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育旅遊

體育旅遊

體育旅遊國內是一項新興的旅遊產品,與此相應體育旅遊也是一門新的學科。 體育旅遊是體育與旅遊相結合的健身方式。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體育旅遊
  • 外文名:Sports tourism
  • 性質:旅遊產品
  • 基礎:體育資源
  • 開發模式:資源型、市場型等
介紹,緣起,背景,開展條件,定義,旅遊活動,產業分支,定義3,定義4,定義5,定義6,定義7,定義8,開發模式,市場型,創新型,其他模式,影響,負面影響,注意事項,

介紹

緣起

(一)消費方式轉變使得運動休閒需求增強
中國經濟高速增長和收入階層差異變化帶來的市場需求變化,使得旅遊產品向休閒、運動等多個方向發展,旅遊者從傳統的觀賞型旅遊向參與體驗型旅遊發展,要自身參與到旅遊項目中去,促進身體健康,加強體育鍛鍊。根據中國遊客的需求,結合休閒泛化和休閒結構調整,發展城市旅遊、會展旅遊、商務旅遊、工業旅遊、農業旅遊、生態旅遊、探險旅遊、體育旅遊、節慶會展等現代旅遊產品成為中國旅遊市場的主要趨勢。
(二)體育產業泛化為運動與休閒旅遊結合發展提供可能
隨著“全民健身計畫”、“奧運爭光計畫”的順利實施,以及體育管理體制改革的推進,我國體育事業有了長足的發展,以足球職業俱樂部的建立和職業足球聯賽的舉辦為突破口的競技體育改革,推動了我國體育產業化的過程,籃球、排球、桌球等職業聯賽相繼出現,體育贊助、體育市場的經營活動日漸增多,促進了體育產業中本源產業的成長和載體產業的形成,這為運動休閒的發展提供了豐富的活動內容和良好的社會環境,廣大民眾可以通過各種方式參與體育活動,其中通過休閒旅遊方式參與登山、游泳、滑雪、觀看比賽等體育活動就是主要的形式之一。
體育旅遊
由於消費者對體育活動的需求日益增長,休閒旅遊產業對體育事業發展的關注一直持續,從2001年的旅遊主題被確定為“體育健身游”,到02年日韓世界盃和06年德國世界盃期間,各相關國際旅行社組織赴日韓和德國的球賽觀光助威團的熱烈場面均可看出,休閒旅遊行業的相關部門對體育產業的支持力度不斷增強,體育產業和休閒旅遊產業的合作前景廣闊。
(三)我國擁有發展運動休閒的優勢基礎條件
我國是一個國土遼闊、歷史悠久、民族眾多的國家,體育運動的類型多樣,運動的文化底蘊深厚,並融入到方方面面之中,這些特點使我國擁有寶貴的運動休閒旅遊資源。由於緯度跨度大,各地在地貌、氣候等方面存在著很大差異,因此我國幾乎適合開展所有類型的體育健身活動。東北可以開展雪上運動,東、南部江濱海地區可以開展水上運動,新疆等地可開展沙漠探險運動,而為數眾多的名山可開展攀岩運動。同時,幾乎每個地區都有獨特的體育民俗活動,如內蒙古那達慕大會、湖北清江闖灘節、土家族擺手舞、龍舟賽等等,這些民間體育活動蘊涵著濃厚的民俗文化,具有獨特的魅力。 運動休閒所產生的市場需求,結合體育產業泛化的大環境,加上優勢的基礎條件,為我國運動休閒的發展創造了前所未有的契機,也為旅遊產業系統升級和景區產品提升,提供了一種有效的解決手段。

背景

首屆中國體育旅遊博覽會籌備工作委員會副主任、秘書長陳曉介紹說,體育旅遊作為旅遊產業和體育產業交叉滲透產生的一個新的領域,是以體育資源為基礎,吸引人們參加與感受體育活動和大自然情趣的一種新的旅遊形式,是體育與旅遊相結合的一種特殊的休閒生活方式,也是體育產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由於體育旅遊中所產生的交通、膳食和住宿等收益在統計學上都歸結為旅遊行業收入,所以一般都簡單地把體育旅遊看作旅遊業的一個分支,“其實,體育旅遊不同於一般旅遊活動,也不是旅遊業的一個普通分支,有其專業性和特殊性,始終離不開體育方面的參與、組織與指導。”
體育旅遊體育旅遊

