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唐(中國作家)

馮唐(中國作家)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3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馮唐,男,原名張海鵬,1971年生於北京,金牛座。詩人、作家、醫生、商人、古器物愛好者,2013第八屆中國作家富豪榜上榜作家。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張海鵬
  • 別名:馮唐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
  • 出生地:北京
  • 出生日期:1971年
  • 職業詩人、作家、醫生、商人
  • 畢業院校:協和醫科大學, Emory University
  • 主要成就:榮登2013第八屆中國作家富豪榜
    《人民文學》:“年度青年作家”
  • 代表作品:歡喜、十八歲給我一個姑娘、萬物生長、北京北京 、不二等
主要經歷,出版作品,文集出版,獲獎情況,生活寫作,談寫作: 我以前寫的不是自傳,談經歷: 親嘗大於耳聞目睹,談個人: 過好當下每一天,談北京與創作:,批判馮唐,馮唐金線,離婚傳聞,馮唐柴靜淵源,高曉松石康微博證實,寧財神闢謠,

主要經歷

出生於1971年5月,1998年獲中國協和醫學院臨床醫學博士學位,2000年獲美國艾默里大學GOIZUETA商學院工商管理碩士學位。
1990年-1998年就讀於協和醫科大學,獲臨床醫學博士,婦科腫瘤專業,美國Emory University Goizueta Business School 工商管理碩士。
曾就職於麥肯錫公司,從事舊時被稱為軍師、幕僚或師爺的工作。現居香港,曾為華潤集團戰略管理部總經理。
2009年7月-2011年5月任華潤(集團)有限公司戰略管理部副總經理(主持集團戰略部工作);
2011年5月-2011年10月任華潤(集團)有限公司戰略管理部總經理;
2011年10月,當選為華潤醫療集團有限公司CEO。供職於中國歷史最悠久的國企,為國效力,為自家稻粱謀。
2011年10月-2014年7月任華潤醫療集團執行長。
2013年12月5日,榮登“2013第八屆中國作家富豪榜”,引發廣泛關注。
2014年7月,張海鵬離任華潤醫療集團CEO和華潤集團戰略管理部總經理。
2015年9月1日,中信資本控股有限公司私募股權投資(PE)部門在香港宣布任命資深投資人張海鵬擔任高級董事總經理,主管醫療領域投資。

出版作品

已出版長篇小說《萬物生長》、《十八歲給我一個姑娘》、《北京北京》、《歡喜》、《不二》、《女神一號》,散文集《豬和蝴蝶》 《活著活著就老了》 《如何成為一個怪物》《三十六大》。詩集《馮唐詩百首
其中,《十八歲給我一個姑娘》、《萬物生長》、《北京,北京》為“北京三部曲”;子不語三部曲有:《不二》、《天下卵》、《安陽》(最後一部未完成)。《歡喜》是馮唐17歲的作品。
最新的隨筆名為《馮說霸道》系列,包括:審計重要、總裁首務、德先於才、古今帝師、古今名將、鼓勵異見、奇才難用、不與眾謀、業績至上等多篇。

文集出版

70後著名作家馮唐因“萬物生長三部曲”而被讀者熟知,其文集也將上市。文集共分五卷:萬物生長三部曲”——《十八歲給我一個姑娘》、《萬物生長》、《北京北京》,思想隨筆錄《活著活著就老了》和其青年時代小說作品《歡喜》。
馮唐
馮唐的小說語言清新,技巧圓熟,受到一批文學青年和知識分子的喜愛,也有不少人評價馮唐為當代文壇中的異類,在他的作品中經常是以一種充滿著物質性的口語方式在敘述,以一種綿密饒舌的喋喋不休給予寫作以豐富構成。除了寫青年的成長,馮唐小說還有一個潛在的主人公:北京。他的文字中,有關北京的路有兩個方向:一個是充滿著大大的拆字、汽水、防空洞、腳踏車的老北京;一個是被高樓大廈占據,面目全非的大都會。

