鮮族風情村

鮮族風情村(黑龍江省克東縣)位於烏裕爾河南岸,202國道東側3.2公里處,地理位置優越,有著得天獨厚的水草資源和優美的環境。村內現有鮮族居民43戶、占地面積14850畝,草原面積3850畝。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鮮族風情村
  • 地理位置:烏裕爾河南岸
  • 面積:14850畝
  • 草原面積:3850畝
地理位置,村情村貌,歷史沿革,自然資源,經濟發展,

地理位置

鮮族風情村(黑龍江省克東縣)位於烏裕爾河南岸,202國道東側3.2公里處,地理位置優越,有著得天獨厚的水草資源和優美的環境。

村情村貌

縣委、縣政府為了更好的開發鮮族風情村的旅遊資源,投資改造了其與202國道相連的名富公路,名富公路的改造完成,為促進鮮族風情村旅遊業的發展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村內現有鮮族居民43戶、占地面積14850畝,草原面積3850畝。幾年來,在上級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鮮族風情村的旅遊業發展非常迅速,建有多家極具鮮族風味的飯店,同時還改善了村內公路,在道路兩側栽花、種草、植樹造林,使其和獨具鮮族特色的風情別墅互相映襯,成為克東縣一處亮麗的鮮族農莊。

歷史沿革

鮮族風情村即克東縣寶泉鎮春光村,他的建立還有一段鮮為人知的歷史。春光村是我縣解放後建立發展起來的唯一的朝鮮民族村,解放初期叫寶泉村,俗稱朝鮮屯。一九四六年冬,克東縣民主政府根據毛澤東同志“發展生產、保障供給、支援前線”的指示精神和黑龍江省政府關於恢復和發展生產、繁榮經濟的部署,為安置本縣內和哈爾濱遷民來的朝鮮族同胞,發揮他們善於種植水稻的特長,決定在名山鄉北端二公里處的烏裕爾河南岸,天然灌溉條件較好的王大犁、郭萬里、三馬架等屯建立朝鮮村。嗣後,縣政府一次動遷四十七戶漢族民眾到名山鄉的文昌、春富村和金城、潤津兩鄉落戶,無償的騰出所有房屋,連門窗也不準動,全留給朝鮮族同胞,作為他們的居住點。同時,劃給耕地五千餘畝和一些可墾荒源供他們種植水稻。
一九四七年春,開始先行接收和安置了從德都縣來的六十多戶朝鮮族移民,並委託當時的村長曹相權和李元煥等人到哈市、海北等地接收要來克東的朝鮮族同胞,至一九四八年春,又從哈市、海北、龍江等地遷來一百五十多戶,各戶人口都不多,但當時住房都很擁擠。到一九四九年建政時,全村已擁有二百一十戶,五百多口人了,從此,由於日偽統治而禁臠的這一部分朝鮮族同胞,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新社會能同族聚居在春光村內,過上安居樂業的生活。

自然資源

目前,鮮族風情村的旅遊事業前景十分廣闊,經多方論證已做出詳細規劃:近期,在村內中心東西主幹道南建環形廣場、停車場各一處,廣場中心設花壇、噴泉及形象描繪鮮族人民生活的雕塑景觀,停車場建設要以一次能容納各種大小車輛三十輛為標準;在廣場南修建面積1000平方米的露天游泳池、4000平方米的釣魚場各一處。主幹道北側是餐飲、商服中心,在停車場對面建購物中心一處,經營各種朝鮮族旅遊紀念品,向東依次建大型鮮族飯店、高等級的洗浴中心、具有鮮族風情的歌舞廳各一處,在幾家鮮族飯店現有的基礎上擴大規模提高檔次推出獨具特色的鮮族菜系。

經濟發展

停車場西側正在籌建鮮族風情村垂釣中心,該垂釣中心規劃總面積為20000平方米,預計總投資100萬元,平面圖大致呈梯形,將建成集度假、餐飲、會展、娛樂、垂釣於一體的綜合性景區。臨近主幹道將建有二層三百平米具有鮮族風情的賓館,賓館內設有高檔客房、餐飲中心、多功能小型會議室、娛樂中心;西側邊緣為甬路和綠化帶,賓館南側是占地面積2000平方米的休閒廣場,休閒廣場的東南將建有面積為5000平方米的大型水上遊樂園,設有垂釣區、划船區、娛樂區;同時,垂釣中心的西南還辟有8000平米的大型珍禽養殖場,飼養山雞、野鴨等各種珍禽供遊人選購品嘗。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