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西奇

魯西奇

魯西奇,男,1965年10月生,江蘇東海人。研究生學歷,歷史學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地理學會歷史地理專業委員會委員。主要從事區域歷史地理與社會經濟史研究,特別是漢水流域歷史地理與社會經濟史的綜合研究。出版《區域歷史地理:對象與方法——漢水流域的個案考察》(廣西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漢水中下遊河道變遷與堤防》(武漢大學出版社2004年版)、《漢口:一個中國城市的商業與社會》(譯著,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5年版)、《漢口:一個中國城市的衝突與社區》(譯著,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8年版)等著作,發表學術論文60餘篇。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項目3項、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規劃項目2項,霍英東教育基金會高校優秀青年教師資助項目1項。先後獲廣西區政府桂版圖書優秀獎二等獎(2001年)、武漢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2002年)、湖北省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三等獎(2003年)。入選教育部2004年“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畫”。1996年晉升副教授,2001年任教授,2002年任博士生導師。2007年5月應聘到廈門大學歷史系任教。目前正在從事長江中游地區民間文獻特別是民間碑刻與古代冥契的收集和整理、漢水流域古代城市之形態與空間結構的考察、漢水流域城鄉社會的變遷及其區域差異研究。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魯西奇
  • 出生日期:1965年10月
  • 職業:現任武漢大學歷史學院教授 
  • 性別:男
  • 籍貫:江蘇東海
  • 學歷:研究生
個人簡介,論著目錄,專著,譯著,論文,譯文,學術隨筆、書評,參編著作,

個人簡介

魯西奇,男,1965年10月生,江蘇東海人。研究生學歷,歷史學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從事區域歷史地理與社會經濟史研究,特別是漢水流域歷史地理與社會經濟史的綜合研究。1996年晉升副教授,2001年任教授,2002年任博士生導師。2007年5月應聘到廈門大學歷史系任教。出版《區域歷史地理:對象與方法——漢水流域的個案考察》等著作,發表學術論文70餘篇。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項目2項、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規劃項目1項,霍英東教育基金會高校優秀青年教師資助項目1項。先後獲廣西區政府桂版圖書優秀獎二等獎(2001年)、武漢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2002年)、湖北省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三等獎(2003年)。入選教育部2004年“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畫”。

論著目錄

專著

1 、《純粹的學者——王國維》(魯西奇、陳勤奮著),湖北教育出版社,1999年8月。
2、《區域歷史地理研究:對象與方法——漢水流域的個案考察》,廣西人民出版社,2000年。
3、《漢水中下遊河道變遷與堤防》(魯西奇、潘晟著),武漢大學出版社,2004年9月。
4、《城牆內外:古代漢水流域城市的形態與空間結構》,中華書局,2011年1月。
5、《漢中三堰:明清時期漢中地區的堰渠水利與社會變遷》(魯西奇、林昌丈著),中華書局,2011年11月。
6、《人群·聚落·地域社會:中古南方史地初探》,廈門大學出版社,2012年3月。

譯著

(1). 《傳統中國日常生活中的協商:中古契約研究》,作者:韓森(Valeria Hansen)。江蘇人民出版社,2008年。
(2). 《漢口:一個中國城市的衝突與社區》,作者:羅威廉(William Rowe)。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8年。
(3).《漢口:一個中國城市的商業與社會》,作者:羅威廉(William Rowe)。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5年。

