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佐(明朝黃佐)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3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黃佐(1490-1566)廣東香山縣荔山(今屬珠海)人,字才伯,號希齋,晚號泰泉。祖籍江西,明初定居香山。祖父黃瑜,世稱雙槐先生,父親黃畿,世稱粵洲先生,皆為一代儒宗,以品學知名。正德十五年(1521年)辛巳科進士,廷試選庶吉士。嘉靖初由庶吉士翰林院編修。有司請修《廣州志》。以翰林外調,歷江西僉事、廣西學政。因母病辭官歸家。嘉靖十五年(1536年)以翰林編修兼左春坊左司諫。不久,晉侍讀掌南京翰林院,擢南京國子祭酒,穆宗詔贈禮部右侍郎,謚“文裕”。累擢少詹事。晚年謁哲學家王守仁,得到王守仁稱讚,與大學士夏言論河套事不合被罷歸,棄官歸養,築室於禺山之陽,潛心研習孔孟之道。

基本介紹

  • 本名:黃佐
  • 字號:字才伯,號希齋,晚號泰泉
  • 所處時代:明
  • 出生時間:1566年
  • 主要作品:廣州志
人物簡介,人物生平,人物成就,嶺南儒學集大成者,修廣西通志記民族歷史,壯浪詩作成就嶺南詩派領袖,作品,

人物簡介

學宗程朱,是嶺南著名學者,學者稱泰泉先生。曾與王守仁辯難知行合一之旨。黃宗羲在《明儒學案》中為他特立泰泉學案,稱他是個博通經史的思想家,在嶺南思想史上占有一席之地。藏書豐富,家有藏書樓為“寶書樓”,收藏各類書籍為嶺南之冠,秘籍善本亦為最多之家。據《廣州府志》記載:“寶書樓在舊潘司左”。為學重博約,博通典、禮、樂、律、詞、章。編撰有《廣州人物傳》、《廣東通志》、《羅浮山志》、《廣西通志》、《香山縣誌》、《瓊台外記》、《珠崖錄》、《泰泉集》、《樂典》、《詩經通解》、《明言類選》、《文藝流別》、《革除遺事》、《春秋傳意》《庸言》、《翰林記》、《詩文集》、《泰泉鄉禮》、《國小古訓》等460餘卷。

人物生平

黃佐聰慧好學,幼承家風,3歲即受讀《孝經》,8歲鑽研詩、詞以及天文、歷算之書。明正德五年(1510年)中解元,嘉靖元年(1522年)中進士,選庶吉士,授翰林院編修。在“大禮議”之爭,黃佐主張依禮追嘉靖帝生父為皇叔,因而被外放任江西僉事。旋改任廣西督學,任內倡修鄉村社學,拆除淫祠,編印《理學本源》頒行所轄郡邑。後因母病致仕。居家9年後被重新起用,為翰林院編修兼左春坊左司諫。不久進職侍讀,掌南京翰林院,召為右諭德,擢南京國子監祭酒。丁母憂後又任少詹事,與首輔夏言議河套事,意見相左。其時,吏部右侍郎職位空缺,欲謀此位者互相詆毀,使龍顏大怒。黃佐雖未參與其事,卻因是被薦舉的候選人而受牽連罷官。淡泊功名的黃佐自此絕意仕途。
黃佐像黃佐像
歸居廣州後,黃佐改白雲山景泰寺為泰泉書院,廣收弟子。弟子中不乏俊賢之才,明代嶺南詩壇著名的“南園後五先生”中,歐大任梁有譽黎民表三人即出其門下。講學之餘,黃佐潛心著述,在經學、地方文獻、詩詞等方面均有較大建樹。黃佐博通經籍,學術上尊陳獻章之學說,而與王守仁則數相辯難,其所持理氣一體說,認為“理即氣也,氣之有條不可離者謂之理,理之全體不可離者謂之道。蓋通天地、亘今古,無非一氣而已”,在明代學壇獨樹一幟。

人物成就

黃佐博通經籍,學術上尊陳獻章之學說,而與王守仁則數相辯難。其所持理氣一體說,認為“理即氣也,氣之有條不可離者謂之理,理之全體不可離者謂之道。蓋通天地、亘今古,無非一氣而已。”在明代學壇獨樹一幟。
其經類著述有《詩經通解》21卷、《禮典》40卷、《樂典》36卷、《鄉禮》7卷、《續春秋明經》12卷、《國小古訓》1卷、《姆訓》1卷。黃佐又是一代之詩宗,著有詩文集《兩都賦》2卷,《泰泉集》60卷。其詩任氣而行,雄直恣肆,不傍門戶,被後人尊為“吾粵之昌黎”。朱彝尊謂“嶺南詩派,文裕(黃佐諡號)實為領袖,功不可泯。” 黃佐在地方文獻方面貢獻尤為卓著。正德年間撰成《廣州人物傳》24卷,分門別類記載廣東歷代先賢近二百人。嘉靖六年(1527年)纂成《廣州市府志》,共70卷50餘萬字。此書有作有述,記秦至元史事,皆採錄史書;明洪武至嘉靖史事,則據所見所聞。嘉靖三十七年主纂《廣東通志》,歷時三載,成書70卷。此書體例嚴謹,文字簡雅,資料充實。還有《羅浮山志》、《志雍志》24卷、《廣西通志》60卷、《香山縣誌》8卷。此外,尚有史類著述《通曆》36卷、《革除遺事》6卷、《翰林記》20卷等。
嘉靖四十五年病逝,詔贈禮部左侍郎,諡文裕。

