鰲江鎮(廣東省惠來縣轄鎮)

鰲江鎮(廣東省惠來縣轄鎮)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鰲江鎮位於揭陽市惠來縣西南部,位於鰲江河下游,鎮內鰲江河段8.5公里,北部虎堀水、三清水等小河流發源於北部丘陵,匯入鰲江河,全鎮堤圍線長9.14公里。東接岐石鎮和東埔農場,西鄰東港鎮,北與大南山華僑管理區相接,南與陸豐市以鰲江河為分界。

全鎮面積61平方公里,鎮區面積2.2平方公里,鎮政府駐地中澳村,距惠城直線距離27公里。北面為三清山丘陵,南面臨鰲江,以江與陸豐市(縣)為界。屬沿海丘陵地帶,土質多為沙泥土,背山面海。鎮北部有三清山,位於三清山系,海拔高度443.3米,人稱“報雨風山”。地勢北高南低,全境處於北回歸線以南,屬南亞熱帶季風氣候,夏秋多南風,冬季多北風,年平均氣溫21℃,年均降雨量1800毫米,年平均日照2039小時。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鰲江鎮
  • 外文名稱:Aojiang Town 
  • 行政區類別:鎮
  • 所屬地區:廣東省汕尾市惠來縣
  • 下轄地區:澳上村,吳畔村,新李村,新林村等
  • 政府駐地:澳上村
  • 電話區號:0663
  • 郵政區碼:515236
  • 地理位置:位於惠來縣西南部,鰲江河下游
  • 面積:全鎮面積61平方公里,鎮區面積2.2平方公里
  • 人口:58823人
  • 氣候條件:南亞熱帶季風氣候
  • 著名景點:千佛寺
  • 機場揭陽潮汕國際機場
  • 火車站葵潭站揭陽站惠來站
  • 車牌代碼:粵V
  • 地方形象歌曲:《我的家鄉惠來》
區域概況,建制沿革,基礎設施,經濟發展,社會事業,名勝古蹟,

區域概況

鰲江鎮位於廣東省揭陽市惠來縣西南部,位於鰲江河下游,鎮內鰲江河段8.5公里,北部虎堀水、三清水等小河流發源於北部丘陵,匯入鰲江河,全鎮堤圍線長9.14公里。東接岐石鎮和東埔農場,西鄰東港鎮,北與大南山華僑管理區相接,南與陸豐市以鰲江河為分界。
全鎮面積61平方公里,鎮區面積2.2平方公里,鎮政府駐地中澳村,距惠城直線距離27公里。
北面為三清山丘陵,南面臨鰲江,以江與陸豐市(縣)為界。屬沿海丘陵地帶,土質多為沙泥土,背山面海。
鎮北部有三清山,位於三清山系,海拔高度443.3米,人稱“報雨風山”。地勢北高南低,全境處於北回歸線以南,屬南亞熱帶季風氣候,夏秋多南風,冬季多北風,年平均氣溫21℃,年均降雨量1800毫米,年平均日照2039小時。
2012年底,全鎮總戶口7313戶(非農473戶,農業6840戶),戶籍人口58823人(非農人口1586人,農業人口57252人)。轄16個村民委員會(24個自然村),1個居民委員會。全鎮有耕地面積18210畝,山地28531畝,灘涂2202.7畝。
2012年全鎮實現農業總產值24672萬元,農村經濟總收入2.67億元,農民年人均純收入5622元。
2012年完成工業總產值70292萬元(其中規模上工業產值60298萬元),完成固定資產投資45800萬元。

建制沿革

1940年,屬隆江區鼎沃鄉,1949年8月屬甲子區,1952年5月屬第五區,1953年屬第四區,1956年12月稱樓內鄉,1958年9月,全縣取消鄉鎮建制,鰲江屬紅江公社,1961年3月,成立鰲江公社,1983年11月成立鰲江區,轄12個鄉。
惠來縣鰲江鎮政府辦公樓惠來縣鰲江鎮政府辦公樓
1986年11月,全縣撤區建鄉鎮,鰲江區改稱鰲江鎮,建立了鰲江鎮人民政府,轄14個行政村和1個居委會,自然村落27個。到2007年底,全鎮16個行政村:東岱村、新李村、新林村(轄新林、新鄉)、龍舟村(轄龍舟、紅土)、吳畔村、樓內村(轄樓內、新寨)、溪頭村(轄黃畔、陳畔)、中澳村、澳上村(轄澳上、大坑頭)、澳下村、鳥坑村、高陵村、石丁村、虎堀村(轄虎堀、水磨、新安、東山)、山栗村、三清村,包括24個自然村和新興街居委會。

