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曉南

魏曉南

中央電視台體育頻道體育新聞》,新聞頻道《體育報導》欄目主播。主持風格具有真誠、有親和力。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魏曉南
  • 國籍:中國
  • 民族回族
  • 出生地:上海
  • 出生日期:1980年5月6日
  • 職業:主持人
  • 畢業院校中國傳媒大學
  • 信仰:永不放棄
基本信息,經歷,獨鐘直播,關於工作,“玲瓏塔”,感性曉南,曉南文章,她是夏子,更改上山路線,趕來北京,隊員裝備不全,傷者回憶,救援,責任,逝者,

基本信息

座右銘:永不放棄
身高:166cm
星座:金牛
血型:O
業餘愛好:旅遊、讀書、書法、太極、看DVD
最喜歡的顏色:藍色
最喜歡的水果:木瓜
最喜歡的食品:日本料理
最喜歡的書:《荊棘鳥》、《圍城
最喜歡的音樂:穆特的《卡門幻想曲

經歷

參與2003年第五屆全國城市運動會、2004年雅典奧運會、2004年f1中國大獎賽等大型賽事的報導工作。2005年7月,擔任“2012年五城市申奧”13小時直播節目《花落誰家》主持人。
魏曉南魏曉南
喜歡極限運動,賽車、蹦極……她是一個膽大愛闖的女孩;
善於修身養性,養花、聽音樂、打太極拳……她是一個細膩感性的女孩;
看似矛盾的性格,似乎也決定著她事業的走向——她鐘情工作所帶來的挑戰,也沉迷於體育帶給她的感動。
她的生活離不開“體育”二字,體育中心是讓她快樂的集體,體育頻道是她廣闊的舞台。

獨鐘直播

“我對直播情有獨鐘”,這是魏曉南在聊及工作時說得最多的一句話。“我喜歡直播時那種臨場發揮的感覺,它會調動我身體中所有的元素。”2012年F1第一次登入中國,曉南參與了F1直播報導,她說她在現場親耳聆聽到賽車的引擎轟鳴聲,那種聲響近在咫尺,讓人“有種奇妙的過電的感覺,血液沸騰。”
魏曉南魏曉南
直播,是一種不斷變化著的工作狀態,沒人能確定下一秒鐘即將發生些什麼。而就是這種不確定的感覺讓她覺得充滿挑戰。2005年7月6日,中央電視台對國際奧委會第117次全會選舉2012年奧運會主辦城市的過程進行了13小時的全程直播。作為直播節目“花落誰家”的主持人,曉南和沙桐一起見證了這一重大歷史事件。“這是我第一次主持這樣大型直播節目”,而這一次經歷讓她體會了更多的挑戰和樂趣。當時對於五個城市誰最終會在激烈角逐中勝出,各方輿論包括在場專家呂聖榮(前國際奧委會委員)、吳建民(外交學院院長,前駐法國大使)等都比較看好巴黎。而到最後大家驚訝地發現倫敦才是勝者。儘管之前做好了各種預案,但還是有些出人意料。“這就是直播,充滿著無限變數”,在她看來,“每一次的直播都是一場驚心動魄的戰役,很有感覺。”
的確,直播能讓人經歷角色的轉換,心情的起伏,這些對於曉南而言,都是一種人生的歷練。“直播讓一個主持人成長的很快。”她很高興自己的這次大型直播獲得了領導和觀眾的認同,也很開心地發現自己在經歷了種體力和意志的考驗後收穫了更多的自信和經驗。她最大的夢想是去報導達喀爾拉力賽——世界上最艱苦的拉力賽。正如達喀爾拉力賽的發起人澤利?薩賓所說,對於參加的人來說,這是一項挑戰;對於沒有參加的人來說,這是一個夢想。她夢想著能去挑戰自己。

