鬲

鬲象形字,金文字形,象飲食器具形。(用作國名和姓時念gé)

鬲作為一種中國古代煮飯用的炊器,(念作lì),有陶製鬲和青銅鬲。青銅鬲最初是依照新石器時代已有的陶鬲製成的。其形狀一般為侈口(口沿外傾),有三個中空的足,便於炊煮加熱。青銅鬲流行於商代春秋時期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鬲
  • 字形:金文
  • 讀音:li
  • 具形:象飲食器
  • 用途:炊器
  • 形狀:侈口
基本信息,文字解詁,古籍解釋,詳細解釋,方言集匯,

基本信息

鬲 拼音: gé,lì, 筆劃: 10 (國名和作姓時念gé,表示器物時用lì)
部首: 鬲
五筆86&98:GKMH
倉頡:MRBL
鄭碼:AJLD
田字格中的“鬲”字田字格中的“鬲”字
筆順編號:1251254312
四角號碼:10227 

文字解詁

鬲
這是甲骨文,金文和簡帛文的圖例。
在網頁----漢字多功能字型檔里的解詁:
略說: 甲金文象古代的炊煮用器皿,它的足中間是空的,足壁與器壁相連。本義是古炊器,又用為祭器、禮器。
詳解: 甲金文象古代燒水煮粥用的一種器皿;「」和「」的主要區別在足部,鬲足中空,足壁與器壁相連,足壁也就是器底(裘錫圭)。
」字的異體或加從「」為意符,表示器皿是陶製的。
還有一種異體寫作從「」,「」聲。戰國竹簡鬲足訛變為「」形。
《說文》:「鬲,鼎屬,實五觳,斗二升曰觳。象腹交文,三足。凡鬲之屬皆從鬲。,鬲或從瓦。
《漢令》:鬲,從瓦,厤聲。」段玉裁註:「《釋器》曰:『鼎款足者謂之鬲。』」
甲金文用作本義,表示炊器。
《合集》1975:「其尊鬲」,意謂放置鬲。
仲生父鬲:「中(仲)生父乍(作)井孟姬寶鬲」,意謂仲生父為井孟姬鑄造了珍貴的鬲。
又表示奴隸,令簋:「臣十家,鬲百人」,意謂十個家庭的臣子,一百個奴隸。
又通假為「」,梁十九年鼎:「鬲(歷)年」,指過去多年,以往各年。
戰國竹簡用作專名。
《上博竹書二.容成氏》簡13:「昔舜靜(耕)於鬲丘」。
《郭店簡.窮達以時》簡2:「舜耕於鬲山」。
「鬲山」、「鬲丘」是古山名,古書作「歷山」,相傳舜在這裏耕作。
又通假為「」,表示經歷、歷驗。
《清華簡一.保訓》簡1:「王念日之多鬲(歷)」,全句大意是文王顧慮年事已高。

相關漢字: 鼎,瓦,厤,羊,歷。

古籍解釋

康熙字典
【亥集上】【鬲字部】鬲 ·康熙筆畫:10 ·部外筆畫:0
〔古文〕䰜《廣韻》郞擊切《集韻》《韻會》《正韻》狼狄切,𠀤音歷。《說文》鼎屬,實五觳,斗二升曰觳。《爾雅·釋器》鼎款足謂之鬲。《注》鼎曲腳也。《疏》款,闊也。謂鼎足相去疎闊者名鬲。《前漢·郊祀志》其空足曰鬲。《注》蘇林曰:足中空不實者,名曰鬲也。《揚子·方言》鍑,吳揚之閒謂之鬲。
又《廣韻》《正韻》各核切《集韻》《韻會》古核切,𠀤音隔。《禮·喪大記》陶人出重鬲。《疏》縣重之罌也。是瓦瓶。
又姓。
又《儀禮·士喪禮》苴絰大鬲。《注》鬲,搤也,中人之手,搤圍九寸,絰之差自此出焉。《釋文》鬲,又作搹。
又國名。《左傳·襄十四年》靡奔有鬲氏。《注》鬲,國名。今平原縣。
又《爾雅·釋水》鬲津,九河之一。《注》水多阨狹,可隔以為津。
又與隔同。《前漢·五行志》鬲閉門戸。《注》師古曰:鬲與隔同。
又《集韻》乙革切,音戹。與軶同。《周禮·冬官考工記·車人》凡為轅,鬲長六尺。《注》鬲謂轅端厭牛領者。 《五經文字》說文作鬲,經典相承作鬲。鬲字原從𢆉作。

