鴛鴦絛

鴛鴦絛

鴛鴦絛為傳奇。明陽羨海林道人著。《鴛鴦絛》依然不脫秀才落難,美人相救,私訂終身,一舉成名,姻緣好合的老套,故於傳統戲曲無所發明。惟於楊直方、張淑兒於情之貞卻頗為動人。書中寫情不談一般才子佳人的輕薄,重點放在分手後的相思,頗得中國古代詩詞寫情之奧妙。只是全書雖以楊、張的情感為中心,但太多文字用來寫前此後此的各種事件,不免犯了傳統戲曲鋪織過開而情卻寫得不夠深入的毛病。共有今圖象二十二幅,藏北京圖書館之繡像本為明崇禎年間刻本。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鴛鴦絛
  • 撰寫:明陽羨海林道人
  • 頗為動人:楊直方、張淑兒情之貞卻頗為動人
  • 圖象:二十二幅
  • 現藏:北京圖書館
  • 屬於白話短篇小說
開端,發展,高潮,結局,醒世恆言,馮夢龍簡介,

開端

敘有書生楊直方字益友,欲與焦元鹿、費元空北上赴試。這日三人於舟中飲酒見一人生得偉岸,邀來同飲。原來此人為龍虎大將軍胡平,鎮守邊關,因其夫人勸其歸隱江湖,他本有志報國,但奈何朝中武怕死,文愛錢,在一日都督府兩差官來他鎮守處,狐假虎威,欲行勒索時,大怒,將兩人各打數十板並欲斬之。後二人百般乞求方饒過,於是掛官歸隱。今日路過此地,被三人邀,就登舟,互通姓名。座中有奚有賢,被遷為西台御史,三人為他餞別。五人相見如故,飲完後,胡平飄然而去。楊直方等三人與奚有賢依依惜別。

發展

後楊直方等三人同北上,一日因趕過宿頭,不得已投宿寶華禪寺。寺中有住持廣知,原為四川一行腳和尚,後落腳於此為住持,與其師弟廣謀和徒弟經常打劫客人。當三人投宿時,他們已多日未有收益,今見三人自是不會放過。是夜,廣知廣謀以各種方法勸三人飲酒,楊直方一來見二僧不像善良人,再者素不善飲酒,所以堅辭,但他的二友卻飲得大醉。夜間散步,直方聽得廣知等磨刀之聲料他們欲行兇,趕緊去喚二人,但兩人爛醉如泥,只得隻身逃走。崔、費二人被殺。楊直方攀樹逃出寺後,落荒到一人家,是戶本有三人,母親張媽媽,女兒張淑兒,和收養的兒子張小二。這張淑兒頗通書畫,精於女紅,亦識禮節,每見小二胡作非為,屢勸不聽,很是煩悶,而張媽媽卻很護犢。今見有人敲門,張媽媽開門見一書生,引進後問其原因,得知為寶華禪寺的眾僧及一矮胖俗人所害落荒至此,就喚出女兒相伴,並囑其一番而言自己上街打酒出門而去。
張淑兒見書生落難,心生憐憫,就告訴他自己母親並非去打酒而是去告訴僧人,楊直方大驚。原來這張媽媽所住的房子本來為僧人所有,而那廟中俗人正是張小二,她不想兒子有禍事,故去告密。張淑兒安定下楊直方,因見他一表人才,心生愛慕,故自許於他,直方因感其搭救之情且生得端莊秀麗,故雖急欲脫身,也願先與她結成姻盟。張淑兒以玉鴛鴦絛相贈並讓他把自己綁在柱上,楊直方剛脫身不久,二僧人和張氏母子就趕回,見淑兒被捆,家中混亂,果信淑兒所言,立即追趕。楊直方慌不擇路,于山中遇李三剪徑,不得已交出淑兒所送銀兩並身上衣服,惟留鴛鴦白玉絛。李三見此就把自己的衣服給他,自己穿上楊直方的衣服。廣謀二人追至,見李三,沒有仔細審之以為楊直方,殺之,方知不是。此時楊直方已逃去多時。
楊直方身無分文,正落荒家,遇家人楊興,楊興是時正為奚有賢打前衛,而奚有賢因胡兵起而被派去召胡平。楊興見公子如此,驚問原因並引至有賢處。奚有賢聞得崔、費被殺,楊直方落難,就資助他上京,楊直方因擔心家裡人不知自己的情況就派楊興回家稟報。是時直方父母因不見兒的音信正在心驚肉跳,牽腸掛肚的時候。

