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鞍(四川省南充市下轄鎮)

馬鞍(四川省南充市下轄鎮)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4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馬鞍鎮位於四川盆地東北部低山與川中丘陵過渡地帶,南充市東部,新政鎮東北部,屬典型的淺丘陵地區。介於東徑106°52′北偉31°29′之間。是儀隴縣東部經濟、政治、文化活動中心。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馬鞍鎮
  • 外文名稱:Maan Town
  • 別名:馬鞍
  • 行政區類別:四川省南充市下轄鎮
  • 所屬地區:中國華西
  • 下轄地區:文興、琳琅
  • 政府駐地:南海路
  • 電話區號:0817
  • 郵政區碼:637631
  • 地理位置:介於東徑106°52′北偉31°29′之間
  • 面積:50.33平方千米
  • 人口:39936人(2008年)
  • 方言:西南官話
  • 氣候條件:亞熱帶季風氣候
  • 著名景點:琳琅山風景區
  • 機場:高坪機場
  • 火車站:南充站
  • 車牌代碼:川R
  • 交通狀況:農村改建村社道路151.6公里
地理位置,交通狀況,風景名勝,琳琅山風景區,老街“五宮一廟”,朱德故居,文化藝術,馬鞍農業,基礎建設,發展戰略,

地理位置

馬鞍鎮位於四川盆地東北部低山與川中丘陵過渡地帶,南充市東部,新政鎮東北部,屬典型的淺丘陵地區。介於東徑106°52′北偉31°29′之間。是儀隴縣東部經濟、政治、文化活動中心。距老縣城(金城鎮)34公里、新縣城(新政鎮)60餘公里、南充市130餘公里、巴中市110公里。東臨柳埡鎮;南與楊橋、石佛鄉接壤;西靠周河鎮;北依福臨鄉和巴中市群樂鄉,幅員面積50.8平方公里,轄26個行政村,2個居委會,總人口3.7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2萬人。馬鞍鎮又是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軍事家、中國人民解放軍的締造者朱德同志的故鄉。
四川省南充市馬鞍鎮

交通狀況

建成鎮通村油路、水泥路167.7公里,農村改建村社道路151.6公里,馬鞍融入南充2小時、成渝5小時經濟圈,基本解決了馬鞍人民的“出行難”問題。

風景名勝

馬鞍鎮稱之為“西部第一客家古鎮”,集鎮形成於明末清初,馬鞍鎮是朱德總司令的的故鄉,是全國100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有AAAA琳琅山風景區和老街“五宮一廟”、紅九軍政治部遺址。
清康熙年間(1662—1722),湖廣移民馬鞍落戶者漸多,在侯家梁一座形似馬鞍的山腳下建場,因之名為馬鞍場。馬鞍場東鄰柳埡、義路兩鎮,與張思德故居隔山相望。南接楊橋、石佛兩鄉;西鄰周河鎮;北連紅軍旅長陳光弟烈士的家鄉福臨鄉和巴中的群樂鄉。全鎮幅員面積28平方公里。鎮西北多山,最高山為三墩坡,海拔617.9米,次為三星寨,均源於大巴山脈,經鐵山、八廟坪、煙洞山南下。鎮西的琳琅寨與三星寨隔河相望,兩山支脈縱橫交錯,地勢凹凸不平;南有順天庵、董家梁。

琳琅山風景區

琳琅山風景區是一個神奇的國家AAAA級原生態風景區,核心面積2.94平方公里。有森林面積1469畝,水面493畝。風景區四季分明,氣候溫和,朱德同志紀念館、朱氏祠堂、朱德誕生地、朱德父母故居、朱德故居、朱德父母墓地、丁氏莊園等景點分布其中。
琳琅山風景區包括22個自然景觀和21個自然景觀,人文景觀突出“名”和“絕”,自然景觀突出“奇”和“秀”。琳琅山山勢雄偉,遍山蒼松翠柏,中峰突兀,五條小山樑均勻向五個方向延伸,鳥瞰此山,恰似一枚碩大的五角星,所以人們稱琳琅山為五星琳琅山,是景區內七大自然奇觀之一。無獨有偶,剛才大家參觀紀念館時是否還記得一根橫斷面呈紅五星的楊樹枝,這是從朱德在延安時手植的楊樹上摘下的枝條。如此巧合,不得不叫人張開想像的翅膀去遐想其中奧謎。

老街“五宮一廟”

