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煊

馮煊,男,晉劇鼓師。生於汾州。他自幼就深受濃厚汾州文化的薰陶,早在上學時便學戲數折,13歲國小結業後即進入王思明票社學藝,1942年搭班“福勝園”戲班,跟隨老鼓師張懷禮學打梆子,繼承了該師為人忠厚、功底紮實、善於打動彈戲的特色。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馮煊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山西汾州
  • 出生日期:1926年
  • 職業:晉劇鼓師
  • 代表作品:《炮烙柱》、《伐子都》等
簡介,生平,

簡介

1943年張師傅參加晉綏邊區呂梁劇社,他又拜侯步高(綽號申公豹)老前輩為師,學習了侯師傅的打擊技巧和記戲純熟的特長。1946年又拜師於王德勝(小名寶二子)之門,學到王師傅謙虛、謹慎、以情擊鼓、文武戲均能適當處理的藝術特點。到太原後,“福勝園”戲班和“復興舞台”合併,1948年,王德勝師傅投奔晉綏邊區七一劇社,青年馮煊便擔任了復興舞台的鼓師。1949年4月太原解放,人民劇社接管了復興舞台,並改為光明劇院,後又轉為太原市晉劇一團,馮煊在該團繼續擔任鼓師。由於工作的需要,加之對家鄉的熱愛,1950年10月,馮煊加盟了一度名流薈萃、英才濟濟的汾陽鼓鋒晉劇團,並紮根於這片沃土,直至1974年退休。
在艱苦的從藝生涯中,青年馮煊追求進步、刻苦鑽研,集三師之大成、融三家之特長於一身,逐漸形成了自己打擊技巧獨到的藝術風格,20世紀50年代,他已成為紅極一時的出色鼓師。山西省晉劇院名琴師劉柱對他的藝術非常讚賞,曾說:“除太原等地的少數名鼓師外,馮煊是首屈一指的了。”對此,馮煊並不滿足,他謙虛地說:“沒有三位師傅的培養和教育,就沒有我的今天,我永遠不能忘記他們。就他們的高超藝術來講,我仍然是個小學生。”
在漫長的司鼓生涯中,馮煊先生淡泊名利,潛心藝術,曾打過367出劇目,其中較為出名的有《炮烙柱》《伐子都》等傳統戲283本、《梁秋燕》《山村供銷員》等現代戲23本、《美人計》、《滿江紅》等新編古代戲16本。