高潮

胡平自從辭了總兵之職,嘯傲煙霞,煞是快活。這日見光景優美,就與夫人共賞,夫人知其雖吟詠山川卻志在宮闕,滿腹經綸,一腔熱血都還沒有著落,只因朝廷昏暗方不得不沉抑,故與他聊起他的抱負。恰好有人賣女至府上。問之方知為張媽媽和張淑兒。原來在寶華禪寺殺人後不幾日,張小二往寺中要分贓,但二僧人慾獨吞,就先是假裝不認識小二,拒不讓其進寺門。後張小二耍潑,欲告官,二僧人懼,引入寺中後房,雖小二發誓保證不吐隱情並絲毫不要銀兩,二僧人還是將其殺了。因張媽媽也知隱情,而如果她久不見小二就會心疑而告官,廣知與師弟就到張家,假稱小二得銀,因聞說北方有兵事,就到南方舅家暫避,張媽不信,抓二僧人一道,收拾家私與張淑兒南下尋張小二。路中廣知、廣謀挑著張媽媽的行李及銀子等物潛逃。張家母女身無長物,淑兒為救母親,不得不自謀賣掉自己,張媽無法。胡平妻子見張淑兒如此貞孝就願送其盤纏,但淑兒因慮回家後還得遭到二僧人加害,就願留在府中為婢,因其識書,被留下幫助老爺處理書札。
是時奚有賢至,傳聖旨,請胡平出任兵馬元帥。胡平打聽之下方知漠北免憨心慕中原繁華,因見朝廷無人就起雄兵十萬,一路過關斬將,那塞北總兵陸於總在敵兵攻來時正在吃喝,聞有敵兵即躲入桌底,事後換裝而逃,聖上問朝廷何人可掛帥而不得,奚有賢因昔日見胡平心纏韜略,豪氣乾雲故保舉。現在奉旨徵召,胡平即攜妻子和淑兒等北上,淑兒在軍中處理文書。
奚有賢回,經寶華禪寺所在的當地的父母官捉拿廣知、廣謀二人。是時二人賺得張媽媽的行李、盤纏迴轉。誰知到寺中發現徒弟已將自己多年積蓄和打劫而得的財物全都偷走。二人怒火方熄,不想巡捕上門。這巡捕更會盤剝將他們從張媽媽那所拐得衣物、首飾全都刮來然後去鎮上飲酒。這廣知師兄弟二人一合計就投了狼主,漠北狼主因他們為漢人,熟悉漢地,就著他們帶三千人進攻,不料遇胡平,大敗。兩人假稱為漢人而非胡虜,被押禁。不久,胡人兵馬戰敗,胡平班師,將所捕漢人交奚有賢。奚有賢審訊李一、李二即廣知師兄弟,兩人詐稱,被釋。不想尚未出得大堂,遇前來鳴冤的張媽媽,立即將二人揪住。奚有賢見三人扭打,傳上後問原因。得知二人為廣知、廣謀。二人抵賴,有賢以楊直方事追訊,抵賴不過,只得承認。被斬。
時楊直方入京趕考,試官忽改八股而試名對,直方得中探花。南歸也至奚有賢處。他的家人楊興返京後被打發去打聽張淑兒母女事也歸,只告訴他張淑兒被賣進侯門。楊直方想兩情相悅卻沒有相見之期了。經奚有賢介紹,楊直方再與胡平相見。胡平見其年輕有才學且中探花,前途廣闊,就欲與張淑兒作媒。是時張淑兒因其賢淑能幹,深得胡平夫婦歡喜,被收為義女。回去後,胡平即把此事說與淑兒和夫人。誰知張淑兒卻不願從。詢問之下,夫人把事情告知。原來一日淑兒無事,想起楊直方,念兩人已經無緣再見,又擔心楊直方薄倖再結姻盟。故於帳中流淚,夫人看見,問之,淑兒初不欲告之,在夫人的關切下方將心事說出。夫人就答應後日再用力尋訪。故會聽胡平所提,自然不妥,雖楊探花百般是好,奈何淑兒情鐘一處。胡平聽得後,大嘆有緣,即將楊探花即楊直方事相告。時有媒婆趙媽媽來說,胡平托她說媒之事不成,因楊探花已訂下妻室,不願再談婚事。胡平著她再跑一趟,並如此這般地告訴他。趙媽媽再至楊直方處,將情況說出,並說有鴛鴦玉絛為證。楊直方方信。

