鳴鳳鎮(遠安縣下轄鎮)

鳴鳳鎮(遠安縣下轄鎮)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鳴鳳鎮,是湖北省宜昌市遠安縣下轄鎮,位於荊山山脈向江漢平原過渡的丘陵地帶,東與茅坪場鎮毗鄰,西與花林寺鎮接壤,南與當陽市交界,北與舊縣鎮相連,距省城武漢市355公里,距宜昌市117公里,位於遠安縣中部,沮河中游左岸。是全縣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鳴鳳鎮域面積71平方千米(2017年),耕地面積685公頃,轄6個村30個村民小組、8個社區居委會31個居民小組,常住人口54168人(2017年)。鎮西3500米有一高山,風景秀麗,相傳南宋寶裕年間(公元1253-1259年),從山上傳來鳳凰鳴叫,故稱為鳴鳳山。鎮地處鳴鳳山附近而得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鳴鳳鎮
  • 外文名稱:Mingfeng town
  • 行政區類別:鎮
  • 所屬地區:中國湖北省宜昌市遠安縣
  • 下轄地區:嫘祖社區、航天社區
  • 政府駐地:鳴鳳社區
  • 電話區號:0717
  • 郵政區碼:444200
  • 地理位置:湖北省遠安縣中南部
  • 面積:71平方千米(2017年) 
  • 人口:54168人(2017年) 
  • 氣候條件:亞熱帶大陸性季風氣候
  • 著名景點:鳴鳳山
基本概況,人口數據,經濟發展,旅遊概況,鳴鳳山,遠安橡膠壩,九子溪,社會事業,黨政建設,文化建設,鳴鳳鎮特色農產品,

基本概況

鳴鳳鎮面積71平方千米(2017年),2009年該村擁有耕地694公頃,山林4518公頃。所轄7村4居(委會),54168人(2017年)。鳴鳳鎮是一個歷史悠久的城鎮。
明成化4年(公元1468年),縣城址由舊縣亭子山遷至東莊坪;明崇禎時(公元1634年)被農民起義軍攻陷遷至鳳山新城溝。公元1643年李自成數萬騎將再次將城攻陷。
康熙5年(公元1666年),邑侯宋繹復遷至東莊坪;1941年鎮上兩次遭日寇飛機轟炸,縣府遷至蘆溪灣;1948年6月4日解放時縣府復遷回鳴鳳。當時鎮上只有人家100餘戶,人口不足800人。1957年設立城關鎮。
1981年更名為鳴鳳鎮。 鳴鳳不僅以悠久的古代文明著稱,而且還以光輝的革命傳統聞名。從大革命至解放戰爭,相繼有無數共產黨人和革命志士流血犧牲。大革命時期的兒童團長吳永德在黨的培養下與地主豪紳英勇鬥爭,後被關進反動派的監牢,身受百般折磨寧死不屈。於1928年被敵人將年僅12歲的吳永德誣為“20歲的政治犯”槍殺於西門河畔。吳永德的事跡可與劉胡蘭媲美。

人口數據

(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
總人口
34739

18071

16668
家庭戶戶數
8815
家庭戶總人口(總)
26721
家庭戶男
13904
家庭戶女
12817
0-14歲(總)
7998
0-14歲男
4332
0-14歲女
3666
15-64歲(總)
23827
15-64歲男
12304
15-64歲女
11523
65歲及以上(總)
2914
65歲及以上男
1435
65歲及以上女
1479
戶口本地住在本地
33724
54168人(2017年).

經濟發展

鳴鳳鎮在解放初期是一窮二白,有歌謠“講起遠安城,到處是新聞,街上芭芒比人高,白天野豬闖進門,談起工業化,幾個打鐵人—”為證。建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的21年來,鳴鳳鎮的經濟、社會得到快速發展,城鄉面貌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到1999年全鎮實現社會總產值4.39億元,實現財政收入1084萬元,農民人均收入達到2421元. 農村總人口14750人,總耕地面積1400公頃,其中糧油麵積600公頃;水果面積550公頃;蔬菜面積120公頃;其它農作物面積130公頃。有養殖水面140餘公頃。農村經濟的重點是水果、食用菌和養殖業。
為確保全鎮農業增產、農民增收,2002年,鎮人民政府聘請華中農業大學專家、教授對全鎮的農業經濟現狀進行了全面調查,在此基礎上制定了《鳴鳳鎮城郊農村經濟發展規劃》並經鎮十一次黨代會和十六屆人代會討論通過,予以實施。
為保證《鳴鳳鎮城郊農村經濟規劃》的實現,從2003年起,全鎮農村工作的重心已轉入到以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建設為主體的工作方針上來。現根據鳴鳳特點,已組建了《遠安縣鳴鳳果業合作社》、《遠安縣雙泉水產協會》和《遠安縣鳴鳳恆安菌業協會》三個專業合作組織,其中果業合作社和恆安菌協還申請註冊了“鳴鳳”牌和“恆安”牌商標及“無公害農產品”標識;辦有產業化基地三個,即:鳴鳳城郊高效農業示範園、遠安縣花園移民高效生態農業科技示範園和遠安縣恆安菌業科技研究所。
2009年全鎮具備一定規模的特色產品有:“鳴鳳”牌優質米、“鳴鳳”牌椪柑、“西楚”牌沖菜、“恆安”牌食用菌、“鳴鳳”牌系列水果(油桃、柰李、豐水梨等)、雷竹、優質水產品及特色養殖業。

