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尾鱭

鳳尾鱭

體長為體高的4.9-6.8倍,為頭長的5.1-7.0倍,為上頜長的5.1-5.8倍。頭長為吻長的3.7-5.4倍,為眼徑的4.1-5.6倍,為眼間距的2.4-3.9倍。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鳳尾鱭
  • 拉丁學名: Coilia mystus (Linnaeus)
  • 別稱:  鳳鱭、烤子魚、[魚子]魚
  • :動物界
  • :脊椎動物門
  • : 硬骨魚綱
  • :鯡形目
  • :鯷科
  • : 鱭屬
形態特徵,參考圖片,生活習性,分布地區,繁殖習性,

形態特徵


背鰭條Ⅳ,10-12;臀鰭條Ⅱ,73-86;縱列鱗58-67;胸棱鱗14-18;腹棱鱗24-27;鰓耙外側39-46脊椎骨60-69;幽門垂9-13。
體長為體高的4.9-6.8倍,為頭長的5.1-7.0倍,為上頜長的5.1-5.8倍。頭長為吻長的3.7-5.4倍,為眼徑的4.1-5.6倍,為眼間距的2.4-3.9倍。

參考圖片

生活習性


鳳尾鱭屬河口性洄游魚類。每年春季,大量魚群從海中洄游到崇明至江陰一帶長江口鹹淡水區域產卵,但絕不上溯到江陰以上的純淡水區域。卵產出後孵化的仔魚就在崇明開港一帶深水處肥育,以後再回到海中。4月下旬(穀雨)親魚開始由海中來到長江口,但數量不多;5月上旬(立夏)至7月上旬(小暑)則大量到來,此時是鳳尾鱭漁汛旺季;7月下旬(大暑後)產過卵的親魚又陸續回到海中生活。鳳尾鱭產卵場多在南通以下的長江口區域,但比較集中在崇明島附近及橫沙一帶。
鳳尾鱭以糠蝦類,小長臂蝦,橈足類(華鏢水蚤,火腿許鏢水蚤,蟲肢歪鏢水蚤)和幼魚為食。
海水/淡水/鹹水生。

分布地區


中國沿海,黃河長江閩江珠江水系,台灣

繁殖習性


4月中旬以前,鳳尾鱭的卵巢為Ⅲ期,成熟係數為0.6-1.03,到4月下旬才發育至Ⅳ期,成熟係數為11.3-13.9,卵巢呈淺藍色,卵徑0.8-0.9毫米,卵粒不透明;6月份是生殖盛期,漁獲物中經常可獲得具有Ⅴ期卵巢的個體,成熟係數可高達18.5,卵巢呈藍灰色,卵徑0.9-1.0毫米,卵粒具油球,完全透明。在漁獲物中所見成熟最小型:雌魚體長10.9厘米,質量4.7克8雄魚體長8.0厘米,質量2.0克。
鳳尾鱭的懷卵量約在5 000-20 000粒的幅度範圍內,卵粒數量是隨著體長和質量的增加而增多。受精卵約經二晝夜孵化出仔魚。全長0.3-0.6毫米。剛孵出的仔魚胸鰭條已開始分化,背鰭、臀鰭仍為鰭褶,身體具27對肌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