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力士

高力士

高力士(684年—762年),本名馮元一,祖籍潘州(今廣東省高州市),唐代著名宦官,冼夫人第六代孫。曾祖馮盎、祖父馮智玳、父為馮君衡,曾任潘州刺史。

幼年入宮,由高延福收為養子,遂改名高力士,受到武則天的賞識。唐玄宗統治期間,其地位達到頂點。由於曾助玄宗平定韋皇后和太平公主之亂,故深得玄宗寵信,累官至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封齊國公。

一生忠心耿耿,與唐玄宗不離不棄,被譽為“千古賢宦第一人”。寶應元年(762年)三月,得知李隆基駕崩,吐血而死。追贈揚州大都督,陪葬於泰陵

基本介紹

  • 本名:馮元一
  • 別稱:高力士
  • 所處時代:唐朝
  • 民族族群:漢族
  • 出生地:潘州
  • 出生時間:684年
  • 去世時間:762年
  • 主要成就:參與平定韋後之亂
  • 官職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
  • 爵位:齊國公
  • 追贈:揚州大都督
人物生平,早年經歷,累有功勳,權傾朝野,吐血而死,人物評價,軼事典故,保護玄宗,力士脫靴,親屬成員,長輩,配偶,結拜兄弟,墓址,影視形象,

人物生平

早年經歷

高力士,潘州人,本姓馮名元一,長壽二年(693年)因嶺南流人謀反案年幼被閹割。與同類金剛二人於聖曆元年(698年)被嶺南討擊使李千里進奉入宮,武則天嘉賞其聰慧機敏,年幼儀美,讓他在身邊供奉,後因小過,被鞭打趕出。宦官高延福收為養子,高延福出自武三思家,高力士於是往來於武三思第宅。一年後,武則天復召其入宮,隸屬司宮台,官府供給糧食。高力士身長六尺五寸,天性謹慎細密,擅傳詔令,授官宮闈丞。

累有功勳

景龍年間,李隆基在藩國,高力士傾心侍奉,獲得李隆基恩寵相待。到唐隆年間(710年)因平定韋後之亂有功,晉封為太子太保,李隆基便表奏力士進入太子內坊局,每日侍奉左右,被提拔為朝散大夫、內給事。李隆基即位後,高力士參與誅殺蕭至忠岑羲等人有功,破格授官銀青光祿大夫,任內侍省同正員。開元初年,兼任右監門衛將軍,執掌內侍省事務。
李隆基推重宮闈局,宦官稍稱旨意者,即授正三品將軍,門列腎戟儀仗,故楊思勖、黎敬仁、林招隱、尹鳳祥等人,位尊寵專與高力士相同。楊思勖持節討伐,黎、林奉命出使宣布傳達,尹則掌管書院。其餘孫六、韓莊、楊八、牛仙童、劉奉廷、王承恩、張道斌、李大宜、朱光輝、郭全、邊令誠等人,諸如殿頭供奉、監軍、入蕃、教坊、功德主當,皆為委任之職。監軍則權力超過節度使,出使則令各郡驚懼退避。其郡縣豐饒富贍的,宦官一到軍中,則所期望的以千萬錢計算,修功德所獲捐款,買鳥獸所費資金,每到一處,則不止千貫,都在力士許可與否。故京城中最豪華的宅第,京畿內最好的田產、果園、池苑,宦官竟占其中一半。

權傾朝野

每有四方進呈上奏文表,必先送呈高力士,然後進奉御前,小事便自行裁決。
高力士高力士
李隆基常說:“力士應承於前,我歇息則安穩。”因而常止息於宮中,很少出外宅。至於欲求依附,想一睹其風采,以期其在君王前講好話,而輸誠竭力的人很多。宇文融李林甫李适之蓋嘉運韋堅楊慎矜王鉷楊國忠安祿山安思順高仙芝皆因此而獲將相高位,其餘職務獲得者則不可勝記。肅宗在東宮時,稱其為二兄,諸王公主皆稱呼“阿翁”,駙馬們稱其為“爺”。高力士在寢殿傍簾帷中休息,殿側有一院落,其中有修煉功德之處,雕飾琢磨得璀璨奪目,極其美觀精妙。高力士細心謹慎無大過失,然而宇文融以下諸人,玩弄權術互相嫉害,至擾亂朝廷法紀,都與力高士薦引有關。再者善於隨機應變,觀察形勢氣候,雖是最親近喜愛之人,面臨傾覆敗亡皆不予救助。
高力士養父高延福夫妻,按定分享受供奉。嶺南節度使於潘州找到其生母麥氏送至長安,高力士讓兩位老婦人同處高堂,美食供養。金吾大將軍程伯獻與高力士結拜為兄弟,麥氏去世,伯獻在靈前筵間,披頭散髮,穿戴孝服,接待來賓弔唁酬答。
開元十七年(729年),追贈力士父親廣州大都督官職及麥氏越國夫人封號。早在開元初年時,瀛州呂玄晤在京城做官,女兒有姿色,高力士娶其為妻,提拔玄晤為少卿、刺史,呂氏子弟都做了王傅。呂夫人去世,葬於城東,葬禮很隆重。中內地方官員爭相贈送祭祀物品的,充溢京城大道,從力士宅第到墓地,車馬絡繹不絕。

