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萬里桂林獨秀峰長卷

馬萬里桂林獨秀峰長卷

桂林獨秀峰寫照圖(長卷繪畫部分)創作於民國時期,是由兩位現代著名畫家馬萬里張大千於1938年完成的。作者選取了兩個不同角度的側面描繪了獨秀峰秀麗的景致。一幀系馬萬里6月下山後自畫,一幀為8月馬萬里與張大千重遊獨秀峰下山之後二人合作。圖卷後附徐悲鴻馬一浮章士釗徐邦達胡小石潘伯鷹喬大壯虞逸夫、朱樂之等人的長跋。卷中詩文華美,書法精妙,具有非常珍貴的文化和藝術價值。設色紙本,縱33.8厘米,橫840厘米。桂林獨秀峰長卷現藏於廣西壯族自治區博物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桂林獨秀峰長卷
  • 規格:縱33.8厘米,橫840厘米
  • 作者:馬萬里,張大千
  • 創作年代:公元1938年
  • 現藏:廣西博物館
  • 質地:紙本
作者簡介,作品題識,作品賞析,作者關聯,

作者簡介

馬萬里(1904~1979),原名瑞圖,字允甫,又字萬里,別署曼廬,晚號大年。齋名天地廬、墨君堂、九百石印精舍等,江蘇常州武進人,是一位傑出的書畫篆刻藝術家、美術教育家。馬萬里在詩詞、繪畫、書法、篆刻方面皆具有十分突出的藝術造詣,其中以花鳥畫作品聞名於世,是一位深受愛戴的人民藝術家。
張大千(1899~1983),原名正權,後改名爰,字季爰,號大千,別號大千居士、下里巴人,齋名大風堂,四川內江人,祖籍廣東省番禺,是二十世紀中國畫壇最具傳奇色彩的國畫大師,是一位深受愛戴的偉大藝術家,特別在藝術界更是深得敬仰和追捧。張大千無論是繪畫、書法、篆刻、詩詞都無所不通,特別在山水畫方面卓有成就。

