鰕虎魚(鰕虎魚)

鰕虎魚(鰕虎魚)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鰕虎魚(Ctenogobiusgiurinus)屬鱸形目,鰕虎魚科,鰕虎魚亞科,櫛鰕虎屬。遍布全世界,尤以熱帶為多,主要為海魚。體長,前部略呈圓柱形,後部側扁。

體長約10餘厘米;頭側扁或平扁。眼不突出於頭的背面,無游離下眼瞼。體被櫛鱗或圓鱗,或裸露無鱗。無側線。背鰭2個或1個,第1背鰭具6~10鰭棘;第2背鰭與臀鰭相似並相對。胸鰭基部肌肉不發達,不呈臂狀。左右腹鰭癒合成一吸盤。

性情溫和,喜生活於清澈流動而底質為砂、礫石的水環境中。在水族箱中常在砂上或玻璃面上爬游,有時可以利用吸盤吸附於玻璃或石塊上靜止不動,極有趣。鰕虎魚的食物主要為水生昆蟲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鰕虎魚
  • :動物界
  • :脊索動物門
  • 亞門:脊椎動物亞門
  • :輻鰭魚綱
  • 亞綱:新鰭亞綱
  • :鱸形目
  • 亞目:鰕虎魚亞目
  • :鰕虎魚科
  • 亞科:鰕虎魚亞科
  • :櫛鰕虎魚屬
  • :鰕虎魚
  • 英文名:Ctenogobiusgiurinus
簡介,形態,生活習性,分布,分類,子陵櫛鰕虎,成都櫛鰕虎魚,狼牙鰕虎魚,陽新櫛鰕虎魚,習性,分布,價值,藥用價值,食用價值,趣聞,

簡介

鰕虎魚(Ctenogobiusgiurinus)屬鱸形目,鰕虎魚科,鰕虎魚亞科,櫛鰕虎魚屬。俗稱:廬山石魚(江西九江縣)、春魚(湖北陽新縣)、麥魚(安徽東至縣)、琴魚(安徽涇縣),古稱:沙鰮。英文名:Barcheekgoby。體細長,前部渾圓,後部側扁,頭平扁。吻長,口闊而大,唇厚,上下頜具數排絨毛狀細齒。前鰓蓋上的肌肉發達。頭部被鱗,胸、腹部裸露無鱗。兩個背鰭不相連線,前背鰭為硬刺組成,後背鰭全是軟鰭條。腹鰭在胸部合併成吸盤狀。幼魚體色微白,長至3厘米左右,開始出現色素。成魚體色暗灰,有4條黑色分叉的寬斑帶橫跨背部,在側面擴散成不規則的黑色小點。
鰕虎魚鰕虎魚
鰕虎魚是除外洋以外而分布在全世界各水域中的魚類,通常分布於多礁或泥灘地帶的淺海區,也有生活在內陸的淤泥中。多數種類的鰕虎魚在其腹部有一對腹鰭,癒合起來會成為吸盤狀,藉此可以附著在岩石上面,而避免被水沖走。鰕虎魚以其形狀獨特、善跳躍而為人們所喜愛,它的個體較小,體長僅40-80毫米。它有一個闊而大的口,一雙大眼睛,背上有兩個發達的背鰭,腹面的腹鰭前移到胸部,並左右癒合成吸盤。身體體色較暗,上有多條橫跨背部的黑色斑紋,並散布著許多黑色小斑點,體色極為美麗,樣子頗可愛。
鰕虎魚性情溫和,喜生活於清澈流動而底質為砂、礫石的水環境中。在水族箱中常在砂上或玻璃面上爬游,有時可以利用吸盤吸附於玻璃或石塊上靜止不動,極有趣。鰕虎魚的食物主要為水生昆蟲。飼養適宜水溫為18-26℃。一年即可達性成熟繁殖期為4-5月,人工繁殖較困難。