基礎設施

交通
境內有葵西公路,匯入葵和路;鰲覽公路匯入內隆公路。鎮區域地方公路總長16.9公里,形成“T”字型框架。深汕高速公路貫穿全境,距深汕高速公路東港入口8公里。2003年道路水泥化建設實現量和質的發展。全鎮水泥化路面全長18.75公里。
水利
轄區內有小(一)型水庫4座,即西頭坑水庫、尖石水庫、土完水庫、虎仔水庫,總集雨面積15.3平方公里,總庫容1528萬立方米。
小(二)型水庫3座,即長泊坑水庫、向北坑水庫、鹹陂水庫,總集雨面積2.0平方公里,總庫容136萬立方米。鰲江河流經東港鎮、鰲江鎮、岐石鎮覽表村於甲子港出海,為惠來縣與陸豐市(縣)交界線。1969年築鰲江河堤,全長9.14公里。沃上渡口是該鎮內河港口。
通訊
2007年,有程控交換機1部,總容量5000門,已安裝電話機3986門,傳輸設備、微波電路1230條。“中國移動”、“中國聯通”網路覆蓋全鎮轄區。
鰲江鎮位置

經濟發展

2007年全鎮工農業產值28622.6萬元,其中工業產值9500萬元,農業產值19122.6萬元。農村經濟總收入19410.5萬元。農民人均收入3400元。
農業
鰲江鎮歷史是個純農業鎮,農業以種植業為主,種植業長期以水稻、蕃薯為主;經濟作物有花生、黃豆。蔬菜有冬瓜,大菜,水果以荔枝、龍眼為主,荔枝常規品種為黑葉、淮枝,優希品種有糯米糍、桂味、妃子笑等;龍眼主要品種有“古山二號”、石硤、儲良等。
畜牧業以家庭飼養為主;水產養殖業以養蝦、養蟹、養魚為主。2007年全鎮糧食種植面積40400畝,單產349公斤,總產14107噸;水果生產23820畝,產量4175噸,產值1821萬元;水產養殖4500畝,產量2350噸,產值2631.2萬元;種植冬瓜11000畝,產量49250 噸,產值9850萬元。
工業
歷史上基礎薄弱,發展緩慢。1987年有鎮辦工業9家,工人162人,年產值352.88萬元。2007年底,全鎮工業企業56家,其中規模上企業1家,主要有鰲江龍記石板材廠、鰲江醬油廠、鰲江酒廠、鰲江荔枝烤乾廠、新林內衣廠、中澳內衣廠、澳下內衣廠,從業人員912人,年產值萬元。
商業
全鎮先後建設了華澳
標準名稱 ☆
地名含義☆
下級組織
轄區範圍
東岱村委會
因地處塭地上壩(在新岱村南之東側),故名東埭。而明嘉靖本府志及近代行政區域常載為東岱(“埭”、“岱”同音)
東至岐石、西至鰲江河,北至新李村,南至覽表村
新林村委會
新林村委會為兩個自然村(新林村、後陳村)的總稱,村委會設在新林村。南宋寶慶年間(公元1224-1227年)林姓從福建浦田到此創鄉,因地靠近塭地,故名新埭,明正德年間這裡海盜經常為害村民,迫使村民四周築寨、設防,因此稱為林厝寨。嘉靖本府志載為新岱,1963年改名為新林至今
後陳村
東至新李、西至龍舟、南至鰲江、北至東山青山門場
新李村委會
新李村,因地靠近塭地後的土坎,故名新埭,淳右年間(1252年)李姓從普寧鯉湖烏門樓來此創鄉,清乾隆年間(1737-1795)自圍寨,稱李厝寨,明萬曆和清代的志書增均載為新埭,嘉靖本府志載為新岱,1963年改為新李村
東至東岱村,西至新林村,南至鰲江河北岸,北至石丁村青山門場
龍舟村委會
龍舟村委會乃二個自然村(龍舟村、新鄉村)的總稱。村委會設在龍舟村,龍舟明嘉靖年間(1523-15660)周、黃、陳諸姓先後從福建遷居於此,因此處河邊窪地突出部,形若龍舟,故得名龍舟洲,簡稱龍舟。
龍舟村、新鄉村
冬至新林村相鄰,西至樓內村相鄰,南至鰲江河,北至虎掘村相鄰。
樓內村委會
樓內村,明洪武年間(1368-1398)黃氏先祖左坦公攜帶其妻弟周公二姓從福建省浦田縣烏龜鄉來此定居,至清初康熙二年(1671年)倭寇、海盜猖厥,村四周築牆樓牆保自衛,稱為寨內,1953年改稱樓內。
樓內村、新寨村
吳畔村委會
村前多為低洼濕地,地勢較低,周圍鄉里來往村莊時要走田間小路。淳右年間(1257年)吳姓、王姓從福建泉州來此創鄉,後因王氏遷往其他地方居住,只存吳姓,故稱吳畔村
東至龍溪港,南至鰲江河北岸,西至中沃村、黃畔村,北至樓內村、新寨村
溪頭村委會
溪頭村委會乃兩個自然村溪頭、陳畔的總稱,村委會設在兩村交界,。在萬曆年間溪頭村從福建浦田、陳畔村從今惠來縣岐石鎮同時遷至鼎沃村定居。至1949年因村靠近溪前面故取名溪頭,溪頭同村兩姓分兩畔陳氏取名陳畔村。
溪頭村、陳畔村
中澳村委會
澳仔,地處坡地,南臨溪河,因村前有小澳,故取名澳仔。以河為界,河南面是陸豐市轄區,於1949年改為中澳村
澳上村委會
澳上村委會為兩個自然村(澳上村、大坑頭村)的總稱,村委會設在澳上村。澳上,元天曆二年(1329年,因鄭氏復翁抗元保宋,後因避免元兵擄掠,由陸豐甲子港東側之獅子澳遷至“鰲頭村”定居。子孫為緬懷故里,改“鰲”為“澳”,1963年改稱澳上村。大坑頭,因地處虎仔坑墘的山頭,故稱大坑頭。於南宋末年由外地遷來。民國期間,又從各地遷來有曾、余、黃、吳、肖諸姓大戶。
澳上村、大坑頭村
東至葵潭農場,西至澳下村,南至鰲江河,北至三清村
澳下村委會
澳下村,於明洪武年間由澳頭寨(即澳上村)分居而定居此地,因地處低洼及以兄弟村分居而定名為澳頭下寨。1963年以後改稱為澳下村。
東與澳上村相鄰,西與鳥坑相鄰,南至鰲江溪,北至山丘。
鳥坑村委會
村地形似鳥,前臨鰲江,地勢低洼,一遇大雨,村後三清山及嶺後村、南面大洪水流注於此,周圍一片汪洋,故村得名鳥坑
東至澳下村交界、南至葵鰲公路臨鰲江溪,西與東港鎮長圍村交界
高陵村委會
村地形較高,後面有大山丘陵,故取名為高陵,
東至沃上村山石墳,西至鳥坑村,南至沃下村,北至高山區
石丁村委會
石丁村在明朝天啟年間(1621-1628)創建,圖案的對面有一石山,故取名石丁村,村民先後有黃姓始於周田鎮遷入。傅姓始於龍潭遷經龍江鎮山尾村再遷經石丁座姓始於隆江鎮孔美村遷入。
山栗村委會
因村四面環山,多產栗樹,故名山栗,又因村西1公里處“虎空(虎洞)山”,其時,狼虎出入頻繁,故度被泛稱為“虎空山栗”,後改名為山栗。
三清村委會
三清村委會屬鰲江鎮,村委會設在三清村。清嘉慶年間(1796-1820)賴姓從河田鄉林樟村遷來此創村,古時三清山是漁民航標,因四面環山,背面三清山以山得名稱三清。
虎堀村委會
虎掘村委會為四個自然村(虎掘村、水磨村、新安村、東山村)的總稱,村委會設在虎掘村。清乾隆25年(1760)蔡姓從隆江井美移此置村,因村處山地凹處,村後有山丘形似臥虎,故名虎掘。
虎堀村、水磨村、新安村、東山村
東至石丁村,西至惠民農場,南至龍舟村、北至僑場。
、龍舟、澳上等3個集貿市場,占地面積1500平方米,建築面積2400平方米。2007年批發零售商店65個,從業人員136人,個體商業登記90餘戶。

