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克明(中華人民共和國解放軍少將)

戴克明(中華人民共和國解放軍少將)

戴克明(1915-1986),湖北省黃安(今紅安)縣人。一九二九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64年晉為少將。曾獲二級八一勳章、二級獨立自由勳章、二級解放勳章。是中國共產黨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代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戴克明
  • 別名:戴道奎
  • 國籍:中國
  • 出生地湖北黃安
  • 出生日期:1915
  • 逝世日期:1986
  • 畢業院校:1955年畢業於軍事學院政治系
  • 面貌中國共產黨
  • 政黨:1929年加入中國共產黨
解放軍少將,人物簡介,人物軼事,詳情,

解放軍少將

人物簡介

(1915—1986)湖北黃安(今紅安)縣人。一九二九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任少共黃岡縣區委書記,黃安縣特務大隊大隊長,中共河南省光山縣縣委書記。堅持了南方三年游擊戰爭。抗日戰爭時期,任新四軍第四支隊電台警衛隊隊長,支隊供給處會計科科長,支隊政治部組織科科長,中共伊川縣委書記兼獨立團政治委員。
解放戰爭時期,任中原軍區第一縱隊八團政治委員,鄂豫軍區演川軍分區第四團政治委員,河南軍區演川軍分區副司令員,洛陽軍分區副政治委員。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江西軍區寧都軍分區副政治委員。第五步兵學校政治委員,信陽步兵學校校長,湖北省軍區副司令員。一九六四年晉升為少將軍銜。是中國共產黨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代表。

人物軼事

一門雙虎將、兄弟兩將軍
1939年7月,戴克明作為新四軍四支隊的代表出席了在皖南涇縣雲嶺石頭尖村召開的中共新四軍第一次代表大會。報到後,戴克明與新四軍三支隊一位名叫戴克林的偵察參謀分在了一間房子裡居住。他內心感到很奇怪,怎么這位同志的名字與自己只有一字之差?巧!這個世界上的事還真是巧。但接下來的事就更“巧”了。
戴克明進屋後,戴克林已經住進來了,雙方在打過一聲招呼後,都相互打量起對方,也許在戴克林的心裡同樣也感到奇怪。這時,戴克林主動的給戴克明遞了一支煙,拉開了話匣子:“夥計,聽你的口音我們好象還是湖北老鄉啊!”
“是啊,這么說你也是湖北人了?”戴克明頓時覺得雙方的關係又近了一層。
“是啊,湖北黃安的,1932年隨紅四方面軍去了川陝就再也沒有回去過了!”戴克林感慨道。
“喔?那你是黃安哪個地方的人?!”戴克明更加驚奇了。
“紫雲區檀樹鄉戴家塘村,唉!別提了,全家人當年被國民黨基本上殺光了,有一個小堂弟被我帶出來參加革命,也不知道還在不在這個世上……”戴克林顯然被戴克明的問話激起了強烈的思鄉之情。
“你是道駒哥哥嗎?”戴克明簡直都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道奎兄弟!”戴克林上前一把抱住了弟弟。
戴克明原名戴道奎,戴克林原名戴道駒,按紅安的話說,二個人是共爹(大別山人將爺爺稱為爹)的兄弟。大革命失敗後,戴家由於參加革命的人多,家裡的婦孺老幼被國民黨殺了一大半,戴克明與母親僥倖逃得性命後,四處流浪,1929年才回到故鄉,不久,已經參加紅軍的戴克林在回鄉時,將戴克明從家中帶出來參加革命。可自從戴克明到黃安縣委參加工作後,近10年的時間,二位堂兄弟因不在一個部隊,就再也沒有見過面,10年中,兄弟二人都分別更名為克林、克明,相隔千山萬水的兄弟,更改的名字竟也如此接近,這不能不說是一種親情的感應。兄弟團聚時刻,他們不會想到,25年後二人竟再次出現驚人的雷同,那就是他們同時由大校晉升為共和國的少將。

