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身

養身

養身是漢語辭彙,漢語拼音為 yǎng shēn,又名養生,指的是保養身體,生髮活力。自古以來,眾人都會注重養生,特別是皇候將相。有不少養生之道流傳至今。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養身
  • 外文名:health
基本詞意,養生之道,養生之術,養生特點,道德經,養身要領,

基本詞意

【拼音】 yǎng shēn
1.保養身體。
2.維持生活。
3.謂將非親生兒童撫養大。
養生之道與養生之術
在生活中,有不少人因為理解的差異,都將養生之道等同於養生之術,其實不然。中醫將養生的具體理論和結果稱為“養生之道”,而將養生的方法稱為“養生之術”。

養生之道

養生之道: 基本概括了幾千年來醫藥、飲食、宗教、民俗、武術等文化方面的養生理論。其內容不外以下四點:
順其自然:
體現了“天人合一”的思想。強調在養生的過程中,既不可違背自然規律,同時也要重視人與社會生活的統一協調性。正如《內經》主張:“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可以長久”。
形神兼養:
在養生過程中既要注重形體養護,更要重視精神心理方面的調攝,正所謂“形神兼養”、“守神全形”和“保形全神”。
動靜結合:
現代醫學主張“生命在於運動”,中醫也主張“動則生陽”,但也主張“動中取靜”、“不妄作勞”。
審因施養:
養生不拘一法、一式,應形、神、動、靜、食、藥……多種途徑、多種方式進行養生活動。此外,也要因人、因地、因時之不同用不同的養生方法,正所謂“審因施養”和“辨證施養”。

養生之術

養生之術:則是要求在養生之道的指導下,方能實施。其內容囊括了以下七方面:
神養:
包括精神心理調養、情趣愛好調養和道德品質修養等方面。涉及了中醫文化、宗教文化和民俗文化內容。
行為養:
包括衣、食、住、行和夫妻隱私行為等生活行為調養。
氣養:
主要為醫用健身氣功的“內養功”。多涉及了中醫文化、宗教文化和武術文化內容。
形養:
主要包括形體鍛鍊及體育健身活動。多融合了醫學文化和武術文化內容。
食養:
為中醫養生之術的主要內容之一,其套用範圍較廣,適應人群也較多。主要內容為養生食品的選配調製與套用,以及飲食方法與節制等。內容包括了醫、藥、食、茶、酒以及民俗等文化。
藥養:
主要內容為養生藥劑的選配調製。其製劑多為純天然食性植物藥;其製法也多為粗加工調劑;其劑型也多與食品相融合。因此,中醫常有“藥膳”之說。
術養:
是以上養生之術以外的一種非食非藥的養生方法,即利用按摩、推拿、針灸、沐浴、熨燙、磁吸、器物刺激等療法進行養生。主要涉及醫藥文化。

養生特點

養生的特點就是要強調在養生之道和養生之術基礎上的“因人施養”,在群體中並不強求統一性。例如,甲需要重點形體養護;乙需要著重調理飲食;而丙則需要著重調攝精神等,如果我們對甲乙丙三人不分青紅皂白,一律要求他們加強形體鍛鍊或一律改變某種飲食結構,或一律靜坐練習氣功就不一定符合每個人的養生需要了。總之,按照人的需求進行。

道德經

道德經,第二章,養身。
老子曰: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故有無之相生,難易之相成,長短之相刑,高下之相盈,音聲之相和,先後之相隨,恆也。是以聖人居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萬物作而不辭,生而不有,為而不恃,功成而不居,夫唯不居是以不去

養身要領

少肉多菜(除正在長身體的需求人群外)
據醫學證明,肉類中的胺基酸對人體有副作用,食肉過多易患腸癌,而且食肉還會導致脂肪過多、血管栓塞等疾病。因此生活中應少肉多菜。
少鹽多醋
食鹽過多的人,容易患中風症、腎臟病等,一般飲食,應以清淡為宜。健康專家還以為:每天喝一二兩米醋,對腸胃有益,可增加皮膚光澤。
少衣多浴
少衣是指冬天來臨時,不要穿得太暖和,最好是衣著僅僅及暖便可。此外,要經常洗澡,以去除肌膚間的污垢,並使皮膚得到適當的按摩,確保血流流暢。
少糖多果
成年人食糖過多,會長過多的脂肪。而太甜的水果如梨、橙等,也不宜過分食用,因為進食過多果糖,會使患糖尿病的機會大增。
少食多嚼
過飽飲食,會使腸胃的負荷大增,還會把多餘的營養存於皮下,使人肥胖。而多咀嚼食物,卻可使胃部負擔不致太重。醫學實驗也證明口部咀嚼的運動,會刺激神經,使它更趨活潑,確保做事不會遲鈍。
少車多步
步行不但可令人身體健康,還可使我們重新尋回自我。
少言多行
古語云:“處世戒多言,言多必失。”多言者應引以為戒。
少欲多施
欲是人的奢望與要求。若達到一定地步便滿足,便是人上人,相反,到了任何地步都不滿足,便是人下人。因此還不如將所欲改為施與,把求他人滿足的心理變成滿足人。
少憂多眠
與其樣樣事都心慮之,還不如養足精神,明天多做事更管用。而每天躺在床上不足四五個小時,無疑是對身體最大的摧殘。
少憤多笑
憤怒會使人心理不平衡,催人減壽。惟有笑才可使人更愉快、健康。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