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吻鱵

長吻鱵

長吻鱵,Euleptorhamphus viridis (van Hasselt, 1823),隸屬鱵科長吻鱵屬的一種魚類,本屬體細長,很側扁。背部鱗正常。胸鰭長,長於頭長;尾鰭叉形,下葉長於上葉。全長53厘米,背鰭和臀鰭幾相對。體背具藍綠的彩虹色。各鰭無色。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長吻鱵
  • 拉丁學名:Euleptorhamphus viridis (van Hasselt, 1823) 
  • :動物界
  • :脊索動物門
  • 亞門:脊椎動物亞門
  • :硬骨魚綱
  • 亞綱:輻鰭亞綱
  • :頜針魚目
  • 亞目:鶴鱵亞目
  • :鱵科
  • 亞科:鱵亞科
  • :長吻鱵屬
  • :長吻鱵
體形特徵,生態習性,地理分布,利用價值,

體形特徵

下頜遠較上頜突出,喙長大於為頭長,標準體長為喙長之2.4-2.8倍;上頜短小,呈三角形,三角形之長略大於其寬,被鱗。第一鰓弓上鰓耙15-18。背前鱗27-30。鰾為單室型。背鰭與臀鰭對在,後位,背鰭具10-12軟條;臀鰭短小,臀鰭具10-13軟條,其起點在背鰭第3-5軟條之下方,雄魚臀鰭之第6-7鰭條特化成羽狀,其長較前後方各鰭條為長,但不達尾鰭基底;胸鰭小於頭長;腹鰭短小,後位,胸鰭基底至腹鰭基底之間距為腹鰭基底至尾鰭下葉起點之1.3-1.5倍;尾鰭鈍圓形,下部鰭條稍突出。體背呈淺灰藍,腹部白色;上頜為單一褐色。

生態習性

大洋性魚類,通常巡遊於島嶼四周之水錶層,偶被發現於河口域。性兇猛,以小魚為主食。

地理分布

分布於印度-太平洋區。棲息於亞熱帶大洋(深度0~1米),有時進入海灣和島嶼周圍。主要捕食浮遊動物。能夠躍出水面並且在水面上滑行。

利用價值

食用魚,但產量不多,較不具經濟價值,一般以煎食利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