鴨腳粟

鴨腳粟

學名穇子( 《本草綱目·谷二·穇子》),各地稱鴨腳粟(廣西玉林市貴港市)、雞爪谷(西藏)、廣粟或拳頭粟(海南島)、龍爪稷、雞爪粟、鷹爪粟、鴨爪稗、鹼谷、非洲黍等。

系禾本科,不參屬。喜溫、耐瘠,長勢強,抗病,耐旱,不耐浸,易受蚜蟲危害。適應性廣,沙壤土和壤土均宜種植,是海南古老作物。過去常以救荒作物加以栽培。主要分布在瓊海、澄邁、定安、儋縣等地,海口、瓊山、文昌、瓊中、通什、白沙和臨高等市(縣)部分鄉(鎮)農戶中也有零星種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鴨腳粟
  • 外文名:Eleusine coracana(L.) Gaertn
  • 又名:雞爪谷、龍爪翟、摻子
  • 特色:穎殼灰褐色,籽粒圓形,紅褐色
簡介,分布,

簡介

鴨腳粟〔Eleusine coracana(L.) Gaertn.〕
各地稱呼不同,如穇子鴨腳粟(廣西玉林市貴港市)、雞爪谷(西藏)、廣粟或拳頭粟(海南)、龍爪稷龍爪粟、雞爪粟、鷹爪粟、鴨爪稗、鹼谷、非洲黍等。系禾本科,不參屬。喜溫、耐瘠,長勢強,抗病,耐旱,不耐浸,易受蚜蟲危害。適應性廣,沙壤土和壤土均宜種植,春、夏播均宜,以春播產量高,畝產50多kg,高達100kg。120天左右方可成熟,株高80~12Ocm。分櫱力強,一株分櫱可達10多個。莖稈堅韌,扁圓形,葉披針形,淡綠色,抽穗不整齊,成熟不一致,穗梗呈雞爪狀。穎殼灰褐色,籽粒圓形,紅褐色、梗質。粒重1.59kg左右。籽粒可釀酒,也可食用,還有一定藥用價值。
明朝正統年間,王佐所寫一首五穀《鴨腳粟》:
五穀皆養生,不可一日缺;誰知五穀外,又有養生物。
茫茫大海南,落日孤鳧沒;豈有億萬足,壟畝生疏忽。
初如鳧足撐,漸見蛙眼突。又如散細珠,釵頭橫屈曲。

分布

國外:龍爪稷為非洲和印度的一種主食,可作餅和麵包及煮粥,也可釀製啤酒。印度邁索爾等地種植最多,錫金、尼泊爾以及非洲的烏干達等地大量栽種。
鴨腳粟
中國主要分布於喜馬拉雅山南部——橫斷山脈西南部(西藏雞爪谷多分布在海拔2500米以下的暖濕地帶,包括察隅、墨脫、錯那、波密、吉隆、林芝定結、聶拉木等縣的低谷地區),及廣西玉林市貴港市(稱鴨腳粟)。海南島(稱廣粟或拳頭粟):是海南古老作物,過去常以救荒作物加以栽培,主要分布在瓊海、澄邁、定安、儋縣等地,海口、瓊山、文昌、瓊中、通什、白沙和臨高等市(縣)部分鄉(鎮)農戶中也有零星種植。其它一些省地也有小量種植。
《廣西產鴨腳粟米營養成分的測定及分析》論文介紹:鴨腳粟米是鴨腳粟的種子,鴨腳粟(Eleusinecoracana Gaertn),又稱雞爪谷、龍爪稷、鴨爪稗、穇子、鹼谷等。鴨腳粟是一種耐鹽、抗鹼、耐澇的優良禾本科牧草作物,在我國長江以南及安徽、河南、陝西、西藏、海南等省區有栽培。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