論文

1994年以來)
(1) 《南方山區經濟開發的歷史進程與空間展布》,《中國歷史地理論叢》2010年第4期。
(2) 《中國歷代王朝的“核心區”及其變動》,《廈大史學》第3輯,廈門大學出版社,2010年。
(3) 《多元、統一的中華帝國是如何可能的?》,《人文國際》第2輯,廈門大學出版社,2010年。
(4) 《內地的邊緣:傳統中國內部的“化外之區”》,《學術月刊》2010年第5期。《高等學校文科學術文摘》2010年第4期轉摘。
(5) 《中國歷史上的“核心區”:概念及其分析理路》,《廈門大學學報》2010年第1期。《新華文摘》2010年第9期轉載。《高等學校文科學術文摘》2010年第2期轉摘。
(6) 《唐代地方城市中的里坊制及其形態》,《廈門大學國學研究集刊》第2輯,中華書局,2010年。
(7) 《靜謐的鄉村:鄉村秩序的法則及其基礎》,《人文國際》第1輯,廈門大學出版社,2010年。
(8) 《西魏北周時代“山南”的方隅豪族》,《中國史研究》2009年第1期。人大報刊複印資料《魏晉南北朝隋唐史》2009年第2期轉載。
(9) 《“山南道”之成立》,《中國歷史地理論叢》2009年第2期。
(10) 《空間與權力:中國古代城市形態與空間結構的政治文化內涵》,《江漢論壇》2009年第4期。人大報刊複印資料《地理》2009年第5期轉載。
(11) 《城牆內的城市?——關於中國古代城市形態的再思考》,《中國社會經濟史研究》2009年第3期。人大報刊複印資料《歷史學》2009年第8期轉載。
(12) 《漢宋間長江中游地區鄉村聚落形態及其演變》,《歷史地理》第23輯,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
(13) 《雙子城:明清時期襄陽-樊城、光化-老河口的空間形態》,載張建民主編《10世紀以來長江中游區域環境、經濟與社會變遷》,武漢大學出版社,2008年。
(14) 《釋“蠻”》,《文史》2008年第3期。
(15) 《中國歷史上的三大經濟地帶及其變動》,《廈門大學學報》2008年第4期。人大報刊複印資料《歷史學》2008年第10期轉載;《高等學校文科學報文摘》2008年第5期轉摘。
(16) 《跋甘肅靈台、陝西長武所出北魏地券二種》,載陝西師大西北環境與發展中心編《鄂爾多斯高原及其鄰區歷史地理研究》,三秦出版社,2008年。
(17) 《〈水經注〉所見南陽地區的聚落及其形態》,《燕京學報》新25輯,北京大學出版社,2008年。
(18) 《歷史時期長江中游地區人地關係的演變及其特點》(與張建民合寫),收入陝西師範大學西北歷史環境與經濟社會發展研究中心編《人類社會經濟行為對環境的影響和作用》,三秦出版社,2007年。
(19) 《經濟發展的區域差異與環境變遷》,見陳鋒、張建民主編《中國經濟史綱要》,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第367-397頁。
(20) 《〈水經注〉沔水篇所見漢水上游地區的聚落形態》,武漢大學歷史地理研究所編:《石泉先生九十誕辰紀念文集》,湖北人民出版社,2007年。
(21) 《隋唐五代買地券叢考》,《文史》2007年第2期。
(22) 《漢代買地券的淵源、意義及其價值》,《中國史研究》2006年第1期。
(23) 《六朝買地券叢考》,《文史》2006年第2期。
(24) 《香口柯家灣:清代鄂西北地區移民的生計、發展與宗族形態》,收入《區域社會史比較研究》,中國社科文獻出版社,2006年。
(25) 《宋代蘄州的鄉里區劃與組織——基於鄂東所見地券文的考察》,《唐研究》第11輯,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年。
(26) 《創新與求實——石泉先生的學術貢獻與研究方法》,《燕京學報》新19輯,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年。
(27) 《山城及其河街:明清時期鄖陽府、縣城的形態及其空間結構》,收入《中國歷史環境與文明演進》論文集,商務印書館,2005年。
(28) 《城牆內外:明清時期漢水下游地區府、州、縣城的形態與空間結構》,收入陳鋒主編《15至20世紀長江流域社會經濟史論》,武漢大學出版社,2006年。
(29) 《內地的邊緣——明清時期鄖西縣地域社會史的初步考察》,收入陳鋒主編《15至20世紀長江流域社會經濟史論》,武漢大學出版社,2006年。
(30) 《淺說國家圖書館分館所藏明清時期的山水志書》,收入國家圖書館古籍館編:《2004地方文獻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6年。
