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蛾撲火(漢語詞語)

飛蛾撲火(漢語詞語)

飛蛾撲到火上,比喻自取滅亡。出自 《梁書·到溉傳》。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飛蛾撲火
  • 外文名:The flying moth is forever attracted by the flame
  • 感情色彩:中性詞
  • 語法結構:主謂式
  • 歇後語:飛蛾撲火--自取滅亡
成語解釋,成語辨析,成語典故,科學解釋,

成語解釋

【詞目】飛蛾撲火
【注音】fēi é pū huǒ
【注釋】蛾:類似蝴蝶一樣的昆蟲;飛蛾撲到火上,比喻自取滅亡
【英文】The flying moth is forever attracted by the flame;
to dig one's own grave; to flirt with death
【出處】唐·姚思廉梁書·到溉傳》:“如飛蛾之赴火,豈焚身之可吝。”
【示例】
南朝梁時才子到藎是朝廷金紫光祿大夫到溉的孫子,深受皇帝蕭衍的喜愛,經常在一塊作詩,蕭衍特地賜他祖父一首詩:“研磨墨以騰文,筆飛毫以書信,如飛蛾之赴火,豈焚身之可吝。必耄年其已及,可假之於少藎。”
◎他今日自來投到,豈不是飛蛾撲火,自討死吃的。(元·楊顯之瀟湘雨》第二折)
◎有些人知法犯法,這不異於飛蛾撲火

成語辨析

【近義詞語】自不量力螳臂當車以卵擊石飛蛾赴火、自取滅亡
【反義詞語】無堅不摧量力而行明哲保身
基本用法:作謂語狀語定語;指自取滅亡

成語典故

南北朝時期,梁朝有個名叫到溉的人,他年少時父母雙亡,成為一個孤兒,生活十分艱難。但他並未因此而退縮,有時間便潛心苦學,日子一長便積累了很多學問,成為一個聰敏有才的人。到溉為人豪放,性情直爽,後來為朝廷所用,官位直做到散騎常侍、侍中、國子祭酒。
到溉有個孫子,名叫藎,自小聰明過人,到溉十分喜歡他,一有時間就陪著他讀書、寫詩,從而養成了到藎喜愛詩文的好習慣。 到藎成年時,在詩文方面的成就已超過了到溉,,頗得梁武帝的讚賞。
有一次,到溉與梁武帝聊天時,武帝開玩笑說:“你孫子的文章寫得那樣好,你的文章都是他為你代寫的吧? ”為此,梁武帝還寫了一首名為《連珠》 的詩,踢給了到溉。詩的大意是:
用硯台磨出墨汁來寫文章,揮起筆來非常自如。這時就像飛 蛾撲火一樣,完全忘記了自身吋能會毀滅。不過你已是年邁之人了,何不讓你的孫子藎來代替你寫文章呢?
不久到藎即被梁武帝任命為丹陽尹丞。

科學解釋

在億萬年前,沒有人造火光 ,飛蛾完全靠天然光源日光、月光 或星光指引飛行。由於太陽、月亮、星星距離地球都很遠,它們發出(或反射)的光線照到地球上可以認為是平行直線。當飛蛾直線飛行時,它在任何位置的前進方向與光線的夾角都是一個固定值。可是,如果光源離得很近,比如火把或蠟燭,不能再將它們發出的光線看作平行光時,飛蛾按照固有的習慣飛行,飛出的路線就不是直線。而是一條不斷折向燈光光源的等角螺線或稱之為對數螺線(並非阿基米德螺線),不斷接近光源,最終喪命於火,即飛蛾撲火。
飛蛾撲火
飛蛾撲火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