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成龍(哲學(語言學)博士)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概述:黃成龍,男,羌族,哲學(語言學)博士;生於1968年,四川省茂縣人。在香港城市大學中文、翻譯及語言學系羅仁地教授(Prof. Randy J. LaPolla)的指導下攻讀語言學博士學位;主攻語言類型學、功能語法、語言描寫方法及漢藏語系語言研究。2004年11月9日獲香港城市大學哲學(語言學)博士學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黃成龍
  • 民族羌族
  • 出生地:四川省茂縣
  • 出生日期:1968年
人物經歷,主講課程,研究方向,主要貢獻,主持課題,出版專著,發表論文,獲獎記錄,

人物經歷

2002年6月-12月澳大利亞La Trobe大學語言類型學研究中心(Research Centre for Linguistic Typology)榮譽研究人員,2005-2007年台灣中央研究院語言學研究所博士後研究學者,2008-2010年英國Hans Rousing(現更名為Acardia)瀕危語言紀錄基金會博士後項目獲得者。
現任中國社會科學院民族學與人類學研究所研究員,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民族學系教授、碩士生導師。
2002年1月-2004年9月,香港城市大學中文、翻譯及語言學系博士研究生。
2000年12月-2001年12月,香港城市大學中文、翻譯及語言學系碩士研究生。
1985年9月-1989年7月,中央民族大學少數民族語言文學系學習,1989年獲語言學學士學位。
2013年6月-至今 中國社會科學院民族學與人類學研究所研究員。
2006年8月-2013年5月 中國社會科學院民族學與人類學研究所副研究員。
2007年7月-2007年9月 赴荷蘭萊頓大學IIAS進行合作研究。
2005年7月-2007年6月 台灣中央研究院語言學研究所博士後研究學者。
2004年11月-2006年7月 中國社會科學院民族學與人類學研究所助理研究員。
2003年12月-2004年5月 香港城市大學中文、翻譯及語言學系研究助理。
2003年9月-2003年12月 香港城市大學講師,主講《漢語交際》(Chinese Communication)課。
2002年7月-2002年12 月 澳大利亞 La Trobe 大學語言類型學研究中心(RCLT)榮譽研究人員
(Honorary Research Fellow)。
1995年8月-2000年11月 中國社會科學院民族研究所助理研究員。
1989年7月-1995年7月 中國社會科學院民族研究所研究實習員。

主講課程

《漢語交際》(Chinese Communication)。
《歷史語言學與語言類型學》。

研究方向

普通語言學(General Linguistics)、語言類型學(Linguistic Typology)、功能語法(Functional Grammar)、認知語言學(Cognitive Linguistics)、藏面語族語言(Tibeto-Burman Languages) 、話語分析(Discourse Analysis)、漢語官話(Mandarin Chinese)、語言紀錄(Language Documentation)。

主要貢獻

主持課題

(1) 主持國家社會科學基金“十一五”規劃重點項目(2010-2013):“數字多媒體記錄汶川縣羌語資料庫的開
發與套用研究”。
(2) 規劃並負責中國社會科學院重點學科建設工程“紀錄語言學”學科(2009-2014):“多媒體紀錄黑
水羌語和貴州大南山苗語”。
(3) 主持英國瀕危語言紀錄項目(ELDP)個人博士後項目(IPF0130) (2008-2010):“Documentation of
the Namuyi Language納木依語紀錄”。
(4) 主持中國社會科學院重點課題(2007-2010):“中國少數民族語言的空間認知研究”。
(5) 主持人事部留學人員科技活動項目擇優資助(啟動類2007-2009):“羌語句法化結構研究”。
(6) 主持台灣中央研究院語言學研究所博士後研究專案(2005-2007):“羌語格標記比較研究”。
(7) 主持中國社會科學院民族所重點課題(2005-2008):“羌語語法關係研究”。
(8) 參與台灣中央研究院語言學研究所余文生博士(Dr. Jonathan P. Evans)主持的國科會研究專案(2008-
2011):“羌語語音及音韻之類型意涵”。