詳細解釋

象形。金文字形,象飲食器具形。本義:古代炊器。用於燒煮或烹炒的鍋,特指類似於鼎狀的炊具
01、古國名。鬲國〖Gestate〗,相傳為夏方國。西漢在其地設鬲縣。如:鬲氏(古國名。即鬲國)
02、通“膈”。橫隔膜〖diaphragm〗 食飲不下,鬲塞不通。——《素問·風論篇》
03、通“槅”。大車軛〖yoke〗鬲長六尺。——《周禮·考工記》。孫詒讓正義:“鬲,即槅之借字。”
04、縣名〖Gecounty〗。漢置。在今山東省德州市東南。〖鬲津〗水名〖GeRiver〗。發源於河北,流入山東
05、鬲(讀歷),古為肉食器鐘鼎文有“臣十家鬲百人”,鬲義同庶,為家中燒鍋煮飯的奴僕。(摘自黃現璠撰《我國民族歷史沒有奴隸社會之探討》廣西師範學院學報,1979年2月、3月第二、三期連載)
古鼎中有三足皆空,中可容物者,所謂鬲也。——宋·沈括《夢溪筆談
又如:鬲如(形狀突起高絕如鬲鼎的樣子)
西周紅陶鬲圖片1西周紅陶鬲圖片1
西周紅陶鬲圖片2西周紅陶鬲圖片2
古代煮飯用的炊器。銅鬲最初是依照新石器時代已有的陶鬲製成的。其形狀一般為侈口(口沿外傾),有三個中空的足,便於炊煮加熱。
鬲
銅鬲流行於商代春秋時期。商代前期的鬲多無耳,後期口沿上一般兩個直耳。西周前期的鬲多為高領,短足,常有附耳。西周后期至春秋的鬲大多數為折沿折足弧襠,無耳;有的在腹部飾以觚稜。
西周時還有方鬲,體為長方形,下部有門可以開合,由門內放入木炭。故宮博物院收藏的一件,門前還表現出刖刑奴隸守門的形象。
06、鬲,當作“為”,形似傳抄致訛。《素問·大奇論》:“胃脈沉鼓澀,胃外鼓大,心脈小堅急,皆鬲偏枯,男子發左,女子發右。”皆鬲偏枯,《諸病源候論·風偏枯候》作“皆為偏枯”,《外台秘要方卷第十九·風偏枯方二首》亦作“為偏枯”。經文中之“鬲”字,當系“為”字之訛,因形似致傳抄致訛。清·周學海注云:“隔當作為。”(《周學海醫學全書·內經評文》)時賢胡天雄《素問補識》云:“皆鬲偏枯:諸注皆委曲求通而終不可通,難在鬲字上。郭氏《素問校注》云:‘鬲字誤,應作為,二字古文形似致誤。皆為偏枯,與上皆為瘕、皆為疝,句法一致。《全生指迷方》引,鬲作為,亦可證。’其說當是。”
07、通“隔”。阻隔〖separate〗 鬲閉門戶,毋得擅上。——《漢書·五行志中》
08、阻塞:鬲閉(隔離閉塞);鬲咽(因消化器官阻塞而下咽困難);鬲塞(阻塞);鬲蔽(阻隔);鬲絕(隔斷);
格子:鬲子。
09、姓氏

方言集匯

◎ 粵語:gaak3 lik6
◎ 客家話:[海陸豐腔] gak7 lit8 [客語拼音字彙] gag5 [客英字典] gak7 lit8 [寶安腔] lit8 gak7 [梅州腔] lit8 [台灣四縣腔] gak7 lit8
◎ 潮汕話:
lì:
gé: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