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標準粵語

香港標準粵語

香港標準粵語是指香港官方定義的通用語,是香港政府規定的”兩文三語“之中的廣州話,兩言三語即書面上使用中文白話文和英文、口語上使用廣州話、國語和英語。廣州話,英語和國語也是香港語言教學的重要組成部份。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香港標準粵語
  • 解釋:香港官方定義的通用語
  • 正音:西關音
  • 又稱:廣州話
發展史,關於粵語正音,

發展史

在1949年前的香港,由於粵、客混居,所以香港方言帶有很濃的粵客混雜口音。當中以錦田話為代表,但這種口音今日只在上了年紀的香港人身上找到。
在1949年後,香港方言開始出現大量懶音,當中以鼻音消失(即n/l不分)及w拗音的消失最為顯著。新一代年青人普遍把「你」LINK和「我」LINK念成LINK和LINK。把「國」LINK誤讀成「角」LINK,「過」LINK讀成「個」LINK。這現象似乎與大量外地移民有關,對他們而言, n/l 的發音差異不大,在大部分情況下混淆兩者亦不會帶來嚴重的溝通障礙,於是他們來港學習這種新方言時,往往舍難取易,淡化一些難以分辨的發音之差異。這亦所謂「移民理論」,這種現象在台式國語、美式英語的演化過程中,亦曾出現。
不過,1980年代之前的大眾媒體依然盡力避免在電台電視節目上出現懶音,直到今天,部分香港文語言學家亦對懶音屢加抨擊,並提出「正音」活動,但懶音似乎已經為香港粵語的特色,在大多數大眾媒體、歌手-{表}-演中,懶音更被視作「潮流」、「入時」的口音。但總體上,香港方言與廣州方言仍然非常接近。
英語在香港比較普及,加上從前香港通常比內地較先接觸外來的新事物,過去不諳英語的低下階層會用廣州話拼讀日常的英語辭彙,所以香港粵語的英語外來詞十分普遍。例如「地盤管工」叫「科文」(foreman)、「煞車」叫「逼力」(brake)、「軸承」叫「啤令」(bearing)、「草莓」叫「-{士多啤梨}-」(strawberry)等等。不少老人家仍把「郵票」稱作「士擔」(stamp)、「保險」叫「燕梳」(insurance)等。這些地道的用語可能會使外地漢語使用者不知所-{雲}-。

關於粵語正音

正音即西關音(或稱廣州話),廣州作為一座擁有2000年嶺南文化歷史的古城,把廣州話(cantonese)傳遍世界的嶺南文化之都。廣州話在香港這座本地語言本來是圍頭話的城市的語音規範上起著重要作用。不過,由於歷史的緣故,香港正音與廣州正音產生了細微的差距,如購物的“購”廣州音與扣同音,而香港音與“夠”同音。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