鯢

兩棲動物,外表類似蜥蜴類,但無鱗片,身體為軟和濕潤的皮膚所覆蓋,生活在潮濕陰暗的地方,以小型動物為食。

大鯢又稱娃娃魚,屬兩棲綱、有尾目、隱鰓鯢科,是我國特 產的大型兩棲動物。已被國家列入二類重點保護動物。體表裸露, 皮膚光滑,全身布滿不規則點狀或斑塊狀的青灰色素,體色常因環境的變化而變化。腹部為灰白色,頭部寬扁,口大略呈半圓形, 具有撲食食物鋒利的牙齒。幼體具鰓,用鰓呼吸,成體鰓退化,用肺呼吸。無眼瞼,鼻孔各側一個,具有前、後肢各一對,前肢 四趾,後肢五趾。兩後肢腹部間有一生殖孔,外端與排泄孔相吻合。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鯢
  • 動物種類兩棲動物
  • 食物:小型動物
  • 生活環境:潮濕
簡介,種群分布,字典解釋,動物簡介,分布,瀕危原因,繁殖現狀,保護價值,人工養殖,

簡介

鯢
鯢拼音:ní
部首:魚,部外筆畫:8,總筆畫:16;繁體部首:魚,部外筆畫:8,總筆畫:19
五筆86:QGVQ 五筆98:QGEQ 倉頡:NMHXU
四角號碼:27112
UniCode:CJK統一漢字U+9CB5

種群分布

分布在陰暗潮濕的地方

字典解釋

giantsalamander;
鯢ní
(1) 鯢(大~〕兩棲動物,身體長而扁,生在山溪中。肉鮮美可食。叫的聲音像嬰兒,所以俗稱“娃娃魚”。
(2)(小~〕兩棲動物,體形與大鯢相似,但較小,牙齒呈V形,生活在水邊的草地里。
(3). 鯢,形聲。從魚,兒(ní)聲。本義:兩棲類動物,俗稱“娃娃魚”。
鯢,剌魚也。――《說文
鯢大者謂之鰕。―― 《爾雅·釋魚》。注:似鮎,四腳,前似彌猴,後似狗。聲如小兒啼。大者長七八尺。”
(4)
又如:鯢鮐(鯢齒鮐背);鯢魚(娃娃魚)
(5)
小魚[littlefish]。如:鯢鮒(小魚);鯢鰍(泥鰍。泛指小魚)
(鯢)
ní ㄋㄧˊ
〔大~〕兩棲動物,身體長而扁,生在山溪中。肉鮮美可食。叫的聲音像嬰兒,所以俗稱“娃娃魚”。
〔小~〕兩棲動物,體形與大鯢相似,但較小,牙齒呈V形,生活在水邊的草地里。
鄭碼:RNRD,U:9CB5,GBK:F6F2
筆畫數:16,部首:魚,
giantsalamander;
屬於瀕危動物

動物簡介

倪,兩棲類動物,又分大鯢小鯢兩科;小鯢長5~9厘米,背面黑色,腹面顏色較淺,整個身體有銀白色斑點,頭較小,舌頭很大,有一短而側扁的尾巴,平時在岸邊水草間活動,中國的浙江、福建、湖北、四川等地都有分布。大鯢長60~70厘米,大的可達1.8米,背面棕褐色,腹色較淡,頭寬而扁,口大,頭的背面有極小的鼻孔和眼,軀幹粗壯而扁,尾側扁,四肢很短,前肢4指,後肢5趾,趾間有點蹼。棲息在山谷溪水中,吃魚和小蝦等,因為叫聲像小孩啼哭,又叫“娃娃魚”。
鯢

分布

中國的山西、陝西、廣東、廣西等地都有大鯢分布,是國家二類保護動物。 在雲南的滇東北和滇東南的山溪中有發現,中國17個省區均有分布。
鯢
它不善於追捕,只是隱蔽在灘口的亂石間,發現獵物經過時,進行突然襲擊。因它口中的牙齒又尖又密,獵物進入口內後很難逃掉。它的牙齒不能咀嚼,只是張口將食物囫圇吞下,然後在胃中慢慢消化。娃娃魚有很強的耐飢本領,甚至二、三年不吃也不會餓死。它同時也能暴食,飽餐一頓可增加體重的五分之一。食物缺乏時,還會出現同類相殘的現象,甚至以卵充飢。 喜食魚、蟹、蝦、蛙和蛇等水生動物。

瀕危原因

由於鯢的肉嫩味鮮,所以長期遭到人們大量捕殺。各產地數量銳減,有的產地已瀕臨滅絕。目前面臨的現實是大鯢這一珍貴野生資源,主要因為人的因素,尤其是生存環境喪失、棲息地破壞以及過度利用對大鯢生存造成了嚴重威脅,導致種群急劇下降,分布區成倍縮小,處於瀕危狀態。

