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安縣(湖北紅安縣舊名)

黃安縣(湖北紅安縣舊名)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黃安縣是湖北省紅安縣的舊稱,解放後因紅安曾是革命的搖籃,又出了上百位將軍,因此正式更名為紅安縣又稱將軍縣,位於鄂東北大別山南麓,鄰接河南省。面積1789平方千米,耕地面積543146畝。其中常用耕地面積516662畝,林地面積118萬畝。縣城距武漢80公里,距黃州130公里,京九、京廣鐵路聯絡線從縣南穿過。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黃安縣
  • 別名:紅安縣,將軍縣
  • 行政區類別:縣
  • 所屬地區:湖北省
  • 地理位置:位於鄂東北大別山南麓
  • 面積:1789平方千米
  • 方言:黃安話
  • 氣候條件:亞熱帶季風氣候
紅安歷史,著名人物,董必武,李先念,兩百個將軍,紅安籍上將,紅安籍中將,紅安籍少將,名將代表,

紅安歷史

紅安原名叫黃安,初設於明代,至今已有400年歷史。他的產生最初是1542年一個叫李大夏的麻城人向朝廷提議的,但是,很顯然,麻城無法容忍領土的分割,就這樣建縣提議被擱置了21年。直到1563年,還是在一位麻城人耿定向的努力下,經大明朝戶部復奏,朝廷批准正式建縣,並析麻城縣太平、仙居二鄉二十里,黃陂縣灄源鄉八里,黃岡上中和鄉十二里為新建縣屬地,名為黃安縣,因此麻城人耿定向在後人歷史籍貫標註中改成了黃安人,身為明戶部尚書的耿定向從此被譽為紅安之父。因為沒有他,紅安不可能建縣,當然也就不會有現在的紅安縣了。建縣後不久的紅安迎來一位遠方的客人,明大思想家以叛逆而聞名的李贄,他受耿定向邀請來黃安教化黃安子弟。與耿定向弟弟耿定理、黃安文人吳心學在黃安的五雲山、似馬山、天台山盡情抒懷黃安的大好河山。李贄的到來,讓大批的文人墨客相繼來到這個新生的縣,一時間紅安的從南到北,書院遍布。學風猶勝,留下了“唯楚有才,楚亦在黃(安)”的美名,李贄和大批外來文人的到來造就了紅安人崇學、叛逆的人文性格。這就是四百多年前的黃安。可惜的是,紅安戰亂頻繁,眾多的書院沒有一所保留下來,留下的只是遺蹟。只有五雲山、似馬山、天台山上的摩崖石刻還在訴說當年的輝煌。
從400年前到200年前,這個新生的縣走的並不順利,天災人禍頻繁。而且時刻還得面對著外來的戰爭。從明末到清末,幾乎每一次的農民起義、軍閥混戰都會波及到這個歷史並不久遠的縣,老百姓以姓氏為單位建設起堡壘與城牆,每遇戰亂便躲進堡壘和城牆裡抵禦外敵。然而並非所有姓氏都有能力建堡壘與城牆,於是那些沒有能力建設軍事設施的人口較少的小姓氏要么在戰爭中被滅族,要么移民流落他鄉,據說他們去的最多地方是四川,因為在元末時就有他們的老鄉跟隨農民軍去了四川,他們在那裡生活的很好。去四川是沒有能力在黃安生存的小姓氏最好的選擇。小姓氏走了,留下來的都是大姓氏。因此黃安的行政地圖可以按鄉鎮來劃分,還可以按姓氏來劃分,一個姓氏通常占據著十幾平方公里有的甚至是幾十平方公里的土地,而在這一區域內,很少有其他的雜姓。這種情況在紅安的東部表現的猶為明顯。因此,紅安的宗族觀念很強。禮儀、等級制度也很強,年齡相差幾十歲但是輩分相同的人,可以以兄弟相稱。也就是啞啞學語的嬰兒可以喊90歲的老頭叫哥哥。紅安獨樹一幟的酒席坐席制度可以讓年輕人丈二的和尚摸不著頭腦。
1930年,黃安為湖北國民政府第四行政區的首府,轄黃岡、黃陂、麻城、黃安4個縣,原來管轄紅安的黃州府這時變成了他的轄縣。原來三縣的邊隅之地的黃安現在變成了行政中心。為了打造這個行政中心,國民黨在黃安修了連線黃岡、麻城、黃陂的兩條公路,在黃安城東部修建飛機場。這些公路至今仍是紅安的交通命脈。
民國時期黃安的縣域經濟較好,黃安的人均GDP當時居湖北各縣之首。是民國時期湖北首富縣、全國第七程沸瀾的程氏家族其家產已經抵得上湖北好幾個縣的GDP總和了。程氏族家族在武漢通過買、自建、併購等方式幾乎控制了武漢紡織業的全部和房地產的半壁江山,僅湖北一個襄樊比較著名的黃安商人開的商號就有正昌美、正昌榮、泰昌和、德豐厚、正大恆、德昌永、阮祥太、張元太、鐘復盛、程交泰、李交泰、永遠福、彭元昌、王世昌、王全和、胡萬昌、周福太、周福萬、和發興、劉福康等家。
黃安的富裕不是均富,早年靠經商富裕起來的占人口25%黃安精英,開始廣置田產。使75%的財富與土地集中在少數人手中,而人口75%的窮人只占有25%的財富。這其中絕大多數是沒有田地的佃農,於是,窮人們和精英們開始有了矛盾。這種矛盾在災年時愈演愈烈,靠經商起家的紅安富人絕對不會在災年降低他們的租子,更不會打開他們糧倉,都是為富不仁,中國所有的商人都是這樣的思維模式。貧富不均,農民受到壓迫和剝削,這就是後來紅安多次起義的原因。