嶺南儒學集大成者

黃佐是一位卓越的思想家,被認為是繼丘濬、陳獻章之後,嶺南儒學的又一位集大成者。他不但影響了明正德以後嶺南學術的發展,而且在明代以程朱理學為主導的思想潮流中,能自辟蹊徑,獨樹一幟。
黃佐的基本理論得益於孔孟儒學,深受程朱影響,但他又發展了理學。首先,在理氣關係上,反對“理先氣後”說。朱熹認為“太極只是一個理字”,又說“太極只是一個氣”。對“理”和“氣”的認識,朱熹的表達是模糊的。於是關於“理”與“氣”孰先孰後的問題,由於朱熹的左右其說,遂成為了後世學者爭論不休的題目,而且大多數學者都認為,歸根到底,朱熹是主張“理在氣先的”。黃佐認為,作為宇宙最高範疇的“理”與“氣”,亦與宇宙間的一切事物一樣,是一個統一體,兩者表現之形式可有不同,但不能強分為二。他準確地指出,宇宙的本原是“氣”,是物質性的“氣”,此“氣”的發展、變化而表現為宇宙運動自身的規律性,這便是“理”。“理”並非主宰宇宙萬物的意志,而是宇宙萬物自身發展、變化所表現而又必須遵循的規律。“氣”是“理”的物質形式,“理”是“氣”的最高概括。其次,在知行關係上,黃佐反對心學末流不尚讀書、一味枯坐冥想的空疏學風,認為應當知行統一。他明確指出,無論是朱熹的“先知後行”之說,或是王陽明的“知行並進”之論,都是不能貫徹到底的理論,實質上是以“知”代替“行”。“知”和“行”是一個完整的統一體,互相依存,不可分割;但又具有自身相對的獨立性,表現為對事物認識、個人修養的不同層次和不同階段。“知’是“行”的基礎,“行”是“知”的表現,兩者以不同的形式存在。這些辯證的觀點,已經隱約地透露出宇宙萬物的統一性和相對獨立性的訊息。

修廣西通志記民族歷史

黃佐一生主要從事教育及著述活動,是一位偉大的教育家和文獻學家。他精通典禮、樂律、詞章,曾參與編修《永樂大典》,平生撰述多達260餘卷,共39種。其中纂修的志書包括《廣東通志》七十卷、《廣州府志》七十卷、《廣州人物傳》二十四卷及《香山縣誌》、《羅浮山志》等。另著有《樂典》、《泰泉鄉禮》、《論學書》、《論說》、《東廓語錄》、《翰林記》、《國小古訓》、《泰泉集》等。
特別需要指出的是,現存最早的“廣西通志”正是黃佐主持纂修的。嘉靖九年(1530年),黃佐任廣西提學僉事期間,受命纂修《廣西通志》。半年多後,初稿完成,經全州同知舒柏等校訂後,於嘉靖十年(1531年)成書,同年刊刻。《廣西通志》共六十卷,分圖經、表、志、列傳、外志5大類,分別記載廣西歷史沿革、地理山川、田賦、物產、民族風土人情、土司制度、學校、兵防和歷史人物等。其中對明靖江王第一至第十世系資料及兵防等方面的記載頗為詳細。因該書內容豐富,史料翔實,體例嚴謹,被後人公認為歷代所修《廣西通志》中較好的一部,對研究廣西地方民族歷史頗具參考價值。他在廣西的著述,除了《廣西通志》外,還有《廣西平蠻錄》、《廣西圖經》等。

壯浪詩作成就嶺南詩派領袖

黃佐還是一位才華橫溢的高產詩人。他的詩歌風格雄偉奇麗,壯浪恣肆,有“粵中昌黎(韓愈)”之稱。詩歌題材多樣,境界雄闊,內涵深厚,給明代的廣東詩人很大的影響。著名學者朱彝尊甚至將黃佐奉為嶺南詩派的領袖。
黃佐不愧為明代嶺南成就非凡的大學者。後人對其學術成就給予了很高的評價。《四庫全書總目提要》認為,在明朝人物中,黃佐的學問最有根底。萬曆《廣西通志》將他列入名宦傳,清朝初年,他與王陽明等人一起被列入廣西名宦祠,供人致祭。現廣州白雲山棲霞嶺景泰寺前,尚存有黃佐墓,為廣州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一。

作品

拔劍起舞臨高台,北斗插地銀河回。長空贈我以明月,天下知心唯酒杯!門前馬躍簫鼓動,柵上雞啼天地開。倦遊卻憶少年事,笑擁如花歌落梅。
這首豪邁大氣的《春夜大醉言志詩》,出自明代大學者黃佐之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