(31) 《長江中游地區人地關係的歷史演變及其特點》(與張建民合寫),《光明日報》2004年9月21日理論版;《新華文摘》2004年第22期轉載。
(32) 《隋唐五代山嶽志考》,《九州學林》2005年第1輯,香港城市大學、復旦大學出版社,2005年。
(33) 《漢水中游古代堤防考》,《歷史地理》第20輯,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年。
(34) 《〈中華山水志叢刊〉前言》,《中華山水志叢刊》第一冊,線裝書局,2004年。
(35) 《 台、垸、大堤:江漢平原社會經濟區域的形成、擴展與組合》(筆談稿),《史學月刊》2004年第4期。
(36) 《中國傳統社會中國家對社會的控制:手段與途徑》,《歷史教學問題》2004年第2期。
(37) 《唐代長江中游地區政治經濟地域結構的演變——以襄陽為中心的討論》,收入李孝聰主編《唐代地域結構與運作空間》,上海辭書出版社,2003年。
(38) 《漢水中遊河道的歷史變遷》,《歷史地理》第19輯,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
(39) 《古樂鄉、上明故址考》,《江漢考古》2003年第2期。
(40) 《“漢江九穴”考》,《中國歷史地理論叢》2003年第4期。
(41) 《深化中國傳統社會減災救荒思想研究》,與張建民合寫,《光明日報》2003年1月14日;《新華文摘》2003年第4期轉載。
(42) 《“了解之同情”與人地關係研究》,《史學理論研究》2002年第4期。
(43) 《嘉道經世派的先驅——嚴如煜》,《武漢大學學報》人文版,2002年第6期。
(44) 《地名移位漫談》,《尋根》2002年第2期。
(45) 《人地關係理論與歷史地理研究》,《史學理論研究》2001年第2期,人大報刊複印資料《地理》2001年第4期轉載。
(46) 《漢水下遊河道的歷史變遷》,《江漢論壇》,2001年第3期。
(47) 《唐宋時期漢水流域糧食作物的種植與耕作制度》,《中國農史》2001年第3期。
(48) 《青銅時代漢水流域居住地理的初步研究》,《中國歷史地理論叢》2000年第4期。
(49) 《再論歷史地理研究中的“區域”問題》,《武漢大學學報》,2000年第2期。
(50) 《明清時期漢水流域農業經濟的區域差異》,《中國社會經濟史研究》,2000年第1期。人大報刊複印資料《經濟史》2000年第4期轉載。
(51) 《王國維的學術觀》,《湖北大學學報》,1999年第5期。人大報刊複印資料《中國近代史》1999年第11期轉載。
(52) 《論王國維之保守》,《近代史研究》,1999年第4期。
(53) 《王國維教育思想淺析》,《武漢大學學報》,1999年第2期。
(54) 《新石器時代漢水流域的經濟類型及其區域差異》,《中國社會經濟史研究》,1999年第2期。
(55) 《歷史時期漢江流域農業經濟區的形成與演變》,《中國農史》,1999年第1期。EI收錄。
(56) 《新石器時代漢水流域聚落地理的初步考察》,《中國歷史地理論叢》,1999年第1期。
(57) 《王國維〈紅樓夢評論〉的哲學意蘊》,《東方文化》,1997年第6期。
(58) 《漢江流域開發史上的環境問題》,《長江流域資源與環境》,1997年第3期。
(59) 《論地區經濟發展不平衡——以漢江流域開發史為例》,《中國社會經濟史研究》,1997年第1期。人大報刊複印資料《中國地理》1997年第7期轉載。
(60) 《歷史地理研究中的“區域”問題》,《武漢大學學報》,1996年第6期。人大報刊複印資料《世界地理》1997年第1期轉載。
(61) 《古湘、資、沅、澧源流新探》,《中國歷史地理論叢》,1996年第2、4期。
(62) 《秦巴山地生態惡化貧困區歷史成因分析》,《山地研究》,1996年第3期。
(63) 《魏晉南朝義陽郡沿革與地望考辨》,《江漢考古》,1996年第3期。
(64) 《東晉南朝西陽郡沿革與地望考辨》,《江漢考古》1996年第2期。
(65) 《古夏水源流新證》,《湖北大學學報》,1995年第6期。人大報刊複印資料《中國地理》1996年第2期轉載。
(66) 《東晉南朝長江中游地區僑州郡縣地望新探》,《中國歷史地理論叢》,1995年第4期。
(67) 《中國近代農民離土現象淺析》,《中國經濟史研究》,1995年第3期。
(68) 《古安陸城故址考》,《江漢考古》,1995年第3期。
(69) 《三峽工程對峽區景觀影響的典型分析》,《旅遊學刊》,1995年第3期。人大報刊複印資料《旅遊經濟》1995年第3期轉載。
(70) 《金末行省考述》,《湖北大學學報》,1995年第1期。
(71) 《金初行台尚書省與漢地統治政策》,《江漢論壇》,1994年第10期。