作品題識

徐悲鴻序題識:
頻年以還,遊藝中原者,馬君萬里名藉甚。余赴滬時過謝公展,公展興最豪,高亢健談,每縱論當世英彥,輒樂道馬君。廿四年秋,余慕八桂山水之勝而來南寧,至則遇其賢士大夫,無不言馬君者。蓋馬君以其藝傾倒南中名流,先我而至,已數月於茲矣!馬君畫格清麗,才思俊逸,有所創作,恆若行所無事。書法似明人,得其倜儻縱橫之致,而治印尤高古絕俗,余昔所未知也。馬君既多才多藝如此,又廣歷名山大川,精進不懈,則他日與於文藝復興之業者,微斯人其誰與歸乎?顧自清以降,執筆弄翰之人,俱當時之士大夫,畏難就易,輒習尚淺薄,號為簡雅,一如中國不修武備,獨夸言和平然者,以故雄奇典麗之作,闃焉無聞。吾與馬君今俱盛年,丁此末世,凡其頹廢與所因循苟且而同流合污,靦然苟全於人心之下之藝,允宜懸為厲禁。孤詣獨往,冀其高遠,乃吾黨之事,知馬君必當與不佞共勉,且不計世人之接受與否者也。
徐悲鴻徐悲鴻
廿五年六月悲鴻序
徐悲鴻詩詠《桂林獨秀峰寫照圖》跋識:
江山草木俱玲瓏,錦帳銀屏四望中。便是工師覃設計,工師也得號神工。萬里先生寫桂林獨秀峰筆墨靈妙,盡造化之奇,屬題俚句,為書當日登峰頂絕句應之,未能藏拙,惟自愧也。
廿七年九月悲鴻
馬一浮《桂林獨秀峰寫照圖》題跋跋識:
百越羈棲懶看山,劍鋩叢里露仙鬟。畫師收取秋林色,不許胡兒透此關。
時桂林新被轟炸 奉題曼廬居士獨秀峰圖
戊寅十月蠲戲老人時同客宜山
章士釗《桂林獨秀峰寫照圖》題跋跋識:
桂林倦旅,並在登樓望後。朅采山肯撩人,詞瘦爭如畫瘦。細認一條樵徑,禁籞森森,卻沒樵夫走。蒼龍吼,好遣山靈俯首。這松豪膽,壓倒無雙秀。顏家叟,五君詠了,山王屏去,故人情厚,此意為君壽。訴衷情近
萬里仁兄法家雅鑒 辛巳九月在桂林題記 孤桐章士釗
胡小石《桂林獨秀峰寫照圖》題跋跋識:
誰寫江山窈窕妝,玉簪羅帶語尋常。畫師始是驂鸞客,蕭瑟居然孟麗堂。壓鬢烽塵萬里秋,淪飄還作桂林游。短詩題卷堪囗絕,五字韋廬在上頭。
己卯光煒
潘伯鷹《桂林獨秀峰寫照圖》題跋跋識:
今世畫師多喜行旅,每為山水傳真,蔚成一時風氣。然以造化為師者,未必深通昔賢訊息,此中冥合神會,熔鑄古今。但隔一塵便難證果,於以見煉俗入雅、推陳出新非易事也。萬里先生此卷貌取山靈,能使鬚眉畢肖,細觀皴染處,一若意在麓台,其叢樹柯葉,致有清湘逸韻。此境古人良所未到,披圖往復為神遊者久之。
己卯秋日 伯鷹書
復見徐君悲鴻長跋,陳意甚高,洵為篤論,覽之惘然。悲鴻抗志獨行,芬芳悱惻,九州振奇人也,遠海乘桴,未知今在何處,余有涼風天末之思,君豈無囗囗舊鄉之感,因更題數語,以待後緣。
虞逸夫《桂林獨秀峰寫照圖》題跋跋識:
八桂群山森劍戟,峰峰如洗峭空碧。一峰獨秀霸南荒,水皴玉攢更奇絕。吾鄉馬侯畫中雄,興來造化生心胸。譜盡群芳寫木石,堂上煙巒奪真容。悲鴻題贊大千舞,國手傾倒況凡庸。物換星移四十載,翠墨淋漓色未改。斯人不作吾誰與,欲探鴻濛問真宰。
虞逸謹題 庚申孟夏
徐邦達《桂林獨秀峰寫照圖》題跋跋識:
悔我行程此日遲,西州腸斷馬和之。清神寬(月爰)撥圖見(見君遺照),異體徐黃涉海知(君畫藝名傳海國)。真獨秀,奈都痴,奇峰更是出奇思。摩天雙鵠終孤翼,髯也堂堂筆一枝。 調鷓鴣天
己未之春去粵西獲觀萬里馬兄遺作,拜題!後有張髯一圖,故末語及之
徐邦達
張鏡明《桂林獨秀峰寫照圖》題跋跋識:
南樓令——文采足風流,江山筆應收。恁關情,獨秀峰頭。可語韓陵一片石,依然是,漢時秋。白下柳春柔,當年還記不,正巴山話雨綢繆,又聽驪歌添別恨,好珍重,續前游。
曼廬居士避地來蜀,共昕夕者半年,又將有海南之游,為題此志別。
時己卯中秋也 鏡明
喬大壯《桂林獨秀峰寫照圖》題跋跋識:
乘興仍為桂管游,風塵東北指神州。一螺青處無前古,天付欽山筆下收。粉本開時意淺深,江樓別酒幾重斟。燈前略欠張平子,旦夕含豪憶桂林。謂大千
曼廬居士吟教 曾劬
吳鏡予《桂林獨秀峰寫照圖》題跋跋識:
桂林奇秀絕躋攀,一角還從畫裡看。只欠長江千尺水,歸程錯認小孤山。
己卯立夏鏡予時客渝州和園
朱樂之《桂林獨秀峰寫照圖》題跋跋識:
攜來獨秀畫難成,袖裡崔嵬腕底生。一水澧清千頃闊,孤峰突兀萬山平。攀躋欲絕人間世,邂逅還通物外情。裁剪雲煙來不極,塵沙起處正鏖兵。
萬里道兄囑題獨秀峰畫卷勉成一律
己卯十月西溪居士朱樂之題於渝西岩洞草堂
熊光周《桂林獨秀峰寫照圖》題跋跋識:
劫外河山夕照紅,天南秀出冠群峰,憑將妙筆啟雲封。秋晚黃花開小社,客來錦里話遊蹤,多君心事記冥鴻。 綄溪紗
奉題萬里先生獨秀峰畫卷
己卯九秋熊光周同在成都