開展條件

1)體育項目資源。國家體育總局已公布的體育項目有101個,並且呈不斷增加的趨勢。
2)體育場地資源。所有的體育場地都是開展體育旅遊不可缺少的資源,如奧運場館,訓練基地等。西部地區雖然大型體育場館建設相對落後,但卻擁有一批國內著名、亞洲一流的體育訓練基地,尤其是高原訓練基地別具特色,如昆明海埂訓練基地、紅塔體育基地、雲南呈貢高原體育基地等。
3)體育人才資源。各項體育專業人才是開展體育旅遊的寶貴財富。
4)自然資源。自然資源是體育旅遊拓展業務的空間。此外,歷史文化和民族文化可以大大豐富體育旅遊的內容。

定義

旅遊活動

這樣按屬加種差定義法給體育旅遊下個定義:“所謂體育旅遊,是指旅遊者為了滿足各種體育需求,藉助於體育組織或其他中介機構進行的旅遊活動.”3體育旅遊的甚本特徵體育旅遊與其他形式的旅遊相比,具有以下五個方面的基本特徵
源自: 論體育旅遊及其基本特徵 《首都體育學院學報》 2005年連桂紅,劉建剛
來源文章摘要:本文在探討體育旅遊與其他形式旅遊的相同點及不同特點的基礎上,對體育旅遊的定義作了邏輯歸納,進而揭示了體育旅遊的五大基本特徵即“專業性強”、“安全係數低”、“成本費用高”、“時效性突出”、“社會效應顯著”。

產業分支

體育旅遊是體育與旅遊相互融合交叉的部分,它體現了體育的社會性與旅遊的社會性。體育旅遊屬於社會體育的一個產業分支,也是旅遊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特種旅遊的一種,是人類社會生活中的一種新興旅遊活動,其概念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從廣義上講,體育旅遊是指旅遊者在旅遊中所從事的各種娛樂身心、鍛鍊身體、競技競賽、刺激冒險、康復保健、體育觀賞及體育文化交流活動等與旅遊地、旅遊企業、體育企業及社會之間關係的總和;從狹義上講,則是為了滿足和適應旅遊者的各種專項體育需求,以體育資源和一定的體育設施為條件,以旅遊商品的形式,為旅遊者在施行旅遊過程中提供融健身、娛樂、休閒、交際等於一體的服務,使旅遊者在身心得到和諧發展,是促進社會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發展,豐富社會文化生活目的的一種社會活動。
源自:對體育旅遊研究現況的分析 《泰山學院學報》2006年12月第六期 廉恩勇張建忠
來源文章摘要:本文通過對體育旅遊的定義、分類及學術研究特點進行了敘評,得出如下結論:體育旅遊是一種特種旅遊,學術陣地在體育學刊上,研究的內容主要是因地制宜地制訂各地的體育旅遊規劃。

定義3

體育旅遊依據這一標準可以將其劃分為四類:廣泛性,專業性,刺激性,民族性。

定義4

1992年,Hall先生給體育旅遊下的定義是:“為了參加或參觀體育活動,而離開日常生活範圍的、非商業性的旅遊.”並且特彆強調:“很多情況下,職業運動員參加沒有勝負的、純商業性的比賽
源自: 對體育旅遊理論的初步探討 《河北體育學院學報》 2002年 狄彩萍,李明
來源文章摘要:關於體育旅遊基本理論研究的滯後,已經成了影響體育旅遊發展的阻力,客觀的局限了我國體育旅遊的發展速度。基於此,本文努力吸取國外的研究成果,結合我國體育旅遊基礎研究的具體情況,從理論上對體育旅遊的基本概念、體育旅遊對地區經濟發展的影響和吸引體育旅遊者的主要因素等問題進行了探討。

定義5

從廣義上可概括為,體育旅遊是指旅遊者在旅遊中所從事的各種身心娛樂、身體鍛鍊、體育競賽、體育康復及體育文化交流活動等與旅遊地、體育旅遊企業及社會之間關係的總和
源自: 我國體育旅遊發展現狀與前景 《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科版)》 2005年 鄧文沖
來源文章摘要:我國體育旅遊已悄然興起,並且具有很好的前景。要發展體育旅遊必須與國家的旅遊事業結合起來,抓住2008北京奧運會機會,加大專業人才培養,加大體育旅遊資源開發力度,加強監督機制建設,適度超前發展。

