鱵

我國產異鱗屬、鱵屬和長吻屬等6屬22種。齶形奇特,上齶短小,呈三角形,下齶細長呈鳥喙狀,故英文名原意為「半喙」。分布我國沿海和長江等各大河流中。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鱵魚
  • 拉丁學名:Hemiramphus far
  • 別稱:箴魚,銅吮魚,姜公魚,針工魚
  • :動物界
  • :脊索動物門
  • 亞門:脊椎動物亞門
  • :輻鰭魚綱
  • :鶴鱵目
  • 亞目:鶴鱵亞目
  • :鱵科
  • 分布區域:西北太平洋區
簡介,分布,藥用性,

簡介

鱵(zhēn)魚,齶形奇特,上齶短小,呈三角形,下齶細長呈鳥喙狀,故英文名原意為「半喙」。
鱵魚鱵魚
體細長,略呈圓柱形,背腹緣微凸,尾部漸細。體長約16~24厘米,頭長,前端尖,頂部及兩側面平坦,腹面較狹。口小。眼較大,距上領尖端和鰓蓋後緣的距離相等,眼間隔寬而平坦。鼻孔大,位於眼的前上方。上頜尖銳,呈三角形的片狀,中央微有線狀隆起。下頜延長呈一扁平針狀喙。牙細小,有3牙尖,在兩頜排列成一狹帶。鰓孔寬,鰓蓋膜分離,不與頰部相連。鱗圓形,薄而易脫落。側線很低,位於體兩側近腹緣;側線鱗102~112。背鰭15~17,與臀鰭相對,其起點微在臀鰭前。臀鰭16~18,與背鰭同形,臀鰭基短於背鰭基。胸鰭短寬。腹鰭小,腹位。尾鰭分叉。體銀白色,背面暗綠色,體背中央自後頸起有一淡黑色線條。體側各有一銀灰縱帶,頭部及上下頜皆呈黑色。胸鰭的基部及尾鰭有細微的黑色點。
棲息於淺海、河口,有時亦入淡水中,常躍出水面。分布我國沿海和長江等各大河流中。

分布

生態環境:棲息於近海、河口的中上層魚類,也進入淡水,主食綠藻、浮游生物及小甲殼等動物。產卵期4-6月。
資源分布:我國主要分布於黃海、東海及長江等各大河口。

藥用性

性味:味甘;性微寒。
鱵 圖冊鱵 圖冊
歸經:心;肝經。
功能主治:養陰益氣;解毒。主陰虛煩熱;盜汗自汗;瘡癤潰瘍。
用法用量:內服:煮食,50-100g。外用:適量,煎湯洗局部。
各家論述:《醫林纂要》滋陰,能穿潰癰毒,作湯服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