關於工作

有很多人說體育頻道是一個男性頻道,這不無道理。無論從觀眾構成還是主持人構成來看,男性都是頻道的中堅力量。就連速度、力量這些體育的代名詞似乎也都專屬於男性。但如果看了曉南在《體育新聞》的主持,你會看到體育頻道的另一份色彩。她淡然自若,娓娓道來,恰似一縷清新柔和的風。而與曉南交談,你會更深切地感受到體育的另一種魅力——競技不是體育的全部,比賽不僅僅是一種力量的較量、一種速度的交鋒,它還濃縮著人生的跌宕與頑強、生命的夢想與追逐。
“我常常受到感動,比賽場上的成功與失敗、歡樂與悲哀都震撼人心,有時興奮的有些坐不住,有時忍不住會濕了眼眶。”她回憶起了令她難以忘懷的2003年女足世界盃:那一年,中國女足兵敗洛杉磯,在四分之一決賽後提前告別了比賽。雖說勝敗乃兵家常事,但那場比賽是許多隊員包括孫雯在內的告別演出。當曉南配音看到採訪畫面,聽到隊員聲音時,忍不住流下了眼淚。“不只是為這一場比賽,我能理解他們內心的酸楚,鏗鏘玫瑰曾經那么美麗的綻放,可卻仍然帶著遺憾漸漸凋零……”說到這裡,曉南語速漸漸放緩,神色也凝重起來,似乎她又回想起了當時的畫面。
在小小的直播間裡,曉南常常在別人的故事中體味著人生的酸甜苦辣。她認為這絲毫不影響她播報新聞的客觀性,因為比賽成績是現實的,但人的感情是共同的,“我希望觀眾在我的播報中能感受到濃濃的人情味。”正是她這種人性的視角為觀眾,為非體育迷們打開了體育世界的另一扇門。從她那裡,我們更加懂得體育不僅僅屬於職業運動員,不僅僅屬於體育明星,它是整個人類共有的精神財富。雖然《體育新聞》在播報方式上顯得莊重和嚴肅,但是她希望給大家挖掘一些人文的東西。這是她努力的方向。訪談類節目是她最想嘗試的一種節目形態。體育頻道節目類型頗為豐富,有《體育新聞》這樣的新聞欄目,有《足球之夜》這樣的專題欄目,有《城市之間》這樣的大型互動節目,而曉南想為觀眾奉獻一檔體育版的《藝術人生》,她想透過對運動員內心世界的挖掘,引發觀眾情感共鳴,讓更多的人來關注他們不一樣的人生。讓更多的人消除對運動員“頭腦簡單、四肢發達”的誤解。
當然,這種努力的效果不會立竿見影,但我們相信只要有人在孜孜不倦地這樣努力著,就一定會發生改變。而這種改變是潛移默化的,漸漸浸透人們的心田。
2002年初,曉南踏進了體育中心的大門,在配音間裡開始了她與體育電視第一次親密接觸,從此,她與體育中心就結下了不解之緣, 2003年新聞頻道開播時,她成為了一名專業的體育新聞主持人。
從此,她可以說是日復一日,忙忙碌碌,像一隻陀螺,不停的旋轉;但又像穿了魔鞋,停也停不下來。每天早上9:30到電視台開“編前會”;之後收集數據,查看選題,進行配音;13:10準備看導語; 13:30新聞頻道《體育報導》直播; 15:00為《體育新聞》配音 ;16:30化妝 、準備導語;18:00進行直播。一個月25天持續地工作。遇到大型活動直播更是經常連續作戰十幾個小時,她告訴我們她在7月6日直播“花落誰家”時,13個小時裡只喝了一小瓶水,吃了幾口便當,走出演播室的時候,“腿已經麻木”,回到家裡已是夜深人靜,“身體疲倦,頭腦亢奮”。
體育新聞主播的工作遠不如大家想像的那么光鮮,看不到鮮花的簇擁,聽不到觀眾的掌聲。但曉南對於她的工作沒有絲毫怨言。“體育中心真的讓我感覺很快樂”,說起這,曉楠是一臉的興奮。她和她同事們都是不折不扣的體育迷,自己的工作就是自己最大的興趣,能把二者完美結合無疑是幸福的。“我每天不斷地被這些幸福感染著,所以我是快樂的。我非常喜歡我們這個團隊,有激情,有活力。”她說團隊作戰是體育中心的工作方式,也是她非常喜歡的工作狀態。她回憶起2012年雅典奧運會的時候,那是她第一次參與大型的奧運報導,當時體育中心很快打破了部門之間的界限,整體作戰,“我很喜歡這種TEAM的感覺。”
從曉南的言語中,我們不難看出她對央視體育頻道一份深深的熱愛,她說她感謝頻道給予她的成長和快樂,也對頻道的發展抱有無限的希望。
她說,雖然央視體育頻道是全國最權威、最專業的體育頻道,但是總是在不斷學習、不斷創新。像《體育新聞》節目這樣有著大批忠實觀眾的老牌節目,仍然每天派專人監播地方衛視的體育新聞節目,學人所長。據她介紹,《體育新聞》是頻道中的主打新聞節目,也是頻道將要重點打造的品牌節目,品牌化會是CCTV-5未來的發展方向。
她認為2008年北京奧運會對CCTV-5來說是一個契機,伴隨著2008年的臨近,CCTV-5的影響力會進一步擴大。CCTV-5應該會成為一個中國走向世界,世界關注中國的視窗。“體育頻道是一個非常廣闊的舞台。”對她而言,直播是她最喜歡的工作狀態,而央視體育頻道全年無休地進行著高頻度的直播報導,在這裡,她的願望能得以實現;體育版的“藝術人生”雖然還只是她一廂情願,但是她相信不斷創新的體育頻道一直致力於探索節目類型的豐富化,客群的擴大化,“這個願望有一天會實現”。

