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元章

馬元章

中國伊斯蘭教蘇菲主義哲赫林耶學派第七代教主。字光烈,號禎祥,經名里亞杜丁,尊號索迪貢拉·穆罕默德·努爾。回族。祖籍甘肅階州(今武都),生於雲南他郎。

基本介紹

  • 本名:馬元章
  • 別稱:雲鵬
  • 字號:字光烈,號禎祥
  • 所處時代:清末
  • 出生地雲南
  • 出生時間:1853年
  • 去世時間:1920年
人物小史,身世,逃出雲南,營救馬化龍後裔,馬元章,人物評價,著作,馬元章自題聯,後人,

人物小史

身世

馬元章(1853——1920年),原名雲鵬,字光烈,號禎祥,經名利牙頓丁,道號素迪根拉·穆罕默德·努爾。鹹豐三年九月初六日(公元1853年10月8日)生於雲南。
他是馬明心的四世孫,他的祖父馬順清(穆罕默德·阿卜杜拉)是馬明心的長子,於乾隆四十六年被充軍雲南墨江縣他郎寨,後被馬明心的徒弟雲南馬學成(人稱古城馬三爺)營救出來,落戶雲南河西縣東溝村。馬順清生有五子,第三子馬聖麟(清政府稱他馬成麟,人們流傳語言裡又稱為馬朝聖、馬復生、馬世麟、馬成林)有三子,長子馬元章,次子馬元坤(少亡),三子馬元超。其中長子馬元章聰慧好學,十八歲時能背誦《古蘭經》如流,阿文造詣很深,並博通中國文史,使當時的一些阿訇、長者驚嘆不已,稱為奇才。
馬聖麟年輕時曾到西北寧夏鎖家岔(今屬同心縣)清真寺念經,同寧夏哲派中心區取得了聯繫,歸滇後又兩次來寧夏金積堡覲見馬化龍,被馬化龍委任為雲南、貴州兩省的“熱依斯”即教長。他任“熱依斯”以後,東溝成了哲派在雲南、貴州等南方地區的中心,馬聖麟被稱為“雲南老三太爺”。馬聖麟兄弟數人,在昆明經營進出口生意,財力雄厚。

逃出雲南

馬聖麟(馬成麟)是哲合忍耶教派雲貴片教長,當時教主是馬化龍
同治年雲南回民杜文秀起義後,馬聖麟(馬成麟)成為河西起義軍的首領之一。後來雲南東路起義軍首領馬德新、馬現(投降後改名馬如龍,官升提台)兩人投降,成為清朝鎮壓雲南回民起義的得力工具。
另外,馬聖麟(馬成麟)指使貴州回民發難(黔西南回民起義),貴州回民運動都受他領導。
杜文秀起義失敗以後,馬如龍(馬現)率領清軍圍攻東溝達三年半。就在東溝被包圍之時,馬元章的父親馬聖麟挖掘了一個從村內通往村外的暗道,囑咐兒子馬元章率領起義軍重要人員及家屬從暗道潛逃,約定在成都集中,並設法營救馬化龍的後代。同治十年二月二十三日,清軍用開花大炮把東溝炸成一片火海,馬聖麟和全村一千多人全部被炸死。
馬如龍得知馬元章等逃脫,急報雲南總督岑毓英奏請清政府向全國懸賞捉拿。時年十八歲的馬元章為了躲避清政府的通緝,將原名雲鵬改為元章,他們兄弟三人及一同逃出虎口的楊騆武、金品才、馬連龍、納尚喜、穆雲鴻、馬駿武等十八人,化裝成漢人,腰帶上別著旱菸袋,走出雲南,逃往四川。在四川他們遇到一個叫“老何爺”的江湖武藝人,在他的幫助下,走出了四川,最後來到張家川。最先住進一個叫李家溝的小村的李麻子家,後在北山潛伏,他在北山挖了幾個窯洞,搭了幾間泥屋,後來買下了一小塊山坡地,耕種為生。不久便與人稱“李大帥”的李得倉取得了聯繫,後遷居李得倉家安身。
李得倉秘密身份是哲派弟子,哲派在張家川秘密發展力量,把它作為保存和復興力量的最重要基地。張承志《心靈史》分析,那是交通閉塞的偏僻區域,清庭不注意之地。另外,它也是秦始皇始祖秦非子之封地,是積蓄力量的寶地。在大勢失敗的形勢下,馬化龍派密使指使李得倉投降以保存力量。
李得倉是同治年西北回民大起義中“南八營”的首領之一,人稱“李大帥”,投降後被清朝授予紅頂花翎四品銜,封為武翼都尉,降眾十六萬,按名清點只有九萬餘人,其中回民三萬餘人,遷居張家川等地,由他管轄,他有越級上告之權。
馬元章的二弟及四叔、五叔,二叔之子皆潛往建昌兔山,後娶妻成家。後來馬元章五叔之子來到甘肅張家川,住紅崖堡,生有五子。馬元章的二弟也來到甘肅,無子,以馬元超的三子馬輝武繼其嗣。馬元章的三弟幼時落水身亡,後以馬元超的四子馬霆武繼其嗣。馬元超於光緒十四五年離成都來到甘肅,初居天水楊姓家,後遷居張家川北鄉,購得小片土地,以農耕為生。