出版專著

(1) 黃成龍. 2006[2007].《蒲溪羌語研究》。北京:民族出版社
書評:向柏霖[法國]. 2010. 評《蒲溪羌語研究》,《語言學論叢》,2010年第41輯。北京:商務印書
館。
(2) LaPolla, Randy J. with Huang Chenglong. 2003. A Grammar of Qiang with annotated texts
and glossary. Germany: Mouton de Gruyter Press(2003年由德國Mouton de Gruyter出版社出版)。
書評:Thurgood, Graham. 2005. Review of A Grammar of Qiang, with annotated texts and
glossary by Randy J. LaPolla with Chenglong Huang. Linguistics of the Tibeto-
Burman Area28.1: 107-110.
Vajda, Edward J. 2005. Review of A Grammar of Qiang with Annotated Texts and
Glossary, by Randy J. LaPolla with Chenglong Huang. linguistlist-org-issues-16-
671html.
(3) 孫宏開 黃成龍 周毛草. 2002.《柔若語研究》。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2002年。
書評:HANDEL, ZEV. 2003. Review of Rouruoyu yanjiu [A study of Rouruo] by Sun Hongkai,
Huang Chenglong, and Zhou Maocao. Linguistics of the Tibeto-Burman Area 26.1: 147-
68.
(4) 黃成龍. 1992.《羌語榮紅話音檔》,《中國少數民族語言音檔系列》。中國社會科學院民族研究所
語言室。
編著
(1) 張曦主編,黃成龍、藍廣勝副主編. 2009.《持顛扶危:羌族文化災後重建省思》。北京:中央民族
大學出版社。
書評:王明珂[中國台灣]. 2010. 羌族文化重建之道. 《21世紀經濟報導.文化經典》,2010年5月12 日。
張黎. 2010. 災難後的再生. 《中國民族報》,2010年7月16日。
(2) 張曦 黃成龍. 2012. 《中國羌族》。 銀川:黃河出版傳媒集團/寧夏人民出版社。