形態

鰕虎魚體長,前部略呈圓柱形,後部側扁。體長約10餘厘米;頭部大而長,頭高稍低於體高。吻長,前端鈍圓,正中有一隆突。眼中等大,呈背側位。眼間隔窄,稍凹。口大,略成斜形。下頜稍短,上頜後端終止於眼前緣的下方或稍後。唇厚。舌寬,前端呈截形。齒尖銳,呈錐形,上、下頜均排列成狹帶狀。鰓孔略向前下方延伸至胸鰭基底下方;峽部頗寬。鰓耙短,甚粗。體大部分被櫛鱗,項及胸部被小圓鱗,頭部除後頭、頰上部及鰓蓋上部被小圓鱗外,其他部分均無鱗。體側鱗縱列鱗46~50,橫列鱗約17。背鰭2,Ⅷ,14;第1背鰭較低,鰭棘細弱,平放時,不達第2背鰭起點。第2背鰭較高,平放時,後部鰭條常可達尾鰭基部的副鰭條。臀鰭12~13,起於第2背鰭第4鰭條的下方,約與第1背鰭等高。胸鰭尖圓19~21,約與腹鰭等長。腹鰭Ⅰ15。尾鰭後緣呈尖圓形。體上部灰褐色,下部較淡。體側有不明顯的暗斑5~6個。吻部色較深,頰部有暗色條紋。背鰭有排列成3~5斜縱行的暗色斑點;尾鰭有波狀橫紋7~10條。棲於沿海及河流中。多居於水的下層。以小蝦、小魚等為食。分布我國沿海各地,以南部尤多。
鰕虎魚鰕虎魚

生活習性

暖水性或溫水性底層小型海洋魚類,少數種類生活於淡水中。大都游泳能力弱,活動範圍窄小。主食蝦、蟹、蠕蟲、水生昆蟲、藻類和小魚。雄魚在生殖時常有營巢或護卵習性。

分布

世界鰕虎魚類約200屬1 500種,中國有41屬120餘種。廣泛分布於三大洋熱帶、溫帶海域及世界各地淡水水域;中國沿海及各江河均有分布。主產俄羅斯、菲律賓、韓國;具重要經濟價值的有黑鰕虎魚(Gobiusniger),產於地中海及黑海沿岸;黑口鰕虎魚(Gobius melanosto-mus),產於黑海沿岸,上述2種年產量均在萬噸以上。中國常見種類有子陵櫛鰕虎魚,產於各江河湖泊;斑尾復鰕虎魚,沿海均產;舌鰕虎魚,產於南海、東海及各大江河下游;五線葉鰕虎魚,產於南海,棲息於珊瑚叢內。肉供食用,主要為鮮銷、鹽乾、制罐,中國名產“子陵魚乾”、“廬山石魚”是以子陵櫛鰕虎魚幼魚乾制而成,味鮮美。

分類

子陵櫛鰕虎

子陵櫛鰕虎魚(鰕虎魚亞科櫛鰕虎魚屬)全長20~25厘米。體細長,前部渾圓,後部側扁,頭平扁。吻長,口闊而大,唇厚,上下頜具數排絨毛狀細齒。頭部被鱗,胸、腹部裸露無鱗。兩個背鰭不相連線,前背鰭為硬刺組成,後背鰭全是軟鰭條。腹鰭在胸部合併成吸盤狀。幼魚體色微白,長至3厘米左右,開始出現色素。成魚體色暗灰,有6~7條黑色分叉的寬斑帶橫跨背部,在側面擴散成不規則的黑色斑點。胸鰭基部上方具一黑斑。尾鰭基部有一半月形黑斑。淡水底層魚,攝食浮游生物、水生昆蟲幼蟲、搖蚊幼蟲、小魚、小蝦。隸屬鰕虎魚科,本科有212屬875種,是魚類中種類最多的科,可分為7個亞科,除外洋以外而分布在全世界各水域中,通常棲息於多礁或泥灘地帶的淺海區,也有生活在內陸的淤泥中,大多以沙蠶、蝦和綠紫菜為食。
鰕虎魚鰕虎魚