營救馬化龍後裔

馬元章逃到張家川並與李得倉取得聯繫以後,從此他在李得倉的主持下開始了艱難的傳教和搭救馬化龍後代的活動。
馬元章為了營救馬化龍的後裔,率領著楊騆武、老何爺一對傳奇人物和金品才、馬連龍、納尚喜、穆雲鴻、馬駿武以及北京的金月川、昌平吳家、杭州陶茂春等人去陝西、河北及東北各地,一面遊歷避難,一面查訪馬化龍家屬下落。當獲悉馬化龍的孫子馬進城[3]和馬進西[4]兄弟兩人於光緒二年(1876年)五月,押赴北京的訊息後,馬元章便命楊雲鴻、馬樹勛、馬金玉等人潛行囚車之後,伺機劫持囚車,救出馬進城,但未能得機,只好隨行潛入北京。到北京後即與北京哲派人物金月川取得聯繫,伺機營救。馬元章又親自率領老何爺、金品才、穆雲鴻、李發財、楊義興等人扮成皮貨商,取道山西也潛入北京城。
他們在北京首先找到了馬化龍的遺妾——西府夫人白氏,計畫營救事宜。接著經金月川在官衙活動,馬進城免於死罪,但受閹割刑後發配汴梁,他閹割時十二歲。他到汴梁後,給一家姓溫的滿人小吏為奴。於是金月川、穆雲鴻一路跟隨馬進城來到汴梁。馬元章把從雲南帶出的一點金子兌換成銀兩,企圖在汴梁捐官,以作暗中屏障。穆雲鴻化裝成買瓜子的小販,每天跟蹤馬進城的訊息。這位“溫大人”對待馬進城比較好,由於這個奴隸不吃主人家的飯,溫大人每天給一些麻錢,讓他在街上買些東西吃,後來還讓馬進城同他侄子一塊讀書。後來馬元章想辦法親自會見了馬進城,要他逃走。但身心被摧殘的馬進城甘願忍受,不願出逃。西府夫人來汴梁後,也曾面勸馬進城出逃,也被拒絕了。於是馬元章等人在附近開了一片小店,暗中保護著這位受難者。有時候馬進城也到這個小店裡來,店主人馬上把一串銅錢放在案子上,馬進城悄悄進來,把錢拿走,雙方都心領神會,但都沉默不語。店主人是漢人打扮,腰上插著一根旱菸袋,見了馬進城既不說話,更不道賽倆目。就這樣,一共守了十三年。《道統史傳》中說:“尊大的毛倆利雅屯丁(馬元章)帶著一些隨從逃出雲南,來到甘肅。他依照賢父的囑託,首先打聽尊大毛倆汴梁太爺的下落。他一路飽經風霜,歷經千辛萬苦。來到西北後,專心侍奉汴梁太爺十八年。在此期間,他一直過著與汴梁太爺一樣艱苦的生活。吃的粗茶淡飯,穿的粗布舊衫,致使他貴體瘦弱。”光緒十五年臘月二十九日(公元1890年元月19日),馬進城病逝於汴梁“溫大人”家,時年二十五歲,他病逝後,溫家按漢族風俗將他裝入棺材,葬於汴梁滿城北牆根。
馬進城逝世後,哲派民眾尊稱他為“汴梁太爺”,並追認為第六輩穆勒什德。“他的墳塋在開封(汴梁)滿城的城牆根。直到民國初年、溫家人尚在時,那墳的位置還是肯定的。哲合忍耶曾經打算在墳前立一塊碑,但不知為什麼沒有了下文。後來,哲赫忍耶分成沙溝、板橋兩派以後,關於這座聖徒墳的傳說便含糊不清了。有人說此墳已經搬遷;有人說其實並沒有搬遷;有人說汴梁太爺後來葬在張家川北山宣化崗;又有人說最後葬在張家川南川,”名曰南川拱北。
