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巴貝斯蟲病

馬巴貝斯蟲病

馬巴貝斯蟲病 ,是馬的一種嚴重的寄生蟲疾病,是由駑巴貝斯蟲和馬巴貝斯蟲寄生於馬紅細胞引起的血液原蟲病,嚴重影響馬的生產生活。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馬巴貝斯蟲病
  • 類型:寄生蟲疾病
  • 又稱:馬梨形蟲病
  • 主要症狀:高熱、貧血和黃疸
疾病簡介,病原學和流行病學,臨床症狀,病理變化,疾病診斷,疾病防治,

疾病簡介

馬巴貝斯蟲病(又稱馬梨形蟲病)是由駑巴貝斯蟲(舊稱馬焦蟲)和馬巴貝斯蟲(舊稱馬納氏焦蟲)寄生於馬紅細胞引起的血液原蟲病。以高熱、貧血和黃疸為主要症狀。OIE將其列為B類疫病。

病原學和流行病學

馬巴貝斯蟲病
為大型蟲體,長2~5微米,直徑1.3~3.O微米,成對裂殖子後端相連,是駑巴貝斯蟲感染的診斷特徵。我國已查明的駑巴貝斯蟲的傳播媒介蜱有草原革蜱、森林革蜱、銀盾革蜱、中華革蜱。
馬巴貝斯蟲為小型蟲體,長度不超過紅細胞半徑。呈圓形、橢圓形、單梨形、阿米巴形、釘子形、逗點形、短桿形等多種形態。典型的形狀為四個梨形蟲體以尖端相連成十字形,每個蟲體有一團染色質塊。紅細胞的染蟲率達50%~60%。主要的傳播者有6種革蜱、8種璃眼蜱和4種扇頭蜱。
傳播本病為經卵傳遞,也可經蜱變態過程傳遞,染病母馬也可經胎盤傳遞給駒。蟲體侵人馬體後在紅細胞內以二分裂法或出芽生殖法繁殖。
馬耐過巴貝斯蟲後,帶蟲免疫可長達7年之久,但免疫力隨著時間的進展而逐漸下降。馬巴貝斯蟲與駑巴貝斯蟲之間不產生交叉免疫。

臨床症狀

本病的潛伏期為10~21天。
病初體溫升高,精神沉鬱,食慾減退,流淚,眼瞼水腫。出現明顯的貧血和黃疸,血紅蛋白尿。病後期常發生便秘,乾硬的糞球上附有黃色黏液。鼻腔、陰道和第三眼瞼的黏膜上出現出血點。病畜迅速消瘦和虛弱。病程一般為7~12天,病死率通常不超過10%,有時可達50%。

病理變化

屍體消瘦、黃疸、貧血和水腫。心包和體腔積水;脂肪變為膠腖樣,並黃染;脾腫大,軟化,髓質呈暗紅色;淋巴結腫大;肝腫大,充血,褐黃色,肝小葉中央呈黃色,邊緣帶黃綠色;腎呈黃白色,有時有溢血,腸黏膜和胃黏膜有紅色條紋。

疾病診斷

在國際貿易中,指定診斷方法為補體結合試驗(CF)和間接螢光抗體試驗(IFA),無替代診斷方法。
根據臨床症狀、流行病學資料和病理變化可做出初步診斷。馬的感染可通過其血液或器官組織染色塗片檢查蟲體以確診。
血清學試驗:補體結合試驗(CF)、間接免疫螢光試驗(IFA)和酶聯免疫吸附試驗(EuSA)。CF試驗在一些國家中被作為進口馬檢疫的首選試驗。

疾病防治

搞好環境衛生,做好滅蜱工作。嚴重病例撲殺。有治療價值的患病動物,隔離治療,可用三氮脒、咪唑苯脲、台盼藍、錐黃素等藥物治療。
三氮眯(貝尼爾) 用法:按Ikg體重3一4mg用藥,用注射用水配成5%濃度一次分3一4點肌肉注射。
硫酸喳琳脈 用法:按Ikg體重。.6?lmg,用注射用水配成5%溶液一次皮下或肌肉注射,48h後再注射1次。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