詳情

這種一門雙虎將、兄弟兩將軍的現象在中國革命的歷史上還真是不多見。
中原突圍立大功
1946年6月,國民黨以30餘萬兵力,將中原軍區部隊重重圍困,企圖“一舉包圍殲滅”,製造第二個皖南事變,中原局和中原軍區領導根據黨中央、毛主席的指示,作出了分路突圍、相互策應的具體部署。26日,震驚中外的中原突圍戰役,拉開了解放戰爭的序幕。戴克明所在中原軍區三縱一旅八團為突圍南路軍的一部,由旅長閔學勝帶領向西突圍。
7月11日,南路軍一路斬關奪隘,抵達流水溝地區。戴克明所在八團奉命在流水溝阻擊尾追的國民黨軍,掩護南路軍主力強渡襄河,經過一天一夜的激烈阻擊。南路軍主力陸續安全地渡過襄河。但此時的襄河渡口卻被敵嚴密封鎖,所有船隻,被敵機炸毀。險惡的形勢下,八團要想渡過襄河已不可能,且團長還帶地圖臨陣脫逃。一系列變故給部隊幹部戰士的思想帶來很大波動,戴克明知道自己責任重大,他懷著堅定的意志和信念,斬釘載鐵高聲對指戰員說:“大家不要亂,八團還有我戴克明和大家在一起,只要我們的黨在,我們手中的槍還在,我們就能克服眼前的困難,想辦法突出重圍。”就在這時,尚未過河的閔學勝旅長也帶著一個班,攜著電台和地圖,找到了八團和六團。他們迅速舉行戰地緊急會議,當機立斷,決定部隊於黃昏先向北突圍,然後迂迴西進。當夜,戴克明帶領八團二營擔當突擊隊,打開了向北突圍的缺口,在旅長閔學勝的帶領下,連夜向北疾進。14日,部隊經宜城、隨縣、棗陽等地,甩掉了追蹤而來的國民黨軍。而後,一路且戰且走,歷經千辛萬苦,於8月4日抵達陝西洛南庚家河大石門,與先期到達的河南軍區部隊會合。
戴克明帶領八團在北上的24天中,行程上千里,敵人對我軍經過之地實行堅壁清野,部隊找個嚮導都困難,其中還要通過幾百里的平原地區,時值盛夏,天氣十分炎熱,戰士們渾身上下就像從水裡撈出來似的,加上缺少糧食和嚴重的睡眠不足,整個部隊疲勞到了極點。飢餓、疲勞、高溫,不停的折磨著這支部隊,病號越來越多,掉隊人員與日俱增。在這種艱難困苦的條件下,他和閔學勝旅長一商量,決定由閔學勝帶領部隊在前面走,他在部隊後面負責收容掉隊的同志。他內心十分清楚,這些突圍出來的戰士,都是頑強的革命火種,是黨的財富。一路上,他不停的給戰士們做思想工作,鼓勵他們堅持就是勝利。突圍以來,團里分配給戴克明使用的騾子,他一次都未騎過,全讓病號騎,部隊運動到內鄉的時候,組織決定讓病重的文化幹事楊蘭春留在當地養病,可她死活不願留下,因為這裡國民黨反動派統治嚴密,留下隨時有被敵人逮捕和處死的危險,戴克明知道這個情況後,便讓她騎上自己的騾子行軍,最後勝利突出重圍。五十年代楊蘭春專程到信陽步校向他表示感恩之情,可戴克明卻說:“這沒什麼,你有病,碰上別的幹部也會這么做的。”
《中原突圍史》曾對戴克明率部突圍的這段歷史做過評價:“南路軍一部在襄河受阻,面臨全軍覆沒的緊急關頭,當機立斷,轉道北上,經過輾轉戰鬥,一路艱辛,進至豫陝邊,從而化險為夷,完整地保存了一支能征善戰的部隊,勝利地完成了自身突圍的任務。”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