馬化龍家族還有兩名男孩沒有受到宮刑。一名傳說被西安監獄裡的一位漢族獄卒救出,改姓劉。又說,他被金積堡城門外一位姓王的漢族人救出,收為養子。另外一名就是馬進城的弟弟馬進西(馬五十九)。他於光緒五年夏時滿了十二歲,也要從西安押去北京受宮刑。馬元章得知訊息後,便與李得倉制定了營救計畫,然後召集老何爺、楊雲鴻、李得全、馬德玉等人吩咐道:“十三太爺三百餘口眷屬只剩下這一個根苗,若是這次救不出來,你們各行其便,不要再回來見我!”
老何爺、楊雲鶴等人暗中尾隨囚車,過了黃河,一直到汾河川,在洪洞縣一個叫張毛峽石的地方,殺死了解差,砸壞囚車木籠,救出了馬進西。老何爺和楊雲鴻兩個大漢背著一個小孩,“越太行山,晝伏夜行,艱險萬狀,始達汴梁。……由城外奔亳州上船,順流揚州,又赴杭州。……又有杭州人名陶茂春,他從河南亳州渡口親自迎接了孤兒馬進西一行,一路嚮導,一直把這欽點的罪犯引到自己杭州的家裡藏身。”後來,又去了山東濟南,最後又經西安潛回張家川
馬進西被劫持以後,清政府責令李得倉交出馬進西,並追查殺死解差的人。適逢1900年“庚子事件”,慈禧太后光緒皇帝逃到西安,馬元章乘機授意馬化龍之妾白氏請甘肅提督馬安良向慈禧太后說情,希望赦免馬進西。馬元章和李得倉商議後,由李得倉出面,冒死上書,由馬元章親自執筆,其中有一句“赦一人可安萬民,殺一人萬民不安”之詞,呈請清政府赦免馬進西。慈禧太后看了請赦書,就同意了李得倉的呈詞,下了赦免諭,結束了該案,從而使馬化龍僅存的苗裔得以衍生。
馬元章
馬進西獲赦以後,得到李得倉的大力支持和保護,在張家川南川修建了道堂,由馬進西主持教務,既為馬化龍繼嗣,又作為發展教務的基地。
馬進西主持教務後,與馬元章發生了矛盾。馬元章是道祖馬明心的後代,馬進西是十三太爺馬化龍的後代。“馬元章謂自己有馬化龍傳教的衣物,馬進西也謂自己有馬化龍傳教的衣物。馬元章說,他在開封尋訪到被充軍至此的馬進城(即上述未掌教的哲赫忍耶第六輩教主‘汴梁太爺’),馬進城向他傳了教權。而馬進西不承認此說。兩人繼承教權的條件旗鼓相當,爭執不下。後來馬進西把馬進城的屍體搬來,埋在張家川南川,給他修了拱北。事隔多年,馬元章又派人搬來馬進城的屍體葬於張家川北川,也給他修了拱北。宣稱馬進西搬來的是假的,自己搬來的才是真的。雙方針鋒相對,互不相讓。結果,馬進西在李得倉的支持下,在南川設立了道堂,當了教主,獨立進行傳教活動。遂使復興不久的哲赫林耶,又分裂為以官川系統馬元章為首的‘北山門宦’,以靈州系統馬進西為首的‘南川門宦’。”[9]人們把馬進西一派稱為“靈州系統”,把馬元章一派稱為“官川系統”。
馬元章又到昌平找到了馬化龍之妾白氏(即西府太太),把她接到開封,後遷居張家川,最後定居寧夏吳忠。西府太太原是寧夏廣武的漢族女人,被馬化龍納為妾,並為她修建了新屋,因與舊屋東府相對應,稱為“西府”,她也被稱為“西府太太”。後來馬化龍一家三百多口人死於非命,只有西府太太免遭殺害。在金積堡被攻克之前,馬化龍“對西府太太說:你把所有傳教的憑證都帶上,金積破了,你就說,當初是我依仗勢力霸占了你。