吐血而死

天寶初年,加官冠軍大將軍、右監門衛大將軍,晉爵渤海郡公。天寶七載(748年),加官驃騎大將軍。力士家資殷實豐厚,非一般王侯所能比擬,其於來庭坊建造寶壽佛寺、於興寧坊修建華封道士觀,寶殿珍台之宏富,與國力相當。其於京城西北截取澧水建造碾房,五輪同轉,每日可碾三百斛麥子。當初,寶壽寺大鐘鑄成,力士齋祭以慶祝,舉朝人皆至。凡擊鐘者,敲一下給百千錢;有順從其心意的,敲到二十下,少的也有十下。此後又有華州袁思藝,特別承蒙玄宗恩寵。然而高力士乖巧謹慎,人皆喜歡;袁思藝驕狂倨傲,人皆疏遠懼怕。
天寶十四年(755年),設立內侍省,有內侍監兩名,官階正三品,由力士、思藝分別擔任。李隆基逃往蜀地,袁思藝跑去投靠安祿山,高力士則侍奉李隆基至成都,晉爵為齊國公。同年,太子李亨在靈武登基,遙尊李隆基為太上皇,不久將李隆基迎接回長安。高力士因護駕有功,加官開府儀同三司,賜給五百封戶以食租稅。
高力士神道碑高力士神道碑
上元元年(760年)八月,李隆基移居太極宮甘露殿,高力士與宦官王承恩、魏悅等人,因侍從李隆基登長慶樓,被李輔國設計陷害,流放黔中道。高力士行至巫州,見其地薺菜多而人不食,感傷不已而歌詠道:“兩京作斤賣,五溪無人采。夷夏雖不同,氣味終不改。”
寶應元年(762年)三月,遇大赦回歸,到郎州,碰到流放之人談及京城事,才知李隆基已經駕崩。高力士北望號啕痛哭,吐血而死。李豫因他是耆宿長輩,曾護衛先帝,追贈揚州大都督,陪葬於泰陵。

人物評價

李隆基:力士當上,我寢則穩。
張少悌:武后故,韋氏窺大寶,已成禍梯。公實勇進,提劍而起。扶皇運之中興,佐大人之利見。自是之後,恩遇特崇,公卿宰臣,因以決事。公中立而不倚,得君而不驕,順而不諛,諫而不犯。故近無閒言,遠無橫議。
宋祁:力士善揣時事勢候相上下,雖親昵,至當覆敗,不肯為救力,故生平無顯顯大過。議者頗恨宇文融以來權利相賊,階天下之禍,雖有補益,弗相除雲。
李贄:高力士真忠臣也,誰謂閹宦無人。

