壩高22.3米,壩頂高程170.5米,壩頂軸長131.5米。
溢洪道布置在竹山坳副壩左岸的獅牛沖,為河岸開敞式,進口為無底坎的寬頂堰,堰頂高程157米,裝有三扇10×9.3米(寬×高)表面式鋼質弧形閘門,下游尾水渠長1.2公里,採用四級消力池消能後,進入溈水。
輸水洞為壓力隧洞接明埋管,隧洞段馬蹄形,高3.3米,埋管段園形,內徑3.1米,進口底高程122.44米,進口放水閘門為鋼質平板門,最大過水能力116立方米/秒;電站布置在主壩右岸,為壩後引水式,裝有3台混流式機組,前兩台產自民主德國和保加利亞,是湖南省第一座進口機組電站,總容量4720千瓦(2×1560+1600)。
1965年5月1日正式發電,1968年6月8日併入湘中電網,年平均發電量1200萬千瓦小時,發電尾水由引水壩引入總乾渠。

紀實

黃材水庫建成以後,設立黃材水庫管理站,1976年更名為黃材水庫管理局。行政上隸屬於寧鄉縣人民政府,業務上由省水利廳、市水利局共管,屬自收自支事業單位。
黃材水庫跨黃材鎮、溈山鄉(原屬祖塔,2005年併入溈山)、巷子口鎮(原屬官山,1994年併入)。壩址位於黃材鎮,大壩以西庫尾屬溈山鄉,大壩以北達官山(巷子口鎮)。
樞紐大壩、竹山坳副壩、井坡里副壩位於寧鄉縣西部黃材鎮,處於水庫以南。主壩為粘土心牆沙殼土壩。
1982年至1984年,通過水利“三查三定”,鑑定為病險水庫,被水利部列為“七五”期間全國進行加固的43座重點病險水庫之一。
1987—1990年投資910萬元對其進行了除險加固。完成了主壩防滲、竹山坳副壩防滲、井坡里副壩填築、獅牛沖溢洪道擴建和加固、水文自動測報系統建設、溢洪道滑坡體處理、設備安裝工程、啟閉台加固、公路橋、上壩公路建設等項目,除險加固工程完成以後,水庫“病險”情況得到了一定的控制。
2000年8月,湖南省水利廳對黃材水庫進行大壩安全鑑定,定為(Ⅳ)類壩。
2001年3月通過水利部大壩安全管理中心核查。
2002年5月通過國家計委、水利部、長江水利委員會批准實施處險加固。
2003年元月8日動工,2004年4月8日全局竣工。樞紐除險加固工程總投資5369.02萬元,其中國債資金2680萬元。
主要完成工程項目為:1、竹山坳副壩除險加固;2、溢洪道進口左岩滑坡體處理;3、溢洪道加固;4、主壩加固;5、泄洪輸水洞加固;6、防汛公路硬化。
水庫灌區有總乾渠一條,長78.5km,渠首設計流量17立方米/秒,上游段沿線有攔截五大溪流共160平方公里,集雨面積的五處平交道引水工程,下游段有設計流量6.5立方米/秒,長98m的鋼絲網 殼砂漿結構渡槽——養漁塘渡槽。
總乾渠沿線有大小泄洪閘16處,大小灌溉涵閘600餘處,除總乾渠外,另有灌溉2萬畝以上農田的峽山、太陽壩、南、北、煤衡乾渠,溈豐壩左、右等七大幹渠(直灌自條長127.95km,補水灌區渠道3條長67.5km)其中峽山乾渠上有長218m,設計流量2.5立方米/秒,內徑1.0m的培基倒虹吸,南乾渠上有長213m的柯斗渡槽,北乾渠上有長198m 雙塘沖渡槽,這兩處渡槽均為“U”型鋼絲網薄殼砂漿結構,設計流量均為3立方米/秒,另有灌溉2000畝以上的支渠36條,共長22km,沿線5萬立方米以上的小型水庫及山塘河壩97座,其中溈豐壩與黃泥湖相連通,共同攔截溈水上游2200平方公里集雨面積,灌田13萬畝,太陽壩灌田3。0萬畝,小型提灌站24處,總裝機1238kw,有總裝機4720kw的壩後式電站一座,跌水電站2座(煤炭壩1座3*125kw;沙河左乾渠一座2*125kw)。
黃材灌區2000年被水利部審查批准列入全國大型灌區續建配套與節水改造項目計畫,自灌區續建配套節水改造項目實施以來,灌區工程得到有效改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