溈山風景區

溈山風景區

溈山風景名勝區位於湖南省寧鄉縣西部,景區規劃面積190平方公里,距寧鄉縣城40公里,距長沙市58公里,交通便捷,是一個集禮佛、度假、休閒、探險於一 體的綜合旅遊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溈山風景區
  • 地理位置湖南省寧鄉縣西部
  • 占地面積:190平方公里
  • 景點級別:國家級
  • 著名景點:溈山十景、青羊湖
  • 類型:綜合旅遊區
主要景點,地理環境,

主要景點

分為密印寺景區、炭河裡·青羊湖景區、三關門景區、千佛洞景區四大景區。溈山風景區2005年設立,2007年成為省級風景名勝區,2012年10月批准為國家級風景名勝區,七年完成“三級跳”。
溈山風景名勝區自然風光秀麗,人文底蘊深厚,擁有“密印禪寺萬佛之奇”、“千佛溶洞造化之奇”、  “四羊方尊國寶之奇”等奇妙景觀。景區擁有以千年古剎密印禪寺為核心的佛教文化區、以青羊湖為中心的青羊湖水上區、以黃材炭河裡西周古城遺址為中心的青銅文化區、以黃材千佛洞為中心的千佛洞景區等四大核心景區。
溈山,自古有“大溈凌雲”之壯觀。“衡岳之下,山之大者數十,而溈最著”。從清代著名學者陶汝鼐的評價中可見溈山名氣之大。公元807年,晚唐靈祐禪師建“密印禪寺”于山中毗廬峰下,創宗立派,遂使密印禪寺成為禪宗五派之首溈仰宗祖庭。密印寺規模宏大,氣度不凡,正殿四壁所嵌12988尊鎏金佛像,為世界佛寺之奇觀,故稱“萬佛殿”,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宋朝時期密印寺曾與杭州靈隱寺齊名,不僅在我國宗教界有較大影響,而且在印度、日本等東南亞地區宗教界享有盛譽。寺內有萬佛殿、鐘鼓樓、白果含檀、裴休樹、油鹽石、毛澤東留宿處等景點。2005年9月20日,以“溈山拜大佛,萬家祈五福”為主題的“2005中國寧鄉首屆國際佛文化節”在密印寺隆重開幕,溈山風景區由此撩開神秘的面紗,展示她獨特迷人的魅力。活動當天日月同輝,萬鳥朝宗,上千高僧雲集溈山,縱論禪道;萬名信眾慕名而來,頂禮膜拜;“密印寺萬佛開光大典”、“萬人祈福法會”現場人聲鼎沸,盛況空前,福澤芸芸眾生。在密印寺周邊,聚集了眾多人文景觀,如同慶寺、靈祐塔、齊己庵,還有回心橋、來木井、養生池、仙人獻寶、龍王井、蘆花水、鏡子岩獅子岩萬人床、白果含檀等“溈山十景”。
千年密印寺的繁盛、萬佛靈山的輝煌造就著溈山文化沃土。古代名人,遺蹟尚存,革命先輩,故居依舊,人文景觀有密印寺開山鼻祖靈祐肉身塔、唐相國裴休墓、唐詩僧齊己墓、宋狀元易祓墓、抗金名將張浚和朱張理學創始人張栻父子之墓及中共“一大”代表何叔衡故居、共和國司法制度奠基人謝覺哉故居、辛亥革命烈士何南薰墓等。
擁有“高峽平湖”之壯觀的青羊湖即聞名全國的第二大土壩工程黃材水庫,水域面積534公頃,庫容1.5億立方米,灌溉農田16萬公頃。臨堤遠眺,碧波萬畝,湖天一色;登船遊覽,鳥飛魚躍,靜影沉碧;擁水擊浪,撫水放歌,心曠神怡。湖中奇觀突兀,水鄉十里畫廊、長灘洞、龍潭峽等景觀宛如一幅世外桃源的美麗畫卷。
溈山腳下,溈水長流。在青羊湖畔,一個叫“大禾”的方國曾在這溈水流域書寫了一段輝煌的歷史,留下了國寶四羊方尊、人面紋方鼎、獸面紋提梁卣(內貯玉器1117件)等2000多件青銅器。1938年四羊方尊出土於黃材月山鋪轉耳侖的山腰上,現藏於北京中國歷史博物館。1959年修建黃材水庫時,在庫址附近出土了商代獸面銅瓿(內藏有製作精美的銅斧224件),1983年發現發象紋大銅鐃,1993年又發挖掘了9套青銅編鐃(樂器)。炭河裡西周古城遺址,被評為2004年中國十大考古新發現之一。物證文明,謎驚世界,寧鄉被考古界譽為“南中國青銅文化中心”。
千佛洞是省會長沙周邊近距離惟一的天然溶洞,洞內鐘乳石形態各異,“天下第一洞穴峽谷”、“天下第一鐘乳石柱”、“天下第一無極天頂”等奇景令人嘆為觀止。
寧鄉母親河----溈水發源地也緊鄰密印寺,順流而下,便是溈山漂流,漂流河道長5.6公里,落差近200米。其兩岸奇峰陡立,青山對峙,起伏跌宕,如刀劈斧削,瀑布飛流,險峻無比。讓人體驗驚險刺激的雙人自助漂流。
距千佛洞不遠處的黃材峽溪生態漂流河道長18華里,水位落差68.5米,穿行於怪石清泉森林中。兩岸地形奇峻,山勢渾圓,陡坎懸崖,夾溪而立,仰望崖壁,雲天一色,放眼望去兩岸連綿的青山如屏。讓人盡情享受漂流的愉悅。
風景區地方土特產豐富。溈山系列食品源於其產地獨特、生長環境優良,品質好、味道佳。溈山毛尖、溈山豆腐、祖塔七星椒、溈山臘肉、黃材幹魚及各類野味、野菜等深得遊人喜愛。
溈山之旅是生態之旅、文化之旅,同時也是紅色之旅。溈山風景名勝區已成為長沙市的“後花園”和湘中觀光休閒度假勝地。

