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蹄筍

馬蹄筍

馬蹄筍(別名:Bambusa oldhami)屬禾本科竹亞科莿竹屬叢生竹種,為合軸型叢生竹的筍用竹,是中國南方優良的筍、材兩用竹種,因其筍形似馬蹄,故稱“馬蹄筍”。其口味清爽、營養豐富,具有清涼解毒、美容保健等保健價值。 上市時間為每年6—10月。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馬蹄筍
  • 拉丁學名:Bambusa oldhami
  • 別稱:綠竹筍、麓筍、綠筍
  • :植物界
  • :禾本科
  • 亞科:竹亞科
  • :莿竹屬
生長環境,分布範圍,主要價值,植物學史,種苗來源,栽培技術,生產加工,產品形式,採收周期,加工工藝,效益,家常做法,

生長環境

1、地理位置:
(1)經緯度:樟湖溪口村位於閩江中游北岸,南平市東南部,上連順昌,下接閩清,地理位置是東經118°36′54″—118°37′50″,北緯26°25′54″—26°26′45″,總面積201平方公里,海拔高度為65米—1096米。
(2)土壤:土壤以黃黏土黃紅壤為主,種植馬蹄竹區域的土層深達1米以上,機械組成為中壤質,結構稍緊密,肥沃中等,有機質含量在0.04—2.4%,含氮0.002—0.063%,速效鉀2—90PPm,速效磷少在10PPm以下,PH值5.5,土壤含水量1.6%,適宜馬蹄竹的生長。
2、氣候
(1)氣溫:溪口村屬中亞熱帶季風氣候,光、熱及雨量等自然條件均有利於馬蹄竹生長發展,年平均氣溫20.2℃,7月份最熱,月均溫度29℃,極端最高溫達42.5℃,最冷月是1月份,極端最低溫-2.5℃,全年無霜期345天以上,多年平均0℃以上積溫為6670℃,≥10℃的有效積溫5630℃,保證80%,≥10—22℃的積溫為4266℃以上。
(2)濕度:雨量多,年降雨量平均為1417.3—1573.4毫米,主要集中在3—6月份和8—9月份,這六個月雨量占全年的73.5%,日最大雨量223毫米。馬蹄竹生長季節內,日均濕度80%。
(3)光照時間:日照時按縣史資料,多年平均實照實數為1905小時,日照率43%,最多年日照2326.3小時,最小年日照為1622.6小時。
3、水源質量:雨量充沛,年降雨量平均為1417.3—1573.4毫米,水源質量好,基本上能滿足馬蹄筍生長所需水分。
4、空氣品質:馬蹄竹種植地主要分布在海拔65—200米之間,產地附近沒有大型化工廠及造紙廠等有污染排放的企業,空氣品質好。

分布範圍

中國馬蹄筍主要分布於浙江、福建、台灣、兩廣等省區,總面積30-40萬畝。
馬蹄筍外觀馬蹄筍外觀
馬蹄筍可食用部分馬蹄筍可食用部分
分布省份
浙江
溫州市現擁有馬蹄筍基地總規模將達到20萬畝,其中80%以上生產基地集中分布在平陽的青街、蒼南、瑞安3縣市的18個重點基地鄉鎮,初步形成區域化布局、規模化生產、一體化經營的產業基地,如平陽縣南湖鄉水頭鎮基地連片面積達到9000餘畝,蒼南縣靈溪、橋墩、赤溪3個鄉鎮現有集中連片基地8000畝,瑞安市鹿木鄉現有6000畝基地主要集中分布於3個重點村,成為當地效益林業的主導產業之一。曾先後通過“浙江綠色農產品”、“浙江森林食品基地”認證和“國家環保總局有機食品”認證;並多次被評為“浙江省優質農產品”、“中國杭州國際農產品博覽會金獎”、“湖南長沙中國竹文化節金獎”。馬蹄筍在溫州具有1700多年的栽培歷史,是溫州的傳統名優特產之一,也是當地農民重要的經濟收入作物。
福建
福建古田黃田鎮“黃田馬蹄筍”於2007年獲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商標局頒發的馬蹄筍商標註冊證,古田縣黃田馬蹄筍種植省級農業標準化示範區同年獲福建省省級農業標準化示範區考核驗收專家組考核驗收。並於2007年制訂並通過了“黃田馬蹄筍”的地方標準(福建省地方標準DB35/724-2007)。
黃田鎮馬蹄筍年產量從2008年初的3萬噸提高到近4萬噸,產品符合優質保鮮筍加工要求由52%提高到60%,畝產量0.8噸提高到1.2噸。馬蹄筍平均畝產增收500元以上,產品商品化率達到100%,產值達1.2億元。
雙坑馬蹄筍基地,位於南平和古田交界處,內有316國道貫穿,外福鐵路古田火車站和千噸水運碼頭。交通十分方便,現已建成閩江中游唯一的馬蹄筍批發交易市場。經過幾年的市場開發,目前黃田雙坑的鮮筍與筍乾已進入浙江、江蘇、上海、新疆等十幾個全國大中城市的各大市場,遠銷港、澳、台以及東南亞等十幾個國家和地區。

