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絲綢博物館

中國絲綢博物館

中國絲綢博物館位於杭州西子湖畔,是全國性的絲綢專業博物館,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絲綢博物館,為浙江省省屬副廳級事業單位,占地五公頃,建築面積8000平方米,陳列面積3000平方米,於1992年2月26日正式對外開放。原國家主席江澤民為該館題詞:“弘揚古蠶絹文化,開拓新絲綢之路。”

中國絲綢博物館展示了中國五千年的絲綢歷史及文化,其基本陳列包括序廳、歷史文物廳、蠶絲廳、染織廳、現代成就廳等五部分。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中國絲綢博物館
  • 類別:絲綢專業博物館
  • 地點:浙江杭州
  • 館藏精品:緋色絹片
  • 地址:西湖區玉皇山路
  • 占地面積:5公頃
  • 建築面積:8000平方米
  • 陳列面積:5000平米
  • 所屬國家:中國
  • 所屬城市:浙江省杭州市
  • 建議遊玩時間:1小時
行前必讀,景區動態,景區介紹,關鍵信息,發展歷史,展廳分布,館藏文物,歷屆領導,舉辦活動,榮譽成就,學術成就,所獲榮譽,參觀信息,開放時間,交通信息,

發展歷史

1987年12月28日,中國絲綢博物館奠基動工。在籌建過程中,得到了全國文博界、絲綢界、港澳同胞及海外友人的相助,共花費2000餘萬元,於1992年2月26日正式對外開放。
1997年,陳列在原有的基礎是進行了修改。將原來的序廳、歷史文物廳、民俗廳、蠶桑廳、制絲廳、絲織廳、印染廳、現代成就廳壓縮為:序廳、歷史文物廳、蠶絲廳、染織廳、現代成就廳。
2000年,在國家文物局的批准下,中國絲綢博物館成立了中國紡織品鑑定保護中心,全面開啟了紡織品文物鑑定保護工作。
2003年,博物館的基本陳列進行全面調整。
2010年10月,國家文物局評定批准設立紡織品文物保護國家文物局重點科研基地。
2012年,中國絲綢博物館建館二十周年,館內陳列進行大型改造,基本陳列設定了“中國絲綢的故事”“天蠶靈機——中國蠶桑絲織技藝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紡織品文物修復展示館”和收集紡織品信息的“新猷資料館”。館內還設有臨展廳,舉辦各類臨時專題展覽。
2014年8月,中國絲綢博物館改擴建項目作為《浙江省文化發展“十二五”規劃》的省本級重點文化設施項目,項目計畫用三年時間,對中國絲綢博物館進行整體改擴建建設,擴建後總建築面積將達24635.6平方米(其中地下9700平方米),擴建部分包括時裝館、藏品樓及貯藏、設備、停車等公共設施。

