鸕鶿殿

鸕鶿殿

那裡有個很靈的菩薩,叫馬天仙馬天仙就是馬孝仙。許多人只知有馬天仙,卻不知有馬孝仙。附近數村人前往求佛者甚眾。隔壁龍泉慶元一帶前去求佛者亦多。那時未通公路,皆步行前往。鸕鶿殿在鸕鶿橫山西麓正中。遠遠看著一帶山嵐,林木茂盛,山腳下幾間小廟。

這裡有“聖地鸕鶿殿”,門聯是:永久感德感永久 深山仰信仰深山 ;

嶺後祖殿門聯是:昔日通天護國功蓋千秋 如今威靈顯聖扶佑萬民;

還有“觀音堂”等。那半山之上亦有小廟,人稱“上天殿”。山嵐之外,一彎清溪如白練似水蛇繞山腳迤儷向東而去。景致奇特,靈異,充滿仙氣。

基本介紹

馬天傳說,馬孝仙傳,鸕鶿殿記,

馬天傳說

其一
鸕鶿殿遠景鸕鶿殿遠景
鸕鶿殿全景鸕鶿殿全景
一婦人前往鸕鶿殿上香。半途其子忽夭。婦人置夭兒於路旁草叢,繼續向前。待拜佛歸來,草叢之中已尋兒不見。歸家,卻聞其子哭於床。此故事傳說甚廣。竊想,若是傳說改為歸途其子醒轉,尚可信其事。估計越傳神故。
其二
殿前有小池,池中多魚。求子者以手拂池水,若出青魚則可得子,若為紅鯉則可得女。同治《景寧縣誌》亦有記載:馬孝仙屋,在三都盧山村嶺後,今改建為祠。旁有小湖。水色如羹,中有魚,祈嗣者視者魚出遊之色為兆。盧山村,即鸕鶿鄉之所在地。
其三
作為民間性流傳的仙班人物,馬仙的身世依舊是個難解之迷。從最早有文獻資料記載的《護國馬夫人廟碑記》(唐李陽冰題字撰刻),到清代景寧鶴溪人潘可藻《馬孝仙傳》的傳世,馬仙的史料和傳說歷來眾說紛紜、撲朔迷離。相傳,馬天仙,俗名馬七娘,人稱馬元君,姐妹三人,排行第三,為宋封四大女神之首(馬天仙、太姥娘娘、媽祖、臨水夫人),是中國古代典型的孝媳賢婦,因其侍婆敬姑、極盡孝道而被後人尊稱為馬孝仙。在閩東、浙南一帶廣為流傳,備受崇拜。

馬孝仙傳

國朝潘可藻(邑人)
後唐長興年間,江南秀州華亭縣白馬山下,馬氏著族也。有馬二公者,舉壬辰進士、授沭陽縣尉。石晉篡帝位,遂棄職歸田,配盧氏,未育無嗣。夫婦好善樂施,盧忽夜夢三台星飛入口,吞之遂有娠。天福五年庚子七月,生女名五娘,壬寅十月生次女六娘,開運二年甲辰季女七娘生焉。三女並有異姿,七娘尤出塵表。
時天下大荒,盜賊蜂起,詔起公守晉陽,遂與盧氏舅同棄產業,避地溫之瑞安縣,疊徙羅陽、百丈、仙居諸鄉,公以疾卒。
舅氏攜眷屬,求深僻處居之,遷入青田至二都雙港口渡河,七娘幼少墜水,下游數里。居人李九拯救之。
盧兄妹尋覓不獲,溯流而上,至十三都鸕鶿村,見嶺後岩壑幽僻,誅茅結庵而居焉。後李九亦訪知女家,送七娘至,喜出望外。
歲值荒,母見女鹹及笄,欲為許字,三女鹹矢志不嫁,以女工膳母。
宋建隆元年庚申,七娘出村傭織,得米二升,歸至庵後山趾石徑徑,左右有兩岩壁立如門,遇異人黃冠霞服趺坐門門側,熟視七娘,謂之曰:“汝有異骨,當證仙道。”遂授以修真法,予丹一粒服之,身忽輕舉,須臾可百里。
村之上下皆蓁莽,鮮居人。一日,至沐鶴溪為人紡織,主家以魚餉之,持歸奉母,至家猶熱。母不信,傾之屋側小湖,至今水色如羹。
自是日從沐鶴溪往返為常。偶歸渡大均,值水漲無船,遂浮傘以濟。有負販葉大郎,見而異之,求附渡。七娘曰:“我傘不勝汝,棄擔上物則可。”大郎知非凡。女但愛篋有彩花不忍置,取其一插於鬢旁,乃附傘以濟。登岸,大郎禮拜,願為衛從。今其像必簪花,有所自雲比。
建隆三年七夕,七娘獨登庵後橫嶺之巔,有岩矗然若獅頭。昂嘯躡足,飛升而去。後人旁構小閣,肖騰雲像於壁上,昭靈躅也。
飛升後,兩姊精修,日進功滿。後五娘著仙靈於閩之松溪仙岩;六娘著仙靈於甌之瑞安、羅洋,皆昔所經寓故地也。兩處居民鹹祀奉之。
贊曰:“山以仙名,人以地靈,仙去在天,永庇兆民。”
(嘗寓盧山謁馬仙祠,見壁間黏記一篇,惜文辭鄙俚。特備序芳躅而為之傳。至其靈異,已見李陽冰碑記茲不贅。——康熙甲午可藻識)

鸕鶿殿記

鸕鶿殿系地方宗教與祭祀活動場所,供奉景寧地方神像馬氏夫人,又稱馬孝仙殿和馬夫人殿及護國夫人殿。位於鸕鶿村0.5公里處的橫山腳下。橫山扼鎖川流,形成一匯,殿建匯處,原殿共三進,為二層四合院建築,長20米,寬17米。已在文革中破壞。現存建築為民眾自發建設,為四座相連的廟宇組成,合計長30.6米,進深6米。建築風格及佛像擺設基本相同,山門外為焚香和娛樂場所及香客往來處。主塑馬天仙神像,旁列佛、道及民間神像。後有二門,一通屠宰水池。正殿有井曰“龍庭水”。香客攪水,見青鯉可生男,見紅鯉可生女。文革曾遭破壞,現大致修復。峰後山頂上有一佛龕。供香客燒香祭祀之用,其旁有一岩石,凹凸不平,據說為馬氏成仙登天時留存的腳趾遺蹟,對面山上有一凹形峰頂,傳說為馬氏另一隻腳所登踏處。鸕鶿殿為其它馬氏廟宇佛殿之缽,香火旺盛,全年香客可達15萬人,每年農曆“七月七”香火為最盛日,周邊慶元龍泉、青田、文成等縣市民眾相擁而來,多達6000人。香客求助,靈驗異常,自古有名,唐道台李陽冰、清雍正進士、知縣李應機為此特撰《護國夫人廟碑記》,影響很大。橫山溪流兩側為峽谷,頗具三峽風光,山體植被豐茂,高大古樹有5棵。殿西0.5公里處,有龍(泉)沙(灣)景(寧)新修柏油路過境,交通便利。景區民間自建開發,層次較低,有待綜合、科學規劃,整體開發。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