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谷子·忤合第六

鬼谷子·忤合第六

鬼谷子·忤合第六》作者鬼谷子。

“忤合”講的就是靈活應變的謀略,鬼谷子先生認為世間的事物沒有永遠高貴的,也沒有永遠居於權威地位的,聖人應該“無所不作”,“無所不聽”,使用“忤合”之術達到自己的目的。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鬼谷子·忤合第六
  • 創作年代春秋
  • 作者姓名:鬼谷子
  • 作品體裁:兵書
基本信息,作品原文,作品注釋,作品譯文,作品評析,作者簡介,

基本信息

【作品名稱《鬼谷子·忤合第六》
【創作年代】春秋
【作者姓名】鬼谷子
【作品體裁】兵書

作品原文

凡趨合倍反(1),計有適合。化轉環屬(2),各有形勢。反覆相求,因事為制。是以聖人居(3)天地之間,立身御世,施教揚聲(4)明名也,必因事物之會,觀天時之宜,因之所多所少(5),以此先知之,與之轉化。
世無常貴(6),事無常師。聖人常為無不為(7),所聽無不聽。成於事而合於計謀,以之為主。合於彼而離(8)於此,計謀不兩忠,必有反忤。反於是,忤於彼;忤於此,反於彼;其術也。用(9)之天下,必量天下而與之;用之國,必量國而與之;用之家,必量家而與之;用之身,必量身材能氣勢而與之。大小進退,其用一也(10)。必先謀慮,計定而後行之以飛箝之術。
古之善背向者,乃協四海、包(11)諸侯,忤合之地而化轉之,然後以之求合。故伊尹五就湯(12)、五就桀,然後合於湯。呂尚三就文王、三入殷(13),而不能有所明,然後合於文王。此知天命之箝,故歸之不疑也。
非至聖人達奧,不能御世;非勞心(14)苦思,不能原事;不悉心見情,不能成名;材質(15)不惠,不能用兵;忠實無真,不能知人(16)。故忤合之道,己必自度材能知睿,量長短、遠近孰不如,乃可以進、乃可以退,乃可以縱、乃可以橫。

作品注釋

(1)倍反:背逆。倍,同“背”。“趨合倍反”指事物的“合”與“忤”。
(2)環屬:像環一樣連線無縫隙。環,指環狀東西;屬,連線。
(3)居:處於。
(4)揚聲:擴大聲望。
(5)因之所多所少:此句意思為國家教化宜多或宜少的地方。
(6)貴:高貴。
(7)無不為:無所不為。
(8)離:背離。
(9)用:使用。
(10)其用一也:它的功用是一致的。
(11)包:包容。
(12)湯:商湯王。商朝第一個君主,消滅夏王朝,重用伊尹,推行善政。
(13)殷:指商王朝。
(14)勞心:費心思。《四部叢刊》本“勞心苦思”前脫一“非”字。
(15)材質:才能素質。材,才。
(16)知人:識別人。

作品譯文

凡是要趨向合一或背叛分離,都要施以與理相合的計謀。變化轉移,像環一樣連線無縫隙,而且各有不同的形式。彼此反覆相求,根據事情的實際作出處理。所以聖人生存在世界上,他們的立身處世,都是為了說教世人,擴大影響,宣揚聲名。他們一定會根據事物的變化,觀察合適的時機,根據國家教化宜多或宜少的地方,預先察知、調整而使計謀隨之轉化。
世間沒有永恆的高貴,事情沒有固定的模式。聖人經常作為而無所不為,常聽天下,而無所不聽。假如事情必然能成功,而且又合乎計謀的原則,就應該以此作為主體。雖然合乎別國君主的意思,可惜卻背離自己君主的原則,這就叫作“計謀不兩忠”。合乎這一方的意願,就要違背另一主的意願;違背另一方的意願,才可能合乎這一主的意願。這就是“忤合”之術。將反忤之術運用到天下,一定要根據天下實際情況而運用它;用於治理邦國,一定要根據邦國實際情況運用它;用於治理家族,一定要根據家族實際情況運用它;用於個人,一定要根據自身才能氣概運用它。總而言之,不論大小進退,“忤合”之術的套用都是相同的。因此,一定要先深謀遠慮,定下計策謀略之後再運用“飛箝之術”。
古代擅於運用背向之理,反忤之術的人,可以協和四海,聯合諸侯,可以驅置到忤合的境地,然後設法變化、轉移形勢,到最後利用這種勢力開創新王朝。所以賢相伊尹五次臣服商湯,五次臣服夏桀,之後才決定一心臣服商湯王。姜太公呂尚三次臣服周文王,三次臣服殷紂王,可是他對殷紂王卻無法理無法施展抱負獲得顯明,之後才決定一心臣服周文王。這是知道天命的歸宿,所以伊尹和呂尚才沒有疑慮由於地歸順商湯和周文王。
不是達到高深的聖人境界,就不能治理天下;不是勞費心思苦苦思索,就不能弄清事物的本來面目;不是全神貫注地觀察真實情況,不能成就名聲;才能氣質不能足智多謀,不能進行軍事運籌;忠厚樸實卻無真知灼見,就沒有察人之明。所以“忤合之道”的法則是:自己必須估量自己的聰明才智,看一看能力長短、見識遠近,看哪一項不如他人。如此則可以縱橫進退,運用自如。

作品評析

任何事情都是有正有反、有順有逆的,人心的向背、世道的正邪、所趨是順還是逆,所為是好還是壞,如此等等,都是人生大的謀略。
“忤合”講的就是靈活應變的謀略,鬼谷子先生認為世間的事物沒有永遠高貴的,也沒有永遠居於權威地位的,聖人應該“無所不作”,“無所不聽”。主張“因事為制”,善於“向背”,精於“忤合”。事情往往有正必有反,有順必有逆,有利必有不利,有直便有曲。政治家要善於從曲中見直,從直中見曲,從利中見不利,從不利中見利。

作者簡介

鬼谷子,姓王名詡,春秋時人。常入雲夢山採藥修道。因隱居清溪之鬼谷,故自稱鬼谷先生。鬼谷子為縱橫家之鼻祖,蘇秦張儀為其最傑出的兩個弟子〔見《戰國策》〕。另有孫臏龐涓亦為其弟子之說〔見《孫龐演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