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馬鞍

蒙古馬鞍

鞍馬藝術是蒙古族馬文化不可或缺的內容之一。蒙古族製作馬鞍和裝飾馬鞍的歷史十分悠久。中國大學問家王國維先生曾讚美說:“其鞍轡輕簡以便馳騁,重不盈七八斤。鞍之雁翅前豎而後開,故折旋而不膊不傷。鐙圓故足中立而不偏,底闊故靴易入綴。鐙之革手揉而不硝,灌以羊脂,故受雨而不斷爛,闊才一寸長不逮四總,故立馬轉身至顧。”(《黑韃史略箋證))這說明蒙古族自古以來就善於製作馬鞍,善於裝飾馬鞍。所以《多桑蒙古史》中也說,蒙古人的馬鞍具有裝飾美化的傳統,而且通常都用白銀雕鏤出各式各樣的花紋。 蒙古族馬鞍的基本形制,可分為方腦(前橋)鞍和尖腦鞍兩種,其中也有大尾(後橋)式和小尾式的區別。如今草原上的匠人能製造出十分合體的馬鞍,不但主人騎著舒適,連馬也會感到舒服。有些上講究的馬鞍子,都要作各種裝飾,刻制各種花紋圖案,鑲嵌骨雕或貝雕,也有用景泰藍裝飾的馬鞍。馬鞍其他部位也都加以美化,如軟墊、鞍橋、鞍韂、鞍花等,還有轡頭上的鼻花和腮花等銀飾件,更顯得華麗奪目。其製作工藝精美,是罕見的藝術品。好馬配好鞍,勝過龍駒。這是蒙古族悠久的馬文化結出的碩果之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蒙古馬鞍
  • 類別:遊牧文化
  • 性質:鞍轡
  • 所屬:蒙古族
  • 分類:鑲鹿骨影子木馬鞍(王爺鞍)等
  • 形制:方腦(前橋)鞍和尖腦鞍
鞍馬文化,歷史演變,

鞍馬文化

馬鞍:馬背上的文明與雄風
蒙古民族素有“馬背民族”的譽稱,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蒙古民族馬文化與能征善戰的蒙古人民一同載入史冊。如果說北方草原是蒙古人的搖籃和天下,那么駿馬就是蒙古人打闖這片天下的主要工具。
蒙古人離開馬背,猶如鳥之失翼,車之折輪,英雄沒有了用武之地。馬鞍,這一偉大的發明,將英雄與駿馬緊緊地連在了一起。它使得蒙古民族躍上馬背,造就了所向無敵的生產力和戰鬥力,取得了震撼世界的輝煌戰功。因此,在遊牧文明的歷史與光榮里,馬鞍寫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在古代,馬鞍的優劣,甚至能無聲地體現主人的身份和地位。這種濃厚的社會氛圍和歷史傳統,自然地孕育了博大的鞍馬文化。

歷史演變

在成吉思汗陵旅遊景區蒙古歷史文化博物館,206副馬鞍及配套鞍具秩序井然地陳列著,吸引著無數關心熱愛蒙古文化的遊客。這206副馬鞍集中體現了馬背民族歷史文化的精深內涵,不僅極大地豐富了文物藏品,而且提出了新的研究課題,為蒙古民族的鞍馬文化做出了精彩闡釋。
古老的岩畫和歷史研究已經證明,早在1萬年前,人類剛剛進入新石器時代,就開始馴養野獸,把它們變成自己的牲畜和騎乘。那時候還沒有鞍轡,牧人或者獵人都是驏騎。到了公元前300年左右,匈奴的騎兵和馬鞍已經相當精良,趙武靈王靠著學習匈奴,胡服騎射,富國強兵,成為一方霸主。博物館收集的馬鞍具中,就有匈奴時期的青銅馬鐙,年代久遠、價值珍貴。當然,那個時期的馬鐙以實用為主,製作工藝還相對簡單。
論起工藝,收藏的清代馬鞍個個可謂藝術品。隨著金屬工藝的發展,清代時製作馬鞍的技術也發達起來,用金銀銅等金屬製作的馬鞍越來越多,有些馬鞍專門為滿足統治階級的奢侈生活,屬於“豪華型”,不僅質地考究,工藝精湛,而且造型多樣,民俗圖案也豐富多彩。其中非常有代表意義的“蒙古王爺福晉對兒鞍”是博物館典藏的精品,在“察罕蘇力德杯”首屆蒙古民族馬文化博覽會中經資深專家評審,以其“典型的、完整的蒙古貴族鞍馬文化內涵、考究的工藝”榮獲馬具一等獎。
其中王爺鞍為“鑲鹿骨影子木馬鞍”,胎木採用百年樹根,經過常年河水反覆浸泡、晾乾後,手工雕刻而成。正面以鹿骨鑲嵌成一對蝙蝠和一枚銅錢花紋,蘊含“福在眼前”的美好祝願,前後16根皮質鞘繩更使整個馬鞍彰顯貴族風範;福晉鞍為“掐絲琺瑯彩馬鞍”,整體以孔雀藍掐絲琺瑯工藝包裹璀璨奪目,不漏一隙木胎,正面紋飾很有意境,是喜鵲安然棲於梅樹之上,寓意“喜上眉梢”。
馬鞍對蒙古民族來說不僅是騎馬的必備之物,而且是騎手和馬的重要裝飾物,已形成獨特的裝飾藝術。博物館收藏的這批馬鞍中,就質地而言,主要有景泰藍、鯊魚皮、黃白銅、影子木和鐵質;從工藝上區分,有掐絲琺瑯彩、骨質鑲嵌紋、鐵錯金銀銅、鯊魚皮彩繪;就民俗圖案來講,有萬壽無疆、五福捧壽、平平安安、節節高升等等。
而在形制上,博物館根據不同的地域和背景收集了多種多樣的馬鞍,大尾鞍、小尾鞍、鷹式鞍、人字鞍等;又因為蒙古民族早期信仰薩滿教,元代以後普遍信仰喇嘛教,所以館內薩滿鞍和喇嘛鞍都有展示;而從用途上看,又可分為生活鞍、牧放鞍、狩獵鞍、儀禮鞍等等,不一而足。
馬鞍禮俗與蒙古文化
那么,博物館為什麼會對206這個數字情有獨鐘呢?馬鞍是206副,油畫是206米!原來,這一數字取自1162年成吉思汗出生至1368年蒙古統治者結束元朝統治政權、退居漠北的206年之意,蒙古民族在這206年間創造了其最輝煌的歷史,也使中華民族的歷史出現了耀眼一幕。
很多人不知道,蒙古民族還有獨特的馬鞍禮俗。蒙古牧人做好一副稱心如意的馬鞍,就像漢族農民得到一塊沃土一樣,是件非常愜意和隆重的事。為了做一副滿意的馬鞍,蒙古人甚至要準備許多年。普通牧民較好的馬鞍,能抵上幾頭帶犢乳牛、帶駒騍馬的價格。而每當他們做成一副好馬鞍的時候,就要選擇良辰吉日,把左鄰右舍和親戚本家請來,大擺宴席,加以祝讚。
據有關專家學者介紹,這206副馬鞍,是目前國內外收集蒙古式馬鞍最多、最好的博物館,堪稱世界之最。可以說,蒙古民族是遊牧文化的集大成者,馬鞍是蒙古文化的有機組成部分,也是蒙古人尊崇的重要物件,所以收藏、研究馬鞍是領略馬背雄風的直觀方式,也是展示弘揚蒙古文化的大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