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東門觀刈蒲

魯東門觀刈蒲

《魯東門觀刈蒲》是唐代詩人李白所作的一首五言古詩此詩生動形象地描寫了魯東門外農家深秋割蒲的勞動場景,蒲草經過農戶的辛勤勞動變廢為寶,妙筆生花,富有浪漫色彩。詩人以誇張手法,讚美了蒲草的可貴與作用。刈蒲時“揮鐮”、“拂水”的比喻,透露著詩人對農事勞作的喜愛,是麗句;“此草最可珍,何必貴龍鬚。”則是警策之句,似有評擊上層貴族奢華放縱、窮奢極侈,表達出詩人對國家安危的憂慮和對民生疾苦的關懷。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魯東門觀刈蒲》
  • 創作年代盛唐
  • 作品出處:《全唐詩》
  • 文學體裁:五言古詩
  • 作者:李白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詞句注釋,白話譯文,創作背景,作品鑑賞,文學賞析,名家點評,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魯東門觀刈蒲1
魯國寒事2早,初霜刈渚蒲3
揮鐮4若轉月5,拂水生連珠6
此草最可珍,何必貴龍鬚7
織作玉床蓆,欣承清夜娛8
羅衣9能再拂10,不畏素塵1112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1. 魯東:指曲阜城東。《埤雅》:“蒲,水草也,似莞而褊,有脊,生於水涯,柔滑而溫,可以為席。”
  2. 寒事:指秋冬的物候,寒冷時節。陸倕《以詩代書別後寄贈》:“江關寒事早,夜露傷秋草。”
  3. 刈渚蒲:割水邊的香蒲草。刈:割取。渚:水中小洲。蒲:香蒲,水生草本植物,嫩芽可供食用。其葉供編織,可作席、扇、簍等用具。梁簡文帝詩:“渚蒲變新節。”
  4. 鐮(lián):古謂之刈鉤。因形曲如鉤,故名。《方言》:“刈鉤,自關而西或謂之鉤,或謂之鐮。”顏師古《急就篇注》:“鉤,即鐮也,形曲如鉤,因以名雲。”
  5. 轉月:因鐮刀彎如新月,故揮動鐮刀如“轉月”。
  6. 連珠:濺起的水滴像連串的珍珠,喻浪沫。王褒《洞簫賦》:“揚素波而揮連珠。”
  7. 龍鬚:龍鬚草,多年生水生草本,莖可織席等,多為帝王豪貴之家所用。《蜀本草》:“龍芻,叢生,莖如綖,所在有之,俗名龍鬚草,可為席。”
  8. 欣承清夜娛:是說夜間睡在蒲蓆之上感到清涼適意。
  9. 羅衣:輕而薄的絲綢衣服。
  10. 能再拂:可以反覆拂拭。言蒲蓆光滑平貼。謝朓《詠席》詩:“但願羅衣拂,無使素塵彌。”
  11. 素塵:聚積的灰塵。
  12. 蕪(wú):雜亂。謝脁《詠席詩》:“但願羅衣拂,無使素塵彌。”

白話譯文

魯國的秋天來得早,初霜時便開始割蒲。
揮鐮就好象轉動彎月,掠過水麵生起串串連珠。
蒲草最可珍貴,何必看重那龍鬚草?
織成草蓆鋪上玉床,清靜的夜晚躺在上面多么歡娛。
羅衣能夠再次拂掃,不必擔心會蹲上塵土。

創作背景

此詩作於天寶王載(746),當時李白在山東遊歷。
天寶中葉,自玄宗天寶元年(742)到憲宗元和十五年(820)的七十九年里,是唐朝從政治上由盛到衰的轉變時期。唐朝國事益非:內則屢興大獄,屠戮驅逐忠良;外則窮兵黷武,內政不修,濫事征伐。李白流落江湖,為了生計不得不四處奔波,勉強維持生活。李白以孤臣孽子之身心,親歷大唐由盛至衰的轉變時期,所以李白的憂憤情愫極為深切,時常有抨擊時政的詩作。

作品鑑賞

文學賞析

“魯國寒事早,初霜刈渚蒲”用鋪敘手法描繪出一幅秋寒已至、初霜割蒲的農人勞作景致,“寒事”、“初霜”點明主旨,秋寒的物候時節,交代“刈渚蒲”事件的起因及背景,字裡間處處充溢著高寒、肅殺之氛圍。
“揮鐮若轉月,拂水生連珠”運用比喻手法,貼切自然,把“揮鐮”、“拂水”渲染成“轉月”、“連珠”,間接描寫出魯東門外深秋割蒲草的“揮鐮”“拂水”勞動場面,意在歌頌農民的辛勤勞動變廢為寶,創造了財富。為下文稱讚“蒲草”作鋪墊。
“此草最可珍,何必貴龍鬚”生動形象地以誇張手法,讚美蒲草比帝王豪貴之家所用的“龍鬚”更可貴,表達出詩人對蒲草的可貴有獨特的見解。
“織作玉床蓆,欣承清夜娛”承接上文,講述詩人對蒲草“最可珍”的作用,勾勒出一幅蒲草織作玉床蓆、清靜夜晚躺歡娛的景致,側面烘托出農人刈蒲以作編織之用,點明題旨,緊扣詩題“魯東門觀刈蒲”,陳述了詩人見農人刈蒲的紀實。
“羅衣能再拂,不畏素塵蕪”借用謝脁《詠席》詩:“但願羅衣拂,無使素塵彌。”講述出所詠之蒲草的品性,“不畏”、“素塵”更顯得蒲草高潔純淨、“最可珍”。
這首詩生動形象地描寫了魯東門外農家深秋割蒲的勞動場景,並以誇張手法,讚美了蒲草的可貴與作用。在詩人筆下,蒲草經過農戶的辛勤勞動變廢為寶,妙筆生花,富有浪漫色彩。刈蒲時“揮鐮”、“拂水”的比喻,透露著詩人對農事勞作的喜愛,是麗句;“此草最可珍,何必貴龍鬚。”則是警策之句,似有評擊上層貴族奢華放縱、窮奢極侈,表達出詩人對國家安危的憂慮和對民生疾苦的關懷。

名家點評

近代·安旗、閻琦《國學經典導讀 李白詩集》:題解:“揮鐮若轉月,拂水生連珠”,隨手取譬,轉覺新鮮無比。
唐·李白《李白詩歌全集》:題解:《埤雅》:蒲,水草也,似莞而褊,有脊,生於水涯,柔滑而溫,可以為席。
近代·廖仲安《唐詩一萬首》:全詩寫收穫蒲這一珍貴草類的過程,同時說蒲可為席,蒲可拂衣。
元·蕭士贇《分類補註李太白詩》:此詩借蒲起興以自比也,其有望君再用之意乎?
近代·詹鍈《李白詩文系年》:按此詩直是寫蒲,別無寓意,蕭說失之鑿。

作者簡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是屈原之後最具個性特色、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有“詩仙”之美譽,與杜甫並稱“李杜”。其詩以抒情為主,表現出蔑視權貴的傲岸精神,對人民疾苦表示同情,又善於描繪自然景色,表達對祖國山河的熱愛。詩風雄奇豪放,想像豐富,語言流轉自然,音律和諧多變,構成其特有的瑰瑋絢爛的色彩,達到盛唐詩歌藝術的巔峰。存世詩文千餘篇,有《李太白集》30卷。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