結局

在胡平的安排下,兩人得成姻緣。是夜洞房之中,把酒話往事,各自唏噓,自是更為恩愛纏綿。張媽媽在報得仇恨之後,看破世事,出家而去。胡平因壯志得酬,再次辭官歸雲霞。
楊直方帶著張淑兒回家。楊家父母多年焦憂,今聞得兒中舉歸來,且帶了救兒之命的媳婦同歸。大喜,著家人打掃廳堂。一路上淑兒因二人既非媒妁之言,更無父母之命提心弔膽,今見受到如此歡迎也就放下心來。宴飲之時,胡平飄然而至,為女兒慶賀。

醒世恆言

白話短篇小說集。明末馮夢龍纂輯。與馮氏的另二種話本小說集《喻世明言》(即《古今小說》)、《警世通言》合稱"三言"。"三言"之中此集問世最晚,出版於天啟七年(1627)。40卷,錄宋、元以來話本擬話本40篇。所收宋、元舊作比前"二言"少一些,只占六分之一左右,絕大部分是明人話本擬話本。其題材或來自民間傳說,或來自史傳和唐、宋小說。編撰者創作成分較多。其中有反映封建社會司法制度黑暗的《十五貫戲言成巧禍》,有反映愛情生活,表現市民愛情觀念的《賣油郎獨占花魁》等作品。內容修飾潤色較精,形象鮮明,結構充實完整,描寫細膩,不同程度反映了當時的社會面貌和市民思想感情。但有些作品帶有封建說教、因果報應宣傳和色情渲染。版本有明天啟七年葉敬池刊本,藏於日本內閣文庫,大連圖書館亦有此藏本。又有衍慶堂本。1958年人民文學出版社重加訂正增補出版。
序稱《醒世恆言》是“繼《明言》、《通言》而刻”,“‘明’者取其可以導愚也,‘通’者取其可以適俗也,‘恆’則習之而不厭,傳之而可久。三刻殊名,其義一也。”原刻不著撰人,僅題“可一主人評,墨浪主人較(校)”。凌濛初《拍案驚奇序》說:“獨龍子猶氏所輯《喻世》等書,頗存雅道,時著良規……”。笑花主人《今古奇觀序》說:“墨憨齋增補《平妖》,窮工極變,……至所纂《喻世》、《警世》、《醒世》三言,極摹人情世態之歧……”。龍子猶、墨憨齋都是馮夢龍的別號,可見《醒世恆言》及其它二言,均系馮夢龍纂輯。

馮夢龍簡介

馮夢龍(1574一1646),明朝人,字猶龍,又字公魚、子猶,別號龍子猶、墨憨齋主人、吳下詞奴、姑蘇詞奴、前周柱史,他使用的其他筆名還更多。他出生於明後期萬曆二年。這時在世界的西方正是文藝復興時期,與之遙相呼應,在我們這個有著幾千年文明的東方大國,也出現了許多離經叛道的思想家、藝術家。李卓吾湯顯祖袁宏道等等一大批文人,以他們驚世駭俗的見解,鮮明的個性特色,卓絕的藝術成就,寫下了我國思想史、文學史上璀璨的篇章。在這一批文人中,馮夢龍以其對小說、戲曲、民歌、笑話等通俗文學的創作、蒐集、整理、編輯,為我國文學做出了獨異的貢獻。他卒於南明唐王隆武二年,也就是清順治三年,終年七十三歲。在這一年的前後,有許多很有成就的文學家,如凌濛初(1644),侯峒曾、黃淳耀黃道周吳應箕夏允彝祁彪佳劉宗周(1645),阮大鉞、王思任(1646),楊廷樞陳子龍夏完淳(1647)等等,在戰亂中死去。一場具有資本主義萌芽狀態的中國式的文藝復興在閉關鎖國的環境下夭折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