獲獎情況

2005年,第三屆“茅台杯”人民文學獎,《浩浩蕩蕩的北京》榮獲散文獎;
2005年,憑藉當年的新作《十八歲給我一個姑娘》,榮獲第四屆“青年作家批評家論壇”年度青年作家;
2011年1月18日,第六屆風尚中國榜揭曉了23個獎項結果。年度風尚作家:馮唐;
2011年9月2日,《智族GQ》“年度人物MEN OF THE YEAR”頒獎典禮在京舉行,榮獲GQ年度專欄作家。
2011年12月12日,《人民文學》“未來20大家”TOP20榜首。
2013年12月5日,榮登“2013第八屆中國作家富豪榜”。

生活寫作

“作家”、“醫科博士”、“前麥肯錫合伙人”——這三種身份同時放到一個人身上,是不是顯得很奇怪?但在馮唐身上,這些得到了很好的融合,你可以在他身上找到這三樣工作的共性——敏銳,同時也能找到三樣工作在他身上體現出的不同東西。 日前,馮唐推出了個人文集,在他位於後海的私宅里,他接受了本報記者的採訪。剛剛過了40虛歲生日的他,說自己40虛歲的狀態是:生活是已知,寫作是未知。

談寫作: 我以前寫的不是自傳

馮唐因“萬物生長三部曲”而被讀者熟知。此次由萬榕書業推出的馮唐文集,共分五卷:包括萬物生長三部曲”——《十八歲給我一個姑娘》、《萬物生長》、《北京北京》,思想隨筆錄《活著活著就老了》和青年時代小說作品《歡喜》。
回頭看自己以前的作品,馮唐有一些很有意思的評價。比如他17歲寫的《歡喜》,到如今他說自己已經完全看不下去,但奇怪的是,他的兩三個特別重要的女性朋友卻很喜歡這本書。他認為《活著活著就老了》有幼稚的地方,但他認為這種幼稚就像紅酒一樣,不同的年份有不同的味道,因而年輕時的文字雖然幼稚但有獨特的味道。
馮唐描寫的故事被不少讀者當做是馮唐的自傳故事,因為書里的人物經歷或者生活的場景總是和作家本人很接近。但馮唐否認了“自傳”的說法,“不是自傳,因為這四個長篇小說寫的不是本我,本我從來就沒怎么變過。這是通過一個本我最熟悉的人物,描寫一批人物,一個人類必經的發育階段,一個地域,一個時代”。
因為他的小說多以北京為背景,所以不少人愛拿馮唐的小說與王朔石康以及孫睿的做比較。
馮唐認為,王朔在文學史上會有地位,百年後一定有人看,“百年後看王朔的人會比看老舍的人多,會比看阿城的人少。王朔性情、見識、語言都有,可惜了,讀書太少。”
他看過石康的《晃晃悠悠》,認為石康挺努力的,簡單,坦誠,執著,有理想,難得的健康。但他認為,這些人的作品中有同一個問題,作品的時代感太強,讀者可以通過不同的作品看出不同時代的北京,“而我做的是打造出一個橫截面,把一層層沉澱下的東西展示給讀者”。

談經歷: 親嘗大於耳聞目睹

馮唐是醫學專業出身,又去美國學了工商管理,後來還當了麥肯錫的合伙人,同時還寫小說,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他的人生會有那么多的轉變?他笑著說:“我想是因為我比較好奇,人生苦短,不再貪戀原地。”而這些經歷和背景對他的寫作也帶來了一些影響。他說:“醫學是我針對人類寫作的素描。其他各種工作經歷讓我碼字有源頭活水。親嘗大於耳聞目睹。” 他認為自己寫小說的很多能力也來自在其他領域的鍛鍊。“很多長篇小說寫得爛,是因為作者的控制能力差。寫小說需要很強的邏輯能力,我剛剛進入麥肯錫工作的時候,導師每天一定要問我一個問題:今天是你在控制局面嗎?我的工作決定我必須經受很多這方面的訓練。你看現在的很多小說,前100頁讀起來還可以,再往下看,就感覺作者撐不下去了。”
有不少人評價馮唐為當代文壇中的異類,在他的作品中常以一種充滿著物質性的口語方式來敘述,以一種綿密饒舌的喋喋不休給予寫作以豐富的構成。對這種觀點,他並不在意。“我覺得我是正統,我是在嘗試接續司馬遷、《世說新語》和張岱的文脈,並試圖探索漢語的極限可能。如果說我是異類,是因為現在這個文壇是異類。”
有意思的是,馮唐自己身處商界,但他從不寫當下流行的商戰小說。他認為人手一本的書一定有問題。“雖然不能說流行的東西沒有價值,但要想達到所謂的流行,作者必須要迎合了很多東西。每個人擅長的東西不一樣,我還是去寫適合自己的東西吧。我只想做一個在一定範圍內有影響的暢銷書作家。”