後來西府太太要回娘家,被釋放了。她帶著八個箱子,其中有四個箱子都是傳教的‘衣扎孜’——這是因為,十三太爺早就知道會有這一天,才娶她為妻的。……後來她逃出了金積或西安。她藏著傳說中的傳教憑證,逃到了一個扎雞毛撣子的要飯女人的窯洞,成了西安城牆上的貧民。兩個月後,她與張家川李得倉取得了聯繫。張家川派人來了,馱著油,與她假扮油商,潛入了張家川董家坡。後來又潛伏在北京昌平,直到同治事熄。五年後又回到張家川。……她成功地帶出了哲合忍耶傳教憑證——有人說,是一件道祖馬明心從葉門穿回的綠色羊毛衫;有人說,一共有四箱子衣物;有人說,這些憑證交給了日後板橋馬進西;有人說,是交給了雲南馬元章。”
光緒八年(公元1882年),被清政府向全國各地示眾的馬化龍和譚成龍(譚二阿訇)、兒子馬耀邦和弟弟馬成龍的四顆頭顱,退回到蘭州,並為太子寺(廣河縣)謝家六阿訇弄到了手,然後冒著生命危險送到了張家川。當時李得倉的心情十分複雜,他既想接受,又怕帶來後果,不敢在張家川掩埋馬化龍等人的頭顱。在這種情況下,馬元章兄弟和窪上師傅等人冒著生命危險,在張家川北山——馬元章避居之地,秘密掩埋了人頭。當時的墳只是一孔深洞,下面再分四個小洞,分別下葬了四個頭顱。墳上並無墳堆,但只有記號。一直到光緒十五年(公元1889年),在馬元章主持下,在埋葬馬化龍等人頭顱的張家川北山修建了八卦圓頂亭拱北,稱為宣化崗拱北。馬元章還撰寫了“為眾捨身”的碑文。馬元章留弟弟馬元超守護宣化崗拱北,並讓他在那裡傳教,把宣化崗作為傳教和發展哲赫忍耶的基地。到民國四年(公元1915年)以後,宣化崗拱北又進行了多次擴建,占地達二十多畝,成為哲派的一個中心。
這期間,馬元章又順著當年官軍押解哲赫忍耶的蹤跡,在寧夏海原沙溝(今西吉縣沙溝鄉)和張家川恭門鎮察訪到馬化龍的兩個侄女的下落。光緒八年,馬元章奉西府太太白氏之命,並在西府太太的主持下,同沙溝找到的馬化龍三弟馬成龍之女(當時只有十四歲,後稱十四太太)於六月十六日(公元1882年7月30日)結了婚。馬元超娶了馬化龍的另一個侄女即七弟之女,這樣,馬元章兄弟二人與馬化龍結成了親緣關係。“這次結婚意義極為重大。首先,哲合忍耶最偉大的兩位導師——馬明心和馬化龍兩姓不僅在宗教上和血緣上重建了聯繫,而且有了一位多斯達尼承認的繼承人。其次,哲合忍耶因這次聯姻而正式進入了西海固。在以後漫長的一百年,沙溝和西海固如昔日的靈州銀色大川一樣,要威武的扮演哲合忍耶中核的角色。” 馬元章為了避開清政府的監視和與馬進西的教權矛盾,在與馬化龍三弟馬成龍之女結婚後,即遷居沙溝,主持西海固教務。從此,海原沙溝[就成了馬元章恢復和發展教務的第二個傳教基地。人們稱哲赫忍耶為“沙溝門宦”始於此。
以後,馬元章晝伏夜行,騎著毛驢,在山溝里一個村一個村的走訪、上墳、乾“爾麥力”。這樣,“一坊坊一戶戶的回民又重獲希望,苦難中又有了自己的宗教領導人。離散中的回民以馬元章為中心結合起來重建了哲赫忍耶群體。”