定義6

所謂體育旅遊,是指旅遊者在旅遊中所從事的各種體育娛樂、健身、競技、康復、探險和觀賞體育比賽等活動與旅遊地、旅遊企業及社會之間的關係總和.(2)體育旅遊在當前社會中的地位。
源自: 體育旅遊與體育保健結合之淺析 《中國西部科技》 2005年 閆中波,王滿
來源文章摘要:通過體育保健與體育旅遊的結合,能夠解決因旅途疲勞而使旅遊者放棄旅遊,從而直接影響到體育旅遊行業的持續發展這一問題。因此,我們形成了體育旅遊與體育保健結合的構想,並對這一構想進行了分析。

定義7

體育旅遊是指旅遊者以參加或觀賞各類健身娛樂、體育競技、體育交流等為主要目的旅遊,比如森林旅遊、登山、攀岩、探險、參加體育比賽以及一些傳統的民族體育項目等。
源自: 我國體育旅遊業發展對策研究 《瀋陽體育學院學報》 2004年萬懷玉,朴勇慧,劉政軍,侯躍紅
來源文章摘要:採用文獻資料法、觀察法、訪談法和邏輯分析法,對我國體育旅遊市場進行初步探討,並提出提高體育旅遊產業的經營與管理水平、增強企業競爭能力等對策,力圖為我國體育旅遊產業的發展提供理論依據。

定義8

以後的體育旅遊定義不斷出現,所謂體育旅遊是指遊客以參與或觀賞體育運動項目為主要目的有組織的旅遊活動。

開發模式

資源型
資源型開發模式是指在依託自然資源、人文資源、民俗特色等優勢資源的情況下,對體育旅遊的開發,如滑雪、體育博物館、龍舟競賽等。

市場型

是在市場區隔的基礎上,依託市場需求進行產品開發,有專業的、大眾的、刺激的等針對不同職業、年齡特點的旅遊產品。比如,青年人對於旅遊的要求已經不僅僅滿足遊歷風景,而更多地尋求快樂、尋求刺激,如賽車、各種碰碰車、卡丁車的遊戲和比賽等。

創新型

創新型開發模式通過設計產品形象,滿足旅遊者的新奇異的需求,比如體育節事、特殊事件、拓展型體育訓練等。

其他模式

1.“旅遊+體育”的開發模式“旅遊+體育”的模式是指以旅遊資源為依託開發體育旅遊產品,即旅遊性體育,比如長城、黃河、五嶽等,對應的體育旅遊產品有登山、漂流、森林徒步等。2.“體育+旅遊”的開發模式“體育+旅遊”的模式是指以體育資源為依託,開發體育旅遊產品,即體育性旅遊,一方面以體育資源為依託開發旅遊產品,以體育活動帶動旅遊活動的開展,另一方面,利用體育賽事、節慶活動等吸引更多的參與者與觀賞者。如奧運會、世界盃足球賽等。3.專項型體育旅遊資源開發模式專項型旅遊資源開發模式是指以某一種體育旅遊產品為開發目標,將體育旅遊資源開發成唯一的旅遊吸引物,旅遊者的旅遊目的是針對吸引物而來的。如滑雪旅遊、高爾夫旅遊等。4.組合型體育旅遊資源開發模式組合型體育旅遊資源開發模式是指將體育與生態旅遊、文化旅遊等形式的其他資源相互配合,開展既觀光旅遊又參與體育活動。如垂釣等。5.附帶型體育旅遊資源開發模式附帶型體育旅遊資源開發模式是指在一般旅遊活動中附帶介紹體育知識,旅遊過程中觀看錶演或參加體育娛樂等,如摔跤、跳板等。
體育旅遊模式,它是以團結一項體育賽事展開的旅遊模式。例如,奧運會、世界盃足球賽、亞運會等體育盛會。人們往往為了親眼見證這一盛會,而前往觀看,同時,也在當地進行旅遊消費。又比如,每年定期興趣辦的NBA籃球賽、F1汽車賽、超級橄欖球賽、英超、溫網等一系列賽事,也吸引眾多體育迷們前往觀看,同時,在當地進行旅遊消費。事實上。在歐美成熟的體育國家,擁有這樣一句名言:“擁有一項賽事,就相當於擁有一個印鈔機”。這句話充分證明了體育旅遊贏利模式的成功。
做為一項新的贏利模式,體育旅遊一定會成為中國新的旅遊利潤增長點,同時體育旅遊新的項目切合點也將越來越多。