談個人: 過好當下每一天

不久前,馮唐度過了自己40虛歲的生日。到了這種“周年慶”,人總是容易有不少感慨,而馮唐的感慨是終於認識到自己老了。“勞動節的時候,我回北京大學參加入校20年的活動。那天,我明顯感覺自己老了,以前真沒這感覺。”他說,因為自己工作忙,從沒時間考慮這些,而且因為面嫩,別人都以為他年齡不大,剛工作的時候還因為這個吃過虧。“走在校園裡,看到那么多學生,才意識到自己到年歲了。我們這300多名同學聚在一起,而有的人已經死了,有的人退休了,還有的人進了監獄。” 馮唐說,如果說自己30歲的時候對很多還是未知的狀態,他認為40歲的自己更多的時候是已知的狀態。“該經歷的,以前也都經歷得差不多了。這個時候的我,不會再去追求什麼大東西了,過好當下的每一天更重要。以前自己捏著鼻子幹的事情現在是肯定不會做了,憑什麼讓我乾啊!”
談到40歲的創作心態,他說過去那10年是擠時間創作,不管寫得好不好,都是有感而發,否則沒那么大動力搞創作,早去乾一些世俗的事情了。之後他在嘗試更多探索。 “寫作從20分到95分相對容易一些,之後再想奔著100分就特別難了。可以說,揀起來的工作我做得差不多了,之後我想看看能否還有更多的文學可能性。”眼下,馮唐已經有了新的創作計畫,他說自己將“借屍還魂”,通過歷史小說表達一些自己內心的東西。

談北京與創作:

北京是馮唐的出生成長、“陽光燦爛日子”的地方,北京也是馮唐眾小說發生所在。馮唐說“北京對於我有特殊意義。今天的北京對於我是初戀,火星,根據地,精神故鄉。年輕時候的經歷是一輩子的養料。”對於將來的寫作,他也會創作北京以外的作品。
相對而言,1970年代出生的作家無論在市場上和評論界的影響都稍遜於1980年代和1960年代的作家,我們也很少能聽到他們的響亮聲音。“按年代十年一撥歸類作者是個非常偷懶的做法。”馮唐說,“至於1960年代作家,沒覺得他們有什麼了不起的文學成就和對漢語的巨大貢獻,看到更多的是在個人經濟壓力下的擰巴和放棄原則。至於1980年代作者,更多是作為社會文化現象而不是文學現象,現在的名聲是現世的名聲,不能維持百年。”
除了小說外,馮唐還創作了大量雜文,有許多讀者甚至認為馮唐的雜文比小說更有趣,馮唐顯然對這樣的評論有稍許“不滿”,“說我雜文比小說好的人不懂小說。其實我是寫詩的,我的詩寫得最好,比雜文還好。寫小說是我的生命的光和目的,對於我意味著長生不老。”

批判馮唐

馮唐的寫作回到了小說藝術的源頭:軼聞趣事和對世界的偏僻看法。他的《十八歲給我一個姑娘》等作品是對小說之“小”的求證——從細節出發,從個人經驗出發,發現、想像和改寫事物之間的關係和意義,並與讀者分享秘密。馮唐的語言有背景、有來歷,他相信語言是人類經驗之豐饒、心靈之深微的最後見證,他將漢語的古典傳統熔鑄於鮮活的現代口語,發展出神采飛揚、輕逸剽捷、機鋒閃爍的獨特聲音。他的寫作特立獨行,具有與中國小說藝術主流不同的思維方向,拓展了中國小說的藝術空間。
網路上寫小說的,我看下來的,唯一能稱得上是好小說的,是馮唐的《萬物生長》。可惜去年年底我才看到,之前我看了他的《十八歲,給我一個姑娘》,當然也不錯,可是和《萬物生長》相比就差多了。《萬物生長》里有大宗師氣象,蘊藏有無限可能性。就是說,你看完以後,知道他大約達到了什麼一個高度,以及在那么一個高度可能發生些什麼。——和菜頭