即:文昌宮、禹王宮、廣聖宮、龍母宮、萬壽宮、關帝廟,均是清朝道光,鹹豐年間修建的歇山式穿逗木結構建築,建築物之間設封火牆,街拱門設計嚴謹、工藝精細。古街區猶若一條巨蟒橫臥在馬鞍山下。老場街道狹窄,蜿蜒曲折,古樸清雅。沿街南北兩端,各有廟宇一座,北端是三層重檐式的張爺樓(已毀),相傳此樓為紀念蜀漢劉、關、張桃園結義中的三弟張飛的功績而修建的。穿過張爺樓行約50米,則見四堵突兀壁立的封火牆,每牆只有三丈來高,兩牆之間分別建有湖南會館和廣東會館,湖南會館建有“禹王宮”、廣東會館建有“龍母宮”。每堵風火牆下的中部,有一圓拱形石門,街道從石門中穿過。場南端是關帝廟,是後人為緬懷蜀漢昭烈皇帝劉備的二弟關羽而修建的。關帝廟左側是一道是後人為緬懷蜀漢照烈皇帝劉備的二弟關羽而修建的。關帝廟左側是一道柵欄形的木門,越過此門,步入場尾小巷,是通向騎龍場的路徑。從關帝廟向左轉走入另一條小巷,便到了江西會館,又名“萬壽宮”,這是一座清工晚期建造的會館,廟堂合一的建築。這些建築都是歇山式穿逗木結構,設計嚴謹,工藝精細。整個古街區長約500餘米,建築歲月以清代為主,材質以木結構居多,兼有石材和土築牆。

朱德故居

朱德故居紀念館坐落在儀隴縣馬鞍鎮琳琅山下。距縣城36公里,為清嘉慶末年修建的三合院農舍。朱德故居紀念館於1978年12月13日經中共中央批准興建,1982年8月1日落成開館,鄧小平同志親筆題寫了館名。1988年,國務院公布朱德故居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全國100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且又是“西部第一客家古鎮”。隨著琳琅山風景區的開放,集鎮更進一步快速發展,各種商業基礎設施配套齊全,到此參觀、旅遊者駱繹不絕,餐飲業生意興隆,以小南海大酒店、天馬大酒店、清和大酒店、和平大酒店、帥鄉農家樂等為代表的餐飲業每天門庭若市。全鎮從事第三產業人員達1800人,外出務工經商人員4938人,第三產業收入占總收入的35%,第三產業已成為農民增收的重要支柱。

文化藝術

馬鞍場鎮的文化活動,從民國十九年(1930年)建立民眾教育館開展文體活動開始,一直很活躍。解放後可分為三個時期:第一個時期是1950—1966年,這一時期活動主要是幾個客家會館的廟會、節日燈會、川劇坐唱、龍燈獅舞、外來劇團演出,看“西洋鏡”等為主。第二個時期是“文化大革命”十年至1985年。文化大革命十年中,紅衛兵組織革命文藝宣傳隊,唱“語錄歌”,跳忠字舞,排潰樣板戲。廟會、燈會、龍燈獅舞、川戲坐唱等被視為“四舊”而被迫停止。文化大革命後至1985年,文化活動處於恢復調整階段,這一階段主要是電影,節日學校、單位短小節目演出。第三個階段是1985—2002年,尤其二十世紀九十年代,是場鎮文化發展的最好時期。

馬鞍農業

馬鞍鎮是以農業生產為主的鄉鎮,鎮域農作物以水稻、小麥、玉米、紅苕為主,經濟作物以花生、生薑、無公害蔬菜為主,尤其以鐵山、沙溪、川石等十多個村萬畝花生暢銷省內外。鎮域土壤肥沃,有思德水庫德灌溉設施條件,適宜農業的長足發展。馬鞍鎮為傳統農業鎮,農產品種類豐富,城郊農業特色初具。以“米業、果業、牧業、菜業”為主的“四業”經濟得到持續發展。馬鞍鎮狠抓產業培育,緊緊抓住國家農業部在儀隴縣實施糧食豐收工程和科技入戶示範工程契機,穩定糧食播種面積、大力推廣科學技術、不斷最佳化產品結構,重點抓好優質糧油、生豬、果品、兔業和勞務開發五大主導產業,全年糧食總產達6500噸、油料總產達400噸、畜牧總收入達2300萬元,全年新培訓勞動力2500人,新增就業2375人,先後向韓國、阿爾及利亞等輸送打漁工、建築工19人,全年勞務收入0.6億元,較好地實現了年初的目標任務,榮獲2006年度全縣農村經濟工作二等獎。

