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典權

黃典權(1924—1992)是漳州籍旅台的歷史學教授,其生前在明清與台灣史方面的研究著述頗有建樹,在台灣及各國史學界享有盛譽,是漳州學人在台灣的傑出代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黃典權
  • 出生日期:1924
  • 職業:漳州籍旅台的歷史學教授
  • 代表作品:《台灣南部碑文集成》、《台南市碑林圖志》
人物生平
黃典權先生於1931年,值八歲時入省立龍溪中學附屬國小就讀,1937年考入省立龍溪中學,1943年畢業後考入廈門大學歷史系。當時的廈大遷校於長汀。先生在廈大求學期間,深受谷霽光、葉國慶、歐陽琛諸教授的啟迪影響。谷霽光授其“隋唐五代史”,葉國慶授其“明清史”,先生之畢業論文以《明末福建漳泉之海盜》為題,由歐陽琛教授指導,從此與海疆史事之研究結下了不解之緣。
黃典權先生1947年於廈大畢業後,龍溪中學校長謝新周力邀其在該校任教,授高一國文和高三外國史,學生反應極佳。當時戰火烽起,先生之三兄典錡遵父命到台南辦事而不得返回,先生的父親因典錡之音訊中斷,心急如焚,乃命先生赴台南尋找。先生於1949年8月抵台南和兄相聚,此後竟終生未返回大陸。次年即應聘於台南女子商業學校任教,後兼教務主任。當時台南市長卓高煊重視保護歷史古蹟,設立“台灣史料編輯委員會”,後改名“台南市文獻委員會”,於1951年4月正式成立,聘黃典權為委員。10月創刊《台南文化》。1953年先生任台南市文獻委員會編纂組長,主持《台南文化》編務。
先生不論寒暑,勤於踏查古蹟、冢墓、文物,拓錄金石碑銘,匯集點校編印成冊。其中最有名的有《台灣南部碑文集成》、《台南市碑林圖志》。其論述功力精湛,堪稱良范,被台灣國立歷史博物館聘任為研究委員。
先生對明清人物史跡的研究最為用心,成就也最多,所記錄的明清時代人物讀書卡片有一萬四千餘張,所撰述考證的歷史人物事件,著作豐富。明末海疆歷史人物自鄭成功起,到台灣割讓日本前後的相關人物,多有論證著述。1979年,典權先生編撰《台南市志》,其中的人物傳編目皆出自先生手筆。此外,先生還在曆法、政治體制、地理沿革、經濟、軍事、貨幣、器物、武備、語言學及語辭解析考史等諸多領域皆有研究和著述。其論著在《台灣風物》、《台灣省文獻》、《台北文物》、《孔孟月刊》等諸多刊物登載,總計有三百九十多篇。當時台灣重新出版了明朝萬曆年間的《漳州府志》和《泉州府志》,先生為其撰寫了總序言,說明漳泉兩地與台灣的血脈淵緣關係和再版府志對研究兩岸關係的重要性。
黃典權教授因在史學界的成績斐然而馳名海內外,許多外國的漢學名家紛紛慕名前來訪問。先生生前亦應聘往美國哈佛大學、英國劍橋大學講學,受聘為特聘客座教授。
黃典權先生除學術研究外,還擔任幾所學校的教員。1965年11月,任台南私立崑山工業專科學校講師,後晉升為副教授。1975年8月,台灣國立成功大學聘請先生為歷史學系專任副教授,擔任“明史”、“中國通史”、“台灣省志”等課程的授課。並與師生合力完成了《台南市古蹟名勝考證資料專輯》。
1989年4月5日,黃典權教授赴香港出席香港大學亞洲研究中心主辦的“亞太地區地方歷史國際會議”,香港大學中文系邀請黃典誠教授從廈門到香港參加“章太炎、黃侃學術研究會”,兄弟二人在相隔四十年後初次會面,先生歡愉欣慰不已。先生在港參會期間發表了《台灣地區明清兩代現存古碑之整理及其研史功能》一文,又訪港、澳古蹟名勝,拜謁長兄典誠之業師鄭德坤教授,與諸好友相聚甚感欣悅,賦詩多首以記盛情。
典權先生於古詩詞亦多有創作,如《祭延平郡王》詩曰:國祭鄭天盛蓋雲,每年讀祝嚼華文。今朝病後申聲韻,大遜從前聳遠聞。又《讀通鑑詩》四首其一云:通鑑讀完愧感生,觀書早歲未深精!今天覽盡名山著,篤志虛心繼進程。
先生於1982年春曾遭遇車禍,為機車所撞,傷勢嚴重經搶救幸漸痊癒,但其內臟已遭損傷而留下隱患。自香港回台後又患病多日不愈,然而先生更加珍惜光陰,讀書著述倍勤於往日,常常通宵不寐,並照常參加各種會議,但形容日漸憔悴。1990年抱病出席國際道學研討會,由於勤於事務而使病情加劇,至1991年冬終因支持不住,方入省立台南醫院治療。住院期間仍於病榻間評閱學生考卷,又向醫院告假,在夫人的扶持下,抱病參加碩士班學位論文口試,使學生們均感師恩如海,當場多有淚下潸潸者。病情稍好轉後,即赴校講課,怕耽誤學生的課程。1992年6月,廈門大學楊國禎等諸教授來台,先生強撐病體與諸學弟見面,並在台灣古地圖上題款托諸學弟轉贈廈大,其對母校的誠摯之情溢於言表。7月18日晨12時先生在醫院逝世,時年僅69歲。黃典權先生的道德和學業並尊,而未享遐齡,世人都為之悲痛流淚而深深惋惜。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