作品賞析

文摘選匯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1938年馬萬里與張大千合作之《桂林獨秀峰圖卷》,卷首有徐悲鴻先生題“卓爾不群”四字,卷尾復有徐序及詩一首:“江山草木俱玲瓏,錦帳銀屏四望中,便是工師覃設計,工師也得號神工。”並跋:“萬里先生寫桂林獨秀峰筆墨靈妙,參造化之奇……”云云,足見徐悲鴻對此畫亦頗看重。卷中“獨秀峰圖”之一為萬里先生自寫,畫右上角一樹斜出,取西法透視,傳統風格為之一變,顯然從寫生中得來。圖二為與張大千先生合寫,下作雲樹蒼茫,雲表一峰突兀,石徑斜飛,遠山則壓低,層巒連綿,天空以淡墨及花青渲出雲氣縹渺,更顯出一峰獨秀的氣勢。整幅畫面筆致嚴謹,點染豐富,層次井然,師法傳統而變通運用,新穎又不乏古意。是馬萬里與張大千先生以傳統技巧對景寫生的嘗試,雖說似不如《蜀景》(1946年馬萬里與吳一峰合作)、《雲溪精舍圖》(1935年作)之瀟灑出塵,但作為畫家的探索精神卻尤其值得稱頌。
徐悲鴻題卷首“卓爾不群”徐悲鴻題卷首“卓爾不群”
雲溪精舍圖(馬萬里1935年作)雲溪精舍圖(馬萬里1935年作)
蜀景(馬萬里、吳一峰合作)蜀景(馬萬里、吳一峰合作)
(摘自--奇驥能為萬里行 馬萬里先生和他的繪畫藝術 陳玉圃
日寇之難,鄉國淪陷,予避寇西上,恰與萬里邂逅於桂林,歡喜踴躍,頓失流離之感,遂接至其寓所,即出示其與張大千合作之獨秀峰圖,但見煙鬟霧鬢,顧盼多姿,儼然一幅遺世獨立之絕代佳人圖,筆意飛動,墨氣融和,如出一手,已是拍案叫絕。
(摘自--《九百石印精舍圖卷》讀後感 虞逸夫 萬里人生 2003年11月出版)
正像吟詩聯句一樣,畫家也愛合寫,你畫松,我寫竹,他描梅,整幅畫雖也渾然和諧,但細節方面卻保留著個人特點。至於合繪山水呢,卻難看出哪幾筆是你的,哪幾筆是我的,因為已溶為一體了。
一九三八年五月,張大千逃離北平,經海路由滬到港,八月與徐悲鴻同游桂林,九日和馬萬里合繪獨秀峰:只見一山聳立,披蒼點翠,迷迷離離,若隱若現,既孕育著原有的挺拔氣概,又勾勒出纖巧之致,真是活靈活現,韻味無窮。畫上的題字是:“戊寅八月九日與萬里道兄同登桂林獨秀峰,合寫此幅。”同月,馬萬里請徐悲鴻題畫,徐認為“筆墨靈妙,盡造化之奇”,乃將他登峰絕句另紙書贈:“江山草木俱玲瓏,錦帳銀屏四望中,便是工師覃設計,工師也得號神工。”題意深遠,字跡勁秀。
當時徐、張已名聞中外,馬萬里書、詩、畫、印俱佳,也飲譽各方,他們不是“同行如敵國”,互相傾軋,而是友情濃溢,合作無間,大概是除了熱愛祖國,同師造化而外,彼此胸中都蘊藏著宏偉抱負吧?徐悲鴻一九三六年曾替馬萬里畫展寫了序文,就指出當時“執筆弄翰”之士“畏難就易”,“習尚淺箔”。他與馬時當盛年,互勉要“孤詣獨往”,向“高遠”奮進。正是這種非凡的抱負和氣概,使他們緊緊地擁抱在一起了。
(原載--獨秀峰詩畫 謝逸人民日報》藝文談片 1987年2月23日出版)
其後在桂林三人又兩次同登獨秀峰。大千簽署的《曼廬大千合寫桂林獨秀峰》手卷,即第二次下山後所作。悲鴻為寫行首,並有詩記其事,一時名流,多有題詠。萬里且將悲鴻在南寧為他個展贈序之手跡,一併裝裱成一長卷。現廣西博物館已作為文獻珍品收藏。
(摘自--馬萬里的藝壇生活 鄭逸梅朵雲》8集 1985年6月出版①)
先生又曾和張大千合作桂林獨秀峰長卷,徐悲鴻題引首並作序,又題詩云:“江山草木俱玲瓏,錦帳銀屏四望中,便是工師覃設計,工師也得號神工。萬里先生寫桂林獨秀峰,筆墨靈妙,盡造化之奇,屬題俚句,為書當日登峰頂絕句應之,未能藏拙,殊自愧也。二十七年九月悲鴻。”馬一浮潘伯鷹等均有題詠。
(摘自--清才幾欲冠吾州 記馬萬里先生 呂學端《常州文史資料》第九輯 1989.12)
八零年廣西為他(馬萬里)舉辦遺作展,故宮博物院鑑賞家徐邦達公出過邕,親臨觀看,留言寫下四個字:“萬古長存。”又作《鷓鴣天·題萬里馬兄遺作獨秀峰》,詞中有“悔我行程此日遲,西州腸斷馬和之”,聞者酸鼻。
(摘自--馬萬里的藝壇生活 鄭逸梅《朵雲》8集 1985年6月出版②)
復強我為獨秀峰圖題古風一首,見者嘆奇,以為出自老宿之手。篇首四句云:“八桂群山森劍戟,拔地峭空割星月。一峰獨秀市井間,水皺玉攢更奇絕。”全詩已不復記憶。這是我和萬里相契於患難之際的一段最美好的時光。
……
早在民國二十四年夏,徐悲鴻初游桂林時,見萬里新作大勝於昔,讚嘆之餘,又贈之以序。略云:“馬君畫格清麗,才思俊逸,有所創作,恆若行所無事。書法似明人,得其倜儻縱橫之致,而治印尤高古絕俗,予昔所未知也。”徐序堪稱卓識名論,是為萬里眾藝之定評。
(摘自--《馬萬里全家畫集》序 虞逸夫《常州方誌》90/4)
次年與張大千、徐悲鴻兩次同登桂林獨秀峰,為名山寫照,互相酬酢,至今廣西博物館珍藏有馬萬里的獨秀峰長卷一卷。其中有與大千合寫的獨秀峰側面一幀(大千題),萬里寫的是獨秀峰正面。該長卷的行首是徐悲鴻題的“卓爾不群”4個字,卷中有不少名流題贈,極為名貴。
(摘自--深切懷念胞兄馬萬里 馬清和《文史春秋》 2000年第4期)