旅遊概況

鳴鳳山

作為一個山區城鎮,鳴鳳鎮有著和別的地方不一樣的優勢,那就是自然風光,鳴鳳山就是其中之一。鳴鳳山位於遠安縣城所在地鳴鳳鎮3.5公里處。主峰海拔402米,聳立於城西皇崗之巔,猶如鶴立雞群,雄偉而高傲。相傳古時曾有鳳自天降,落在山巔,俯視群山,引頸長鳴,故名。又雲邑令侯鳴鳳避難於此,因名。鳴鳳鎮自然環境優美,東西有蜿蜒群山為屏障,南北沮水貫通,山清水秀,氣候宜人,著名的旅遊景點有鳴鳳山、桃花島、九子溪、沮河公園、橡膠壩等。
 據歷代《遠安縣誌》記載,南北朝梁武帝年間(公元502-549年),山上建有小廟,唐時有所擴大,至清鹹豐十年(公元1860年),建築面積擴至5000多平方米,其主體建築面積達2000餘平方米。
鳴鳳山鳴鳳山
據考證,鳴鳳山大觀屬武當全真教子孫觀。整個大觀依山鑿石而建,共五層,高10餘丈。大觀分三大宮:正宮、東宮、西宮。正宮為真武殿,坐落在秀麗的峰巒之巔。殿宇富麗堂皇,銅瓦綠脊,飛檐凌空,古色古香,雄偉壯觀。玉皇大帝、真武祖師雄居於此。東宮有元鶴樓,西宮有長春樓,分別是雷公和觀音二菩薩。此外還有元帝廟、玉皇閣、三清觀、關帝廟、趙公台、聚仙橋諸勝跡。大觀四周,懸岩峭壁,百丈深壑,鑿石通道,勢出半天,故有武當遠鳴鳳險之說。每天都有從各地趕來的人上山去拜祭。一來可以拜祭一下,二來也可以欣賞一下鳴鳳山的自然風光。

遠安橡膠壩

在鳴鳳鎮西沮河二橋下游兩百米處,新建起的一座橡膠壩,如同一條巨龍橫臥,將沮河水攔截形成一個面積寬闊的人工湖,綠水碧波,湖光山色,蔚然壯觀。

九子溪

九子溪位於鳴鳳鎮境內,距縣城約5公里,九子溪屬季節性山區溪流,溪河流水切割三疊系平緩的薄層石灰岩而形成層狀迭水,為縣城九子溪九子溪位於鳴鳳鎮境內,為縣城內溪河少見的特色,溪流下段進入紅岩低丘陵,岸坡陡壁上有成群的石窟分布。

社會事業

黨政建設

為引導社區黨員充分發揮先鋒模範作用,切實提升社區黨建工作水平,構建和諧、民主、團結的新型社區,鳴鳳鎮採取三項措施大力推進小巷先鋒活動。
一是廣泛宣傳動員,讓黨員歸“家”。
社區黨總支組織人員走訪轄區內黨員、居民,摸清社區黨員家庭基本情況,深入了解他們的需求,積極鼓勵他們參與小巷先鋒活動,社區總支委員、支部書記和工作人員帶頭參與,實現了社區黨員和居民的知曉率100%,黨員參與率70%以上,普通居民參與人數達到黨員參與人數30%的目標。各社區充分發揮黨建聯席會的作用,積極爭取縣級掛點領導和轄區單位負責人在場地、器材、資金、人員等方面的支持,營造出全社區共同重視、關注、參與的良好氛圍;
二是科學劃分職責,為黨員建“崗”。
鳴鳳鎮建立了由鎮黨委總指揮,社區黨總支書記負總責,專人具體落實的三級工作體系。各社區根據黨員和居民的能力、特長、志願組建志願服務隊伍,並給每支隊伍明確一名負責人。每名志願者承諾服務內容在公開欄內進行公示,接受民眾監督,提高了志願者的責任心和積極性。鳴鳳鎮在充分徵求意見的基礎上,進一步明確活動的主題、內容、對象和目的,有計畫的組織開展活動,做到需要服務和提供服務的對位、對接。每次集中服務計畫不僅讓參與的黨員和居民提前知曉,還報鎮分管領導和社區辦審批備案;
三是合理搭建平台,促黨員立“業”。
每個社區都有自己的志願者隊伍標誌旗幟,並為志願者配發統一的袖章標誌,增強了他們的集體意識和榮譽感。各社區為參與小巷先鋒的人員配發了專門的服務日誌,記載具體的服務時間、地點、對象和內容,志願者分散服務由其自行記載,集中活動的記載與社區管理的記錄台帳同步,做好統一管理。鳴鳳鎮利用電視、網路、報紙等媒體,對社區小巷先鋒服務活動進行宣傳,對集中活動、和表現突出的典型人物、事跡及時報導,增強小巷先鋒活動的影響力,提高了志願者的服務熱情。截止至2009年7年,各社區結合文明創建、衛生創建等工作組織開展政策宣傳、清掃街道各類活動30餘次。

文化建設

為進一步完善社區功能建設,提升城市管理水平,2009年7月,鳴鳳鎮組織班子成員及8個社區的黨總支書記赴西陵區學院街辦四方堰社區、中書街社區、氣象台社區等社區建設特色鮮明的地方進行了學習考察。
鳴鳳鎮一行人認真聽取了學院街辦主要負責人的情況介紹,聯繫鎮社區建設的實際,深入社區實地察看,重點考察學習了社區黨建、社區文化、社區自治、社區服務等方面的工作,以及社區建設理念、創新意識等方面的做法。
通過這次參觀學習,大家切實感到解放了思想,開闊了視野,增長了見識,決心在今後的工作中結合實際,抓特色、樹品牌,提高能力、創造業績,讓全鎮社區建設再上個台階。

鳴鳳鎮特色農產品

油菜,山羊 -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