“玲瓏塔”

央視奧運轉播室之一的玲瓏塔,雖然地處奧運中心地區,卻毫不起眼,而塔上緊張忙碌著的央視工作人員是如何在一線轉播北京奧運會的呢?記者將帶領讀者走進玲瓏塔一探究竟。
6天沒吃過熱飯
記者聯繫到玲瓏塔內的主持人吳為,他的工作是每天上午做客央視奧運頻道演播室。奧運會開幕6天來,他與另一位主播魏曉南以及幾位攝像就從來沒吃過一頓熱飯。吳為和魏曉南每天從上午8點半坐到下午4點半,就這樣一直坐在玲瓏塔里,兩人為這一時段所有的賽事做串聯和評點,換言之,他們根本沒有時間吃飯。
工作間隙5分鐘休息
奧運會開賽不到一周,大家已經熬成了黑眼圈。玲瓏塔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在演播間,經常看到有同事靠著牆睡著了,還有很多人趴在桌子上打盹,攝像機拍不到的地方,也有人倚著休息。這種“休息”時間往往只有5分鐘,每天要不間斷直播,想要長時間休息,幾乎是不可能的。

感性曉南

口述/魏曉南
哪個是職業角色,哪個是觀眾感受?坐在奧運主播台上的我思緒羈絆。看到昨天男團那枚奮力一搏的金牌,我無法克制在主持中流露出感情。看到中國男子體操隊的每一個動作,我都和同事在演播室里擊掌、吶喊。直到鏡頭就快要切換給我們,大家才有意識地按捺住激動,抽身進入職業的冷靜之中。
因為早在為這次奧運備戰的時候,我們同行之間就已形成共識。奧運會開在家門口,我們更應該平衡感情、客觀報導,讓每一個國家的參賽隊員都能有強烈的參與感。
但就在鏡頭切換到演播間,我親口宣告這枚金牌的時候,聲音還是在微微顫抖。這也許需要一句小小的抱歉,但如果重來一次,我可能依舊無法克制這種作為國人的自豪之情。

曉南文章

她是夏子

前日(2007年3月10日)早晨10時,11名山友(7男4女)在從北京門頭溝柏峪口向靈山攀登途中迷路,其中一名女子死亡,另一名男子因虛脫和視力受損被送往齋堂醫院。2007年3月11日下午1時,被困山友全部被營救下山。據門頭溝警方介紹,死者為CCTV-5一欄目編輯,年僅23歲。死因正在診斷中。
魏曉南魏曉南