馬元章

(相關資料:參看百度詞條“同治回亂”、“西北回民起義”里的資料)
《何兆國:伊斯蘭教哲合忍耶派概述》說過:同治回亂後,馬明心四世孫、哲派第七代教主馬元章“在教派內部,改革了歷史上強調‘舍西德’(為教犧牲)的作法,極力主張愛惜民力”。其實,是一種反省,批評哲派歷史上不愛惜民力。當然,他只是策略性反省,還沒有根本反省新教哲派的致命性問題。

人物評價

馬元章了解哲赫林耶派歷次反清失敗遭屠殺的深刻教訓,遇事十分謹慎機敏。他儘量調整與官方的關係,以取得立足之地。庚子年間,董福祥得罪洋人,避居固原時,目睹哲派崛起,十分不快,謂回民有反性,欲謀挑起事端,馬元章一面勸教民勿與政府對立,一面直言董福祥不要輕動妄為,同時竭力向政府聲明,願以身擔保回民無事,從而扭轉了危局,安定了人心。第一次世界大戰時,土耳其參加了同盟國。
馬元章以教主身份,致電袁世凱雲,他雖與土耳其同信伊斯蘭教,但他竭誠擁護中國政府的對外立場。這一系列的作為,使哲赫林耶派與官方的關係有了很大改善,遜清隆懿太后賞給他親書“壽”字中堂。袁世凱贈給他二等“寶光嘉禾”勳章。民國初年,馬元章通過郭南浦,得到甘肅督軍陸洪濤、省長張廣建的賞識與同意,將曾祖父馬明心的屍骨從石鄉老祖墳遷出,葬於蘭州東稍門,修建了拱北,隨後在馬明心遇難之地和蘇四十三、韓賽里麥(馬明心的義女)犧牲之地,率眾舉行宗教活動,誦經悼念,並坐上張廣建贈送的綠呢大轎,週遊蘭州市,一時轟動金城。他感慨地對教民說:“我的先輩在蘭州做過階下囚,而我今為坐上客,滄桑之變,事在人為,不過喜中有憂,小心強過托靠”。
馬元章與馬光濤的八卦墓廬馬元章與馬光濤的八卦墓廬
宣化岡馬元章的八卦墓廬宣化岡馬元章的八卦墓廬
馬元章聰慧有智,學識淵博,通曉世情。他通曉伊斯蘭教經訓典籍,擅長阿拉伯文書法,博覽諸子百家和史籍文物,是哲赫林耶歷代教主中兼通漢、阿兩文並有論著的唯一人物。他在宗教上除遵循馬明心的教導外,還接受回族伊斯蘭教學者劉介廉的宗教思想,強調結合儒家思想,宣揚伊斯蘭教義。他疏導教民改變盲目遵行“舍希德”的道路,不能為“舍希德”(即殉教者)而“舍希德”。他強調,朝拱北不等於朝天房,窮人無錢朝天房,就應隆重舉行“古爾邦”節,他反對尊人不尊經的錯誤。他結交漢民鄉紳和各教派教主,積極倡導民族團結和教派團結。經過20年的慘澹經營,恢復、發展與鞏固了哲赫林耶的教統,使之走上了繼馬明心和馬化龍之後的第三次全盛時期。
他修建拱北9處,道堂7處,積累了大量財富。但他一再強調,道堂財產是“瓦克夫”(即宗教公產),只能用於宗教事業,任何人不能作為自己的私財而揮霍浪費。
1920年農曆十一月初七日,甘肅海原(今寧夏海原)發生大地震,馬元章在西吉遇難逝世。