發表論文

博士論文
Huang Chenglong. 2004. A Reference Grammar of the Puxi Variety of Qiang,PhD dissertation,2004. Hong Kong: City University of Hong Kong(2004年9月香港城市大學博士論文)。
論文
黃成龍. 2013. 藏緬語存在類動詞的概念結構. 《民族語文》,2013年第2期。
黃成龍.2013. 白語名詞範疇化—語義與認知探討,《白語研究論文集》,王鋒、王雙成主編,上海中西書 局,2013年, 約1.5萬字。
黃成龍. 2013. 普米語研究綜述. 《阿壩師範專科學校學報》,2013年第1期。
黃成龍.2013. 羌語、普米語、史興語、崩尼-博嘎爾語、白馬和柔若語6種語言文字研究史,《中國民族語言 文字研究史論》(南方卷,上冊),朝克、李雲兵主編,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3年,約4萬字。
黃成龍.2013. 羌語、普米語、史興語、崩尼-博嘎爾語、白馬和柔若語6種語言文字研究論著索引,《中國民 族語言文字研究史論》(索引卷),朝克、李雲兵主編,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3年,約2萬字。
黃成龍.2013.數字多媒體記錄汶川縣羌語資料庫的開發與套用研究,《羌文化傳承創新與區域經濟發展研討 會文集》,唐遠益、陳興龍主編,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2013年,約1萬字。
黃成龍. 2012. 白馬語研究綜述. 《阿壩師範專科學校學報》,2012年第4期。
黃成龍、李雲兵、王鋒. 2011. 紀錄語言學--一門新興學科,《語言科學》,2011年第3期
黃成龍. 2011. 羌族的釀酒工藝及其酒文化,《科學中國人》,2011年第10期。
黃成龍. 2010a. 羌語的施事者及其相關標記,《語言暨語言學》(收錄SSCI、A & HCI、LLBA、MLA期
刊),2010年第2期,頁249-295。台北:中央研究院語言學研究所。
黃成龍. 2010b. 羌語的非施事者及其相關標記,《語言學論叢》,2010年第41輯。北京大學漢語語言學
研究中心。
張麟聲 黃成龍. 2010. 日本語の「も」と羌語の「lə」についての覚書. 大阪府立大學人文學會『人文學
論集』第28集,頁151-159.
黃成龍. 2009a. 羌語方言土語及其活力,《持顛扶危:羌族文化災後重建省思》,張曦主編,頁177-
197。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
黃成龍. 2009b. 羌語研究回顧與展望,《持顛扶危:羌族文化災後重建省思》,張曦主編,頁198-
214。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
黃成龍 徐世梁. 2009. 羌族語言和非物質文化災後重建需求調查,《持顛扶危:羌族文化災後重建省
思》,張曦主編,頁96-109。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
孫宏開 周發成 黃成龍. 2009. 關於在“羌族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內加強羌族語言文化保護的意見,
《持顛扶危:羌族文化災後重建省思》,張曦主編,頁141-144。。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
Huang Chenglong. 2009. Shared Morphology in Qiang and Tibetan, Senri Ethnological Studies,
Vol. 75。大阪:日本國立民族學博物館。
黃成龍. 2008a. 羌語的話題標記,《語言科學》,2008年第6期,頁599-614。北京:中國科學出版
社。
黃成龍. 2008b. 羌語子句的關係化手段,《民族語文》,2008年第4期,頁19-31。
Huang Chenglong. 2008. Relativization in Qiang, Language and Linguistics, Vol. 9.4: 735-768。台
北:中央研究語言學研究所。
黃成龍 王術德. 2007. 蒲溪羌語的話題-評述結構,《語言暨語言學》,2007年(第8卷)第2期,頁
519-551。台北:中央研究院語言學研究所。
黃成龍 余文生. 2007. 羌語關係子句的類型,《漢藏語學報》,2007年(創刊號)第1期,頁143-161。
Evans, Jonathan P. and Huang Chenglong. 2007. Vowel Harmony in Ronghong Qiang: Bottom up!
Cahiers de Linguistique Asie Orientale(CRLAO),Vol 36. 2 (2007): 147-186。
LaPolla, Randy J. and Huang Chenglong. 2007. The Copula and Existential Verbs in Qiang, Bulletin
of Chinese Linguistics《中國語言學集刊》Vol. 2, No. 1: 233-248。香港:香港科技大學中國語言學研
究中心。
黃成龍. 2005a. 羌語的名量詞,《民族語文》2005年第5期,頁16-27。
黃成龍. 2005b. 語法描寫框架及術語的標記,《民族語文》2005年第3期,頁23-33。