成都櫛鰕虎魚

成都櫛鰕虎魚(鰕虎魚亞科櫛鰕虎魚屬)多數種類的鰕虎魚在其腹部有一對腹鰭,癒合起來會成為吸盤狀,具有附著物體的功能,常藉此附著在岩石上面,而避免被水沖走。
繁殖期在冬天到春天之間,雄魚先成熟,其口部變得寬大,由側面看,嘴角成方形。鰕虎魚在貝殼、石頭下或在蟹、蝦所掘的洞穴中產卵,也有的在自己掘的穴洞中產卵,櫛鰕虎魚的巢,呈丫字形,上面兩較窄的入口,中間相連且漸寬闊,最底部凹陷,可供產卵。卵長5毫米,呈茄子狀,具有粘著力,通常粘在沙、石頭或水草等東西上。在13攝氏度的水溫下,28天可孵化。通常在出生後的第二年,產完卵後即告死亡。鰕虎魚會使用胸鰭打架,還會跳躍,有時潛入蚌殼下面,眼睛滴溜溜向外張望。在魚類中,它們可說是很有趣的一群。秋冬之際是垂釣鰕虎魚的季節,冬天的鰕虎魚味道特別鮮美。鰕虎魚科屬於鱸形目鰕虎魚亞目,本亞目有7科約267屬1120種。

狼牙鰕虎魚

原產地及分布分布於印度洋和太平洋西部、我國沿海均產,以南海、東海產量較多、全年均有生產。品種描述體延長而側扁,呈帶狀。一般體長9~20厘米,體重20~35克、眼小,退化,埋於皮下。口大,斜形、下頜及頦部向前突出、上下頜的外行牙為6~12個尖銳彎形的大牙突出唇外,口閉合時露於口外,似狼牙狀、背鰭、尾鰭、臀鰭互相連線為一整體。胸鰭寬且長,上部鰭條游離呈絲狀、體裸露無鱗。全體紫色。胸鰭、腹鰭有時具黑褐色邊緣。為近海漁業生產品種之一,產量大.但因其體形較小,不易長途運輸,除在當地供食用外,多數用作養殖魚蝦、鴨、雞等飼料

陽新櫛鰕虎魚

生長在湖北陽新縣富水河的櫛鰕虎魚因其捕撈季節在春末夏初、百花盛開之時,故稱為“春魚”。體長為2-3厘,米該地方的櫛鰕虎魚在每年的4-6月份為捕撈旺季。其餘時間分布的很稀少。由於季節性很強且產量少但味道鮮美,古時多個朝代被列為貢品。

習性

櫛鰕虎魚喜生活在底質為沙土、礫石、水質清亮而含氧豐富的池塘、湖泊、小河流的淺水區及山澗小溪中。平時分散居住在石隙里,用強有力的吸盤狀腹鰭攀附於石壁,覓食時才從石隙中外出。成魚喜吹跳躍,有時跳出水面,有時從一塊石上跳往另一塊石頭。鰕虎魚一冬齡達性成熟,每年4-5月,親魚開始集群,雌雄魚互相嬉戲追逐,進行生殖活動,雌魚用鰭翻動沙粒,將卵產於沙穴中。1-2厘米的幼魚喜歡逆水群游。每當暴雨過後,山洪下瀉的兩三天內,水溫上升至22℃以上,洪水陡漲並轉清而流速加快時,幼魚便於白天紛紛從湖中擁入小河,與河中幼魚匯集結群沿著河流兩側逆流向上奮進,並不停地吞食從山澗沖刷下來的水生昆蟲和浮游生物。它們晚上則沉入水底用吸盤吸附於礫石上或躲在石頭縫隙中休息。4厘米以上的成魚較少有成群溯水的現象。櫛鰕虎魚個體雖小,但性極貪婪兇殘,經常採用襲擊的方式吞食底棲性的更小的魚,或用胸鰭挖掘與翻攪水底泥沙,尋找底棲無脊椎動物,以便吞食。
鰕虎魚鰕虎魚

分布

櫛鰕虎魚廣泛分布於長江至珠江的各水系中,但僅在長江中、下游才構成漁業。具有商品價值的櫛鰕虎魚,系指1-2厘米長的幼魚。江西九江縣沙河,因地處廬山腳下,所產櫛鰕虎魚因其形狀特殊,味鮮美,別具風味,與廬山同享盛名,故得名“廬山石魚”。湖北陽新縣富水河的櫛鰕虎魚因其捕撈季節在春末夏初、百花盛開之時,故稱為“春魚”。而安徽東至縣張溪一帶以其在麥收時節捕撈,且形同麥子,故稱之“麥魚”。安徽涇縣傳說:遠在晉朝時期,有一位名叫“琴高”的隱士,來到怪石嵯峨的獅子石洞中煉丹,丹渣棄入溪水之中,便化成了“虎頭蛇尾”的小魚,自那以後,每到午夜,淙淙流水中就有了錚錚的琴聲。後來,人們便把這條溪取名“琴溪”,溪中小魚也得名為“琴魚”。自古以來,石魚、春魚、麥魚、琴魚均被列為貢品,故也統稱之“貢魚”。
鰕虎魚鰕虎魚