更改上山路線

靈山是北京最高峰,位於門頭溝與河北交界處,距市區122公里,海拔2303米,是北京地區最高峰,因為海拔高、溫度低而成為京郊避暑勝地。
雖然靈山方圓只有25平方公里,卻是京郊惟一集高原、草原風光為一體的自然風景區。
2007年3月11日下午,從門頭溝齋堂境內,能夠看見靈山上皚皚白雪。當地居民說,由於前兩天下過一次大雪,靈山上的雪已沒及膝蓋。
下午3時,受傷的男性山友“裝甲老鼠”(網名)被送達齋堂醫院,獲救的4名山友被送至門頭溝清水派出所。他們臉頰通紅,情緒非常低落,眼淚一直在眼眶中打轉。山友們拒絕了採訪,“我們的心情不好,請理解。”山友們向警方回憶,2007年3月5日網名為“海”的山友,通過在綠野戶外網站發帖,邀約11人攀登靈山。當時提出行動的路線為2007年3月10日上午10點半到達靈山南側的下馬威,下午1點登上海拔2303米的靈山主峰,下午5點返回靈山南側海拔不足千米的洪水口
而2007年3月10日實際行走的路線卻是,2007年3月10日早晨10時許,11人在柏峪口下車,開始向靈山攀登,中午12時多,到達了實心樓,並在那裡吃了午飯。但由於靈山的大雪已經覆蓋了所有道路,他們很快迷路,同時,由於行走速度不一,他們分成了6人和5人的兩組各自行走,並約定下山後會合。

趕來北京

警方介紹,5人一組的最終走到了葦子村落腳。受傷的“裝甲老鼠”和遇難的“夏子”(網名)則屬於6人那一組,他們一直沒能找到下山的路。晚上10時30分,在“夏子”出現虛脫的情況下,6人選擇了報警,而在報警後的半個小時,“夏子”出現昏迷情況,並在凌晨去世。警方趕到後,他們已受困約10小時。2007年3月11日下午3時半,“夏子”3名大學同學和所在的工作單位CCTV-5某欄目的兩名同事,趕到了清水派出所,協助處理“夏子”的後事。一位姓於的同事說,他們已經通知了“夏子”家屬,其父親將於今日下午抵京。“我們都沒敢告訴他父親真實情況,怕老人受不了。”齋堂醫院外科主任陳大夫負責這次急救行動,他介紹說,死者的死因還沒查明,而傷者的傷勢不太嚴重,主要是視力受損。

隊員裝備不全

根據警方掌握的情況,這支隊伍沒有帶急救藥品,也沒有配備醫生。
發起人“海”曾特別提出要求隊員備齊裝備,並特彆強調如果不戴頭燈或手電將不準上車。
而意外發生後,另一名發起人“瑪瑞亞”承認,很多隊員裝備不全,但知道情況時隊伍已經出發,“裝備上的問題導致山中行進很不順利。”

傷者回憶

“風太大只能改變路線”
受傷隊員稱“夏子”先說胡話後停止呼吸
按照原定計畫,小段他們在2007年3月10日上午10點左右出發,下午5點就能下山,小段說,他們並沒料到山上的雪會那么厚,11人的隊伍也由於行進速度不一樣,分成了兩隊。他們這一組,隊伍行進速度很慢。到下午5點時,6人依然滯留在山頂上。
小段回憶,危險在下午4點多的時候就開始出現,由於沒戴雪鏡,他的視力因雪光反射,已經開始模糊,再加上體力不支,他走在了隊伍的最後邊。
“我在一定程度上拉了隊伍的後腿,我是第一個出現異常的。”小段說,禍不單行,他又突然掉進了一個雪坑,雪埋到了他的胸口,1米80的他拚命往上掙扎,在隊友的幫助下終於爬了出來,但這又花費了好長時間。
“如果沿著山脊走,我們是能找到下山的路。”小段說,但是那時風太大了,估計山脊上瞬間風力能達到9到10級,導致隊伍根本不可能繼續沿著山脊走,只能再次改變路線,但他們依然沒有找到下山的路。
夜幕降臨後,風太大不能生火,導致隊員們無法取暖,並且“夏子”開始出現異常。
“那個女孩開始哭,後來就說胡話,”小段說“夏子”是在他們翻過兩座不知道名字的山後出現異常,並且無力走路。當時,幾名隊員沿著大約45度的斜坡拚命把“夏子”拖到一個沒有積雪的地方,讓其躺下。
當晚10點多時,隊員們正通過電台進行呼救,突然發現“夏子”不再說胡話,並停止呼吸。隊員馬上對“夏子”做人工呼吸,以及猛搓手心腳心,希望能把“夏子”救過來,可是忙了半天依然不見她好轉。到了晚上11點多,“夏子”一頭栽到了雪地里,嘔吐並流鼻血,大家喊她,也沒有反應了。
2007年到3月11日“凌晨”兩點多時,隊員再翻看其瞳孔,發現已經放大,大家覺得那女孩沒有希望生還了。
早晨8點,找到他們的醫務人員確認“夏子”已經死亡。