生平

在漫長的司鼓生涯中,馮煊先生默默耕耘、為人作嫁,曾為花臉王林山(牛頭黑)、王虎兒(馬虎黑)、王欏福(吃瓜黑),鬚生張美琴、史立世(老十六紅)、馬秋仙(筱果子)、郭雲山(十三紅)、韓俊山(十三紅)、馬玉樓,青衣梁小雲、花艷君、冀增海(一千三)、筱桂琴、張金枝(二奴奴)、李寶香,小生孫福娥(周瑜生)、鄭雅樓(三兒生)、閻寶生(醜兒生)、董小樓,小旦劉芝蘭、筱桂花、尹有生(曬鞋旦)、丁玉英(小電燈),丑角韓懷儉(瑪瑙醜)、楊崇義(雞毛醜)、高長義(二大頭),以及京劇武生劉武華、張樹桐、邱樹山、趙月樓、齊占福、任貴福等名角打過戲或長期同台合作,足跡走遍晉、冀、陝、內蒙古、寧夏,尤其在太原、晉中、大同、西安、石家莊、呼和浩特、包頭、銀川等地都有較大的影響。
馮煊先生對自己的藝術成就非但不保守,而且誨人不倦。1996年12月5日,在收徒儀式上他對弟子許合智曾說:“我們現在的風氣太好了。過去的風氣就不好,藝人們囿於‘教會徒弟餓煞師傅’的‘飯碗’偏見,‘寧給你二畝地,不教你一句戲’,尤其是絕活,就更是秘不示人了。我覺得應該提倡有藝術就為社會貢獻出來的精神,有些人明明自己手中的藝術不行,卻占著司鼓的位子不讓別人頂替,那還能引進藝術競爭機制嗎?”在從藝和晚年擔任汾陽戲校教導主任、校長期間,馮煊先生親手培養出了鼓師馮晉平(四子)、許合智,山西廣播電視總台衛星頻道《走進大戲台》晉劇首席樂隊中的二股弦青年演奏家尤建民、三弦青年演奏家趙恩柱和吳新生(笛子)、許晉山(大提琴)、李保康(晉胡)、張紹榮等一批出色的樂隊人員;此外,還有和連俊、王基琦、任玉根、任錫林、尤連生、趙乃革、和連秀、武承滿、李學傑、王愛明、武奎、任建新、王海虹、韓貴寶、龐錦榮、李征彪、張澤民等一批鼓師和演員,可謂桃李滿天下。
馮煊的妻子丁玉英(藝名小電燈)酷愛晉劇藝術,是有名的小旦演員,自年輕時就與丈夫志同道合、肝膽相照;女兒馮小平畢業於呂梁藝校,至今一直從事文藝工作;四子馮晉平深得其父真傳,現就職于山西省晉劇院;孫子馮志毅在爺爺的精心培養下,就讀于山西戲劇職業學院,真可謂梨園世家、英才輩出。
馮煊先生司鼓藝術的成就與特長在於:一是能吃透劇情;二是能把劇中人的性格特點、內心活動、人物與人物之間的關係,用合拍的打擊樂表現出來;三是熟悉演員的性格特點和他們在“四功五法”運用中的獨特之處;四是與演員、文武場音樂能相互照應,演出中能通覽全局,和諧、合拍;五是善於抓住劇情矛盾衝突,以司鼓帶動演員,使演員的技巧得到充分發揮;六是能打多種類型的劇目。唱功戲、做功戲、武功戲、文武帶打戲以至傳統戲、新編歷史劇、現代戲等都能打得揮灑自如、效果倍佳。綜其司鼓技巧,特點有四快,即眼快、耳快、腦快、手快,打重鼓剛勁有力,擊輕鼓清脆明晰,鼓點節奏明快,手法乾淨利落。
藝術上的卓越成就,使馮煊老早便成為汾州和三晉文藝界的優秀代表,享有“晉劇司鼓藝術一代宗師”的美譽,多次受到省、市各級部門的表彰。1986年、1992年在紀念毛澤東《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發表44周年、50周年之際,中共呂梁地委、呂梁地區行政公署、呂梁行署文化局、中共汾陽縣委、汾陽縣人民政府分別為他頒發了“忠誠黨的文藝事業”、“從事文藝工作30年,實踐毛澤東文藝思想做出顯著貢獻”、“優秀文藝工作者一等獎”等榮譽證書。“在目前健在的晉劇鼓師中,對晉劇傳統鑼鼓記憶最為豐富的,首推馮煊。”這是晉劇名家們對馮老的高度評價。是的,早在上世紀80年代,由省晉劇院著名鼓師陳晉元整理創作、在山西人民廣播電台多次播放的《花鑼套曲》就是取材於馮老親自傳授於他的“花二通”。為此,在1986年馮老花甲壽辰之時,省電台特贈先生“鼓聲繞三晉”金字匾,汾陽縣人民政府贈予先生“惠播藝苑”的牌匾;2005年5月,年近八旬的馮老再次被特聘為馬玉樓藝術學校藝術指導專家。在幾十年的藝術生涯中,馮老為晉劇藝術事業和藝術教育事業做出了傑出的貢獻。
如今先生年事已高,但仍記憶清晰,時常關心晉劇事業的發展,時常關心鼓鋒劇團的藝術建設,時常給予弟子和從外地慕名而來討教的鼓師、演員熱情的輔導和幫助,時常吟念文武場鑼鼓經、曲牌,腹中存有大量晉劇失傳和即將失傳的寶貴資料,先生常常慮及自己滿腹的藝術無人能全面繼承而將永遠泯滅。值得慶幸的是,先生高超的藝術成就現已引起了當地文化部門的高度重視,並將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被保護、搶救、挖掘。
出生:1926年,農曆丙寅年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