繁殖現狀

中國大鯢的野生資源。有人估計全國總的蓄積量為5萬尾,真正的野生大鯢仍在大自然中可能未達到5萬尾,當然比較切合實際的數有待於深入的調查研究來評估;大鯢的人工繁殖全國每年繁殖量,有人報導為10萬尾,實際上可能不足。根據國內主要人繁點的情況在8萬尾左右。要高度重視拯救與保護大鯢的種質資源,因為有“種”才有苗,不然,則會變成無源之水,無本之木。也就是說大鯢的苗種繁育,首先要從種質資源的源頭抓起,要迅速建立中國大鯢種質資源庫與中國大鯢原種繁育基地,徹底解決大鯢苗種繁育的“種源”問題。
鯢
中國首座大鯢生態園日前在江西省靖安縣三爪侖國家示範森林公園內開工建設。該項目總投資1500萬元、占地面積80公頃,是國家農業部重點建設項目。該項目首期工程將在今年10月完成,可形成年繁養大鯢5萬尾、救護大鯢1000尾的能力。生態園集大鯢資源保護、養殖觀賞、旅遊休閒、文化交流及開發利用為一體,在全國開創了綜合性保護開發利用大鯢資源先例。靖安縣是中國大鯢資源的主要產地,是獨有的“中國娃娃魚之鄉”。該縣在全國第一個發布保護大鯢布告,第一個設立大鯢自然保護區,第一個建立專門的大鯢研究所,第一個人工繁育出大鯢子一代、子二代、子三代。2001年,靖安又將娃娃魚定為縣吉祥物予以保護。

保護價值

鯢為我國特有物種,因其叫聲也似嬰兒啼哭,故俗稱“娃娃魚”。鯢的心臟構造特殊,已經出現了一些爬行類的特徵,具有重要的研究價值。中國大鯢是二類保護動物,其經濟價值高,在美食、保健、醫藥、觀賞等方面均具有廣泛開發利用的前景,因而頗受社會各界關注。 鯢是一種傳統的名貴藥用動物。現代臨床觀察發現,大鯢具有滋陰補腎、補血行氣的功效,對貧血、霍亂瘧疾等有顯著療效。同時,大鯢也是一種食用價值極高的經濟動物,其肉質細嫩、風味獨特、營養價值極高,其肉蛋白中含有17種胺基酸,其中有8種是人體必需的胺基酸。