軼事典故

保護玄宗

唐肅宗李亨繼位後,玄宗李隆基當了太上皇,居住在興慶宮。一天,久雨初晴,李隆基到了勤政樓。樓下的市民和來往行人,見到了李隆基,流著歡喜的眼淚,高呼萬歲,聲音驚天動地。當時李亨正生病,李輔國上奏,誣陷說:“這都是九仙媛、高力士、陳玄禮搞的陰謀。”他私自下詔,將太上皇遷到西內(唐太極宮稱西內)。護送太上皇的人,只配了二三十個老弱者,到了交叉路口,四面八方卻都有執刀的衛士,他們都聽從李輔國的命令。看到這種情況,李隆基很吃驚,好幾次掉下馬來,都被服侍者扶上了馬。高力士騎馬來到李輔國面前說:“太上皇是五十年的太平天子,李輔國你也是老臣了,怎么敢如此無禮,你給我下馬!”李輔國趕緊下了馬。高力士宣示了李隆基的旨意:“將士們應該忠於職守。”於是李輔國命令士兵把刀放回刀鞘內,齊聲喊:“太上皇萬福!”紛紛向李隆基叩拜。高力士又說:“李輔國來牽馬。”李輔國趕緊穿上靴子,去牽馬,和兵士們一齊護送太上皇平安到了西內。李輔國領眾人退出後,李隆基哭著拉住了高力士的手說:“多虧你呀!若不,我已成刀下鬼了。”不久九仙媛、高力士、陳玄禮,都流放到瘴氣多的地方,這都是李輔國下的假詔書。當時李亨病危,李輔國專權,他也怕西內李隆基再有什麼變故。
高力士高力士

力士脫靴

天寶初年,李白來到長安,有人把他推薦給唐玄宗,唐玄宗在金鑾殿召見他,封他為供奉翰林,要他在宮在寫詩作文。
有一天宮中牡丹盛開,唐玄宗帶了楊貴妃,在沉香亭飲酒賞花。唐玄宗忽然想起了李白,想叫他寫幾首歌詞助興,就派人把他召來。這時,李白正在酒店中喝得爛醉如泥。人們把他扶上馬背,送到宮中,用冷水洗他的頭。等酒意稍解,李白提起筆來,一下子寫了《清平樂詞》三首頌揚楊貴妃和牡丹花,詩句優美清新,唐玄宗和楊貴妃高興極了。
李白雖然經常參加宮廷宴會,但他蔑視權貴,並不把皇帝和皇帝身邊那些有權有勢的人放在眼裡。
有一次,他在宮中喝醉了,竟伸出了腳,對坐在身旁的宦官高力士說:“給我脫掉靴子。”
高力士一時不知所措,只得給李白脫下靴子。當時,高力士權力很大,四方的奏事都要經過他的手,文武百官沒有一個不巴吉他,他還從來沒有受過這樣的侮辱,這件事使他很憤怒,決定找機會報復李白。
楊貴妃愛吟李白的《清平樂詞》,正巧高力士也在一旁,他故意說:“我本以為貴妃受了李白的侮辱,一定對他恨之入骨,沒想到你這么愛他的詩!”楊貴妃吃驚地問道:”李學士怎么會侮辱我呢?”
高力士說:“詩中不是有‘借問漢宮誰得似,可憐飛燕倚新妝’兩句嗎?”楊貴妃說:“對呀!”高力士又說:“漢朝宮廷里的趙飛燕,出身歌女,後來雖然立為皇后,但作風不正最後還是被貶為庶人,李白將趙飛燕跟您相比,不是把你看得太下賤了嗎?”
楊貴妃聽了高力士的話,也對李白惱怒起來,這以後,唐玄宗幾次想任命李白官職,都被楊貴妃阻止了。

親屬成員

長輩

曾祖:馮盎,唐初高州都督耿國公、廣韶等十八州總管。
祖父:馮侙,潘州刺史。
父親:馮君衡,世襲潘州刺史,贈廣州都督
母親:麥氏,隋朝名將麥鐵杖曾孫女,追尊越國夫人。
養父:高延福

配偶

呂氏,呂玄晤之女。

結拜兄弟

程伯獻,金吾大將軍。

墓址

主詞條:高力士墓
高力士墓位於陝西省蒲城縣保南鄉山西村,它是唐玄宗泰陵惟一的陪葬墓,但由於1999年出土後保存簡陋,大風等自然因素將對墓內的文物造成嚴重傷害,蒲城省文物局、渭南市計畫部門已於2004年審批通過並立項,將成立高力士墓博物館,初步資金預算有710萬元。如今高力士墓占地2畝,建成後的高力士墓博物館將占地18畝。
高力士墓高力士墓

影視形象

年份影視類型劇名飾演者
1976
電視劇
楊貴妃
1983
電視劇
1986
電視劇
楊貴妃
1987
電視劇
黃永光
1990
電視劇
唐明皇
李如平
1992
電影
楊貴妃
李如平
1994
電視劇
崑崙奴
戴鵬
1994
電視劇
戴鵬
2000
電視劇
楊貴妃
2007
電視劇
2009
電視劇
2010
紀錄片
大明宮
袁宇成
2015
電影
2017
電視劇
參考資料: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