譯文

(1) 《十九世紀漢口的貿易》(原著:羅威廉),江溶譯、魯西奇校。收入馮天瑜、陳鋒主編《武漢早期現代化進程研究》,武漢大學出版社2002年8月版。
(2) 《十九世紀漢口的市民》(原著:羅威廉),羅杜芳譯,魯西奇校。收入馮天瑜、陳鋒主編《武漢早期現代化進程研究》,武漢大學出版社2002年8月版。
(3)《水利基礎設施管理中的國家干預》(原著:魏丕信),魏幼紅譯,魯西奇校,收入陳鋒主編《15至20世紀長江流域的社會、經濟與文化》,武漢大學出版社2005年1月版。
(4)《中華帝國晚期國家對水利的管理》(原著:魏丕信),林清清譯,魯西奇校,收入陳鋒主編《15至20世紀長江流域的社會、經濟與文化》,武漢大學出版社2005年1月版。

學術隨筆、書評

(1) 《地區多樣性與中國歷史發展》,《中國社會科學報》2010年2月24日。
(2) 《山區人口、資源環境的相互作用與動態關係》,《江漢論壇》2008年第10期。
(3) 《化外之區如何步入王朝體系:以木材流動為例》,《中國圖書評論》2007年第7期。
(4) 《“小國家”、“大地方”:士的地方化與地方社會》,《中國圖書評論》2006年第5期。
(5) 《〈椿廬史地論稿〉讀後》,《史林》2006年第3期。
(6) 《〈中國人口史〉第二卷〈隋唐五代時期〉讀後》,《中國學術》第十六輯,2004年5月。
(7) 《南貨北珍藏作窟,吳商蜀客到如家》,《地圖》2004年第4期。
(8) 《步入幽深的歷史殿堂》,《湖北招生考試》2002年第7期。
(9) 《區域多樣性與中國歷史發展》,《長江日報》2002年6月13日。
(10) 《誰是中心:人類還是自然?》,《讀書》,1997年第10期。
(11) 《〈古代荊楚地理新探〉讀後》,《燕京學報》,新三期。
(12) 《移民:生存與發展》,《讀書》,1997年第3期。
(13) 《移民史研究的又一力作——張國雄著〈明清時期的兩湖移民〉評介》,《人口與經濟》,1997年第3期。
(14) 《人地關係:地理學之外》,《書屋》,1996年第6期。
(15) 《古雲夢覓蹤——石泉、蔡述明著〈古雲夢澤研究〉評介》,《江漢考古》,1996年第4期。
(16) 《求真、實證、新解——談石泉先生研究歷史地理的方法》,《文史知識》1995年第3期。
(17) 《歷史、地理類圖書簡述(1999)》,收入《中國圖書年鑑》(1999年卷),湖北人民出版社,2002年。
(18) 《歷史、地理類圖書簡述(2000)》,收入《中國圖書年鑑》(2000年卷),湖北人民出版社,2003年。
(19) 《歷史、地理類圖書簡述(2001)》,收入《中國圖書年鑑》(2001年卷),湖北人民出版社,2004年。

參編著作

(1) 《漢江流域資源合理開發利用與經濟發展綜合研究》,蔡述明、陳國階主編,參加撰寫5萬字,湖北科學技術出版社,1997年。
(2) 《世界遺產》,廣西人民出版社,2002年。編委。
(3) 《楚國歷史文化辭典》,石泉主編,武漢大學出版社,1994年。
(4) 《中國經濟史綱要》,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
(5) 《中國地域文化·荊楚文化》,羅運環主編,山西人民出版社,2007年。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