人工養殖

1.鯢養殖池的設計建造
自然界大鯢生活在海拔300~800m的山區溪流中,有喜陰怕風、喜靜怕驚、喜潔怕髒的特點,人工建造大鯢養殖池最好應仿照大鯢自然界的生活狀況等來進行。
1.1養殖場址的選擇要求
1.1.1水資源要求
根據我所多年采水樣分析結果表明,大鯢養殖對水的總體要求是:水源充足,無毒無害,符合漁業用水標準。具體在水源上,以山區溪流水、水庫水、地下水等清、涼、活水為好,能做到排灌自如;在水溫上,應嚴格控制在0~28℃以內,以10~22℃為好;在水質上,要求溶氧豐富,在3.5mg/L以上,PH值在6.5~7.5。水中的總硬度和總鹼度及氯化物、硫酸鹽矽酸鹽氨態氮等都不能超過漁業用水標準。
1.1.2環境要求
養殖池四周要求環境安靜、陰涼、空氣清新,以四周群山環繞、樹木茂盛、人煙稀少、環境相對獨立為好,另外,要求交通方便,當地魚蝦蟹或動物內臟等餌料資源豐富。
1.2養殖場的設計建造
大鯢生長有明顯的階段性,並有變態過程,人工養殖大鯢其養殖池須分階段設計建造。其養殖池面積應視大鯢規格大小而定,稚鯢池(蝌蚪階段1齡以內)0.5~1平方米,幼鯢池(幼鯢階段1~2齡)1~2平方米,成鯢池(成鯢階段2~4齡)2~4平方米,親鯢池(4齡以上)5平方米左右。大鯢各階段養殖池,其形狀以長方形或橢圓形為佳,長寬比為3:2,其高度要求在所養殖大鯢其全長的二至三倍,養殖場池四周及底部應光滑,頂部建防逃設施或加蓋防逃網,在池內可設計多個洞穴,便於大鯢隱蔽躲藏,各養殖池應建造獨立的排灌設施,做到水位能有效調節,水進出自如,排污方便。整個養殖場應建立完善的大鯢防逃、防偷、防害設施。
2.大鯢苗种放養及種苗鑑定
2.1養殖池的消毒
新建的養殖池,特別是水泥池,必須浸泡二個月以上,待其鹼性消失後方可放養苗種。對於原有養殖池要進行消毒,消毒藥物一般用1PPM的漂白粉或0.5PPM的90%晶體敵百蟲殺滅細菌或寄生蟲等敵害生物,然後用清水沖洗後注入新水方可放養苗種。
2.2鯢種消毒
為防止鯢種將病原微生物帶入養殖池內,應將所有放養的鯢種用呋喃類藥物每立方米水體0.2g或亞甲基0.5g兌水浸泡5分鐘,然後將藥水和鯢種一同輕輕放入養殖池內。
2.3種苗鑑定
2.3.1鯢苗種與其他苗種的區別
兩棲類中。有尾目中的小鯢科蠑螈科洞源科等種類與大鯢極為相似,區別它們最主要的是比較其形態特徵,主要有以下三點:隱鰓鯢科(大鯢)、小鯢科、蠑螈科形態特徵比較
2.3.2鯢苗體質優劣的鑑定大鯢苗種體質的優劣直接關係到飼養的成功與否。優質的大鯢苗種應該是機體健壯、肌肉肥厚、體表無傷痕和寄生蟲,未變態前外鰓完整無病變。反之,則為劣質鯢苗。
2.4放養密度
大鯢養殖池其放養密度視養殖大鯢規格和養殖場水源、水體、餌料等因素而定。一般情況下,苗種階段考慮大鯢其活動範圍較小,攝食能力較弱,放養密度可適當偏大,便於集中管理飼養。在成鯢階段考慮大鯢活動範圍大,攝食能力強,加之有互相攻擊性,其放養密度應小。我們多年的養殖實踐認為,苗種階段其放養密度為60~100尾/平方米,成鯢階段5~20尾/平方米。放養時,要求規格儘量保證整齊,個體之間不宜相差0.5倍以上。
3.養殖管理
3.1餌料投餵
鯢餌料以鮮活的魚蝦蟹蛙及動物內臟為好,其餌料投餵與魚類養殖餌料投餵一樣,應做到“四定”即“定時、定位、定質、定量”。定時,根據大鯢活動狀況,投餵多在傍晚進行;定位,餌料投放位置應在大鯢洞穴附近,便於懶惰的大鯢取食;定質,大鯢對餌料質量要求較嚴,要求鮮活,並且對餌料的品種不能變化太大,避免大鯢拒食;定量,大鯢貪食,餵食量應由少到多,循序漸進,一般按體重的10~15%進行投喂,具體投餵時還應根據水溫、天氣狀況、大鯢個體等情況進行適當調整。另外,在大鯢餌料投餵吃食時,應儘量保持大鯢不受驚嚇,避免其吐食。
3.2調節水質
養殖鯢應經常保持大鯢池內水質清爽無污染,水體透明度大,溶氧量高,PH值在6.8~7.8間。在實際養殖過程中,要及時清除殘餌和排泄物,定期用生石灰調節水質,長期保持池水流動。
3.3調節水溫和光照
鯢對水體溫度要求較嚴,超出其忍受力會造成大鯢冬眠或夏眠,在炎熱的夏季和寒冷的冬季,必須採取降溫或增溫措施,確保大鯢有一個適宜的水溫生長環境。另外,大鯢畏光,養殖場應採取措施避免日光強射,夜晚巡查時,不能用強光對射。
3.4防逃防偷
逃跑能力特強,其陸上或水中運動較為敏捷,並能爬高頂重,稍有不慎便會逃逸,必須時刻注意防逃,尤其在下暴雨時要注意。養殖池和整個養殖場所有進出水口和陸上通道口都要裝防逃設施。大鯢其經濟價值較高,在養殖過程中要時刻注意防止不法分子的偷盜。
4.病害防治
鯢在人工養殖環境中,由於環境、餌料、密度等影響,人工養殖大鯢比野外大鯢發病率、死亡率高出幾十倍以上,要提高養殖大鯢成活率必須在加強日常管理的前提下,注重預防為主,方能保證大鯢養殖成功出成效。
4.養殖條件:
室內外均可養殖。室外為露天專門修建的養殖池,室內為各種閒置設施改造成的養殖池。養殖池只需保證安全牢固不滲漏水,保持流水或配備增氧機。室內養殖池的大小可從1平方米到幾十平方米不等。養殖池在放養前需用水浸池1個月,使pH值在6.4以下,一般不要強光照,只保持微光或無光均可。
5.種苗放養:
鯢養殖一般引進10厘米以上的幼鯢,每平方米水面可放鯢20條左右。種苗放養前養殖地用硫酸銅2毫克/升浸泡5小時消毒,鯢體用氯化鈉5%藥浴10分鐘。事先在池內用麻石搭建洞穴,放置水草以供大鯢躲藏。
6.飼餵:
養殖池設餌料台,台面高出水面少許。投餵飼料,以天然餌料為好,主要有浮游生物類、蟲類、肉類及魚類、貝類等。每天早晚各投餌一次,時間為早晨7:30前及晚上10:30前為好。在投餌料時應先清理掉上次的殘餌。投餵量為體重的5-10%。當水溫在16-23℃時應加大投餌量,次數及時間可保持不變。
7.日常管理。
鯢的日常管理簡單,但很重要。投餌時保持三定:定時、定點、定量。了解鯢的生態習性很重要,鯢喜靜怕吵,喜清水怕渾水,喜陰暗怕強光,養殖中要儘量照顧它的這些習性。另外,定時對鯢體及養殖池消毒防病,注意水溫變化,夏季控制水溫不超過26℃,以防“夏眠”,冬季防止水溫低於結冰溫度。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