地理環境

溈山,亦名大溈山,溈水的發源地,雄跨寧鄉西北,北鄰桃江,西接安化,"周回百四十里",最高雪峰頂,海拔927米。在海拔800米上下的崇山之中,隱匿著一塊長達幾里,海拔460-500米的盆地,田連阡陌,流水人家,好一個世外桃源。相傳盆地水田中,原有一巨石,叫圍山,後演變為溈山。溈者,四面皆水也。亦說因舜帝有個叫"溈"的兒子在此開發而名。四周雲氣相匯於斯,攪動旋轉,漫山升騰,故有"四面爬坡上溈山"之說。草木深茂,霧障雲飛,大氣磅礴,是為"大溈凌雲",為舊時寧鄉十景之一。
溈山一帶屢屢出土精妙絕倫的商周青銅器。1938年,月山鋪農民姜景舒兄弟挖土時,掘出商代青銅鑄造的四羊方尊,高58.3厘米,口徑52.4厘米,四肩飾浮雕蟠龍,腹飾四羊,造型生動,為我國商周青銅器中絕無僅有的珍品,現藏中國歷史博物館。還出土有獸面紋銅,(內置商代銅斧224件),商代人面方鼎、獸面紋分檔鼎、獸面提梁卣、銅編鐘及重221.5公斤的大銅鐃,均為商、周青銅器佳品。人們不禁要問:為何這么多高品位的商周青銅器集中出現在大溈山一帶?果真是舜及其兒子"溈"在此開發嗎?或是商周某部落某諸侯的祭祀地點?或是某種文化中心所在?或許……。這個迷有待考古學家進一步揭示。
溈山山高林密,地勢險要,多次爆發農民起義。1535年(明嘉靖十四年),精武術有膽識的農民梅四保聚眾溈山,反抗官府,回響者數千,多次擊敗官軍圍剿,並由此進攻湘鄉衡陽。1914年,密印寺佃農張三元為反抗惡僧催租而組織"同心會"。1918年,他率眾千餘,攻入密印寺,將起義隊伍編為5營10隊,以溈山為據點,反擊寧鄉益陽安化的團防武裝。大革命時期和解放戰爭中,工農革命武裝又多次在韻山發動起義,打擊敵人。
解放後,政府在溈山修建了大型水庫--黃材水庫,建了林場、辦了工廠。神秘的溈山,將作為文化旅遊之地,經濟 作物、林業生產基地而得到進一步開發。位置:位於湖南省寧鄉縣西80於公里
溈山地靈人靈,文物薈萃。"盆地"西北側的毗盧峰下,有千年古剎密印寺,是中國佛教禪宗五派之一的溈仰宗祖庭,乃唐代宰相裴休為靈禪師所奏建。寺院占地90O0平方米,內外有蘆花瀑布、白果含檀、美女梘、來木井、回心橋、千人鍋萬人床、油鹽石、鏡子石、靈骨塔等10景。其中"白果含檀"在寺後東北角,白果古樹中寄生一檀樹,惜近年檀樹已亡。美女梘,長達幾百米的木梘,將寺後山中清泉引入寺內。裴休信佛,晚年居溈山裴公庵,故後葬密印寺對面端山之陽。墓坐西北朝東南,正對黃材鎮,兩側山勢如圍椅環抱,風水非凡。其下不遠有靈禪師的肉身寺--峒慶寺。稍南,即晚唐詩僧齊己藏修遺址--齊己庵。再南,至官山,有南宋抗金宰相張浚及其長子--"東南三賢"之一的張墓葬。往西南,至巷子口,是寧鄉開國男--南宋狀元、禮部尚書易祓的故居,附近有易狀元墓。1917年毛澤東偕蕭子升來溈山考察,曾與密印寺方文交談。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