展廳分布

序廳:序廳的造型是一座高聳於大廳中央的宋代提花織機模型。這是所知最早的提花機型。序廳的左右兩壁分別是絲綢年表和絲綢之路的展示圖,後壁則直觀地概括了中國絲綢性能和產銷量均居世界首位的成績。
中國絲綢博物館序廳中國絲綢博物館序廳
歷史文物廳:集中展示了五千年絲綢文物的精華,廳內恆溫恆濕的環境,為嬌貴的絲綢文物提供了良好的保存條件。歷史文物廳按時代分為兩個廳:一廳主要介紹從新石器時代到宋遼元時期絲綢發展的歷史;二廳則專門展示明清絲綢皇家傳世珍品及考古出土實物。
蠶絲廳:主要展示蠶的自然屬性,採用科普教育的半封閉式陳列,通過“神奇的變化”、“家蠶最愛吃桑葉”、“蠶體的奧秘”、“蠶繭”、“蠶絲”、“美麗的吐絲昆蟲”、“蠶農的家園”、“蠶桑利用”等八個方面揭示從蠶到絲的奧秘。以桑、蠶、蛾標本與色澤艷麗圖板為主要展陳手段,採用多媒體形式,安置了數台觸控螢幕來展示蠶選擇桑、蠶結繭過程、蠶器官及蠶鄉蠶俗。
染織廳:以絲綢的織造、染色工藝為主線,以織具模型形象生動地讓觀眾了解中國古代絲綢染織生產過程。展覽分“工藝流程”、“絲線加工”、“機杼原理”、“織機脈絡”、“染色體系”五部分。此廳還設立“學習園地”展區,觀眾可在此動手製作絲綢工藝品,切身感受絲綢手工製作。同時在多媒體上安裝“ZIS素織物計算機設計系統”,觀眾可以在專業人員的指導下進行織物組織和織物圖案的設計。
現代成就廳:展示了建國五十年來中國在絲綢生產、科研和對外貿易上所取得的成就。同時還有以絲綢為載體製作的各類工藝品和一些絲綢新品。
絲綢廳:陳列分“前言”、“絲綢的起源與發展”、“絢麗多彩的中國絲綢”三部分講述絲綢的發展歷史和絢麗多姿的織染繡品。即“絲綢的起源與發展”通過“起源與初創——創新與成熟——融匯與發展”子單元的展品與圖板的有機結合,展現中國絲綢五千年發展史的三個重要階段;“絢麗多彩的中國絲綢”分“形形色色的絲織品種——五彩繽紛的印染織物——美輪美奐的絲綢繡品——寓意豐富的絲綢紋樣”四部分,通過展示綾、羅、綢、緞、錦等歷代織繡精品、明清官營織造匹料及絲綢品種的組織結構放大模型,並安置織物觀察台和“繡房”場景,直觀地向觀眾解答什麼是綾、羅、綢、緞,什麼是織、染、繡。
絲綢之路連廊:通過大型古代絲綢之路地圖和絲路出土的漢唐織物珍品的展示,再現了草原陸路絲路、海上絲路等四條絲路的具體走向及新航路開闢後的絲綢之路和它們所帶來的中西方文化的交融。為彌補絲綢之路內容在靜態場景的不足,製作了絲綢之路DVD錄像片,並在展區中開闢小放映室播放該片。
服飾廳:分“遵神循禮——錦衣繡服——家常日用”三部分,以絲綢服飾與歷代微縮服裝人物模型、圖板、象徵性復原場景相結合的形式,詮釋絲綢在古代社會的功用,展現戰國至清代流行的襖裙袍服、補服、龍袍等宮廷華服和家常日用繡品。
織造坊:全開放式陳列廳,以織機的現場操作表演為主,展示仍在生產的民族、民間織機及復原的古代織機。按復原織機、江南染織、少數民族織機為主題來安排13台種類各異的織機。
新猷資料館新猷資料館
新猷資料館:新猷資料館是以蠶桑絲綢界前輩朱新予和蔣猷龍兩位先生命名的紡織信息中心,展示現代紡織面料樣本、珍貴紡織人物檔案和蠶桑絲綢史、染織服裝史、紡織考古、絲綢之路相關的有歷史價值的中外報刊書籍、音像資料,同時利用現代技術記錄、整理,為紡織科研提供圖情信息服務。

