趨光性

趨光性

生物趨光性是一種生物對光靠近或遠離的習性,也是生物應激性的一種,是長期自然選擇的結果。

植物界,常可發現於葉綠體的遊走性植物中具有這種習性,諸如各種藻類的遊走子,遊走性綠藻鞭毛藻、雙鞭藻等;而在動物界,常說的飛蛾撲火就是一個很典型的例子。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趨光性
  • 外文名:phototaxis
  • 別稱:向光性
  • 提出時間:2015年
  • 套用學科:生物學
  • 適用領域範圍:自然界的部分生物
  • 適用領域範圍:生物研究,獵人捕獵。
  • 反義:趨暗性
分類,植物,動物,相關信息,套用領域,

分類

植物

植物界,具有葉綠體的遊走性植物中常可發現,諸如遊走性綠藻、各種藻類的遊走子,鞭毛藻、雙鞭藻和紅色細菌等都是明顯的例子。在沒有鞭毛依靠滑行運動的藍藻硅藻鼓藻甚至連細胞性粘菌的移動體也具有這種性質。雖然眼蟲等是用眼點感光,但其缺少眼點的突變體和本來就沒有眼點的雙鞭藻仍具有趨光性。
趨光性
這種特性對於植物等自養生物來說十分重要,因為趨光性可以幫助植物獲得更多陽光以進行光合作用。

動物

動物界也有趨光性,在沒有感受器分化的動物如草履蟲身上有所表現,但是多數動物是通過眼來感光的,這已成為動物行動的主要因素。有兩種光刺激,一種是由光源散射的光刺激,另一種是有不同照度梯度的漫散光刺激。而趨光反應的機制也很不一樣,從不定向趨性到定向趨性等多種形式。在趨光反應的研究中,人們已經獲得幾種不同的作用光譜,並發現有些次要刺激因素如溫度、亮度和化學物質對很多趨光性有一定影響;另外,有許多動物對光刺激表現特有的趨性形態,如目標趨性,保留趨性、光背反應和光腹反應等等。有些動物(蝸牛鼠婦馬陸赤楊毛蟲等)還有趨暗性,即是對光呈反向趨性(負趨光性)。
趨光性趨光性

相關信息

某些昆蟲或魚類對刺激產生定向運動的行為習性。
在有趨光性的生物中,擁有正趨光性的會靠近光源,而有負趨光性的會躲避光線的刺激。
夜行性昆蟲的趨光性多數非常明顯,如夜蛾金龜子。其中“飛蛾撲火”最為人們熟知,蜘蛛也存在趨光性,它會在燈下編織蛛網捕食獵物。
現代研究認為,夜行性昆蟲的趨光性與其導航方式有關。它們通常是以月亮為導航坐標的,且飛行時不是垂直於月光,而是呈斜交;因為月亮屬於遙遠的光源,月光近似為平行光,以斜交固定角度的方式可以實現直線飛行。而燈火會讓它們誤認為是月亮,但燈火卻是近距離光源,形成發散光而非平行光,結果昆蟲依然按照斜交固定角度的方式飛行,最後就會以螺旋形漸近線的軌跡飛向燈火(如果飛離燈火,不會被人觀察到)。
一般來說趨光性的昆蟲大多數都是夜間活動(這應該是白天活動天敵太多的緣故),而夜間不言而喻地球上是收不到太陽光的;就算有那些不怕死的白天趨光性的昆蟲,白天也有其他的光源。另外,我們現在所理解的趨光性,其實是生物的一種本能:億萬年來,夜晚活動的昆蟲都是靠月光和星光來導航。因為是極遠光源,光到了地面可以看成平行光,能作為參照來做直線飛行。那么,所謂的趨光性也就是昆蟲將光源借用來參照飛行的工具,類似於我們通常理解的蝙蝠回程定位。

套用領域

依據已有資料,從行為學、生理學及田間套用調查等方面概述了近幾十年昆蟲趨光性的國內外研究進展。其中,行為學與生理學研究較多,且兩者結果基本一致,相互補充,為趨光性機制的假說提供了可靠的依據。關於昆蟲趨光性機制的假說較多,其中報導較多的是光干擾假說、光定向行為假說和生物天線假說3種,較為普遍接受的是前兩者。光干擾假說是指刺眼作用干擾昆蟲的正常活動導致趨光,而光定向行為假說則指昆蟲趨光是由於光定向行為所致。
趨光性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