主要價值

馬蹄筍口味清爽、營養豐富,具有清涼解毒、美容保健等保健價值。並含有大量活性粗纖維素,能減少人體內有毒物質的積留和 吸收,幫助消化排泄,防止腸癌,具有減肥和美容的功效,是保健營養的佳蔬。樟湖溪口馬蹄筍栽培歷史悠久,在清乾隆時就已有種植,主要種植在閩江兩岸。溪口村有得天獨厚的自然小氣候,基本上無霜降之害,加之黃黏土和閩江之水,霧氣升騰,空氣濕潤,這些氣候特點很有利用馬蹄竹的生長。

植物學史

馬蹄筍歷史悠久,早在唐代就有挖筍充飢的記載。宋朝著名詩人蘇東坡先生曾這樣寫道:“可使食無肉,不可居無竹,無肉令人瘦,無竹令人俗。”而有人接其意道:“若要不俗又不瘦,最好餐餐筍燒肉。
在福建古田縣黃田鎮還留有傳說,乾隆年間,因為它長在山麓之間,當時名叫“麓筍”。乾隆皇帝下江南期間騎馬路過黃田境內的一崗嶺,因勞累飢餓過度摔下馬背,被一筍農發現。好心的筍農便挖筍給乾隆充飢,乾隆帝從未吃過如此鮮美的食品,便問此為何物?筍農答曰:“麓筍”。此時乾隆的坐騎引頸長鳴,馬蹄朝筍農方向踢來踢去,乾隆一看此筍與馬蹄極為相似,就賜名為“馬蹄筍”,一崗嶺也賜名為“馬蹄嶺”,從此馬蹄筍便成了皇宮貢品。

種苗來源

種苗均產自於本地種。溪口馬蹄竹屬禾本科箣竹屬中的綠矮腳品種,是聞名省內外的優良的馬蹄竹地方良種,稈高8—6米,胸徑3.5—6厘米,胸高以上節間長30厘米以內,一般單果重0.25公斤以上,最大單果可達1公斤,筍肉瑩白,鮮嫩清脆,清甜美味。溪口馬蹄竹是筍用竹中的珍品,是我國南方極具發展價值的馬蹄竹品種。

栽培技術

一、選擇竹種
選用正宗黃田馬蹄筍的種源,以上年8-9月份留種為好,要求節距短、株莖粗、根系發達。每株種莖保留4-5個節位,刀口向斜劈,去掉莖尾部分,種長為1.2米左右。
二、開園整地挖穴
1、閩江兩岸形成的深層砂質土及土層較厚的平原地帶,每畝挖穴40個左右,規格:5X4(米)。
2、山坡地種植,要先開園整畦,畦寬3米左右,每畝挖穴60個左右,規格4X3(米)。
3、挖穴要求深達60公分,寬為50公分。
三、種植
1、種植時間為2至3月份(立春至驚蟄)。
2、山坡地及土壤肥力不足的,種前應施底肥,每穴施30斤腐熟人糞,後蓋上層土。
3、竹種最好要帶土移植,移位後的竹種至多不應超過5天,要種下土。
4、竹種要斜插下穴,與地面成70度角,竹種刀口方向朝日照最強位置,下種後用土填平穴位,露土竹莖應保留3個節位左右。
5、晴天種竹要澆水,以提高成活率。
四、管理
1、竹種成活後,當年生的筍子不得採挖,應全部留種。第二年生的筍子要待每叢種子有5株左右方可開始采筍,一般從第三年起開始采筍,第三年起基本成林。
2、施肥:結合鋤草、鬆土、培土同時進行,要求深施肥。未成林竹,每年施一次肥,施用農家肥,每叢施腐熟人糞40斤,施肥時間在3、4月份完成。成林竹,每年施二次肥。第一次施肥的時間和肥量與上同,第二次施肥時間在8月上旬(立秋前)完成。
3、修枝:未成林的修枝控制在3節以內,成林後的修枝掌握在6節左右,即每株剪枝高度控制在1.5米左右。
4、管水:平原地帶要求排水溝,以防汛期淹苗,晴天要帶灌跑馬水,以保持園地濕潤,山坡地要搞引水噴灌,以防缺水。
5、竹種選留:成林後的留種至關重要,選留筍種時應把握留中層,除深、淺(以筍座離地面20公分為佳),並注意留大去小,留壯去弱,留稀去密,竹林每年要留上新竹,去除部分老竹。叢內竹株距保持60公分左右,每叢留竹一般保持7-10株。
6、防治病蟲害
①地老虎危及筍身及嫩苗,可在挖筍時捉之並滅亡。
②枝葉上的蚜蟲(俗稱枯蠅),可用“樂果”滲水噴殺。
③出現全株開花(生竹籽)的雄性竹或衰老竹,應及時清除。
五、挖筍
1、工具:鐵制筍鑿(刀口寬8至10公分,加木柄總長約60公分)鐵錘(重1公斤左右)。
2、尋筍:筍子一般長在垂莖節兩端的地下,晴天土面現有銅錢般大的濕點,雨天或久旱時,看土表裂痕處,即有筍子,尋筍及采筍時間一般安排在清晨(天亮開始)為宜。
3、適時適位取筍,:待筍尖稍微張開,且筍身已豐滿即可取之。筍鑿刀口應放在筍身的凹部鑿取,並注意選擇筍身的硬、嫩結合處。切忌取之過硬,以防破壞根莖,鑿傷硬部的筍牙(筍蛋),取之過嫩則影響產量。
六、筍的保鮮
馬蹄筍營養豐富,色香俱全。生筍一般應當日煮食。若需隔日食用,應當日蒸熟後涼放或存入冰櫃,製成罐頭可保鮮一年時間,熟筍曬成筍乾則成為名貴山珍。