作者關聯

徐悲鴻
抗日戰爭時期,馬萬里與徐悲鴻相識於桂林,在長期的藝術交往當中結下了深厚的友誼。兩人曾一同在廣西舉辦美展、書畫義賣;一同辦學從事美術教育活動。徐悲鴻曾譽馬萬里“卓爾不群”,更在馬萬里舉辦個展時發出“他日與於文藝復興之業者,微斯人其誰與歸乎?”的感嘆。這期間,兩位大師多次進行合作,創作了不少精彩的繪畫作品。譬如二人合作的《松貓圖》;徐、馬及張安治合作的《迎春圖》;徐、馬和張大千合作的《歲寒三友圖》等。後馬萬里客居四川,又應徐悲鴻、張大千之邀入“蜀藝社”,常有合作。解放後,馬萬里應徐悲鴻、李濟深邀請奔赴北京,後在京旅居逾十年。徐悲鴻晚年作畫所用印章多為馬萬里所刻。1953年聞徐悲鴻死訊,馬萬里悲痛不已,曾輟筆數周不作畫以悼亡友。
魯平創作的《馬、徐、張聯畫歲寒三友圖》魯平創作的《馬、徐、張聯畫歲寒三友圖》
張大千
馬萬里與張大千的交往,見諸各地史料記載。早年二人結識於上海,同入秋英會、蜜蜂畫社。後馬萬里與黃賓虹相偕入游八桂,又與大千在廣西相遇。兩人並徐悲鴻,在甲天下的桂林山水中,結下了深厚的友誼。《桂林獨秀峰》就是彼時馬萬里與張大千合作的一幅作品。還有一幅《雲溪精舍圖》,也是張大千題的行首。馬萬里入川之後,又得與張大千再續前緣,合作過《登秋山圖》、《高仕松竹圖》(張大千畫高仕,馬萬里寫蒼松,羅文謨作墨竹)等作品。期間,大千還將一張自畫像贈與萬里先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