著名人物

湖北省紅安縣的舊稱
紅安是一塊神奇的土地,這裡是黃麻起義的策源地和鄂豫皖革命根據地的搖籃,也是聞名中外的“將軍縣”。是僅次於井岡山、延安的中國革命聖地。這裡爆發了著名的黃麻起義,成立或改編了鄂東軍、紅一軍、紅四方面軍、紅二十五軍、紅二十八軍等五支革命軍隊,誕生了董必武、李先念兩任共和國主席走出了韓先楚、陳錫聯、秦基偉等223位將軍,其中上世紀五六十年代授銜的有61位。另外也走出了56位國民黨籍將軍。“中國第一將軍縣”。朴誠勇毅,不勝不休”的紅安精神與井岡山精神、延安精神等熔鑄成黨的寶貴神財富。紅安原名黃安,位於鄂東北大別山南麓。革命戰爭年代,紅安為中國革命的勝利獻出了14萬英雄兒女的生命,其中查明登記在冊的就有22552人,然而新中國成立後僅剩下600多位紅軍老幹部。1931年12月23日,紅四方面軍在黃安軍民的配合下,攻克黃安縣城。鄂豫皖中央分局為了紀念黃安戰役的偉大勝利,表彰黃安人民的革命鬥爭精神,宣布將黃安縣改名為紅安縣,但當時的蔣政權並不認可這個縣名。 抗戰爆發後,為了不影響國共合作,國共雙方統一縣名,稱為黃安。 1952年9月,為了表彰黃安人民革命鬥爭業績,湖北省政府報請中南軍政委員會轉呈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核准,將黃安縣正式改名為紅安縣。共和國以“紅”命名褒獎的縣,這是全國唯一的一例。

董必武

董必武(1886年3月5日-1975年4月2日)原名賢琮,又名用威,字潔畲,號壁伍。湖北省黃州(後改黃安縣,今紅安縣)人。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元勛,中國共產黨第一代主要領導人之一,曾經擔任中華人民共和國副主席、代主席,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委員。

李先念

李先念(1909年6月23日-1992年6月21日李先念同志是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政治家、軍事家,堅定的馬克思主義者,黨和國家的卓越領導人。他畢生奮鬥,為中華民族獨立和中國人民解放,為社會主義革命、建設、改革事業,為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贏得了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的崇敬和愛戴。

兩百個將軍

徐向前元帥曾為紅安題詞:“兩百個將軍同一個故鄉。”

紅安籍上將

紅安籍中將

紅安籍少將

名將代表

韓先楚上將:曾任東北野戰軍3縱司令員中國人民志願軍副總司令兼19兵團司令員等職務。陳錫聯上將:曾任八路軍129師386旅旅長,第2野戰軍3兵團司令員等職務。王建安上將:曾任膠東軍區副司令員,第三野戰軍7兵團司令員等職務。郭天民上將:曾任晉察冀軍區第二軍分區司令員,晉冀魯豫野戰軍副參謀長,第二野戰軍4兵團副司令員等職務。周純全上將:曾任東北野戰軍後勤部部長,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後勤部第一副部長等職務。謝富治上將:曾任晉冀魯豫野戰軍4縱政委,第二野戰軍3兵團政委等職務。劉華清上將:祖籍湖北黃安(今紅安縣),建國後其祖籍地區劃屬孝感,建國後其祖籍地區劃屬孝感大悟縣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