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帶犀獵蝽

黃帶犀獵蝽

頭細長,體黑色,小盾片頂端成刺狀且分叉,前翅革片基部黑色,中部至膜片邊緣深黃色或金黃色,構成明顯的前翅中部黃色橫帶。腹部兩側擴展並向上翹。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黃帶犀獵蝽
  • 拉丁學名: Betta macrostoma
  • :動物界
  • :黃帶犀獵蝽
形態特徵,發生規律,地理分布,捕食昆蟲,

形態特徵

發生規律

黃帶犀獵蝽在廣州室內飼養年發生2代,以4-5齡若蟲於雜草叢生的石塊、土塊下或枯枝落葉層中越冬,卵成塊,12.5-16.5天孵化。若蟲5齡,歷期48.0-223.5天。成蟲羽化後5.0-12.5天交配,交配後11.5-25.5天產卵。成蟲壽命一般在36.0天以上。若蟲和成蟲有較強的耐飢力,在缺少獵物時3-5齡若蟲和成蟲壽命分別為8.9-13.2天和17.3-20.2天。

地理分布

分布於西雙版納金平河口等地。多見於果樹、灌木和竹林間,是常見的捕食性椿象。

捕食昆蟲

獵食鱗翅目幼蟲(馬尾松毛蟲、縱帶球須刺蛾、麗綠刺蛾、細皮夜蛾和竹斑蛾幼蟲等)、蚜蟲蝗蟲等,偶爾見侵襲荔枝蝽若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