影響

北京奧運會對我國體育旅遊的影響:
奧運會的成功舉辦對舉辦國的體育旅遊發展有較強的帶動作用,總結各國經驗,結合我國體育旅遊發展現狀,我們認為我國後奧運體育旅遊發展優勢主要如下:
(1)先進的體育設施、良好的賽事組織管理能力及人力資源的提升為體育旅遊開展添翼。
(2)體育這種“積極的生活方式”也成為生活的主流,並影響著人們的出遊選擇,全民對運動的熱情是體育旅遊遊客形成的推動,。
(3)因奧運而開展的治安、交通、環境、衛生等方面的整頓,營造良好的旅遊環境,這是體育旅遊開展的保障。
(4)後奧運相關政策和措施也為體育旅遊的健康發展提供了條件。
2010廣州亞運會對廣東體育旅遊的影響:
廣州成功舉辦2010亞運會,為廣州乃至粵港澳地區的體育與旅遊產業在更深更廣的層面上展開合作、快速推動體育旅遊業的發展提供了一個極好的契機。  一、從時間層面上看,亞運會將推動體育旅遊業不斷升溫和可持續性發展。
二、從地域空間層面上看,亞運會將推動體育旅遊業實現區域聯動式發展。
三、從產業層面上看,亞運會將推動體育旅遊業的產業競爭力增強和素質最佳化。
藉助亞運會的契機發展體育旅遊業,是最佳化粵港澳地區乃至泛珠三角地區旅遊產業結構、提高區域旅遊素質和經營層次的一條良好途徑。
此外,亞運會對於廣東地區的旅遊創匯也會有直接的影響。
總之,體育旅遊業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亞運會的舉行對於推動廣州、粵港澳地區、泛珠三角地區乃至整箇中國華南地區體育旅遊業的發展是一個極好的契機,無論對於區域體育旅遊業的形象塑造還是旅遊產品與服務質量的提升都有極其深遠的意義。

