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嵬坡,忍唱長恨歌

馬嵬坡,忍唱長恨歌

這是一幅葉淺予為楊貴妃被賜死抱不平,以畫翻案,發人深省的寓意力作。這幅作品是組畫中最感人肺腑的傑作。畫中塑形、色、墨,筆筆是真情。而完成後的畫面又是如此的寧謐。在靜謐的背後將是血淌盡、淚流乾,無盡的地震與風暴。葉淺予從漫畫人生步入國畫畫壇,晚年又水乳交融地結合了筆墨的儒雅與漫畫的辛辣,這絕不是形式上的雜燴。他是把國畫的精粹、意象、含蓄,滲入漫畫的巧思,使其更耐人尋味。他從十里洋場,玩世不恭,笑罵由人,到捲入抗日洪流,特別是苗鄉舞藝兩階段,使他徹悟美之真諦,進入創作的第一高峰期。“文革”中有三年牛柵,七年牢獄,剩下四年仍戴帽,兩場大病又老年殤子,可謂受盡人世噩運煎熬。無怪乎他能看透歷史紅塵中最深的陰暗面,以漫畫文思、國畫墨、彩出發,用極簡練的筆法,顯示練達的哲意,可謂幅幅皆由畫家的心、血釀成,因此說,這幾幅作品是畫家晚年心靈的寫照。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馬嵬坡,忍唱長恨歌
  • 作者:葉淺予
作品欣賞,畫家簡介,

作品欣賞

這是一幅葉淺予為楊貴妃被賜死抱不平,以畫翻案,發人深省的寓意力作。其實,何止一個楊貴妃,千秋功罪,往往在當時是不可理喻的。而後人對歷史人物的評價,又未必公允。楊貴妃實際上是唐明皇的玩物,而安祿山的兵變、政局的動亂,這所有的過失全都推到她身上。白居易的“長恨歌”是一首好詩,但是把唐明皇寫的那么多情,在馬嵬坡那么悲傷,後來還一直懷念貴妃等等;其實,唐明皇在權衡利害得失之後,犧牲了楊貴妃,這才是本質。葉淺予的畫沒有沿襲白居易詩中所敘,玄宗對楊貴妃千般恩愛,而對唐明皇抱持批判態度,並對楊貴妃寄予深刻同情。葉淺予當時此畫的第一稿,畫的是真人真事,楊貴妃躺在地上,唐明皇扭轉馬頭走了。畫完後,畫家感到太富於情節性,不夠含蓄;此外,一個美女死了,躺在那裡,也失去了美感。於是又回頭想藉文物表現。以俑的形式表現楊貴妃,似無婀娜嫵媚之姿,但從美學角度觀之,藝術的美應高於生活的美,而畫俑亦可達到審美的神似;以俑之形,傳楊貴妃這一特定歷史人物之神。同時俑還有另一種意義,俑是殉葬品,現實生活中的楊貴妃,實際上也就是犧牲品,俑更能代表她的本來面貌。這樣一來,《長安懷古》四幅作品,都是以文物表現主題,並賦予哲理,重新思考歷史,顯得非常統一。我認為這幅作品是組畫中最感人肺腑的傑作。畫中塑形、色、墨,筆筆是真情。而完成後的畫面又是如此的寧謐。在靜謐的背後將是血淌盡、淚流乾,無盡的地震與風暴。葉淺予從漫畫人生步入國畫畫壇,晚年又水乳交融地結合了筆墨的儒雅與漫畫的辛辣,這絕不是形式上的雜燴。他是把國畫的精粹、意象、含蓄,滲入漫畫的巧思,使其更耐人尋味。他從十里洋場,玩世不恭,笑罵由人,到捲入抗日洪流,特別是苗鄉舞藝兩階段,使他徹悟美之真諦,進入創作的第一高峰期。“文革”中有三年牛柵,七年牢獄,剩下四年仍戴帽,兩場大病又老年殤子,可謂受盡人世噩運煎熬。無怪乎他能看透歷史紅塵中最深的陰暗面,以漫畫文思、國畫墨、彩出發,用極簡練的筆法,顯示練達的哲意,可謂幅幅皆由畫家的心、血釀成,因此說,這幾幅作品是畫家晚年心靈的寫照。

畫家簡介

葉淺予,男,1907年生。浙江人。中央美術學院教授。少時自學繪畫,1926年至上海從事時裝設計、舞台美術,1929年開始創作漫畫。1936年組織舉辦第1次全國漫畫展,次年組織成立中華全國漫畫界救亡會,積極投身抗日戰爭。1939年赴香港,次年回重慶。19421943年訪問印度,歸來後舉辦旅印畫展。抗日戰爭勝利後曾赴美舉辦畫展,1947年到北平藝術專科學校任教。1954年任中央美術學院中國畫系主任、教授。1981年任中國畫研究院副院長,曾當選中國美術家協會歷屆副主席、中國文聯委員、全國政協委員。1982年於中國美術館舉辦個展。出版有《葉淺予作品選集》、《葉淺予畫舞》等。著有《畫余記畫》、《十年惡夢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