馮唐金線

“馮唐金線”這詞兒,來源是他關於韓寒“代筆門”寫的文章《大是》。他在文中寫道:“文學的標準的確很難量化,但是文學的確有一條金線,一部作品達到了就是達到了,沒達到就是沒達到,對於門外人,若隱若現,對於明眼人,一清二楚,洞若觀火。“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雖然知道這條金線的人不多,但是還沒死絕。這條金線和銷量沒有直接正相關的關係,在某些時代,甚至負相關,這改變不了這條金線存在的事實。君子可以和而不同,我的這些想法,長時間放在肚子裡。”
連李銀河都在用“金線”比量王小波:“昨晚與馮唐相聚暢談,他對小波文字的評價我一開始看了覺得有些不舒服,但是我知道在他心目中小波的文學是上了他心中的那條‘金線’的”。

離婚傳聞

網友爆料作家馮唐為了央視攝影師知名主播柴靜和妻子離婚,後編劇寧財神跳出來予以闢謠,稱馮唐和柴靜只是普通朋友,傳聞純屬無稽之談。
而2012年11月1日下午4時,馮唐好友高曉松也發微博證實馮唐婚變了,他透露前晚和馮唐喝茶,並稱其為“新晉鑽石王二小馮唐”,讓“文藝女青不要放過這個人”。

馮唐柴靜淵源

據悉,柴靜曾在2010年12月號的《GQ》中文版上撰文《雜種馮唐》,以頗為感性的筆觸敘述了自己眼中的馮唐,洋洋灑灑10個部分的文字,可見對馮唐的了解相當深,“他本質上不是一個把女性當成獵物的人,甚至有點崇拜之情,不可能輕慢或者褻瀆。就他這樣的,談個戀愛分個手都糾結個十年八年,稍下點雨就要寫幾句詩內心才平靜,一輩子跟自己左纏右斗,也就是個場面花哨。有次飯局上,有個姑娘跟他同來,頭髮臉蛋黑白分明。”“他說他喜歡的女的從沒變過。都是一個類型,都滿強的,用他的話說像剪刀一樣氣勢洶洶的強,知道自己在乾什麼,‘不會兩天沒理,一回身發現已經上吊了’····兩人還是要愛過,就算成了灰,也是後來婚姻的基礎。”此外,在柴靜的筆下,也曾有過關於馮唐妻子的報導:“素顏、背著解放軍包、極聰明、有趣。”馮唐與柴靜二人是相互為對方的才情所吸引。
高曉松石康微博證實馮唐婚變高曉松石康微博證實馮唐婚變

高曉松石康微博證實

2012年10月29日,作家石康發微博:“在我眼裡,中國目前的成功分子,從王石到馮唐都算上,都在通過搞離婚來補課,是中國欠他們的,在他們年輕時,應得到的是大量姑娘及損友兒,他們在青春期不聽搖滾而拿上班或考托當奮鬥,他們差不多一生都在垃圾堆里搞裝修,令人傷感的是,已沒用了,他們全被騙了,因錯過太多與時間相關的優美的事情。”間接證實馮唐離婚的訊息。
馮唐(中國作家)
緊接著,2012年11月1日下午4時,馮唐好友高曉松也在微博證實了此事,他透露前晚和馮唐清茶代酒敘四十人生,共同認定二事:“1.小機率事件每人每生會攤到一件且只攤到一件;2.該立遺囑了。文藝女青不要放過這個人……”

寧財神闢謠

2012年11月1日,寧財神在微博表示,馮唐與柴靜在一起是假訊息。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