基礎建設

馬鞍鎮交通條件十分方便,儀平(儀隴—平昌)、瀠馬(南充市瀠溪鎮—馬鞍鎮)公路在馬鞍鎮交匯,又是連線儀隴東部的橋樑,也是連線川陝革命老區的樞紐。全鎮公路總里程167.6公里,縣幹道16公里,其它均為鄉村公路,全鎮26個行政村村村通公路,晴雨暢通。境內有1個變電站,即10000千伏安容量,全鎮通電率達100%,戶通電率達100%,程控電話安裝達1793戶,占全鎮總戶數的15%,已實現村村通電話,每4人就有1部手機,光纖電網有線電視已覆蓋全鎮,有線電視入戶率達85%,街道安裝300餘盞路燈,栽植綠化樹木1000株,街道綠化達100%,鋪設彩色地磚26000平方米,設立垃圾箱120個,建排污、下水道4.5公里。

發展戰略

圍繞“紅色旅遊城鎮、生態農業園區、商貿集散中心”為目標,建設“開放、文明、富裕、和諧”的新馬鞍。
強化四大產業——以“獺兔”為主的牧業,以優質大山香米和優質水果為主的觀光農業,以無公害蔬菜為主的綠色食品業,以紅色文化和客家文化為主的旅遊業。
突出實施四大工程——新農村建設,勞務輸出、琳琅山風景區建設,商貿中心建設;按照“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要求,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
經濟發展目標:到2010年,全鎮GDP(國內生產總值)達到1.7億元,年均增長速度保持在13.5%以上,在2005年的基礎上翻一番,人均GDP達到5000元,農業產業化帶動農戶面達到70%以上,城鎮化率達到30%以上。
社會事業發展目標:提高科技套用創新新能力,進一步發展教育事業,鞏固九年制義務教育成果。挖掘、培育鄉土文化,豐富民眾文化生活和提高文化產業增加值,加強公共衛生、農村衛生服務體系建設,逐步完善城鄉公共服務設施,環境保護與生態建設進一步改善。到2010年,全鎮總人口和人口自然增長率分別控制在5萬人和2‰以內,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民人均純收入分別達到12000元和4000元以上,森林覆蓋率達到40%以上。民主法制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取得新進展,構建和諧社會取得新進步。
南京市六合區馬鞍鎮
【基本情況】 馬鞍鎮位於六合城區西北郊,總面積131平方公里,戶籍人口4.8萬人,轄11個行政村、2個社區居委會,181個村(居)民小組。馬鞍水陸交通便利,寧連、205國道、金江公路、西部幹線和寧啟鐵路穿境而過,滁河、八百河流經該鎮,寧啟鐵路客貨運站、城北汽車站坐落境內,具有靠城、靠路、靠水、靠站的獨特區位和服務主城的特殊功能。
【經濟和社會發展概況】 2008年,全鎮新增各類註冊企業56家,新開工項目30餘個,技改項目50多個,重點項目全年新開、竣工5個。年內爭取省市區高效農業項目6個。全年投入30萬元,改建維修全鎮滁堤排澇泵站和劉陸、黃趙、平山乾渠等一批小型抗旱泵站。實施河道疏浚和河塘清淤土方20萬立方米,完成勤豐、練山、黃趙3個村的水源工程任務。總投資580萬元的將台、中心兩座泵站改建工程基本完成土建安裝工作。完成第一次全國農業污染源普查工作。“綠色六合”造林面積75公頃。做好環保、安全生產等工作,強化安全環保意識宣傳教育,通過市級環境優美鎮驗收,並完成質量興區等工作任務。按照教育布局調整規劃,撤銷劉陸、五星兩所國小。城西幼稚園轉為公辦。全年新型合作醫療參保人數為38406人,參保村組覆蓋率96%,報銷醫療費用320萬元。強化計畫生育基礎工作,嚴格控制計畫外生育,穩定低生育水平,摘掉全區“重點管理街鎮”帽子,進入二類計生管理街鎮,鞏固計畫生育率、全鎮計畫生育率達98.7%。認真做好殯葬改革工作,火化率達100%。豐富民眾文化體育生活,全年新增有線電視用戶702戶。全年投入110萬元,成立一支由52名專職保全組成的專職巡防隊伍,順利完成“迎奧運、保平安”綜治宣傳月活動,平安創建綜合評分位列全區前列。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