負面影響

背景
體育旅遊的負面影響是中新網11月9日電 最新一期香港《紫荊》雜誌刊登北大光華管理學院名譽院長、教授厲以寧文章《中國不會出現“奧運後的滑坡”》指出,奧運會的舉辦可以成為中國經濟成長的一個轉折點,制度創新、技術創新、管理創新可以成為新一輪經濟成長的推動力。中國不會出現“奧運後的滑坡”。
厲以寧厲以寧
正文
奧運會的舉辦會給主辦國帶來巨大的商機,使經濟一度繁榮。但也有些曾經主辦奧運會的國家在奧運會結束後,經濟逐漸轉入蕭條,這種情況被稱為“奧運後滑坡現象”,或者“奧運泡沫的破滅”。對這個問題,我以前曾發表過簡短的看法。
這裡,我想詳細展開分析一下。
為什麼有些奧運會主辦國會出現“奧運後的滑坡”,大體上有以下三個原因:第一,奧運會本身是一種資源,利用這種資源可以創造財富。但正如一個資源型城市在資源枯竭後面臨的困境一樣,如果沒有後續產業的支撐是難以擺脫困境的。第二,奧運之前形成了投資高潮,這種高潮在奧運會結束後回落是正常的。關鍵在於國內是否出現新的投資熱點,而且這種新投資熱點足以繼續帶動經濟成長,否則投資回落而引起蕭條可能是持久性的。
第三,奧運會結束前的相當一段時間內,就業是增加的。奧運會結束後,除了一部分就業者會繼續留下來工作外,其餘大部分人將重新尋找工作,增大了就業壓力。
那么,中國在奧運會結束後,如果使經濟持續增長,新的投資熱點何在?支撐經濟持續增長的產業是哪些?就業問題如何解決?只有弄清楚這些問題,才能回答中國會不會出現“奧運後的滑坡”。
在奧運會結束後,中國不愁沒有新的投資熱點
中國經濟成長近幾年一直保持8%至10%的高速,經濟成長率是比較穩定的。為什麼能夠如此?首先,投資慣性的存在。一項大的工程並不是一年就能完成的。項目一旦啟動,就需要連續投資。政府在基礎設施方面的連續巨額投資,在帶動經濟成長中起了重要的作用。
其次,民營經濟正在以更高的速度增長。到二○○五年底,GDP中,民營經濟占50%,外資、港澳台資占15%,國有經濟和國家控股經濟占35%。預計到二○○六年底,民營經濟占GDP的比重將超過50%。“非公經濟36條”頒布以後,民營經濟繼續增長,看來已成大局。再次,城鄉居民的需求正在升級,民間需求開始走向多樣化,國內市場正在穩步地擴大。今後一段時間內,住房、休閒旅遊、教育、醫療、保健和包括汽車在內的耐用消費品的購買意願在繼續上升。最後,中國當下正面臨固定資產大規模更新,因為環保的要求更嚴了,降低資源消耗的任務更重了,如果不更新設備,企業競爭力將下降,甚至會被淘汰。固定資產更新將持續帶動中國經濟成長。
那么中國經濟的高速增長還能維持多久?據分析,7%—8%或更高一些的增長率大約可以到21世紀第一個“25年”結束,也就是再維持15—20年。理由是:中國正處於工業化中期。
由於中國仍處於工業化中期,距工業化的完成還有相當距離,因此投資任務還很大。東北老工業基地振興、西部開發、中部崛起,再加上東部沿海省份要率先實現現代化,都需要大量投資。可以說,當前的中國是一個大工地,到處都在建設,到處熱氣騰騰。
工業化完成的標誌是先進的成套裝備製造業的建立,中國在這方面還有較長的路要走。比如說,建立新廠要添置設備,已有的工廠要更新設備,決策者想到的是到歐洲、美國還是日本去買,而不是考慮在上海、瀋陽、天津去買。建立我們自己的先進成套裝備製造業將是投資的新熱點。
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同樣是新的投資熱點。什麼是新經濟?新經濟等於技術創新加上資本市場。資本市場的發展將大大推進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無論是新能源的開發、生物科技和新型材料的開發,還是新一代電子產品的研製,都會吸引大量投資,進而帶動經濟成長。
總之,中國不愁沒有新的投資熱點。在奧運會結束後,雖然特殊的、超常規的需求會消失,但後續需求會跟上。
奧運對現代服務業的影響很大,而且今後對中國經濟的影響力會持久存在。對於這個問題還可以作進一步分析。在奧運會製造的商機中,最重要的是兩類,一是體育競賽場館和設施的建築製造、安裝,以及交通設施的改善;另一個是現代服務業。在體育競賽場館和設施的建築製造、安裝以及交通設施的改善方面,應當體現最新科技成果,這將帶動有關行業的技術進步,從而不會因奧運會的結束而失去其對中國經濟成長的影響,這些影響會持久存在。至於現代服務業,奧運會的影響面更廣,而且今後對中國經濟的影響力會持久存在。以對金融服務的影響為例,在奧運會舉辦前和舉辦期間,中國銀行業有許多非利息收入業務,如銀行卡服務、門票代銷服務、貴金屬特許商品代銷服務和其它服務。這些服務的開展,可以把中國銀行業的服務水平提到一個新的台階。保險業服務同樣有這樣的進展。這些都將體現創新並對中國的金融業有持久的影響。
此外,對電子信息服務,對旅遊和銷售服務,對住宿服務,對餐飲服務的影響,也將持久存在。
在其它舉辦奧運會的國家曾經發生過的失業浪潮會不會在中國重演
前面已經提到,奧運會結束後,除了一部分就業者會繼續留下來工作,在新增加的就業之中,大部分人將重新尋找工作。那么,在其它舉辦奧運會的國家曾經發生過的失業浪潮會不會在中國重演?
首先,為奧運會體育競賽場館和設施的建築、製造、安裝以及交通設施的改善而施工的企業,在奧運會結束後會很快接到新的任務,職工會轉移到新的工地去工作。在這段時間內他們掌握到了新技術,能力提高了。在中國持續經濟成長的大環境中,他們是有工作可做的。
其次,金融服務和電子信息服務的專業人才顯然是不足的,因為這兩個方面的需求將隨著中國經濟成長而擴大。在奧運會期間這兩方面新增加的就業者,經過專業訓練並有了實際經驗,估計會繼續工作。
第三,奧運會結束後,旅遊、購物、住宿、餐飲的需求將回落,這些方面有可能發生就業人數減少的現象。但只要中國經濟持續增長,北京繼續成為旅遊熱點,那么對旅遊、購物、住宿、餐飲服務的需求不會長期低落,從事這些服務的人也會在原單位或新的單位找到合適的工作。
第四,比較難解決的是為奧運會建築的體育場館的閒置,以及由此引起的工作人員閒置問題。其實工作人員閒置的不會多,管理、保潔、保全總需要一些人。應考慮的是閒置下來的體育館能否繼續發揮作用。當然,短期內不可能再有像奧運會這樣大規模的競賽了。但一段時期以後,大型活動還是會有的。可見,只要多方設法,某些體育場館還是有可能被利用的。看來,奧運會結束後的失業問題不會那么嚴重,對此不必過分擔心。
不會出現經濟滑坡,不等於中國經濟持續增長沒有障礙
儘管以上談到了奧運會結束後中國不會出現經濟的滑坡,而會繼續保持高速增長,但不等於說在中國經濟持續增長的道路上沒有障礙。可以說,行業壟斷、政府職能遲遲未能轉換,農民收入增長緩慢、某些資源供給不足,以及環境難以承受經濟成長的壓力就是擺在持續增長道路上的五個主要障礙。
要消除這些障礙,依然有賴於改革的深化。改革是中國經濟持續增長的保證:行業壟斷必須打破。讓更多的民營企業進入過去不準進入的領域。政府職能要及早轉換。在政企關係中,政府要真正成為企業的服務者。為了切實提高農民收入,要著力於城鄉二元結構體制的改革,促進城鄉生產要素的流動和最佳化組合,增加對農村教育、醫療衛生、社會保障的投入。為了緩解某些資源供給不足的問題,首要的是改革現有的科技體制,要確認企業是自主創新的主體,要鼓勵創新投資,建立多層次的資本市場體系,通過創新來開發新能源,緩解資源供給不足問題。要使環境可以承受持續經濟成長的壓力,對地方政績的考核應轉向綜合考核,同時,對環境保護工作的監管應加強。