Huang Chenglong. 2005. Aktionsart and Aspects in Qiang,Proceedings of the 2005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 Courses on Role and Reference Grammar,中央研究院語言學研究所編,2005年。
台北:中央研究院語言學研究所。
LaPolla, Randy J. and Huang Chenglong. 2004. Adjectives in Qiang. Adjective Classes: A cross-
linguistic typology, ed. by R. M. W. Dixon and Alexandra Y. Aikhenvald, 306-322.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黃成龍. 2003. 羌語名詞短語的詞序,《民族語文》,2003年第2期,頁26-34。
黃成龍. 2000a. 羌語,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語言報告.中國部分》,2000,中國社會科學院民族研
究所編。
黃成龍. 2000b. 羌語的存在動詞,《民族語文》,2000年第4期,頁13-22。
黃成龍. 1998. 羌語的音節弱化現象,《民族語文》,1998年第3期,頁59-67。
黃成龍. 1997. 羌語動詞的前綴,《民族語文》,1997年第2期,頁68-77。
黃成龍. 1996. 羌語音檔,《中國少數民族語言音檔》,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
黃成龍. 1995. 羌語音位系統分析芻議,《民族語文》,1995年第1期,頁48-51。
黃成龍. 1994. 羌語形容詞研究,《語言研究》,1994年第2期,頁181-189。
黃成龍. 1992. 羌語複輔音的演變,《羌族研究》,1992年第2輯,成都,四川。
黃布凡 余小平 黃成龍. 1992. 羌族的姓名,《中國人的姓名》,張聯芳主編。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
版社。
學術論文
2013年11月29日在江蘇省常熟理工學院”主辦的“首屆語言類型學國際會議暨第二屆方言語音與語法論壇”上報告“類型學視野中的致使結構”。
2013年11月17日在中央民族大學“校內111創新引智基地—中國少數民族語言信息結構研究”第二次學術研討會暨學術委員會會議上報告“羌語的信息結構”。
2013年10月26日在四川省哲學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羌學研究中心”主辦的“災害人類學暨羌學研究的理論與方法成都論壇”上報告“羌語的親屬稱謂系統”。
"Word Order and Information Structure in Qiang羌語的詞序與信息結構",於2013年4月7日在美國波士頓哈佛-燕京學社召開的“亞洲語言的信息結構與詞序研討會”上報告。
"藏緬語存在類動詞的概念結構",於2013年1月26日在“民族學與人類學研究所第二屆青年論壇”上報告。
"羌語的生命度等級序列",於2013年1月5日在“中國民族語言語法研究暨慶祝孫宏開先生八十華誕”學術研討會上報告。
"藏羌彝走廊藏緬語存在類動詞的概念結構",於2012年12月16日在中央民族大學第二屆西部民族走廊學術研討會“藏羌彝走廊”會上報告。
"藏緬語名詞範疇化為類別詞的機制和途徑",於2012年11月3日在西南民族大學召開的“第六屆國際彝緬語學術研討會”上報告。
"藏語與喜馬拉雅語言存在類動詞的概念結構",於2012年10月27日在江蘇師範大學召開的“當代語言科學創 新與發展國際學術研討會暨《語言科學》創刊十周年慶典”上報告。
"羌族的釀酒工藝及其酒文化",於2011年4月17日應茶馬古道研究網和《科學中國人》雜誌邀請,在四川省 綿竹市劍蘭春集團協辦的“茶馬古道與劍蘭春酒文化研討會”上報告。
"羌語的使動範疇",於2010年10月31日在郵電會議中心召開的“2010年四川境內藏緬語國際研討會”上報
告,由北京大學漢語語言學研究中心、中文系主辦。
"羌語的拓撲空間範疇",於2010年8月5日在寧夏銀川北方民族大學召開的“中國民族語言學會第10屆年
會”上報告。
"漢藏語的處所動詞",於2010年5月9日在香港科技大學召開的“中國語言的比較與類型學國際研討會”
上報告。
"紀錄語言學-一門新興交叉學科",於2009年8月27日在北京召開的“紀念《民族語文》創刊30周年學術
研討會”上報告。
"論白語的量詞—語義與認知解釋",於2009年8月2日在雲南大理學院召開的“首屆白語國際研討會”上
報告。
"中國瀕危語言的搶救與保護問題",於2009年7月29日在雲南昆明召開的“國際人類學與民族學聯合會
16屆世界大會-瀕危語言專題會議”上報告。
"漢藏語的小舌音問題-以羌語為例",於2009年7月28日在雲南昆明召開的“國際人類學與民族學聯合會
第16屆世界大會-漢藏語專題會議”上報告。
"納木依語紀錄",2008年11月21日在台北中研院語言學研究所召開的“四川的語言調查研究國際學術討
論會”上報告。
"Shared Morphology in Qiang and Tibetan羌語與藏語共享形態"(英文),2008年9月11日在日本大阪
國立民族學召開的“藏緬語區的語言底層研討會”上報告。
"青藏高原東緣藏緬各族群語言分布面貌",2008年8月3日在成都西南民族大學召開的“人類多樣性及其
