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軍鸕鶿無人機

美軍鸕鶿無人機

美國洛克希德·馬丁公司下屬的高級技術研發部門———著名的“臭鼬工廠”(Skunk Works)目前正在為美國軍方研製一種可從潛艇上發射的新型無人機,它被形象地命名為“鸕鶿”。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美軍鸕鶿無人機
  • 外文名:Cormorant
  • 國別:美國
  • 研製者:著名的“臭鼬工廠”
  • 類型:無人飛機
簡介,優勢,服役,

簡介

隨著無人機技術的發展,世界各國軍隊都開始大量裝備這種高科技機種,用來執行偵察、監視以及空中打擊等任務。但是迄今為止所有無人機都是從地面起飛的。據美國《防務新聞》報導,五角大樓下屬的“國防部高級研究計畫局”最近將一份契約交給洛克希德·馬丁公司,請後者研製一種在潛艇上部署的潛射無人機
這種無人機代號“鸕鶿”。鸕鶿是一種會潛水的海鳥,因此十分符合美軍對這種無人機的要求。“鸕鶿”是一種能夠在海面和水下發射、並能回收可反覆使用的多用途無人機。它可對戰艦和“三叉戟”核動力彈道飛彈潛艇提供近空支援,被認為是“網路中心戰”的重要組成部分,將提高“三叉戟”潛艇平台的戰鬥能力。
根據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網站介紹,這種多用途無人機將放在“三叉戟”潛艇的彈道飛彈發射管內。發射前,“鸕鶿”從潛艇釋放,漂浮在海面上,然後由兩台“戰斧”飛彈火箭推進器改裝的固體火箭發動機從水中發射升空。執行完任務後,“鸕鶿”無人機返回到海上的回收區,關掉發動機落在海中。它可由“三叉戟”潛艇回收,補充燃料,重新配置,準備執行下一項任務。
“國防部高級研究計畫局”指出,“鸕鶿”無人機還面臨著不少技術挑戰,包括飛機的動力學、發動機在海水中浸泡帶來的不利影響以及能夠在海面執行任務所需要的機身先進複合材料等。
五角大樓在2005財年已經為“鸕鶿”項目撥款700萬美元,並計畫在2006財年為它撥款960萬美元。如果一切順利,美國海軍最早可以在2010年左右裝備這種能從水下發射的無人機。

優勢

棲身核潛艇發射井
“鸕鶿”無人機由“俄亥俄”級巨型潛艇上的“三叉戟”彈道飛彈發射井在水下進行發射。冷戰結束後,戰爭形勢由核對峙轉為“手術刀式”的精確攻擊,“俄亥俄”級戰略核潛艇的作用也隨之下降。但該類型潛艇的飛彈發射井經過改裝後,就能被用作發射無人機。
潛艇的發射井長約12米,寬約2米,這樣狹小的空間並不適合容納飛機;而從潛艇上發射的飛機機艙必須能夠承受水下45米的壓力,同時也要能足夠輕得飛上天。同時,作為偵察機,它的行動要足夠隱秘,避免在飛回潛艇時泄露其行蹤。
為了解決這些難題,“鸕鶿”無人機的機翼被設計成海鷗翅膀的形狀,以適應飛彈發射井內壁。其機身由鈦合金製成,不僅強度高,還能抵禦海水的腐蝕。
飛機的空餘空間被填滿泡沫塑膠,防止衝撞造成損壞。此外,機身其他部分還用惰性氣體加壓。
機身的外形也採用了複雜的隱身設計,飛機的進氣口位於機頭部位,呈三角形。處於水下時,飛機的引擎和武器開口都用充氣膨脹式密封防水。
浮出水面垂直起飛
“鸕鶿”無人機長5.8米,翼展4.86米。機身總重量不到4噸,但可以攜帶453千克的載荷。它的最大飛行速度預計將達到880公里每小時,巡航速度為550公里每小時,最高飛行高度10.7q,能持續飛行3個小時,作戰半徑達926公里。
雖然棲身飛彈發射井,但“鸕鶿”無人機並不會像飛彈一樣發射,而是由類似機械臂的引導裝置送出發射井。自行浮出水面後,無人機將起動兩部固體燃料發動機,在水面垂直起飛。
完成任務後,飛機返回和潛水艇的匯合點,由水下機械臂帶回潛水艇。
“鸕鶿”無人機能配備監視器材或短程攻擊武器,除了執行偵察任務,它也可攜帶數枚飛彈襲擊近距離目標。此外,如果加掛特殊吊艙,它還可將特種偵察裝置投放至敵後。
該項目由美國國防部下屬的高級國防研究項目署資助,目前飛機的入水系統和機械臂回收裝置仍在測試階段。
如果“鸕鶿”無人機的技術被證明確實可行,將有效地增加潛水艇的自身偵察能力。

服役

根據美國防高級研究計畫局的預算資料,“鸕鶿”無人機項目所面臨的技術挑戰包括飛機在海空界面上運作所遇到的動力學問題,發動機長期浸泡在海水中的技術問題,以及開發在海面上執行任務所需要的合成材料。美國防高級研究計畫局稱,在演示結果出來之前,已經做出了在2010年左右將“鸕鶿”無人機裝備海軍的計畫。在2005財政年度,美國防高級研究計畫局在這個項目上得到了670萬美元的資金,它要求在2006財政年度獲得960萬美元的資助。
然而根據多個英文網站的信息證實,“鸕鶿”無人機項目已在2008由於預算削減而被取消。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