著作

《鑑古訓》、《道統論》、《省己格言》等書稿。

馬元章自題聯

東南西北人;江河湖海船。
馬元章
——自題
身近七旬毫無善狀,罪孽深重似黃河蘭山;
虔謁祖墓惟有誠心,祈禱赦佑如阿丹挐思。
——自題w
八游阿陽純用柔術,方得化宿怨而變為和平;
兩謁蘭山全憑主佑,故能以匹夫而抗衡諸侯。
——自題
架金梁天下太平;
立玉柱華夏安寧。
——題寧夏省西吉縣沙溝鄉沙溝拱北清真寺(1)
歲不我已,且將金梁換玉柱;
主遂吾願,再化人神順天心
——題寧夏省西吉縣沙溝鄉沙溝拱北清真寺(2)
君是丈夫身位泰山而立矣;
我有英雄淚向黃河以灑之。
——挽清·武衛軍統領、太子少保董福祥
註:董福祥(1839-1908),寧夏省固原縣人。19世紀中期率領農民起義軍反抗清室,兵敗後投降劉松山,所屬部隊被編為董3營,隨後參與鎮壓西北農民起義。1875年跟從左宗棠進新疆,驅逐沙俄走狗阿古柏,當時的左宗棠垂垂老亦,而在收復新疆的戰鬥中,始終以一位西北硬漢的形象出現在軍中,出謀劃策身先士卒屢立戰功,左宗棠嘆其為“收復新疆第一功”。便以喀提督身份(新疆最高軍政大員)鎮守新疆,列強絲毫不敢猖狂,隨後被授予尚書銜加封太子少保,節制滿漢兵權,幫助老佛爺整理山河破碎的清室。
在西太后的面授機宜下,率領自己的西北親兵開始了屠殺西北農民起義的的軍事行動。參與抹殺戊戌變法。1900年八國聯軍入侵北京,在各路勤王之師不戰而退的情況下,率領西北親兵誓死抵禦八國聯軍,殺死日本外交官杉山杉和德國公使克林德,圍攻外國使館,血戰正陽們,大長中華志氣。北京淪陷後,保駕西太后和光緒皇帝出逃西北,成為西太后身邊最為寵信的人物。
清政府和八國聯軍簽定喪權辱國的《辛丑條約》時,對方提出來的第一個談判條件就是要清政府交出敢於以武力抵抗的寧夏籍軍人董福祥,八國聯軍要處死這個敢於抵抗的太子少保慈禧太后念其功勳,不惜花費大量黃金白銀力保其不死。從此這位封建權貴便跌入了其政治生命的低谷,《辛丑條約》簽定後,留太子少保銜被革職還鄉。
1908年在吳忠縣金積鎮董府中帶著滿腔對家國天下事的惆悵和愧疚茫然離開了人世。

後人

馬元章之子馬震武西吉縣哲合忍耶門宦沙溝教主,馬震武之子馬烈孫先後任寧夏回族自治區交通局副局長、寧夏回族自治區第四、五屆政協副主席,第八屆全國政協常務委員,在1993年寧夏西吉事件即教派武裝械鬥中指使殺人被撤職,判處15年有期徒刑。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