饒蟲

饒蟲

饒蟲,又叫繞蟲也叫蟯蟲,尖尾科、蟯蟲屬,成蟲細小,乳白色線狀。蟯蟲是人體腸道里短命的寄生蟲,一般只能活一個月左右。蟯蟲卵在陰涼、潮濕的環境中可生存3周或更長。

自吞食蟲卵到發育成成蟲產卵需15~10天,雄蟲交配後很快死亡,產出的蟲卵在6小時內發育成感染性蟲卵。感染性蟲卵在自然環境下可保持感染性10~14天。 成蟲和蟲卵經開水煮沸,或用10%來蘇兒浸泡數10分就能被殺死。玩具和衣物上的蟲卵曝曬6~8小時就能被殺滅。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饒蟲
  • 別稱:繞蟲,蟯蟲,亦稱屁股蟲
  • :動物界
  • :線蟲動物門
  • :尾感器綱
  • :蛔蟲目
  • 亞目:尖尾亞目
  • :尖尾科
  • :蟯蟲屬
  • :蟯蟲
基本信息,習性,危害,特點,幼蟲期,成蟲期,預防,人防治,

基本信息

習性

體前端兩側的角皮膨大形成頭翼,角皮上有橫紋。口囊不明顯,口孔周圍有三唇瓣,咽管末端呈球形是一種常見寄生蟲,主要寄生於人體的盲腸,一般在體記憶體活四個星期左右,兒童感染率居高,感染率城市大於農村,主要通過手感染饒蟲卵後,經口傳入人體內,具有易治難防的特點,症狀為引起肛門瘙癢。有個方法可以看看你有沒有饒蟲,就是等你睡覺的時候,或者大便前,用肛門拭子法檢查有沒有饒蟲。

危害

繞蟲的異位損害侵襲部位非常廣泛,最常見的是女性生殖系統、盆腔、腹腔臟器等。肺及前列腺的損害亦有報導。由於異位損害的器官不同,患者可表現出多種多樣的臨床症狀及不同的體徵,常常造成誤診。繞蟲肉芽腫的形成肉眼所見為白色中心微黃色的小結節。組織切片顯示外層為膠原纖維的被膜,內層為一肉芽組織包燒著的中心壞死區,壞死區內有蟲體或蟲卵。

特點

幼蟲期

蟲卵無色透明,橢圓形,長50~60μm寬20~30μm,兩側不對稱,一側扁平,一側稍凸。卵殼厚而透明,由最內層的脂層及兩層殼質層組成,殼質層有一光滑的蛋白質膜。蟲卵自蟲體排出時,卵內已有一個蝌蚪形的幼蟲。

成蟲期

成熟的蟲卵被吞食後,蟲卵在十二指腸內孵化 ,幼蟲沿小腸下行至結腸發育為成蟲。自吞食蟲卵到發育為成蟲,需要15~28天。成蟲在迴腸下段或盲腸前端進行交配,雄蟲即死亡隨糞便排出。部分雌蟲亦可隨糞便排出。妊娠的雌蟲在盲腸結腸移行,頭部可鑽入黏膜吸取營養,並可吸血。雌蟲一般不腸內產卵,當患者熟睡時爬出肛門受到空氣的刺激開始大量排卵,一條雌蟲含約5000~17000個。排卵後的雌蟲大都枯萎死亡。粘附在肛門周圍的蟲卵,在溫度及濕度適宜的條件下經6小時左右即可發育成感染期的成蟲。
饒蟲

預防

人防治

每天早晚用熱水和肥皂洗肛門三角區,並把換下來的內褲、內衣等煮沸滅蟲。並經常清洗和曝曬衣物、被褥等,室內保持通風乾燥,有條件的配合用紫外線消毒,培養孩子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避免重複感染。這些預防工作做得好,即使不服驅蟲藥,蟯蟲病也是完全可以自愈的。反之,不重視預防工作,即使服了驅蟲藥,也還會重複感染,達不到根治本病的目的。
應該注意的是,治療蟯蟲病不僅要注重蟯蟲病人的預防和治療,還應在兒童機構或家庭開展普查普治及衛生宣傳教育工作,這樣才能有效控制蟯蟲的流行,取得根治效果。
預防的原則是:治療與預防同時進行,個人防治與集體防治同時進行。
1.要大力宣傳蟯蟲病的危害,感染的方式,預防和治療的意義等。
2.使家長、老師、保育員有充分認識,教育兒童養成良好衛生習慣,飯前洗手,勤剪指甲,不吸吮手指等。勤換洗內褲、被褥。集體兒童單位要嚴重分鋪,床位間有一定的距離。
3.衣服、玩具、食器定期消毒。可用0.5%磺溶液處理5分鐘,或0.05%碘溶液處理1小時,蟲卵可全部殺死。這種低濃度的碘對人體皮膚沒有刺激性,是有效而又簡便的消毒劑。
4.對蟯蟲病的預防強調套用綜合性的防治措施,這樣才可有效地防止再感染,達到消滅蟯蟲病的目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