麝與麝香

麝與麝香

我國的麝類動物有林麝馬麝原麝黑麝喜馬拉雅麝等5種,而麝香是麝的雄獸腹部下方生長的香腺和香囊中分泌和貯存的一種外激素或信息化合物。儘管麝類動物在我國的分布區比較廣泛,但人們對它們的了解卻遠不如對麝香的熟悉程度,因為麝香作為一種名貴的中藥材和高級香料,在我國已經有2000多年的歷史。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麝與麝香
麝類種類,來源,用途,危機,

麝類種類

我國的麝類動物有林麝馬麝原麝黑麝喜馬拉雅麝等5種,儘管它們在我國的分布區比較廣泛,但人們對它們的了解卻遠不如對麝香的熟悉程度,因為麝香作為一種名貴的中藥材和高級香料,在我國已經有2000多年的歷史。漢朝的《神農本草經》,明朝的《本草綱目》等諸多本草藥典均將麝香列為諸香之冠、藥材中的珍品,認為它能通諸竅、開經絡、透肌骨,主治風痰、傷寒、瘟疫、暑濕、燥火、氣滯、瘡傷、眼疾等多種疾病,很多著名的中成藥,如安宮牛黃丸、大活絡丹、六神丸、蘇合香丸、雲南白藥等都含有麝香的成分。現代臨床藥理研究也證明麝香具有興奮中樞神經、刺激心血管、促進雄性激素分泌和抗炎症等作用。

來源

麝香是麝的雄獸腹部下方生長的香腺和香囊中分泌和貯存的一種外激素或信息化合物。香囊是雄獸的副性徵之一,為橢圓形的袋狀物,埋於生殖器前的組織深處,香腺處於香囊的前方和兩側,主體部分包繞在香囊的前方,向後側方逐漸變細,伸向囊的腹面兩側。麝香由香腺部和香囊部的皮脂腺分泌形成,香腺主要是由腺泡細胞和疏鬆結締組織組成,高柱狀的腺泡細胞游離部脫離腺泡細胞進入腺泡腔,成為麝香的初香液,初香液經導管進入香
囊腔後與皮脂腺所分泌的大量皮脂共同形成麝香,並進行熟化和貯存,大約需要兩個月的轉化過程,才形成粉粒狀的“螞蟻香”和顆粒狀的成熟的“擋門子香”。成熟的麝香呈咖啡色,乾後為深褐色,其形狀多呈粉末狀,也有時為籽粒狀、皮膜狀和油脂狀,成分有麝香酮(0.5—2%)、灰分(7—8%)、水分(10—15%)和膽固醇酯(0.4—2.4%)等。雄獸從1歲就開始分泌麝香,3—12歲是麝香分泌最旺盛的時期,其形成和分泌過程是連續性的,但只有每年的5—7月間有4—10天的泌香旺盛期,屆時雄獸常發生睪丸及陰囊腫脹下垂,腺囊增大,拒食等生理反應。麝香在生物學上稱為外激素,具有濃厚而奇異的香味。這種香味平時是它們彼此相互辯認、增加交往,以及減少同競爭對手遭遇的通訊聯繫手段,在繁殖期間則具有吸引異性的強烈作用。

用途

麝香在香料工業和醫藥工業中也有著傳統的不可替代的價值,是四大動物香料(麝香、靈貓香、河狸香、龍涎香)之首,香味濃厚,濃郁芳馥,經久不散。我國生產的麝香不僅質量居世界之首,產量也占世界的70%以上。然而,由於世世代代都在採用殺麝取香的方法,致使野生麝類資源越來越少,以至於在海拔較低的山地已很少見到麝的蹤跡,尤其是北方原麝,已經在新疆、河北等地消失,如果不加以保護,就會有絕滅的危險。

危機

由於各種麝類動物已經成為瀕危物種,我國將它們均列為國家II級保護動物。目前我國麝類動物資源的總蘊藏量估計約有60萬頭,僅為50年代的五分之一,其中林麝最多,以下依次為原麝、馬麝、黑麝和喜馬拉雅麝。我國對麝類的生存和發展,已經採取了很多有效的措施,不僅在其分布區內建立了許多自然保護區,保護野生麝類資源。而且早在50年代後期就發展了麝類養殖業,並改變了以往殺麝取香的方法,逐步摸索出了從香囊口直接掏取麝香的科學方法,3—8月麝腺分泌旺盛時,可以活體取香二次,為減少破壞野生種群、擴大飼養規模、提高麝香產量發揮了重要作用。與此同時,我國科研部門還開展了人工合成麝香的研究,以及利用生物工程的最新手段,培養麝香腺細胞,為早日解決商品麝香的供求矛盾打下基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