館藏文物

中國絲綢博物館內藏有自新石器時代起各朝代與絲綢有關的歷史文物,特別是出土於絲綢之路沿途的漢唐織物、北方草原的遼金實物、江南地區的宋代服飾、明清時期的官機產品以及近代旗袍和像景織物等。此外,還有眾多的民族文物和現代文物。
代表藏品
北朝時期絞纈絹衣:此展品為北朝時期文物。長192厘米,寬72厘米。此件衣服呈褐色,交領,袖子為喇叭形的大袖。面料是平紋絹,用絞纈的工藝染出黃色小點紋。絞纈又稱扎染,在北朝開始流行,而保存如此完整的北朝女服尚不多見。現收藏於中國絲綢博物館。
中國絲綢博物館
唐朵花紋藍地蠟纈絹:此展品為唐代文物。長78厘米,寬51厘米。蠟纈的源頭似乎不在中國,新疆民豐尼雅東漢墓出土的一件蠟染棉布,其圖案充滿了異域風情。蠟纈傳入中原後,到唐代時已經發展成為與絞纈、夾纈齊名的三纈之一。現收藏於中國絲綢博物館。
中國絲綢博物館
唐立獅寶花紋錦:此展品為唐代文物。長46厘米,寬29厘米。花卉環中的動物紋樣創自唐代初期,稱為陵陽公樣,是典型的將西域傳入的團窠聯珠環內的動物紋樣與中國審美的花卉紋樣相結合的產物。此件織錦採用遼式緯錦,而且其紋樣已帶有自由的寫實風格,應是陵陽公樣在唐代晚期流行的典型代表之一。現收藏於中國絲綢博物館。
中國絲綢博物館
清末紅緞地彩繡肚兜:此展品為清末文物。長62厘米,寬45厘米。肚兜用銀鏈系掛,大紅色緞地,繡有一條小船,船上為一對男女,這樣的題材在別的器物上也有出現,一般認為是“夫妻雙雙把家還”的掌故。現收藏於中國絲綢博物館。
中國絲綢博物館
元代菱地飛鳥紋綾海青衣:此展品為元代文物。衣長119厘米,袖長224厘米。該衣右衽交領,窄袖、寬擺,構造特殊。其肩部有一開口,天熱時手臂可由此伸出,而兩隻長袖可在衣服背後反扣。因此,此袍在離領子14厘米的後背釘有一紐,而兩袖離袖口16厘米的地方各有一個襻。袍服後襟的右邊開衩長33厘米,以便騎馬。袍服的左右肩有刺繡的紋飾,所用針法為釘金高繡,即在襯物上進行釘金繡,最後形成一片凸起的紋樣。現收藏於中國絲綢博物館。
中國絲綢博物館
清紫色馬面裙:此展品為清代文物。裙長105厘米,腰寬95厘米。此裙面料採用紫色皮球花紋暗花綢。裙擺及馬面採用幾種不同的花邊勾出形態,底邊則由藍緞打細褶而製成。腰頭使用白色棉布,有白頭偕老之意。現收藏於中國絲綢博物館。
中國絲綢博物館
元納石失靴套、六出地格力芬花綾褲:此展品為元代文物。這對靴套面料是一件納石失織金錦,一個循環內有三行紋樣。褲腰上有四個藍色絹製成的襻,且腰部靠右位置的裡面有皮革殘留的痕跡,可見當時該褲子的腰部可能是用皮革作襯。腰帶也是用藍色絹作做成的,且帶上還有用於系靴套的藍色絲帶。現收藏於中國絲綢博物館。
中國絲綢博物館
清末緞地彩繡戲出十團褂:此展品為清末文物。衣長90厘米,袖長116厘米。草綠色百蝶紋暗花緞為地,彩繡花卉、仙鶴、孔雀、蝴蝶紋以及十個團窠的戲出人物故事紋。褂的形制為圓領對襟,兩邊開禊,開禊處飾有如意雲頭。領、開禊、袖頭為白緞彩繡,圖案也為花卉、仙鶴、孔雀等。現收藏於中國絲綢博物館。
中國絲綢博物館

歷屆領導

歷屆領導班子
姓名
職務
任職年限
博物館籌建處
來成勛
籌建處負責人
1986.11-1987.05
周全君
籌建處負責人
1987.06-1987-10
俞衡揚
籌建處負責人
1987.11-1988.06
施林才
籌建處負責人
1988.07-1991.01
第一屆領導班子
凌人才
館長(兼)
1991.02-1999.08
傅傳仁
副館長(主持工作)
1991.02-1996.09
趙豐
副館長
1991.02-1996.09
肖歌
副館長(兼)
1991.02-1996.09
第二屆領導班子
徐德明
副館長(主持工作)
1996.10-2006.01
周也印
副館長
1996.10-2006.01
趙豐
副館長
1996.10-2006.01
第三屆領導班子
俞志達
館長
2006.02-2009.10
徐德明
副館長
2006.02-2009.10
趙豐
副館長
2006.02-2009.10
周也印
副館長
2006.02-2008.06
第四屆領導班子
趙豐
副館長(主持工作)
2009.10-2010.12
館長
2010.12至今
徐德明
副館長
2009.10-2010.10
調研員
2010.11-2012.08
蔡琴
館長助理
2010.11至今
張毅
館長助理
2010.11至今