注意事項

七忌八要
1、忌走馬觀花,出來旅行目的是愉悅身心,增長見識,如果每到一地而不去細心觀察鑑賞當地的風土,則失去了旅行的意義。
2、忌行李過多,旅行時帶過多的物品是沒意義的,它是我們旅行的累贅。帶在身邊,行動又不方便;放在旅館,又不安全。所以我提倡一包政策:所有行李只須一個大背囊。
3、忌惹是生非,旅行的地點始終不是自己“地頭”,蠻勁、霸氣還是收斂點好。
4、忌分散活動,如果是一夥人去旅遊,最好不要各有各的節目,至少保持兩、三人的人數才分散活動。切忌單獨外出!
5、忌錢人分離,多個心眼,小心為上的好。
6、忌帶小孩,小孩子時刻需要大人的關照,使大人不能全身心享受旅行所帶來的樂趣。
7、忌不明地理,每到一地請先買份當地地圖,一可作走失時應急之用;二可留為紀念。
.1、要帶個小藥包,外出旅遊要帶上一些常用藥,因為旅行難免會碰上一些意外情況,如果隨身帶上個小藥包,做到有備無患。
2、要注意旅途安全,旅遊有時會經過一些危險區域景點,如陡坡密林、懸崖蹊徑、急流深洞等,在這些危險區域,要儘量結伴而行,千萬不要獨自冒險前往。
3、講文明禮貌,任何時候、任何場合,對人都要有禮貌,事事謙遜忍讓,自覺遵守公共秩序。
4、愛護文物古蹟,旅遊者每到一地都應自覺愛護文物古蹟和景區的花草樹木,不任意在景區、古蹟上亂刻亂塗。
5、要尊重當地的習俗,我國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許多少數民族有不同的宗教信仰和習俗忌諱。俗話說:“入鄉隨俗”。在進入少數民族聚居區旅遊時,要尊重他們的傳統習俗和生活中的禁忌,切不可忽視禮俗或由於行動上的不慎而傷害他們的民族自尊心。
6、要注意衛生與健康,旅遊在外,品嘗當地名菜、名點,無疑是一種“飲食文化”的享受,但一定要注意飲食飲水衛生,切忌暴飲暴食。
7、警惕上當受騙,當下社會上不存在著一小部分偷、詐、搶的壞人,因此,“萍水相逢”時,切忌輕易深交,勿泄“機密”,以防上當受騙造成自己經濟、財物上的損失。
8、周密的旅遊計畫,即事先要制定時間、路線、膳宿的具體計畫和帶好導遊圖(書)、有關地圖及車、船時間表及必需的行裝(衣衫、衛生用品等)。一份規範的旅遊保險也是出遊的一個必備因素,儘量不要隨便跟旅遊團買保險,對於自助游可自行購買短期出遊意外保險,找保險公司或者網上購買。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