救援

醫生用電台遙控急救
隊員均無法說出被困地點,警方接報7小時後找到位置
“雪太大了……方向也不能確定,”參與了整個救援過程的清水鎮派出所李政委一直在遺憾地搖頭,雖然他們出動了兩批救援人員,但依然沒能挽回“夏子”的生命。警方是在2007年3月10日晚22點30分左右,接到報警的。當時,報警人說,他們被困在離停車場2、3里的地方,有一人虛脫,情況嚴重。李政委說,他們當時聯繫了齋堂醫院的醫生和急救車,帶著人開始尋找。途中,他們遇到另一組增援山友,大家共同搜救。
魏曉南魏曉南
“無論用什麼方法,都聽不見他們的回音。”李政委說,他們用燈光,用喊,都沒有收到任何回音。而靈山的雪,最深處,已經能沒腰,他們的行進速度非常非常的慢。雖然搜救的山友和被困山友,能使用電台互相聯繫,但由於被困的6名山友,並沒有請當地嚮導,也不熟悉靈山路況,根本說不清楚具體位置,搜尋一直未果。
而他們傳來的虛脫者的訊息,也越來越不好。“我們只能讓醫生通過電台指揮他們急救。”李政委說,無奈之下,他們只好讓醫生用電台遙控急救,但對方也沒有任何急救藥物,只能進行心肺復甦等簡單的方法。11日凌晨兩點多時,傳來了傷者已經瞳孔放大,心跳停止的訊息。
根據警方介紹,凌晨兩點多,曾有參加救援的兩名山友,找到了被困6人,但由於天黑雪厚,這兩名山友不敢貿然下山,而他們同樣說不清被困地點,造成救援沒有進展。
直到11日早晨5點多,其中一名山友下山,才帶著救援人員找到6人被困的地點。

責任

發起人是否應擔責?
律師稱應擔責,發起人稱隊員自願參加
在綠野網站的報名帖子最下方,發起人標註了一則免責聲明。律師稱聲明違法,發起人應承擔一定責任。
聲明中說,“本次活動為非盈利自助戶外活動……參加者對自己的行為及後果負完全責任。”對此,北京嘉佑律師事物所律師梁固本稱,這種專業網站發布免責聲明應被視為無效,“違反了相關法律規定。”梁固本說,網站或組織者在一定範圍內有義務承擔法律責任。
發起人之一的“瑪瑞亞”說,每一名隊員都是自願加入,都是成年人,對身體應有認識。

逝者

爽快如男孩跟帖成絕唱同事稱其工作踏實,為人不錯,很爽快,跟個男孩子一樣。夏子大學時班長回憶:“夏子一米六八的個兒,湖南人,性格非常好,身體也不錯。夏子“2006年畢業於中國傳媒大學,學的是攝影,大學時,她是學校體育部副部長,同時還是校籃球隊的2號主力。”
在那篇招募登山的帖子中,“夏子”是第5個報名參加的,時間是2007年3月7日下午2點20分,那時,她在綠野的ID才註冊兩個小時。報名跟帖中,她稱自己“設備全、無台(通訊設備)”,25分鐘後,她再次跟帖表達興奮之情,當網友們開始討論如何安排這次靈山之旅時,有人稱自己喜好喝酒,她再次跟帖稱,“呵呵,不太能喝,但愛湊熱鬧”,這句話成了她在論壇里的最後一次留言。
“我上周四才見到她,姑娘就沒了……”前來處理“夏子”後事的同事於老師說,“夏子”才進他們欄目不到一年,工作很踏實,為人也不錯。上周四,他看見“夏子”收到了快遞送過來的一些防雪裝備,知道她要去爬靈山後,還囑咐了一聲,讓她要小心一點。姑娘當時還很開心地回答:“沒事,我跟幾個夥伴一起。”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