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嘴角鴞

黃嘴角鴞

黃嘴角鴞體長19一21厘米。黃嘴角鴞在我國分布於福建、廣東、廣西、海南、雲南、台灣等地。棲息于海拔2000米以下的山地常綠闊葉林和混交林中,有時也到山腳林緣地帶。

主要以鼠類、蜥蜴、大的昆蟲和昆蟲幼蟲等為食。

繁殖期為4一6月。通常營巢於天然樹洞或啄木鳥等廢棄的洞中,每窩產卵通常3一4枚。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黃嘴角鴞
  • :動物界
  • 分布區域:福建、廣東、廣西、海南、雲南、台灣等地。
描述,分布,習性,

描述

黃嘴角鴞體長19一21厘米。上體棕褐色,具有細的黑褐色蟲蠹狀斑。肩部有一系列白色的斑點。耳羽簇明顯,呈棕褐色,具黑色橫斑,看上去象角一樣。面盤也是棕褐色而具黑色橫斑,下緣綴有白色,但後頸部沒有顯著的翎領,是它的主要特徵。初級飛羽上有3條白色橫斑。尾羽棕栗色,上面有6道黑色的橫斑。下體為灰棕褐色,有白色、黃白色的斑紋。虹膜黃色,嘴角黃色,跗跖灰黃褐色。

分布

黃嘴角鴞在我國分布於福建、廣東、廣西、海南、雲南、台灣等地,分為2個亞種,台灣亞種僅分布於台灣,分布於其他地區的是華南亞種,二者之間的主要區別是華南亞種的後頸沒有灰白色的頸圈,下體為灰棕褐色,較為斑雜,而台灣亞種的後頸有灰白色的頸圈,下體為白色而有淡褐色的蟲蠹狀斑。

習性

黃嘴角鴞是留鳥,棲息于海拔2000米以下的山地常綠闊葉林和混交林中,有時也到山腳林緣地帶。主要在夜晚和黃昏活動,白天大多躲藏在陰暗的樹葉叢間或洞穴中。一般單獨或成對活動。鳴聲為連續上揚的雙音節哨音,似“噓、噓—噓、噓一”的聲音,每隔一段時間重複一次。主要以鼠類、蜥蜴、大的昆蟲和昆蟲幼蟲等為食。
繁殖期為4一6月。通常營巢於天然樹洞或啄木鳥等廢棄的洞中,每窩產卵通常3一4枚。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