鱉脂(鱉脂)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內容介紹】:鱉脂 (《綱目》)鱉科動物的脂肪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鱉脂
  • 異名:鱉膏
  • 來源:鱉科動物中華鱉的脂肪
  • 拼音:Biē Zhī
基本信息,形態特徵,地理分布,

基本信息

【功用主治】:
①《本草蒙筌》:眼睫倒毛簽入,可資除害。
②《現代實用中藥》:為滋養強壯藥。
【出處】出自《本草綱目》
【英文名】 Soft-shelled Turtle fat, fresh-water turtle fat
【別名】鱉膏、鱉油
【來源】藥材基源:為鱉科動物中華鱉及山再鱉的脂肪。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1.Trionyx sinensis (Wiegmann) 2.Trionyx steindachneri Siebenrock
採收和儲藏:捕捉殺死後,剖腹,取其脂肪,鮮用。
【性味】味甘;鹹;性平
【歸經】肝;腎經
【功能主治】主體弱虛贏;鬚髮早白
【用法用量】內服:佐餐,適量。
【各家論述】 1.《本草蒙筌》:眼睫倒毛簽入,可資除害。
2.《現代實用中藥》:為滋養強壯藥。
【摘錄】《中華本草》

形態特徵

【原形態】
1.中華鱉,體呈橢圓形或近卵圓形,成體全長約30-40cm。頭尖,吻長,形成吻突呈短管狀;鼻孔位於吻突前端,上下頜緣覆有角質硬鞘,無齒,眼小;瞳孔圓表,鼓膜不明顯,頸部可長達70mm以上,頸基部無顆粒狀疣,頭、頸可完全縮入甲內。背腹甲均無角質板而被有革質軟皮,邊緣具柔軟的較厚的結締組織,谷稱裙邊。背麵皮膚有突起小疣,成縱行棱起,背部中央稍凸起,椎板8對,肋板8對,無臀板,邊緣無緣板相連。背部骨片沒有完全骨質化,肋骨與肋板癒合,其末端突出於肋板外側。四肢較扁平,前肢5指;內側三指有外露的爪;外側二指的爪全被皮膚包裹而不外露,後肢趾爪生長情況亦同,指、趾間具蹼而發達。雄性體較扁而尾較長,末端露出於裙邊;雌性尾粗短,不露出裙邊。泄殖肛孔縱裂。頭頸部上面橄欖綠色,下面黃色,下頜至喉部有黃色斑紋,兩眼前後有黑紋,眼後頭頂部有10餘個黑點。體背橄欖綠色或黑棕色,具黑斑,腹部肉黃色,兩側裙邊處有綠色大斑紋,近尾部有兩團豌豆大的綠色斑紋。前肢上面橄欖綠色;下面淡黃色,後肢上面色較淺。尾部正中為橄欖綠色,余皆為淡黃色。
中華鱉中華鱉
2.山瑞鱉,體近圓形,當體重9kg時,長、寬達36cm×21cm,體重大者可達20kg。體背隆起,皮膚粗糙,體背、邊緣、頸基部、四肢及尾部均有大小不等的肉質喜釘狀突起;體後部的鼓釘更大而密。邊緣內質裙邊甚為肥厚。四肢粗壯,側扁。尾短,略呈扁圓錐形,基部寬,末端尖。體灰黑色、墨綠色、紫黑色或黑青蓮色。頭、四肢烏黑色或墨綠色。腹面烏黑色帶紫,具深色斑塊。
山瑞鱉山瑞鱉

地理分布

【生境分布】
生態環境:1.生活於湖泊、河流、池塘及水庫等水域。
2.生活在山區的河流、溪、潭中。
資源分布:1.除新疆、寧夏、青海、西藏等地未見報導外,廣泛分布於全國各地。
2.分布於廣東、海南、廣西、貴州、雲南等地。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