鶿

鶿

鶿是一個字,拼音是 cí,簡體部首是鳥, 總筆畫是14畫,字義是鷀、鶿 cí或見“鸕鶿”。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鶿
  • 拼音: cí
  • 繁體字:鶿
  • 簡體部首:鳥 
基本信息,基本解釋,詳細解釋,漢語字典,音韻參考,古籍解釋,

基本信息

拼音: cí 注音: ㄘˊ
繁體字:鶿 漢字結構:左右結構 造字法:形聲
簡體部首:鳥 部首筆畫:5 總筆畫:14
筆順:捺撇橫折折捺折折捺撇折捺折橫
五筆86:UXXG
五筆98:UXXG
五行:金
UniCode:U+9E5A
四角號碼:87727
倉頡:TIPYM
GBK編碼:F0CB
規範漢字編號:5794
筆順:捺撇橫折折捺折折捺撇折捺折橫

基本解釋

鶿
(鷀)
cí ㄘˊ
◎ 〔鸕鶿〕見“”。

詳細解釋

詳細字義
鶿
(1) 鷀、鶿 cí
(2) ——見“鸕鶿”

漢語字典

[①][cí]
[《廣韻》疾之切,平之,從。]
[《廣韻》子之切,平之,精。]
鶿1”的繁體字。亦作“鶿1”。
見“鸕鷀”、“鷀?”。

音韻參考

[平水韻]:上平四支
[粵 語]:ci4
字源字形

古籍解釋

康熙字典
《廣韻》疾之切《集韻》《韻會》牆之切《正韻》才資切,𠀤音茲。鸕鷀,水鳥。《埤雅》鳥似鶂而黑。一名鷧。《爾雅·釋鳥》鶿鷧。《郭注》鸕鷀也。李時珍曰:韻書盧與茲皆黑也。此鳥色深黑,故名。鷧者,其聲自呼也。
名水老鴉。
名烏鬼。《夔州圖經》夔州人以鸕鶿捕魚,謂之烏鬼。《杜甫·遣悶詩》家家養烏鬼。《楊孚異物志》鸕鶿能沒於深水,取魚而食之,不生卵,而孕雛於池澤,旣胎而又吐生,多者生七八,少生五六,相連而出,若絲緒。《正字通》鸕鶿,俗呼慈老,人畜之,以繩約其嗉,才通小魚,其大魚不可下,時呼而取之,復遣去。觜曲如鉤,喉熱如湯,魚入喉卽爛,味不美。
《廣韻》子之切《集韻》津之切,𠀤音孜。義同。
鶿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