舉辦活動

從2011年起,每到年末,中國絲綢博物館都會配合年度時尚回顧展,開展手工編織教學活動。舉辦該活動的目的就是倡導大家回歸傳統。
2011年8月26日,中國絲綢博物館舉辦絲府尋遺活動。由錢報讀者和杭州娃哈哈國小的同學組成的夏令營隊伍分別參觀了杭州蠶學館遺址,都錦生故居,中國絲綢博物館、杭州碑林、杭州綢業會館等文化景點。
2012年6月,中國絲綢博物館推出百年旗袍展,由中國絲綢博物館、中國美術學院和浙江小百花越劇團聯合主辦,共分為 “推陳出新——旗袍的起源”、“歷久彌新——旗袍的流變”、“中西合璧——旗袍的新語”、“妙手天成——旗袍的工藝”和“風華永恆——旗袍的今天” 五個單元,110餘件旗袍展品有晚清、上世紀二三十年代的旗袍,也有新近製作的作品。
2015年1月17日,《築夢——2014時尚回顧展》在中國絲綢博物館舉行,本屆展覽共展出100餘件產品,包括大師名作、新秀力作、品牌季度主打服飾、年度流行面料等,從“淨界寓言”、“狂歡之巔”、“印象纖維”、“時光漫步”、“守藝之港”等5個方面綜合梳理了2014年度中國的時尚之旅。

榮譽成就

學術成就

中國絲綢博物館設有紡織品鑑定保護中心(2000年)和紡織品文物保護國家文物局重點科研基地(2009年),致力於紡織品文物的保護與研究,先後承擔國家科技支撐計畫子課題3項、“指南針計畫―中國古代發明創造的價值挖掘與展示”專項2項、國家文物局課題8項、國家社會科學基金及國家重點出版項目3項、浙江省文化遺產保護項目12項、國際合作項目3項,出版中英文專著15部,發表研究論文百餘篇,批准發明專利8個,制定紡織品文物保護行業標準3項,已成為國內紡織品科技保護主要研究機構。其中,《東周紡織織造技術價值挖掘與展示一一以出土紡織品為例》榮獲2009年文物保護科學和科技創新獎二等獎,《博物館館藏紡織品文物保護技術手冊》榮獲2009年文博圖書最佳工具書,《中國絲綢通史》獲2006年首屆中華優秀出版物獎,2007年中國出版政府獎。

所獲榮譽

中國絲綢博物館被評為省、市精神文明和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每年都有眾多的國內外朋友和大中小學生前來參觀,並接待過多位國家領導人和國外元首。
2004年,中國絲綢博物館完成了基本陳列和館區環境的整體改造,館內的基本陳列被國家文物局評為第六屆全國博物館十大陳列展覽精品獎。

參觀信息

開放時間

中國絲綢故事一廳、二廳、天蠶靈機廳、織造坊:周一12:00-17:00(法定假日9:00-17:00),周二至周日9:00-17:00。
紡織品修復展示館:周一12:00-17:00(法定假日9:00-17:00),周二至周日9:00-17:00(其中修復保護工作室,雙休日及法定假日不對外展示)。
新猷資料館(雙休日及法定假日不對外開放):周一13:00—17:00;周二至周五9:00-11:30,13:00-17:00各展館16:45停止進館參觀。

交通信息

公交:乘271路、87路、12路、42路、Y9路至絲綢博物館站。 
中國絲綢博物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