生產加工

產品形式

主要有鮮筍、乾筍片等。

採收周期

1、出筍初期(5月中下旬):馬蹄筍生長較慢,一般3天挖筍1次。
2、出筍盛期(6月初—9月底):馬蹄筍生長快,筍體大,筍質好,一般1—2天挖筍1次。
3、出筍末期(10月初—11月初):馬蹄筍生產變緩,一般3天挖筍1次。

加工工藝

1、鮮筍:用水洗去筍殼外的沙土,切去質地較粗的筍頭,裝入塑膠籃中,放入保鮮庫中,保鮮庫的溫度保持在0—5℃之間,保鮮24小時左右,使筍體進入休眠狀態,裝入透明塑膠袋,放進泡沫箱中,泡沫箱的規格60×40cm,每箱裝馬蹄筍30公斤,密封好塑膠袋,抽出空氣,蓋好泡沫箱蓋、密封,即可運往各地銷售。
2、乾筍片:用水洗去筍殼外的沙土,切去質地較粗的筍頭再去殼後進行水煮到六成熟,切片烘乾,包裝成品出售。

效益

1、生態效益:溪口村閩江兩岸、庫灣及低丘山地種植的馬蹄竹後,形成了萬畝的人工防護林,有效地阻攔了地表逕流,防止泥沙淤積閩江,又美化了環境,改善了小氣候,生態效益明顯。
2、社會效益:馬蹄竹種植逐步成為溪口庫區人民農業的一項支柱產業,從事馬蹄竹生產和經營的農戶有1000多戶、4000多人,有效地解決了庫區農村剩餘勞動力的出路,社會效益十分明顯。馬蹄竹產業已成為溪口農民致富的成功之路。
3、經濟效益:馬蹄筍一般畝產1000公斤,全鎮總產量3萬噸,按每公斤2.4元計算,畝產值可達2400元,總產值7120多萬元,經濟效益十分可觀,種植馬蹄竹成為庫區農民奔小康的致富之路,極大地改善了當地農民的生活水平。

家常做法

排骨燜馬蹄筍
主料:排骨
配料:馬蹄筍、蔥薑片、蔥段、香葉
調料:生抽、老抽、白糖、料酒、鹽
製作:
1)排骨剁成塊,冷水下鍋焯水,撈出洗淨。
2)馬蹄筍去殼切成塊,冷水浸泡片刻撈出。
3)鍋中加油炒香蔥薑片和香葉,放入排骨加入生抽、老抽、料酒、白糖和鹽翻炒均勻,再加入適量的沸水漫過排骨,燒開後轉小火來燜制。
4)燜制一半的時候,加入筍塊繼續小火燜制。等到排骨酥爛,湯汁稠濃的時候,揀去蔥薑片和香葉,轉大火收汁入味,最後撒上蔥段即可。
菜餚特點:湯汁香濃,口感酥爛。
蔥油醬汁馬蹄筍
主料:馬蹄筍
配料:蔥花、枸杞子
調料:美極醬油、米醋、白糖、料酒、鹽、麻油
製作:
1)馬蹄筍去殼和筍衣,清洗乾淨,順切成條。
2)鍋中加水和少許鹽燒開,放入筍條焯熟,放入盤中。
3) 用美極醬油、米醋、白糖和料酒調成醬汁,淋在馬蹄筍上。
4)把蔥花和枸杞子撒在馬蹄筍上,淋上熱油(加少許麻油),即可。
菜餚特點:口感鮮嫩、蔥香濃郁。.
馬蹄筍燒肉
原料:◆五花肉250克◆馬蹄30個◆鴿蛋15個◆竹筍、蔥各1根◆紅辣椒1個
調料:◆蒜、八角各2粒◆醬油2大匙◆醪糟1大匙◆糖1/2小匙◆植物油20克
做法:① 蔥洗淨,紅辣椒去蒂及籽,均切段;蒜去皮拍扁;竹筍去皮切小條塊;五花肉洗淨切條。
②鍋內入入少許植物油燒熱放入蔥、蒜及紅辣椒,五花肉炒香肉上色,倒入竹筍、八角及調料,以大火煮開再改小火燜煮20分鐘至熟爛即可。
提示:炒五花肉時一定炒出油,這樣不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