歷史過程會議”上報告。
"中國民族語言空間認知範疇研究計畫及調查大綱",2008年7月12日在在貴州省三都水族自治縣召開的
“中國少數民族語言空間認知範疇研討會”上作主題發言。
"Relativization in Qiang羌語子句的關係化"(英文),2007年11月2日在台北中研院語言學研究所召開的
“關係子句國際學術討論會”上報告。
"羌語的非施事者及其相關標記",2007年9月28日在哈爾濱黑龍江大學召開的“第40屆國際漢藏語言學暨
語言學會議”上報告。
"羌語的施事格及其相關標記"(博士後成果專題演講),2007年6月14日在台灣中央研究院語言學研究
所。
"羌語代詞的分裂體系",2006年10月15日在成都西南民族大學召開的“第九屆全國民族語言學術研討
會”上報告。
"羌語屬格及其相關標記",2006年10月12日在成都西南民族大學召開的“第四屆兩岸三地藏緬語族語言
學”會議上報告。
"Relative Clauses in Qiang羌語的關係子句"(英文),2006年9月15日在美國西雅圖華盛頓大學召開的
“第三十九屆國際漢藏語及語言學會議”上報告。
"Qiang Split Pronoun System羌語代詞的分裂體系"(英文),2006年5月27日在中央研究院語言學研究
所主辦的 “14th IACL & 10th IsCLL”國際學術研討會上報告。
"Relative Clauses in Puxi Qiang蒲溪羌語的關係小句"(英文),2005年11月24日在中央研究院語言學
研究所“歡迎David Bradley教授學術座談會”上宣讀.
"Aktionsart and Aspect in Qiang動作的種類與羌語的體"(英文),2005年6月25日提交《2005年國際
角色與參照語法會議及課程》。台北:中央研究院語言學研究所。2005年8月在民族學與人類學研究所
南方語言室作的學術報告。
"藏緬語的類別詞-名詞範疇化及其認知機制",2005年4月28日在廣州召開的 “南方民族語言文化學術
討論會”上宣讀(由《民族語文》雜誌社與廣東職業技術學院合辦)。
"羌語的數量詞",2004年11月20日在中央民族大學漢藏語研究中心召開的‘戴慶廈教授從教和研究五十
周年’學術討論會上宣讀。
"蒲溪羌語的話題與話題化結構",2004年4月17日在香港城市大學中文、翻譯及語言學系召開的“第三屆
兩岸三地藏緬語族語言學”研討會上宣讀。
"Transitivity in the Puxi variety of Qiang蒲溪羌語動詞的及物性"(英文). Paper presented on the
Research Students Seminar, Department of Chinese, Translation and Linguistics, City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2003年3月31日香港城市大學中文、翻譯及語言學系“研究生學術報告”上宣讀)。
"The uses of ‘pu’ in the Puxi variety of Qiang蒲溪羌語“pu”的用法"(英文). Paper presented on the Tibeto-Burman Linguistics Discussion Group, the Research Centre for Linguistic Typology, La Trobe University, Australia(2002年10月31 日澳大利亞La Trobe大學語言類型學研究中心“藏緬語小 組討論 會”上宣讀)。
"Copula Clauses and Verbless Clauses in Mandarin Chinese漢語官話的系詞句與無動詞句"(英文).
Paper presented on the Workshop on Copula Clauses and Verbless Clauses, the Research Centre
for Linguistic Typology, La Trobe University, Australia(2002年10月16 日澳大利亞La Trobe大學語言 類型學研究中心舉行的“系詞句和無動詞句”研討會上宣讀)。
"Tense/Aspect marking in the Puxi variety of Qiang蒲溪羌語的時、體標記"(英文). Paper presented on the Tibeto-Burman Linguistics Discussion Group, the Research Centre for Linguistic Typology, La Trobe University, Australia(2002年9月13日澳大利亞La Trobe大學語言類型學研究中 心“藏緬語小組討論會”上宣讀)。
"The Copula and Existential Verbs in Qiang羌語的系詞和存在動詞"(英文)(與羅仁地合作). Paper
presented on the Workshop on Copula Clauses and Verbless Clauses, the Research Centre for
Linguistic Typology, La Trobe University, Australia(2002年9月4日La Trobe大學語言類型學研究中心 舉行的“系詞句和無動詞句”研討會上宣讀)。
"Adjectives in Qiang羌語的形容詞"(英文)(與羅仁地合作). Paper presented on The International
