圍頭話

圍頭話

圍頭話是香港新界、以及深圳原居民的方言之一,屬粵語莞寶片,與東莞話、廣州話同屬於粵語,較接近東莞話,與廣州話亦能大致相通。圍頭人和客家人都是最早來到香港、深圳的“主人”之一。因此,香港原居民中往往以“本地人”來特指圍頭人。周潤發曾於喜劇電影《我愛扭紋柴》內扮演一個圍頭人角色,電影內曾多次出現圍頭話對白。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粵語圍頭話
  • 地區:廣東深圳市、香港新界
  • 屬於:粵語-莞寶片
  • 通行:深圳、香港
簡介,沿革,聲母系統,語音特點,音韻特點,

簡介

福田區福田區
圍頭話:主要通行於現在深圳市西部寶安,地理分布在深圳西部寶安區,西鄉福永沙井等幾十個自然村落。福田,羅湖,龍崗平湖。圍頭話也是香港北新界地區原住民的方言之一,屬粵語莞寶片,與深圳平湖等地的圍頭話屬同一種語言,較接近東莞話
廣州話大概是在1860年後才流入香港,逐漸成為一種主流文化,“嚴格來說,廣州話不算是最符合本土定義的語言”。
“本土人”的根源要追溯至公元964年,即北宋時期,當時開始有人在香港定居,之後發展出“鄧、文、廖、侯、彭”五大家族,聚居於新界一帶,人們講圍頭話、汀角話等“本土語言”。
到了清朝,發生“遷界事件”,規定沿海居民全部內撤50里,持續八年,五大家族只有不足四成人回港繼承祖業。清政府眼見香港地廣人稀,遂在廣東省張貼皇榜,邀請省內人民到香港開墾。約1700年,香港開始有客家人落戶,之後大批人移民到香港,令客家移民人數在18世紀後期大致與圍頭人人數相等,香港亦恢復繁榮。直至19世紀,英國人占據香港,並於1898年登記戶籍,當時有祠堂者,就被視為“原居民”。

沿革

圍頭人和客家人都是最早來到香港、深圳的“主人”之一。因此,香港原居民中往往以“本地人”來特指圍頭人。周潤發曾於喜劇電影《我愛扭紋柴》內扮演一個圍頭人角色,電影內曾多次出現圍頭話對白。

聲母系統

語音特點

(1) 【p】是雙唇、不送氣的清塞音;【t】是舌尖前、不送氣的清塞音;【k】是舌根、不送氣的清塞音,在平湖圍頭話中,發【k】音時略帶一點鼻音。
(2) 【p’】是雙唇、送氣的清塞音;【t’】是舌尖前、送氣的清塞音;【k’】是舌根、送氣的清塞音。
(3) 【m】是雙唇鼻音;【n】是舌尖前的鼻音;【ŋ】是舌根鼻濁音。
(4) 【f】齒唇清擦音;【l】是舌尖前的邊音;【h】是喉擦音。
(5) 【t∫】發音時舌頭中部頂著上顎,齊齒不送氣的清塞擦音,這裡要與【ts】音區別開來,【ts 】發音時是利用舌尖前的。【t∫’】是舌葉、送氣的清塞擦音;【∫】是舌葉的清擦音。
(6) 【ø】是零聲母,但是在平湖圍頭話中,如果出現零聲母時,雖說不發音,而只發韻母的原音,但是在發音時應該在喉部位稍微有點緊張,然後迸發出發音。

音韻特點

(1) 古全濁塞音、塞擦音的送氣規律:平聲、上聲(白讀)都為送氣,其他不送氣。例如:婆【p’R21】/ 柴【t∫’ai21】/ 近【k’ɐn13】 共【koŋ33】 陣【t∫ɐn33】。
(2) 古曉、匣母字的合口字併入了非組字中。例如:花【fa42】 湖【fu21】 害【fui33】輝【f ɐi42】歡【fun42】。
(3) 古溪母字在平湖圍頭話中一般都為【h】聲母,另外一部分又變成【f】聲母,例如:考【hɐu35】 牽【hin42】康【hœŋ42】款【fun35】海【fui35】塊【fai13】。
(4) 古精、知、照莊、照章 四組聲母形成合流,都發舌面音【t∫】 【t∫’】 【∫】。例如:詩【∫42】支【t∫i42】;
(5) 古微母字都歸入明母字中,例如:武【mu13】 微【mi21】 文【mɐn21】。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