社會事業

教育
2012年,全鎮有完全中學1所,國小17所(私辦2所),幼稚園3所。中國小校舍建築面積共39850平方米(中學5800平方米,國小34050平方米),在校學生7275人(中學1567人,國小5708人),教職工353人(中學84人,國小269人),本科學歷教師103人、專科學歷215人)。投入資金780萬元,新建中澳國小新校區、東岱國小萬代教學樓並整修新林國小大門及圍牆、虎堀國小大門及圍牆,新建校舍面積2600平方米。
衛生
2012年,有衛生院1所,在職員工28人,其中執業醫師1人,病床20張。全鎮有衛生站16個,正式鄉醫24人,散布在全鎮各村執業。兒童計畫免疫率98%。
鰲江鎮衛生院現正在籌備遷址新建,選址在鰲江鎮吳畔村,各項前期工作正在進行中。
社會保障
2012年新增參加新型農村養老保險4774人,其中60周歲參保人數為1209人,累計參加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共17587人,其中60周歲以上參保4543人。2012年全鎮參加合作醫療保險人數共49018人,住院人次932人次,報銷醫療費用381.88萬元。

名勝古蹟

千佛寺
祀“三寶佛”,位於三清八千公山,占地面積2萬平方米,建築面積1680平方米,是一座歷史悠久的古建築。創建於明朝宣德年(公元1433年),於1980年重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