Workshop on Adjective classes, the Research Centre for Linguistic Typology, La Trobe University, Australia(2002年8月 17 日澳大利亞La Trobe大學語言類型學研究中心舉行的“形容詞”國際 研討會上宣讀)。
"羌語動詞的語義表征",2002年5月24日在中央民族大學香港中文大學現代語言文化系聯合主辦的“現
代語言學理論與中國少數民族語言研究”學術研討會上宣讀。
"羌語名詞短語的詞序",2002年1月13日在中央民族大學語言文學院召開的“語序類型學”研討會上宣
讀。
報告
"藏緬語的類別詞—名詞範疇化及其認知特徵初探"在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少數民族語言研究中心主辦的 “研究員報告日”作的學術報告(2012年6月13日)。
"Qiang Varieties and Their Vitalities". 在加拿大原住民遺產語言文化理事會(PPHLCC)報告(2010年
10月6日)。
"羌語方言土語及其活力":在中央民族大學教育部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中國少數民族研究中心”作的
學術報告(2009年3月3日)。
"當代語言學的研究趨勢":應西昌學院彝文系沙馬打各教授的邀請,對該院彝文系、彝族文化研究所、中
文系師生作的學術報告(2008年11月2日)。
"田野調查中的記音方法":在中央民族大學民族學系研究生《套用人類學》課上作的學術演講(2008年6
月3日)。
"境外漢語與民族語言研究":在中央民族大學語言文學系研究生《漢語與民族語關係》課上作的學術演講
(2008年5月28日)。
"A bottom-up approach to vowel systems: the case of Yadu Qiang"(與余文生博士合講):台灣花蓮縣東
華大學原住民學院民族發展研究所學術報告(2007年5月25日)。
"A bottom-up approach to vowel systems: the case of Ronghong Qiang"(與余文生博士合講):台灣大
學外語系及語言研究所學術報告(2007年5月2日)。
"羌語的關係子句":中央研究院語言學研究所語言類型學研究室作的學術演講(2007年4月16日)。
"羌族歷史、文化與語言簡介":台灣政治大學民族學系作的學術報告(2005年5月23日)。
"羌語與羌語方言研究-博士論文寫作心得":台灣政治大學民族學系博士班作的學術報告(2005年4月1
日)。
"羌族文化及其語言":台灣高雄師範大學客家文化研究所作的學術報告(2005年12月14日)。
"羌語的特點及其地區性差異":台灣清華大學人類學研究所博士班作的學術報告(2005年11月21日)。
"羌語的數量詞":北京大學中文系漢語語言學研究中心“語言學前沿”系列討論會上的學術報告(2005
年3月19日)。
研究報告
(1) 研究報告:"四川省茂縣羌族博物館重建計畫" (與張曦博士合著),2008年7月國家文物局上報國家發
改委已經撥付1.3億元,現已開工建設中。
(2) 研究成果報告:"中央研究院博士後研究人員第一年研究成果報告(2005.7-2006.5)",共120頁。
(3) 研究報告:"研究報告:2002-2003年度論文進度報告" (英文:119頁)。
(4) 論文:"Grammatical structures in English, Chinese and Cantonese(英語、漢語和廣東話的語法結
構)" (英文)。2003年Contrastive grammar of English and Chinese(英漢對比語法)課,學期論文。
(5) 論文:"Topics in Qiang羌語中的話題"(英文)。2003年Topics in Chinese Linguistics(漢語語言學
專題系列)課,學期論文。
(6) 論文:"The origins and development of affricates in Qiang 羌語塞擦音的來源與發展"(英文)。 2003年Language & Evolution(語言與演化)課,學期論文。
(7) 研究報告:"研究報告:2001-2002年度學習研究進度" (英文:30+89頁)。
(8) 研究報告:"研究報告:2000-2001年度學習工作報告" (英文:62+29頁)。
(9) 提要: "Syntax: Structure, meaning and function句法: 結構、意義和功能" 一書的提要(英文),共 76頁。2001年導讀課Independent Reading Course,學期論文。
(10) 論文: "Modality in Tibeto-Burman languages: A typological perspectives(藏緬語情態的類型學 考察)" (英文)。2001年語言類型學課的學期論文。

獲獎記錄

2013年論文“藏緬語存在類動詞的概念結構”獲2012年度“民族所第二屆青年論壇”優秀論文一等 獎。
2012年論文“羌語子句的關係化手段”獲2012年度中國社會科學院民族學與人類學研究所優秀科研成 果獎(論文類推薦獎)。
2008年本人專著《蒲溪羌語研究》獲得首屆漢藏語言學獎二等獎。
2003年11月獲第六屆中國民族圖書獎一等獎。
2003年12月 獲2003年度民族學與人類學研究所一等獎。
2004年9月獲第五屆中國社會科學院優秀科研成果獎二等獎。
2002年獲香港城市大學2002-2003年度學費獎學金。
1996年獲國家科技信息進步二等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