價值

藥用價值

鰕虎魚科動物刺鰕虎魚的肉。刺鰕虎魚又稱鯊、沙溝魚、光魚、油光魚。分布於我國沿海,以南部為多。獲得後,除去鰭、內臟,洗淨曬乾用或鮮用。[性能]味甘、鹹,性微溫。能補中益氣,補腎助陽。
鰕虎魚鰕虎魚
[用途]用於脾胃虛弱,消化不良,疳積消瘦;腎虛陽衰,陽痿,遺精,或尿頻,遺尿等。
[用法]煎湯,或煮食等。
[附方]
1,鰕虎砂仁湯:鰕虎魚100g,砂仁10g,生薑3g,胡椒0.5g。加水煎湯,入食鹽少許調味服食。
本方以鰕虎魚補中益氣,用砂仁、生薑、胡椒溫中健胃。用於脾胃虛寒,脘脹冷痛,消化不良,倦怠少食等。
2,鰕虎附子湯:鰕虎魚100g,制附子15g,桂皮3g。加水先煎附子半小時,後下其餘,煎湯服。
本方以鰕虎魚補腎助陽,更以附子、桂皮助火。用於腎陽虛衰,陽痿,尿頻,畏寒肢冷等。

食用價值

鰕虎魚除鮮食外,作為商品的均為乾製品。通常製法為:將魚洗淨晾乾後,放入鍋內,用文火烤乾,並放入少量食油翻炒,待呈金黃色時取出,再曬一天即可裝袋投放市場。每5公斤鮮魚可加工成1公斤乾魚。魚乾的烹飪方法多為泡發後炒蛋、蒸蛋、氽湯或略煮後加麻油、醬油涼拌成冷盤,一貫被視為席上之珍品。在安徽琴溪一帶,它還是名貴的飲茶珍品。當地民眾每年清明前後,把捕撈之小魚,燒鹽開水(伴有茴香、茶葉、食糖等作料)熗熟,用炭火烘乾,製成魚乾後,仍保持栩栩如生的狀態:寬嘴微張,小眼圓睜,鰭乍而尾曲。用琴魚沏茶,猶如鮮活魚兒在杯中團團戲游,入口清香味醇,別有一番情趣。
鰕虎魚鰕虎魚

趣聞

鰕虎魚得脂肪肝在江東路一家酒店吃飯,看見水缸里有一條奇怪的魚,肥胖臃腫,都游不動了,服務員說是鰕虎魚,養了半年沒人買,天天餵食過多使魚得了脂肪肝,身體越來越胖,顧客怕分量上吃虧更加不想買了。
鰕虎魚鰕虎魚
記者核實:接到報料後,記者來到這家酒店的海鮮水產櫃檯,發現這條鰕虎魚肥肥胖胖,尤其是鼓脹的腹部,和男人的啤酒肚子十分相似。敲一下玻璃櫃,別的魚類快速遊動,只有這條鰕虎魚扭動著肥胖的身體慢騰騰地游幾下,隨後又游不動了,魚唇不停地呼出氣泡。餐廳劉經理無奈地說,去年7月,飯店引進了這條鰕虎魚,當時重量是2公斤,可能因為價格較高,而且顧客對這種魚不熟悉,導致半年過去了,這條魚仍未賣出去。“飯店的其他魚類非常好賣,比如說鱸魚、鱖魚,一般每條魚在水缸里活不到2天,只有這條鰕虎魚,一活就是半年,服務員只好每天餵它吃魚食,沒想到半年過去了,就胖成這樣,前不久稱了一下,已經有2.5公斤了,尤其是腹部,又肥又軟,游都游不動了。1月15日,一位水產專家來吃飯時看了一下,說是餵養頻繁,鰕虎魚在狹小的水缸里活動少,已經得了‘肥胖症’和脂肪肝,要減少餵食,最好放進有石頭的大水缸里,增加活動量。飯店引進這條魚是為了賺錢,又不是寵物魚,沒必要這么照顧它。”劉經理稱。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